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 中国当代建筑师

朱哲琴:万物声长


Listen Later

在系列人文短视频栏目《居之自然》的第三集影片《万物声长》中,跨界声音艺术家朱哲琴相信声音是一种媒介,连接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她常说“我的耳朵比我的眼睛大”,在“看见”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听见”的力量。声音作为一种处理时空关系的艺术,可以将之拓展至物理空间无法企及的地方。

此外,朱哲琴还通过分享自己游泳和桨板运动的体验,印证了大海所代表的大自然的浩瀚无垠与深不可测。当人身处自然,听见自然的那一刻,也许正是“照见自己”的那个珍贵时刻。借由山海,朱哲琴与自然持续对话。

向海而居
照见自己的时刻

自幼在广州长大的朱哲琴,童年曾与母亲前往西樵镇“朝圣”。2022年受南海大地艺术节的邀请,她再次回到这里,与村民共创了《西樵禅钟》。作品通过搜集和剪辑儒溪村中桑基鱼塘民居生态的声⾳碎片,将一日十二时辰浓缩在十二分钟之内。

但媒介并不是创作的主体,朱哲琴相信作品最终要归到每一位观众身上——他对这个场域的心灵共鸣是怎样的?朱哲琴为“每个人”而创作的《西樵禅钟》作品,同样也深深受到“每个人”的互动影响。观众的感受、声音与能量,其实属于创作的一部分。

类似的理念,也体现在朱哲琴的驻留艺术项目《问山》,甚至十年前的今日美术馆《声觉》展览当中。无论是邀请听众山民即兴演奏歌唱,还是将观众的声音即时转化为影像,朱哲琴始终站在“主角”的对面,进行“物我两忘”的思考和创作。

朱哲琴提到:在秦皇岛海碧台感受到摩西·萨夫迪的设计确实将城市还给了自然 ,并把海洋带了给每个人。没有主配角之分,就像《问山》表演一样。天时地利人和,基础是平等的,也是互动的。这种创作思考,让人回到真正的和谐共处状态。

除了“一人一花园”的理念,这些思想还体现在摩西·萨夫迪将秦皇岛市的海岸栖息地作为一个整体:在高密度的住宅社区中,建筑“巨兽”很有可能会遮挡毗邻都市区的视野。楼宇之间巨大的“城市之窗”,使得建筑具有多孔性和通透性,由此,海碧台身后的社区也可畅享海天一色的景致。

在这里,人人都是海景的“观者”,人人也都是幸福生活的“作者”。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第一季 中国当代建筑师By 一言一吾


More shows like 第一季 中国当代建筑师

View all
潘吉Jenny告诉你|学英语聊美国|开言英语 · Podcast by OpenLanguage 英语

潘吉Jenny告诉你|学英语聊美国|开言英语 · Podcast

404 Listeners

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 by 声动活泼

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

175 Listeners

东腔西调 by 大观天下志

东腔西调

127 Listeners

知行小酒馆 by 有知有行

知行小酒馆

296 Listeners

声动早咖啡 by 声动活泼

声动早咖啡

223 Listeners

岩中花述 by GIADA | JustPod

岩中花述

161 Listeners

思文,败类 by 思文败类

思文,败类

140 Listeners

天真不天真 by 杨天真本真

天真不天真

251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