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Share to email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X
By 自然选择播客
5
44 ratings
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18 episodes available.
最新论文称复合维生素增加死亡风险,但我建议你别轻易相信!
感谢各位《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听众朋友的催更,我们又回来啦。
本期话题源自一个新闻:
近40万人规模的研究称,每天服用复合维生素不会延长寿命,还可能增加死亡风险!这个新闻乍一看还是挺吓人的,而且你点进去看更吓人:影响因子超高的刊物,几十万人的研究,看完恨不得马上就把手里的维生素扔了。
但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而且这个新闻背后还有更值得讨论的一个话题:
普通人到底要不要看最新科研成果来指导生活,甚至当“生物黑客”?
💊本期我们继续请到了此前广受好评的嘉宾、果壳主笔窗敲雨。
3位从事多年科学传播的主播,想跟大家分享这几件事:
02:12 这篇“证明”复合维生素增加死亡率的研究,究竟是怎么回事?
07:39 基于这篇文章,我能得出“吃复合维生素会死得快”的结论吗?
10:01 既然不是大家想的那样,为什么这论文还能在高分期刊发出来?
12:50 如果说复合维生素没什么用,那为什么大家都在吃?而且研究还这么多、这么源源不断?
15:32 顺嘴一聊:学术期刊的盈利、运作模式;
16:38 影响因子不能看绝对值,冷门领域可能2分就是顶刊了;
20:03 生物黑客——靠最新科研指导生活,有意义吗?
21:39 关于临床研究中的证据等级,范岗详细解释他习惯使用的3个等级;
22:52 实验操作中,大量“隐性知识”无法用文字表达,所以会A做得出、B做不出;
24:56 科学家能达成一致吗?靠论文出版这种模式,还能维持学术进步吗?
28:38 范岗:陈述的5层模型,是如何在科研中被讨论的;
30:54 热门分子、热门药物的研究更多,这是毋庸置疑的;
34:06 重新学习维生素C的发现:书里教的其实是被严重简化的,真实历史非常复杂曲折;
43:07 诺贝尔奖得主的“张悟本”时刻;
48:11 那普通人怎么办?诺奖得主都不该信了吗?
50:42 王小波说“城里人说话不该让乡下人知道,但如果知道了就要解释清楚”;
52:18 媒体在做科普时应该更严谨、负责任;
53:07 要抗氧化吗?要吃补剂抗氧化吗?
59:47 3位主播平时看什么参考信息?
💊▼ Pics↓ 詹姆斯·林德和詹姆斯·库克,这两位詹姆斯船长都能意识到坏血病可能与某种食物中的要素有关
↓ 莱纳斯·鲍林和他的诺贝尔奖章
↓ 鲍林的著作《癌症和维生素C》
www.examine.com
www.webmd.com
ods.od.nih.gov
开头说的论文: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4.18729
🧬
▍声音及视觉设计:凯特🧬
▼ 拓展收听对谈顾中一:让营养师都担心失业的减肥神药,能让我告别节食和运动吗 与清华学者聊AI未来:从GPT通过图灵测试,到人类的意识与直觉和网红饲养员杨毅聊网红动物:动物园里的动物真的快乐吗?🧬欢迎在各个渠道与我们交流🧬
▼ 联络我们现在AI大模型发展之迅速或许可以这么描述:本期节目录制的时候随便提了一嘴OpenAI的新模型,结果它第二天就发布了,这次的新闻稿更加夸张:“把博士装进你的手机”“人类再不需要自己编程”等等我就不都列举了。
是不是已经有点无感了?我们其实也有点——大模型越来越厉害,但它并不能一键帮我干活啊!
这一波AI浪潮,到底是不是泡沫,一浪高过一浪的更新,跟普通打工人又有什么关系呢?
所以这次我们找来了一位小红书AI博主,也是我们的老同事、果壳AI团队的负责人陈言老师,来和他聊聊下面几个问题:
听完这期以后,我敢肯定你的错失恐惧症(FOMO)一定会减轻不少。
同时陈言老师也在节目中,介绍了他平时在工作中、生活中(比如教育孩子)是如何成功应用AI帮自己提升效率、获取成果的。绝对实用,绝对是听了就能用上!
