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卑”的用意,是用来消融我执傲慢的手段,也是用于消除人我之间隔阂的工具。
胸襟流淌的谦卑用语,才能真正地发挥它的作用。如果仅仅是嘴皮子上的应付,那么就容易形成自欺欺人的手段。“礼多人不怪”、“礼多很见外”,这个“很见外”,就是隔阂、割裂,就是形成了一道盔甲保护自我。
在修行中,谦卑的用语要入心。入心是效果,首先入自己的心,其次能够入他人的心。效果取决于“因”和“缘”,最初的“因”,是谦卑的用意,要出自于内心,是真心直说,而不是仅仅在语言逻辑的层面上所构造出来的说辞;“缘”,要恰当其时、恰如其分、不多不少地说,不卑不亢地说。
有的谦卑用语,是嘴皮子。嘴皮子上说出来,要么过分地卑,要么过分地亢,听起来是谦卑,实际上暗藏着自我的彰显,或者是自我的保护。这种谦卑的用语,实则为自我封存、自我执持、妄念纷飞的一种心行,是造业的行为。
在修行路上,用谦卑语的时候,至少要以“说听同时”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