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庄子的哲学世界!为何他能至高俯瞰纷扰人世?盘点我们追求欲望背后,是不是自寻的桎梏?什么是是非?又怎么判断?跟随大鹏的翅膀,一起飞越常人的樊笼,洞悉庄子的达观人生。
02:07 超越自我,突破偏见:看待事物的不同角度
04:08 纷纷争鸣的道德观点:庄子的困惑与感慨
庄子所以有如此的达观,如此的境界,乃是他有一套超然的思想,使他超然物外。
前面说过:他正像一只硕大无比的大鹏,在九万里的高空, 以尖锐的视力,观察着人间。但这只大鹏的前身,本是北海中的一只大鲲,这个北海象征了人间世;在这个狭窄的人间世里,充满了愚蠢无知,充满了烦恼和痛苦。所以他要化为大鹏,举翼高飞,冲开了人性的枷锁,冲出了世俗的樊笼,而奔向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天池。
当它直上九霄以后,再回顾这个碌碌的世间,看到那些芸芸众生都好像是地面上形形色色的窍穴。当大风起兮,万窍怒号,发出了各种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虽然“吹万不同”,但都是一气的作用,都是由于每个窍穴的“自取”罢了。人间世的一切正是如此。
我们的欲念,正像一个个的窍穴,为了无尽的满足,而产生各种不同的追求。试看我们斤斤计较于大小、贵贱、成毁、生死、是非等等,又何尝不是一种自取的妄见呢?我们有比较心,才有大小的不同;有虚荣心,才有贵贱的差别;有得失心,才有成毁的感觉;有贪恋心,才有生死的烦恼;有偏执心,才有是非的争辩。事实上,从高一层的境界来看,却并无这些差别之相。就以是非的观念为例:
什么叫作“是”?什么叫作“非”?是非的标准又在哪儿? 庄子怀疑地说:“假定你和我辩论,你胜我输,试问果真你说的对,我说的就不对吗?反过来,你输我胜,难道我说的就对,你说的就不对吗?这里只有几个可能,不是你对就是我对,或者全对,或者全不对。我们两人囿 you 4 于成见,当然不能判断,那么请第三人来做裁判吧,可是究竟要请谁呢?与你意见相同的人,当然偏向你;与我意见相同的人,当然偏向我;与你我意见不同的人,他又有自己的意见;与你我意见相同的人,那就等于你和我,也无劳他来做裁判。所以我和你以及第三人都不能知道谁是谁非啊!”可见一般是非的观念,都只是个人的看法,都只是自取的偏见,所以才有儒墨之争,各张旗鼓,都以自己为是,以别人为非,都“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使得庄子不禁感慨地说:“以我来看,仁义之端,是非之途,杂然纷乱,我又怎能知道其中的分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