🤖
▍内容索引▼ 陈言Linkc-Chen(小红书同名)
▼ 来都来了,关注一下自然选择的小红书吧!
▼ 小红书AI便利店标签,这里可以找到很多普通人的实用内容
00:57 OpenAI 新发布的 GPT 模型,引发新一波讨论:模型越来越强,但应用层面是否有明显进展?
03:58 陈言一句话解释到底什么是大模型,虽然它生成的语言让人觉得有思想,但本质上是通过算法和数据的排列组合;
06:50 范岗:当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大模型并没有主观意图,仅仅是在拼接词汇。
09:19 陈言:聊天机器人并不是一个好的大模型产品形态,可能更适合情感陪伴和疗愈;
12:41 OpenAI是有它的特殊地位和意义的,为什么?
15:45 范岗:大模型离 AGI 仍有距离。虽然大语言模型处理词汇很强,但与真实世界的互动仍然有限;
18:13 简单聊一下尤瓦尔·赫拉利的新书《智人之上》;
19:37 哪些AI已经开始取代人类工作,同时开始提高生产力了?多邻国可能算一个吧;
20:02 范岗:AI更容易取代外包工作,而不是全职员工;
24:25 AI暂时不适合做高风险决策,比如医疗或金融领域;
29:30 陈言:借助小红书AI便利店概念帮大家建立使用AI的基础逻辑,并分享几个好用的提高生产力的AI工具;
35:56 这波AI大模型浪潮,跟非科技相关行业的人有关吗?他们又如何看待AI浪潮?
40:55 陈言:我是如何在AI从业者、使用者、自媒体这三个身份中切换的;
41:49 陈言:获取一手信息很重要(AI可以帮你),尽量避免依赖二手解读;
43:55 范岗:在AI浪潮中,要优先相信自己的体验,这比任何宣传都要重要;
46:07 范岗:再谈卢德派,他们并不是反对科技进步,而是反对科技进步的好处被资本家抢走;
52:32 在科技浪潮中,普通人要少看宏大叙事,多关注自身感受;
54:29 揭秘:自然选择播客用了哪些AI工具?
56:47 陈言分享自己及团队如何有效利用AI工具,一秒帮你提高打工效率;
61:50 范岗:应该反思AI的使用目的,避免依赖AI完成工作时忽视了个人成长的机会;
66:43 陈言:学习AI不是重点,只是手段,不要沉溺于手段。
🤖▼ 互联网生存大赛
▼ 卢德运动
🧬欢迎在各个渠道与我们交流🧬
▼ 联络我们又到了吃菌子的季节了!或者说又到了野生菌中毒高发的季节。
不出所料的是,每到这时社交媒体上就会有一些人,拿出一些真假参半的“吃菌子见小人”的故事,骗得不少围观群众跃跃欲试。
但在专业人士看来,这是非常危险、且不负责任的行为。
首先,野生菌中毒很危险,每年都有致命事故发生;其次,根本没有那种所谓好玩的“幻觉”,中毒体验以负面为主;最后,养殖菌就很好吃了,而大多数野生菌真没那么好吃。
本期我们找来了微博上最有名的“菌子博主”之一赶尾人,他每年帮网友鉴别上千个蘑菇,就请他来给大家讲讲,野生菌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
▼ 课前提问这个emoji🍄是什么种类的蘑菇,你知道吗?
不知道可以听节目,答案就在其中。
▼ 一个爆料节目录制时,主播一边问赶尾人老师“为什么吃野生菌容易中毒,大家还前赴后继去采去吃”,一边偷偷咽口水。
🍄▼ 时间轴02:47 蘑菇到底是什么?植物?动物?它和真菌又是什么关系?
05:24 世界上最大的蘑菇,秦始皇登基时它已经300岁,到现在还能做成小鸡炖蘑菇吃;
07:17 能吃的才叫蘑菇吗?蘑菇跟脚气有什么关系吗?
09:14 赶尾人教大家如何识别一个蘑菇的不同部位;
🍄
11:32 蘑菇中毒的原理是什么?其中的毒素我们目前都没搞清楚?
