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关于心动的一些定性问答,来自雨落江南ing。
1、公司业务的本质是什么?
公司的业务本质可以概括为“渠道 + 社区 + 产品”三位一体,在PC端,Steam已经为这一模式打下了样板。
心动的发展早期重心在于代理与分发业务,以“渠道 > 社区 > 产品”为主,随后随着自研能力的提升,逐步过渡到“产品 > 渠道 > 社区”的结构。这一点与Steam的路径不同:Steam自诞生起便以产品为核心切入点,之后才逐步发展出成熟的渠道与社区功能。
心动的路径体现了中国游戏市场生态的现实制约和演进过程。与Steam面对较空白PC游戏发行生态不同,心动需要在已有的强大平台下寻求突破,如苹果App Store、安卓硬核联盟等下寻求突破,因此其商业架构和路径演变更具中国式复杂性。
2、公司发展的驱动因素是什么?
基于前述业务本质及对标平台的成长路径,驱动公司发展的关键因素主要可归纳为两个层面:
用户价值的持续挖掘:体现为渠道与社区层面的优化,包括提升用户活跃度、社群粘性、以及变现效率。这是平台生态的生长逻辑。
产品驱动的内容增长:通过第一方自研或第三方合作爆款游戏实现变现,是经典的内容产业商业化框架。
心动的实际业务开展结合了以上两者,产品能够拉新、促活、带动社区与渠道协同增长,平台又能帮产品加持,构成业务的飞轮闭环。
不同发展阶段这两个驱动因子的权重会动态调整,早期依赖第三方产品时,渠道属性更重,更重视用户习惯培养与留存;随着自研能力加强,内容爆发带动平台生态反哺变得更加关键。因此,不能简单从“平台”或“产品”维度和指标呈现衡量公司发展,而应关注“平台增长指标”与“产品生态扩展”之间的联动与协同。
3、公司的特殊性在哪里?瓶颈又在哪里?
先来说公司的特殊性:
心动在行业中展现出一种“反脆弱性”特征:它的业务逻辑源于行业结构中的负面外部性——例如高分成、平台垄断、马太效应严重等行业痛点。越是在这样不利生态中,心动以“中立、开放、低商业化负担”构建的TapTap生态就越有存在与扩张空间。
此外,心动从一开始就并非以“短期变现”为第一目标,而是更接近垂类社区平台,强调调性和社区文化,这种定位也与国内主流游戏厂商高度商业化策略形成差异。
再来说公司的发展瓶颈:
用户基数不具备强扩展性:不像抖音、微信这类“全域平台”能覆盖广泛TAM,TapTap的用户群体以中重度玩家为主,整体规模受限。
行业反向整合趋势增强:大厂正在建设自有渠道,加剧渠道层面的竞争。
商业化空间受限:TapTap为了维护用户调性和独立中立,需在商业变现上克制,导致营收效率始终有限。
这也是为何心动的业务发展注定是一门“慢生意”。
4、如何突破瓶颈?
要突破上述结构性限制,必须在用户价值挖掘与产品端驱动两端同时发力。过去几年来,公司已经进行了诸多探索:
在社区层面:公司持续打磨TapTap的用户体验、搭建内容生态、优化社区活跃度;
在产品层面:加码自研,推出《火炬之光:无限》《铃兰之剑》《心动小镇》等产品,多条产品线同时推进;
在渠道协同方面:通过“独家首发”“联运合作”等方式加深开发者绑定;
在国际化方面:积极试水东南亚、日韩市场,寻求出海突破;
在平台延展方面:推出星火编辑器、PC客户端,扩大平台覆盖边界;
同时注重新方向探索:例如“篝火计划”聚焦创新游戏孵化。
部分尝试未达预期,但整体策略路径清晰,且部分已初见成效。
5、为什么说心动的飞轮已经获得阶段性成果?
