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主持人|陳晞
▍來賓|立方計劃空間(鄭慧華、羅悅全、區秀詒)、水谷藝術(彭才瑄)
替代空間之所以與藝術空間不一樣,或許是因為它的經營者更期望,這個空間更能有某種特定的態度或本質,而不只是單純做展覽與藝術推廣。而替代空間的出現,在臺灣也有它與藝術機構與藝術市場對話的異質性實踐與主題。
近年來,替代空間也隨著藝術生態改變,如今的替代空間還能替代什麼呢?本輯邀請要邁向15年的立方計劃空間,與成立10年的水谷藝術等兩個空間團隊,來談談他們承接了哪些替代空間的核心價值。這些空間跟他們所身處的環境有什麼關聯?而他們又是怎麼看「替代」空間在今天的異質共存?
▍來賓介紹
鄭慧華(立方計劃空間藝術總監/策展人)
鄭慧華是立方計劃空間的共同成立者,她以「拓展策展」為實踐,致力於與藝術家、文化行動者及研究者的深度合作,並發展長期的研究暨策展計畫。自2010年起,她共同推動台灣現代聲響文化的研究,並以立方計劃空間為平台,將其延伸至展覽、出版、線上資料庫及網路廣播電台等多種文化形式的實踐。鄭慧華策劃過的展覽包括:「液態之愛」(2020,台北)、「現實秘境」(2016-2018台北、吉隆坡、首爾)以及「聽見,以及那些未被聽見的──台灣社會聲音圖景」(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2011,威尼斯)等。
羅悅全(立方計劃空間與企劃經理/策展人)
聲響文化研究者,立方計劃空間共同成立者,長期關注於台灣獨立音樂、實驗音樂、及聲響藝術及文化等相關領域。1990年代曾為數家報刊撰寫台北獨立音樂文化相關報導文章。此外,他是「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2014)共同策展人,並擔任該研究讀本(2015)的主編,同時他是「聲軌:台灣聲響文化資料庫」網站(soundtraces.tw)及網路廣播「話鼓電台」(Talking Drums Radio)的總策劃。
區秀詒(立方計劃空間國際交流計畫主持人/策展人)
出生成長於吉隆坡,現工作、生活於臺北。其創作主要以動態影像、觀念、裝置等混合形式,探討和擴延影像與影像製造以及和歷史、政治、權力之間的關係。吉隆坡實驗電影、錄像及音樂節(KLEX)與「亞答屋84號圖書館」共同創辦人之一。
彭才瑄(水谷藝術創辦人暨總監)
曾任艋舺龍山文創中心總監(2018),創辦加蚋仔藝術季(2016),創辦酸水南行為影像藝術節(2018、2019)。曾於文化部藝術行政與策展工作坊擔任主辦人,獲得2015年臺北市立美術館藝術進入社區計畫獲最佳藝術獎,並於臺北雙年展論壇任與談人。曾協助水谷藝術與世界各地的美術館、藝術節、雙年展、藝術機構交流。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5
11 ratings
▍主持人|陳晞
▍來賓|立方計劃空間(鄭慧華、羅悅全、區秀詒)、水谷藝術(彭才瑄)
替代空間之所以與藝術空間不一樣,或許是因為它的經營者更期望,這個空間更能有某種特定的態度或本質,而不只是單純做展覽與藝術推廣。而替代空間的出現,在臺灣也有它與藝術機構與藝術市場對話的異質性實踐與主題。
近年來,替代空間也隨著藝術生態改變,如今的替代空間還能替代什麼呢?本輯邀請要邁向15年的立方計劃空間,與成立10年的水谷藝術等兩個空間團隊,來談談他們承接了哪些替代空間的核心價值。這些空間跟他們所身處的環境有什麼關聯?而他們又是怎麼看「替代」空間在今天的異質共存?
▍來賓介紹
鄭慧華(立方計劃空間藝術總監/策展人)
鄭慧華是立方計劃空間的共同成立者,她以「拓展策展」為實踐,致力於與藝術家、文化行動者及研究者的深度合作,並發展長期的研究暨策展計畫。自2010年起,她共同推動台灣現代聲響文化的研究,並以立方計劃空間為平台,將其延伸至展覽、出版、線上資料庫及網路廣播電台等多種文化形式的實踐。鄭慧華策劃過的展覽包括:「液態之愛」(2020,台北)、「現實秘境」(2016-2018台北、吉隆坡、首爾)以及「聽見,以及那些未被聽見的──台灣社會聲音圖景」(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2011,威尼斯)等。
羅悅全(立方計劃空間與企劃經理/策展人)
聲響文化研究者,立方計劃空間共同成立者,長期關注於台灣獨立音樂、實驗音樂、及聲響藝術及文化等相關領域。1990年代曾為數家報刊撰寫台北獨立音樂文化相關報導文章。此外,他是「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2014)共同策展人,並擔任該研究讀本(2015)的主編,同時他是「聲軌:台灣聲響文化資料庫」網站(soundtraces.tw)及網路廣播「話鼓電台」(Talking Drums Radio)的總策劃。
區秀詒(立方計劃空間國際交流計畫主持人/策展人)
出生成長於吉隆坡,現工作、生活於臺北。其創作主要以動態影像、觀念、裝置等混合形式,探討和擴延影像與影像製造以及和歷史、政治、權力之間的關係。吉隆坡實驗電影、錄像及音樂節(KLEX)與「亞答屋84號圖書館」共同創辦人之一。
彭才瑄(水谷藝術創辦人暨總監)
曾任艋舺龍山文創中心總監(2018),創辦加蚋仔藝術季(2016),創辦酸水南行為影像藝術節(2018、2019)。曾於文化部藝術行政與策展工作坊擔任主辦人,獲得2015年臺北市立美術館藝術進入社區計畫獲最佳藝術獎,並於臺北雙年展論壇任與談人。曾協助水谷藝術與世界各地的美術館、藝術節、雙年展、藝術機構交流。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11 Listeners
61 Listeners
37 Listeners
61 Listeners
310 Listeners
41 Listeners
343 Listeners
7 Listeners
6 Listeners
39 Listeners
33 Listeners
94 Listeners
5 Listeners
8 Listeners
3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