14:52 赶尾人介绍他亲历的一些蘑菇中毒的典型案例;
16:54 蘑菇煮熟就可以吃?未必;
19:06 毒蘑菇怎么被发现的?每次发现新毒蘑菇是不是都因为有人中毒?
21:13 范岗:古罗马人很爱用毒蘑菇害人,罗马皇帝可能就是死于毒蘑菇
🍄
23:00 蘑菇为什么有毒?跟自然选择有关吗?
26:21 毒蝇鹅膏,古代萨满会用它来“通灵”;
29:00 为什么不能人工养殖那些好吃的野生菌呢?
🍄
30:00 灵魂拷问:到底为什么非要吃野生的蘑菇?
35:17 云南的菌物市场能保证客户不中毒吗?
38:01 疾控有菌物中毒提示,但并不是上面没有的就可以吃啊!
🍄
40:47 赶尾人讲述为什么要在社交媒体上鉴定毒蘑菇;
45:09 吃毒蘑菇见小人儿,到底有这回事吗?赶尾人:营销号骗你了,千万别试!
51:38 赶尾人的野生菌采食提示,几种情况坚决不能采!当然最好都不去采;
53:25 和蘑菇有关的闲聊:真菌统治世界,靠谱吗?比如《最后生还者》里。
🍄
▼ 配图(按时间顺序,菌类图片如未标注均来自维基百科)
自己养蘑菇时遇到的抛洒孢子现象 ▽
奥氏蜜环菌 Armillaria ostoyae ▽
四孢蘑菇 Agaricus campestris ▽
毒鹅膏 Amanita phalloides ▽
鹅膏肽 ▽
肉褐鳞环柄菇 Lepiota brunneoincarnata ▽
大青褶伞 Chlorophyllum molybdites ▽
克劳狄乌斯 罗马皇帝 ▽
查理六世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
毒蝇鹅膏Amanita muscaria ▽
见手青 Lanmaoa asiatica(李海蛟博士) ▽
木水花菌物市场(云南网) ▽
火炭菌三兄弟 Russula subnigricans (昆明疾控) ▽
疾控菌物中毒风险提示 ▽
最后生还者中的蘑菇怪物 ▽
· 和网红饲养员杨毅聊网红动物:动物园里的动物真的快乐吗?
· 和植物学家聊花粉症:过敏是人们享受当代城市生活的代价
🧬欢迎在各个渠道与我们交流🧬
▼ 联络我们AI牛逼了就一定会毁灭人类吗?
如果有一天AI真的统治了世界,那这件事最可能是怎样发生的?
——既然我们已经开始被AI影响甚至取代了,不如直接把进度条拉到最后,看看最终AI与人类会如何走向!
🤖
本期没有嘉宾,是两位主播的对口节目,也是《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的新尝试~
我们选择了一个或许大家经常会触及但又没太深入探讨过的话题,进行了一番基于实际、但又有点天马行空的讨论。
这个主题听起来或许有些科幻,但讨论确实是基于现实中已经发生的事实与技术展开的。
🤖
听完之后,或许可以降低(或增加)你对于AI型世界末日的焦虑。
如果你喜欢这个类型的节目,请一定留言告诉我们,我们会继续讨论更多炸地球的方法(x)
🤖
在本期,你将会听到:
02:17 AI统治世界未必需要超级智力,数学和模型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07:41 超级AI可以做到自我升级吗?可以的话要怎么做?
11:56 在AI掌握全球军事武器毁灭人类这条路线上,现在发展到哪一步了?
15:57 仿生机器人能不能像电影里那样崛起,取决于人类要不要发展仿生机器人;
19:18 地雷就是一种致命自主武器,目前我们已经被这种伪人工智能武器支配了;
23:36 灰蛊:一种科幻作家设想的毁灭世界的机器人;
28:27 阿西莫夫三定律可以防止AI统治世界吗?
34:19 回形针工厂:如果AI错误理解了人类的指令会怎么样?
38:58 从AI的立场上看,ta们一定会选择统治世界或毁灭人类吗?有没有更合理的选择?
47:46 如果靠AI炒股赚钱,那可能已经亏完了;
50:59 其实人类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被AI统治了;
53:43 像《疑犯追踪》那样监控所有人的情况正在发生吗?