这点需要结合行业近五年的整体发展态势来看:五年里有两年多收到行业监管和版号限制导致发展节奏受到干扰,产品代际变迁收到极大阻碍、行业出清缓慢、各公司真实实力呈现混乱、整体生态十分畸形。在23年版号逐步正常化以后,市场极速自我修复,内容产业马太效应规律显现,头部厂商进入收割模式,各玩家实力也逐步归位。
版号常态化是行业玩家真实实力的试金石,于是大家可以看到尽管不少巨头把持流量端的碾压级优势,且重金砸向产品渠道,却没有多少水花,反而砍业务的消息频发。而真正具备实力的玩家,或者拿出了整体升维的优质产品,比如米社、叠纸等,或者走差异化国际化道路获得丰硕成果,而具备渠道端飞轮的标的,仅有心动别无二家。
在两年前,心动处于相对的低迷期,主要是版号受限导致的市场畸形令用户价值与产品驱动因子双哑火,但也令彼时飘在空中的核心层能够跌到地上,认真考虑公司如何稳妥发展的问题,两年后核心层的对外呈现相较三四年前已经有了极大区别,靠实在的产品、利润、现金流和分红来说明问题,如果与过往曾经属于同流水梯队的玩家做同业对比,能够发现其在试金石降临后的逆势涅槃难能可贵,说明核心层有着沉下心来应对挑战,务实做事的能力,这是对于研判公司长期价值的关键转折点。
6、如果想要长期投资公司,如何令自身的预期合理化?
首先需要对公司业务的本质做根本性定性,即公司是一个讲究调性的慢生意,强于CP,但弱于渠道内容合一的巨头闭环,这决定了公司的价值释放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其次是需要认知到公司核心业务的存在理由和反脆弱的发展特性,即行业负面土壤越肥沃,他的生存空间就越巩固,这样就可以跳脱出一些浅层的生死问题。
定性之后,需要学会对各类定量信息进行鉴别,尊重行业的各项事实呈现,包括整体发展速度、盈利能力、产品成功率、平台保持调性下的商业化空间、管理层的执行力、估值水平等,这些建议一定不要依赖任何信源,需要自己去持续的关注、研究和跟踪来了解真实的情况,避免被信源多空任意一方夹带的主观看法所影响。
3.9
2121 ratings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关于心动的一些定性问答,来自雨落江南ing。
1、公司业务的本质是什么?
公司的业务本质可以概括为“渠道 + 社区 + 产品”三位一体,在PC端,Steam已经为这一模式打下了样板。
心动的发展早期重心在于代理与分发业务,以“渠道 > 社区 > 产品”为主,随后随着自研能力的提升,逐步过渡到“产品 > 渠道 > 社区”的结构。这一点与Steam的路径不同:Steam自诞生起便以产品为核心切入点,之后才逐步发展出成熟的渠道与社区功能。
心动的路径体现了中国游戏市场生态的现实制约和演进过程。与Steam面对较空白PC游戏发行生态不同,心动需要在已有的强大平台下寻求突破,如苹果App Store、安卓硬核联盟等下寻求突破,因此其商业架构和路径演变更具中国式复杂性。
2、公司发展的驱动因素是什么?
基于前述业务本质及对标平台的成长路径,驱动公司发展的关键因素主要可归纳为两个层面:
用户价值的持续挖掘:体现为渠道与社区层面的优化,包括提升用户活跃度、社群粘性、以及变现效率。这是平台生态的生长逻辑。
产品驱动的内容增长:通过第一方自研或第三方合作爆款游戏实现变现,是经典的内容产业商业化框架。
心动的实际业务开展结合了以上两者,产品能够拉新、促活、带动社区与渠道协同增长,平台又能帮产品加持,构成业务的飞轮闭环。
不同发展阶段这两个驱动因子的权重会动态调整,早期依赖第三方产品时,渠道属性更重,更重视用户习惯培养与留存;随着自研能力加强,内容爆发带动平台生态反哺变得更加关键。因此,不能简单从“平台”或“产品”维度和指标呈现衡量公司发展,而应关注“平台增长指标”与“产品生态扩展”之间的联动与协同。
3、公司的特殊性在哪里?瓶颈又在哪里?
