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
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47天。
昨天我们有提到格式塔闭合,有提到它的两种应用,一种是故意不给出让画面完整的事物或者是人物,让观众自己去填补在脑海里,或者是你干脆帮他填上。其实格式塔闭合不光是有关于人物、动物在画面中是否出现的,它还可以是曝光的或者是对焦的。
© 叶梓
比如说我这里有一张照片拍的是天坛公园,大家一看就知道是吧,祈年殿。但是我的对焦是对在了前方的松枝上面,后面的祈年殿和灯都是模糊的,包括那些其他的树都是模糊的。
Photo by Roberto Nickson on Unsplash
那么像这种对焦在近处,让远处模糊的画面,它也可以用在人像摄影时。比如说你身后有非常漂亮的建筑,你可以对焦在建筑上,让人物故意的产生一种模糊。这种做法就会让画面中出现一种空白,出现一种未知,然后让观众自己去想象未知的东西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那个人物他就可以想象是他自己或者是他身边的重要的其他人。
Photo by HONG FENG on Unsplash
剪影式的拍摄方法不也是这样的吗?在曝光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非常明亮的背景和相对比较暗的人物,然后把这个人物拍成黑漆漆的样子。当然了,我们不能让他完全看不出是个人,还得是个人样,但是又看不出他长什么样。这样的照片它往往不是一目了然的,相反它就会不一目了然,让人看的时候就会有一点时间要放到这个照片里面,这样一来你就非常成功的抢夺了观众的注意力。
在这个时代,要得到别人的一点注意力可是特别不容易的,很多照片被我们零点几秒就刷过去了,看都不会多看一眼,但有的照片它就是会吸引你的目光,你可以去找一找有哪些照片它成功地吸引了你。
这有点像写诗歌,我们背过那么多的诗歌,你现在应该还能想起来不少,对不对?每一首诗它是简短的,它是留有大量的想象空间的,它有的话是没有说尽的,这样你就有把玩它、回味它的空间。但如果你诗歌写得像论述文一样超级清晰,是个科学论文,那它美感就不足,当然了,它有它自己别的功用。
Photo by Boston Public Library on Unsplash
所以我们拍照的时候你也可以把你拍的对象或者你想拍的照片分成这两种:你到底要写诗还是要写论述文?如果你要写论述文,那你比如拍一个建筑,你就尽量像素高一点,拍的清楚一点,角度讲究一点,要么正面拍,要么45度拍,对吧?注意一下畸变不要太厉害,既要让它有质感,又不能说太多的东西在阴影中导致看不清。拍人也是一样的,如果你要用论述文的拍人方法,那就拍全,全身照,可别只拍半身。脸要露出来啊,眉毛要不要露出来啊,耳朵要不要露出来啊……你一听就不对了吧,这个有点像是拍证件照了,对吧?证件照就是论述文,它的目的就是要讲清楚这个人长什么样。
© 叶梓
而如果是写诗的时候呢,这个人他甚至可以是模糊的,只要他的感觉留下了,性格留下了,就可以了。我们不强求去说明他的每一面,每一个特色。所以有了这样的拍摄思路,你是不是又可以打开一个新的世界了?哦,原来我们不能苛求每张照片都像论述文一样去事无巨细的、清楚完整的去描述整个画面,很多时候我们允许画面中有未尽的事宜,这就又是昨天说到的格式塔闭合的原理了。
好吧,今天我们先聊这么多,更多摄影问题欢迎在底部向我留言,我会尽力为你解答。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47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4
22 ratings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
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47天。
昨天我们有提到格式塔闭合,有提到它的两种应用,一种是故意不给出让画面完整的事物或者是人物,让观众自己去填补在脑海里,或者是你干脆帮他填上。其实格式塔闭合不光是有关于人物、动物在画面中是否出现的,它还可以是曝光的或者是对焦的。
© 叶梓
比如说我这里有一张照片拍的是天坛公园,大家一看就知道是吧,祈年殿。但是我的对焦是对在了前方的松枝上面,后面的祈年殿和灯都是模糊的,包括那些其他的树都是模糊的。
Photo by Roberto Nickson on Unsplash
那么像这种对焦在近处,让远处模糊的画面,它也可以用在人像摄影时。比如说你身后有非常漂亮的建筑,你可以对焦在建筑上,让人物故意的产生一种模糊。这种做法就会让画面中出现一种空白,出现一种未知,然后让观众自己去想象未知的东西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那个人物他就可以想象是他自己或者是他身边的重要的其他人。
Photo by HONG FENG on Unsplash
剪影式的拍摄方法不也是这样的吗?在曝光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非常明亮的背景和相对比较暗的人物,然后把这个人物拍成黑漆漆的样子。当然了,我们不能让他完全看不出是个人,还得是个人样,但是又看不出他长什么样。这样的照片它往往不是一目了然的,相反它就会不一目了然,让人看的时候就会有一点时间要放到这个照片里面,这样一来你就非常成功的抢夺了观众的注意力。
在这个时代,要得到别人的一点注意力可是特别不容易的,很多照片被我们零点几秒就刷过去了,看都不会多看一眼,但有的照片它就是会吸引你的目光,你可以去找一找有哪些照片它成功地吸引了你。
这有点像写诗歌,我们背过那么多的诗歌,你现在应该还能想起来不少,对不对?每一首诗它是简短的,它是留有大量的想象空间的,它有的话是没有说尽的,这样你就有把玩它、回味它的空间。但如果你诗歌写得像论述文一样超级清晰,是个科学论文,那它美感就不足,当然了,它有它自己别的功用。
Photo by Boston Public Library on Unsplash
所以我们拍照的时候你也可以把你拍的对象或者你想拍的照片分成这两种:你到底要写诗还是要写论述文?如果你要写论述文,那你比如拍一个建筑,你就尽量像素高一点,拍的清楚一点,角度讲究一点,要么正面拍,要么45度拍,对吧?注意一下畸变不要太厉害,既要让它有质感,又不能说太多的东西在阴影中导致看不清。拍人也是一样的,如果你要用论述文的拍人方法,那就拍全,全身照,可别只拍半身。脸要露出来啊,眉毛要不要露出来啊,耳朵要不要露出来啊……你一听就不对了吧,这个有点像是拍证件照了,对吧?证件照就是论述文,它的目的就是要讲清楚这个人长什么样。
© 叶梓
而如果是写诗的时候呢,这个人他甚至可以是模糊的,只要他的感觉留下了,性格留下了,就可以了。我们不强求去说明他的每一面,每一个特色。所以有了这样的拍摄思路,你是不是又可以打开一个新的世界了?哦,原来我们不能苛求每张照片都像论述文一样去事无巨细的、清楚完整的去描述整个画面,很多时候我们允许画面中有未尽的事宜,这就又是昨天说到的格式塔闭合的原理了。
好吧,今天我们先聊这么多,更多摄影问题欢迎在底部向我留言,我会尽力为你解答。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47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3 Listeners
4 Listeners
1 Listeners
1 Listeners
2 Listeners
1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8 Listeners
285 Listeners
0 Listeners
893 Listeners
418 Listeners
0 Listeners
2 Listeners
442 Listeners
175 Listeners
273 Listeners
299 Listeners
264 Listeners
211 Listeners
71 Listeners
289 Listeners
81 Listeners
155 Listeners
186 Listeners
246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