57:30 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干预政治和舆论了;
63:30 AI拿人类当电池?这不太可能发生,但其他更可怕的事情已经发生过了;
(来自我们的好朋友@柴知道)
🧬欢迎在各个渠道与我们交流🧬
▼ 联络我们人类第一部太空实拍电影长什么样?送医生上天做手术有多难?苏联载人航天之父为什么反对女宇航员?听起来高大上的国际空间站竟然是冷战遗留的老破小?
这是一期此前与《这集我看过》的串台节目,聊聊《挑战》这部电影,同时其中也隐藏着接下来我们节目的线索,如果你发现了,请在评论里告诉大家。
节目是我们播客刚上线时录制的,在这里要隆重感谢《这集我看过》和焦姣老师,能在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还完全是小透明时,带我们起飞!如果对历史、对电影感兴趣,欢迎大家多多订阅、关注《这集我看过》。
🌏
▼ 时间轴:01:53 为什么要送外科医生上太空
04:27 前气胸病人焦老师的经验分享
12:43 失重手术难在哪
18:32 太空医学是航天科技中的短板
20:14 女航天员的月经问题
22:27 航天员怎么按技能组队
28:51 早期航天员选拔中的性别歧视
30:26 加加林的秘密小信封
35:58 科罗廖夫反对女宇航员上天
38:33 女航天员需要多少棉条
43:24 国际空间站的航班排期
47:30 我家房子被空间站电池砸啦!
50:35 给《挑战》的太空场景挑bug
51:41 国际空间站内部竟然老破小?
54:15 太空行走绝非儿戏
57:49 历史上的太空影像
61:59 范岗老师分享南极旅行经验
66:24 太空不是道德真空
--这集我看过
--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
🧬欢迎在各个渠道与我们交流🧬
▼ 联络我们每一届奥运会都伴随着大量的争议,其中绝大多数都吵不出个所以然。本期《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也从一个全网争吵的热点引入,但我们希望能深入进去,展开更理性、更有价值的讨论。
在巴黎奥运会开始之前,“奥组委不提供空调”成为了争议点之一。随着比赛的进行,这件事似乎已经被大家抛之脑后了。但巴黎的热天气却如约而至,郑钦文和科贝尔长达3小时的红土抢七大战,就在巴黎近期少见的高温下进行。
我们从空调出发,但绝不只聊空调。在本期节目中,我们请来一位从业多年的暖通空调工程师老任、任工,和大家一起探讨这几件事:
🏅
04:01 根据网络资料,老任推断巴黎奥运会用的是地源热泵,利用地下水进行热交换。
06:29 巴黎的地下水温度是多少?这套地冷系统如何运作?
10:02 老任:“空气调节”包含对温度、湿度的调节,地冷系统与传统空调在这方面不太一样;
12:56 在各国代表团抗议下,奥组委还是提供空调了,其中美国代表团要求最高;
14:55 不用空调,而建造这套地冷系统,是为省钱,还是为传说中的低碳目标?
🏅
17:55 老任介绍变频空调原理和简单选购指南;
19:15 人体适宜温度,这事似乎有文化差异,美国人的习惯有点令人不解;
21:29 睡觉要不要开空调?(随手转发相亲相爱一家人)
24:05 热知识:与制冷模式相比,除湿模式竟然更不节能?
25:51 巴黎是应奥组委的要求节约节碳的,那么在暖通设计里如何考虑低碳?
29:13 范岗:从全球范围来讲,用于降温的能源开支会越来越高。
32:45 关于空调碳足迹,其零件制造、制冷剂泄漏都会导致大量温室气体产生;
34:31 三位主播热聊,巴黎这套系统是纯作秀吗?
🏅
36:59 老任:目前有一个主流节能方案是热回收;范岗:这和海豹的血管挺像的;
40:14 装修TIPs:要装中央新风机吗?
42:53 地球越来越热,我们更需要开空调了,由此产生的碳足迹更多了,这个循环有解吗?