先来说公司的特殊性:
心动在行业中展现出一种“反脆弱性”特征:它的业务逻辑源于行业结构中的负面外部性——例如高分成、平台垄断、马太效应严重等行业痛点。越是在这样不利生态中,心动以“中立、开放、低商业化负担”构建的TapTap生态就越有存在与扩张空间。
此外,心动从一开始就并非以“短期变现”为第一目标,而是更接近垂类社区平台,强调调性和社区文化,这种定位也与国内主流游戏厂商高度商业化策略形成差异。
再来说公司的发展瓶颈:
用户基数不具备强扩展性:不像抖音、微信这类“全域平台”能覆盖广泛TAM,TapTap的用户群体以中重度玩家为主,整体规模受限。
行业反向整合趋势增强:大厂正在建设自有渠道,加剧渠道层面的竞争。
商业化空间受限:TapTap为了维护用户调性和独立中立,需在商业变现上克制,导致营收效率始终有限。
这也是为何心动的业务发展注定是一门“慢生意”。
4、如何突破瓶颈?
要突破上述结构性限制,必须在用户价值挖掘与产品端驱动两端同时发力。过去几年来,公司已经进行了诸多探索:
在社区层面:公司持续打磨TapTap的用户体验、搭建内容生态、优化社区活跃度;
在产品层面:加码自研,推出《火炬之光:无限》《铃兰之剑》《心动小镇》等产品,多条产品线同时推进;
在渠道协同方面:通过“独家首发”“联运合作”等方式加深开发者绑定;
在国际化方面:积极试水东南亚、日韩市场,寻求出海突破;
在平台延展方面:推出星火编辑器、PC客户端,扩大平台覆盖边界;
同时注重新方向探索:例如“篝火计划”聚焦创新游戏孵化。
部分尝试未达预期,但整体策略路径清晰,且部分已初见成效。
5、为什么说心动的飞轮已经获得阶段性成果?
这点需要结合行业近五年的整体发展态势来看:五年里有两年多收到行业监管和版号限制导致发展节奏受到干扰,产品代际变迁收到极大阻碍、行业出清缓慢、各公司真实实力呈现混乱、整体生态十分畸形。在23年版号逐步正常化以后,市场极速自我修复,内容产业马太效应规律显现,头部厂商进入收割模式,各玩家实力也逐步归位。
版号常态化是行业玩家真实实力的试金石,于是大家可以看到尽管不少巨头把持流量端的碾压级优势,且重金砸向产品渠道,却没有多少水花,反而砍业务的消息频发。而真正具备实力的玩家,或者拿出了整体升维的优质产品,比如米社、叠纸等,或者走差异化国际化道路获得丰硕成果,而具备渠道端飞轮的标的,仅有心动别无二家。
在两年前,心动处于相对的低迷期,主要是版号受限导致的市场畸形令用户价值与产品驱动因子双哑火,但也令彼时飘在空中的核心层能够跌到地上,认真考虑公司如何稳妥发展的问题,两年后核心层的对外呈现相较三四年前已经有了极大区别,靠实在的产品、利润、现金流和分红来说明问题,如果与过往曾经属于同流水梯队的玩家做同业对比,能够发现其在试金石降临后的逆势涅槃难能可贵,说明核心层有着沉下心来应对挑战,务实做事的能力,这是对于研判公司长期价值的关键转折点。
6、如果想要长期投资公司,如何令自身的预期合理化?
首先需要对公司业务的本质做根本性定性,即公司是一个讲究调性的慢生意,强于CP,但弱于渠道内容合一的巨头闭环,这决定了公司的价值释放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其次是需要认知到公司核心业务的存在理由和反脆弱的发展特性,即行业负面土壤越肥沃,他的生存空间就越巩固,这样就可以跳脱出一些浅层的生死问题。
定性之后,需要学会对各类定量信息进行鉴别,尊重行业的各项事实呈现,包括整体发展速度、盈利能力、产品成功率、平台保持调性下的商业化空间、管理层的执行力、估值水平等,这些建议一定不要依赖任何信源,需要自己去持续的关注、研究和跟踪来了解真实的情况,避免被信源多空任意一方夹带的主观看法所影响。
3 Listeners
4 Listeners
1 Listeners
2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106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7 Listeners
0 Listeners
6 Listeners
0 Listeners
2 Listeners
175 Listeners
2 Listeners
271 Listeners
1 Listeners
14 Listeners
263 Listeners
5 Listeners
45 Listeners
4 Listeners
4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33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