47:15 范岗:因为政治上的绝望,有人提出可以用“地球工程”这个方法给地球降温;
51:21 老任再次介绍对空调的具体使用建议;
53:50 奥运会大操大办的时代过去了,以后没准都不用集中举办了,这样可能更低碳。
最开始是指杜邦公司的注册商标,包含一系列饱和卤代烃类制冷剂,后来慢慢变成这类制冷剂的总称。
早期的氟利昂是CFC氯氟烃类结构(比如R12),因其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现在几乎已经被禁止使用。
后来又有HCFC氢氯氟烃类(如R22),其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稍小,也在逐渐被淘汰。
HFC氢氟烃类(比如播客中提到的R134a、R410a)则对臭氧层无破坏,但其本身仍然是强劲的温室气体。
R134aHFC类制冷剂,全称是1,1,1,2-四氟乙烷。
R410aHFC类制冷剂,由等量的 R32(二氟甲烷) 和 R125(五氟乙烷) 组成。
巴黎奥运会的地源热泵系统(华盛顿邮报)▽
从新加坡选手的帖子可以看出,房间装有移动空调 ▽
某品牌的空调热回收系统 ▽
地球工程概念图 ▽
录制现场▽
▼ 相关单集🧬欢迎在各个渠道与我们交流🧬
▼ 联络我们距离天兵科技天龙三号火箭试车意外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月,和这件事相关的争吵也逐渐安静了不少。对于绝大多数关心中国航天,但一头雾水的热心群众来说,终于可以静下心来,认真讨论与民营航天有关的话题了:
为了帮大家解决上面三个最基础、同时也是最被说起的三个问题,两位主播找来了两位曾经在“航天国家队”效力多年、亲历了近10年来大大小小的发射任务,而现在又在从事民营航天相关业务的航天人,详细聊一聊。
一期节目时间有限,能聊到的内容自然也不多,但我相信你在听完这期节目之后,一定能明白为什么民营航天将会是全球航天的不可逆趋势。
🚀
▼ 本期嘉宾🚀
▼ 时间轴00:57 介绍本期嘉宾
02:13 介绍本期会讨论的3大主题
02:32 与2位专家讨论,天兵科技火箭试车的意外事件
05:03 芦铭科普火箭发动机的2种试车:可靠性试车、校准试车
🚀 为什么要搞民营火箭、商业航天?🚀
06:37 芦铭:我国商业航天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
09:52 范岗介绍美国的商业航天起源及发展
13:02 谢默超介绍马斯克的SpaceX创业故事
14:07 关于可重复使用火箭,不止SpaceX,我国也在搞
15:49 范岗介绍航天飞机的回收思路(与可回收火箭不同)
17:50 讨论航天领域的成功与失败
19:53 刘茵:我国对于发射成功有2种区分——成功和圆满成功
20:47 芦铭以我国90年代给美国发射卫星的故事为例,具体解释“成功”这个概念
🚀我国民营航天能不能实现“弯道超车”?🚀
22:35 我国目前的民营航天公司,发展现状如何
23:38 芦铭详细讲解“低、中、高”轨道
26:34 科普“有效载荷”的概念
28:26 发射卫星的价格,也呈现“卷”的趋势,猜猜现在每公斤最低价能到多少
31:18 讨论马斯克的火星计划,是真有此意还是噱头?
35:47 芦铭:我国商业航天以低轨道为主,进入空间和轨道的能力有待提高
38:11 科普航天上“归零”的概念
40:36 讨论我国民营航天爆发式增长背后的原因
44:29 放卫星成本越来越低,天上空间还够用吗?
🚀 如何让民营航天发展更好?🚀
47:29 刘茵讲解目前航天商业化的主要方式(去发射场看卫星升空、送祝福照片到太空、冠名卫星……)
50:45 芦铭告诉你如何进入“国家队”工作
52:59 刘茵讲述自己的“国家队”时期,在戈壁滩执行任务的故事
55:41 民航航天和“国家队”并不对立,而是协同发展、相互促进的
59:14 普通人离航天也很近,刘茵举了“航天研学”的例子(去厂房看火箭装配、发射完捡火箭残骸做成纪念品)
61:22 畅享未来的太空旅游、太空工业及科研等
天龙三号一子级开展热试车试验,图中显示了新采用的试车机构 ▼
(图源:SpaceLens云上天镜)
天龙二号液体火箭与4月2日首飞成功 ▼
SpaceX猎鹰1号于夸贾林环礁第四次试飞成功 ▼
SpaceX猎鹰1号于夸贾林环礁奥美莱克岛的发射台与工作环境 ▼
长征二号E(长二捆)▼
澳星B ▼
不同航天器的轨道(wikimili) ▼
航天发射单价随年度变化 ▼
嘉宾芦铭“国家队”时期工作照 ▼
用火箭蒙皮制作的纪念品 ▼
《冲向火星》 (2023)[美] 艾瑞克·伯格;花山文艺出版社
🧬欢迎在各个渠道与我们交流🧬
▼ 联络我们我在北京体验了萝卜快跑和小马智行这两家头部RoboTaxi,感想是……
排队排得好久啊!
p.s. 有没有发现萝卜其实就是Robo 🐶 (所以在本期播客中,有时我们也会把RoboTaxi称为“萝卜车”)
最近,关于智能驾驶出租车“萝卜快跑”的信息与趣闻,着实有点多,大佬们也是纷纷发言。不过似乎尝试从根本上把这件事讲清楚的内容,又少得可怜。
其实,在智能驾驶出租车RoboTaxi这个领域,还有很多在不同研发、测试阶段的公司。
所以本期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的播客节目,就把目光对准RoboTaxi,跟大家聊个透彻、聊个明白。
为了录节目,团队成员也专程前往北京的亦庄,体验了2种RoboTaxi——萝卜快跑和PonyPilot/小马智行。
并且请到了智能驾驶领域的资深从业者,尝试用更通俗、接地气的方式,跟大家聊聊技术——
更关键的是,我们想和大家聊聊:
到底应该如何看待一个新技术的到来?
在这个关键节点,我们能做的、该做的都有哪些?
🧬 🧬 🧬
▍本期嘉宾阿迪:🧬 萝卜快跑的体验和现状 🧬
01:16 萝卜快跑在武汉的运营情况介绍;
03:26 阿迪:现在除了萝卜快跑,做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公司很多,而且已经不是第一波高潮了;
04:58 主播分享去亦庄体验两家在运营的RoboTaxi的感想和细节;
09:15 RoboTaxi选择车型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现在开始转型国产品牌了?
12:24 萝卜家和小马家,安全员的风格也不同,但可能都是为了提升乘客的体验;
🧬 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基础原理 🧬
14:49 网传萝卜快跑都是远程司机控制的?阿迪介绍背后真相,以及RoboTaxi头顶上的大包是什么;
16:35 RoboTaxi的计算是云端还是本地做的?自动驾驶的模型是什么样的?
18:19 阿迪:端到端就是一种电子老司机;
19:54 范岗:路上突然跳出一只鸵鸟怎么办?萝卜车能识别吗?
20:39 阿迪:自动驾驶出租车上路前只需要两到三周时间做测试和采集;
🧬 技术小白问题大挑战环节 🧬
21:56 自动驾驶汽车会卡死吗?卡死了怎么办?
24:37 自动驾驶的行车速度更慢还是更快?范岗:60年代的自动驾驶速度感人;
25:25 人和法规对自动驾驶的要求是更高还是更低?
29:10 选择武汉作为试运行城市是看中了它恶劣的交通状况吗?萝卜车到底是不是交通判官?
31:36 自动驾驶汽车的保险怎么算的?有法规规范吗?
33:26 萝卜车们在普惠大众之前需要做到什么?
🧬 自动驾驶、智能驾驶、L2、L4到底都是什么?🧬
35:57 自动驾驶等级到底是什么?一次性说明白;
38:34 为什么市面上新能源汽车的L2问题还那么多,L4的车已经可以试运营了?
40:36 大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领域有帮助吗?
41:29 雷达和纯视觉,谁更好?
🧬 天下苦网约车久矣?是吗? 🧬
42:12 大家对网约车的意见究竟有多大?
45:52 范岗:算法为了实现结果,会做很多不近情理的行为;
46:43 RoboTaxi的成本依然很高,公司估值更高;
48:27 阿迪:盈利核心点是算法什么时候可以达到拐点;
49:25 有安全员未必就更好?
🧬 马车被汽车取代,因为对后者的需求远超想象 🧬
52:26 范岗:1900年前后美国发生了大转折,城市里的马粪多到不能忍;
54:37 马车制造商都转去制造汽车了,成功转型案例不少;阿迪:新能源转型的时候也差不多;
57:50 范岗:有些人反对技术进步,是因为红利被别人抢走了;
61:48 范岗:技术刚刚诞生的时候,是考虑技术和人的关系最好时期。
🧬 🧬 🧬
▼ 相关数据全国交通事故发生率(湖北高居榜首,上海最低)图源:地图大百科
交通事故直接财产损失(湖北最多)图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各省交通事故受伤人数图源:地图大百科
▼ 相关图片萝卜快跑(上)Vs 小马智行(下)(完整体验详见本播客各社交媒体平台)
订单信息彩蛋(录制现场的小猫咪“弟弟”,也感谢我们的好朋友马工提供场地)
▍声音及视觉设计:凯特🧬欢迎在各个渠道与我们交流🧬
▼ 联络我们从昆明动物园猴山的“猴猫共处”事件开始,近段时间关于动物园是否虐待动物的争议频发。再到网红动物饭圈化,明星动物的一举一动被无限放大,动物园也时常经受动物爱好者们的拷打。
那么就全体动物而言,究竟应该如何定义与保护它们的权利?动物需要自由吗?如何才能办好动物园,甚至于说,动物园还应不应该存在?
为了讨论这些问题,本期两位主播请来了曾在动物园担任饲养员多年、现从事动物科普工作的杨毅,反复就以上3大问题对他进行灵魂拷问。
(O_O)?
听完本期,或许我们仍然不能回答这些问题。但也许你可以获得一个崭新的思考问题的视角,下次再去动物园的时候,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在21年的动物管理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野生动物管理经验,先后饲养了多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和国外珍稀动物,同时致力于动物保护教育工作。曾担任《正大综艺·动物来啦》嘉宾。
01:02 嘉宾杨毅介绍目前其从事的主要工作(自然科普与写作、儿童教育、观鸟游学活动、动物救护等等)
02:24 介绍本期播客会讨论的3个主题(动物园应该怎么办/还应不应该办,如何保护动物权利,动物要自由干什么)
🐭
03:16 杨毅以“猴山鼠患”事件为例,详解国营动物园管理运营内幕,根源在于“体制问题”?
08:15 “游客投喂”也是鼠患的原因之一
🐒
10:08 好的动物园究竟应该怎么做?商业化、打造网红动物是一个好的思路吗?
12:11 网红动物非国内所特有,范岗讲了几个国际上知名的网红动物案例
19:43 杨毅:网红、流量是双韧剑,能不能用好取决于动物园自己
21:36 杨毅回应作为“网红”饲养员,面对网友提问时究竟有没有受到过园方施压
23:09 范岗自我批评:媒体从业人员应该引导人们形成对动物的良性关注,并举了“逃婚鸭嘴兽”的反例
26:21 很多动物园停止了大象展览,杨毅讲述大象的聪明、能忍耐,及人类对大象认知之严重不足
🐘
34:27 动物不能说话,科学研究上如何评估动物过得好不好?
35:43 杨毅科普动物福利,详解动物的“五大福利”
44:16 范岗科普动物权利,关于如何对待动物,目前有2种基本路线
50:02 如何看待动物实验?跟过去相比,现在有什么进步?
🦌
53:53 动物要自由干什么,动物会渴望自由吗?
54:13 杨毅:希望最后能没有动物园这个地方,是部分业内人士的共识
56:39 动物逃笼后就真·自由了吗?举几个不同结局的例子
60:17 杨毅:动物园是有原罪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保障动物的福利、权利,让事情往好的方向转变
🐼
62:08 如何才能更好地逛动物园?杨毅老师给出一些实用建议
64:06 本期总结
(图片来自媒体报道、官方社交媒体、动物园官方网站)
昆明动物园“猴子虐猫”:
柏林动物园的北极熊克努特:
史密森尼动物园病娇鹤:
布朗克斯动物园逃婚鸭嘴兽:
重庆动物园云豹:
纽约中央公园动物园猫头鹰Flaco:
伦敦动物园,关闭前的大象馆:
北京动物园:
武汉动物园: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新加坡动物园:
▼ 提到的书籍《动物权利》(2015)[美] 戴维·德格拉齐亚;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为动物的正义》(2024) [美] 玛莎·C·努斯鲍姆;中信出版社
《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2020)花蚀;商务印书馆
《我是超级饲养员》(2022)杨毅;人民邮电出版社、
伦敦动物园动物们的叫声
圣桑《动物狂欢节》之《天鹅》
▍感谢场地及设备提供:播客公社
本期播客中提到了人与动物的区别,有人会说人有“自我意识”,而多数动物都没有。
而在之前的播客中,我们恰好也深度讨论过关于“自我”“意识”的话题,包括用来检验动物是否有“自我意识”的镜子实验等等,总之是非常有料有趣、科学又玄学的一期节目,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点击链接收听:
与清华学者聊AI未来:从GPT通过图灵测试,到人类的意识与直觉 Vol.06
🧬欢迎在各个渠道与我们交流🧬
▼ 联络我们本期是《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与《果壳时间》的串台节目,欢迎大家关注这两档科普主题的播客节目!
7月2日,《头脑特工队2》的全球票房已经超过了10亿美元,极有可能获得今年的全球票房冠军。作为一部“科普电影”,皮克斯凭什么能把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拍成叫好又叫座的电影?这部电影里有什么你会错过的科学细节、拍摄技巧和背景知识?
在本期的串台节目中,4位多年从事科学传播、影视创作的主播将会带你详细拆解《头脑特工队2》。如果电影你还没看,那推荐你听完再看;如果你看过了,那更推荐你听完二刷!
▍嘉宾:00:54 剧透预警,但强烈推荐你在看之前先听这期播客,观赏体验超级加倍;
04:24 范岗:电影里的烂梗过于多了;面包:我觉得还可以再多一些;
06:27 范岗:第二部的提升之一就是新情绪的人物设计不再是基于性别的刻板印象;
08:45 游识猷:把情绪分类是本片科学顾问的理论,他的理论至少还能拍3集;
10:56 范岗:本片科学顾问的流派是基本情绪派,也叫离散情绪派。
12:56 面包:皮克斯在国内水土不服不意外,中国初中生根本不会考虑社交焦虑;
📚
16:18 开始正式拷打科学细节:新情绪是随年龄增长发展出来的吗?
19:26 青春期会发生什么?电影在这一点上表现得非常准确与形象;
22:09 范岗:青春期孩子最重要的一点是TA们可以表演某种特定的情绪了;
25:40 游识猷:给青春期孩子的家长,要知道这是客观规律,不是故意作对;
28:43 好情绪坏情绪的区分,是电影设计,还是实际如此?
30:25 范岗:电影的隐藏大反派其实是社会对女生的高要求;
31:36 游识猷:每个情绪都可以同时是正面和反面角色;
33:37 范岗:电影里对自我的展现是被大大简化的;
📚
38:32 在虚构的作品中寻找现实,是人的大脑的特点之一!
40:28 游识猷:做娱乐性的电影很难,但这部电影做得很好;
42:22 面包:皮克斯在焦虑发作这场戏中做的细节非常优秀;
44:02 游识猷和范岗讨论焦虑发作在真实世界和电影中的异同;
47:25 四位主播一起讨论:成年人还有快乐吗?成年人怎么获得快乐?
53:17 范岗:和电影中背道而驰的一种理论叫情绪构建论,但这就没法拍电影了。
▼ 相关图片:本片的科学顾问,伯克利至善科学中心的Dr.Dacher Keltner和Dr.Lisa Damour
《凉宫春日的忧郁》第22话
皮克斯公开的设定集中存在的其他未出现情绪
剧照&烂梗:“bottle up"
情绪构建论的创始人:Lisa Feldman Barrett
▍视觉设计:凯特
▍后期剪辑:Yann
--------欢迎在各个渠道与我们交流--------
▼ 联络我们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18 episodes available.
118 Listeners
293 Listeners
387 Listeners
424 Listeners
174 Listeners
55 Listeners
108 Listeners
263 Listeners
263 Listeners
231 Listeners
162 Listeners
3 Listeners
5 Listeners
171 Listeners
2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