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行业探讨|机器人马拉松,是危机还是机会?,来自围棋投研。
周末最受关注也是最有趣的新闻,就是在北京亦庄举行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20支人形机器人赛队参赛,引来群众强势围观,连官媒都给到了全程直播。
人形机器人现在是完全搬到了真正赛道,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站在投研人视角,正好能阶段性做个验证。
首先,看看参赛选手们的情况。
在参赛队伍里,有正经机器人企业、有科研院校、还有科技发烧友等,很遗憾,最终完赛者并不多,就稍微记录几支队伍的情况。
冠军是天工队,来自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工Ultra,身高180cm,体重52kg。
这家企业来头不小,由优必选作为发起单位,京城机电、小米机器人、亦庄机器人等10家行业领军企事业单位共同出资,集万千技术于一身。
不像其他比赛只认冠军,机器人马拉松的每位选手都备受瞩目,亚军选手是来自于小顽童队的松延动力N2,身高120cm,体重30kg。全程基本都是自己在跑,陪跑员介入得相对比较少。
此外,另个队伍旋风小子队也是用的松延动力N2,第三个冲线,可惜比赛途中换过几次机器人被罚了时间,最终错失季军。
不过在“小顽童”到达终点后,出现了惊人的一幕,他毅然转身往终点走去,等待着迎接好兄弟“旋风小子”,虽然是由人为控制,但也是爱意满满。
季军是行者二号队,使用卓益得机器人,身高170cm,体重不到30kg,和刚才那位120cm小个子一样重,特点是双腿非常纤细。
腿细就跑不快,然而他们的策略就是龟兔赛跑,主打个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如果有了解机器人领域的朋友,就要疑惑了,怎么都是些名不见经传的机器人厂商,除了优必选,那些当红公司怎么都没来?尤其是宇树机器人,跳舞、爬山和武术,跑马拉松应该是小菜一碟啊。
其实赛道上是有宇树机器人的,但表现不咋地,一会躺在地上不肯走、一会像喝醉了跌跌撞撞、一会竖起大拇指自我鼓励,反正就是不好好比赛,最终放弃。
事后宇树发文称,官方并没有参赛,是有客户买了宇树产品并配上了自己的算法前来参加,原文里还有句是“机器人和其他电子产品类似,表现性能和使用者息息相关”,言下之意就是,这并不是宇树真正实力。
这个原因算能够接受,但至于为什么这么多头部厂商都不来,我自己还有个不成熟的想法:真的是不敢来,怕翻车、也怕影响品牌力和融资节奏。
有企业甚至明说“我们就是跑不下来,一开始想报名的,后来就退缩了。”
说到这里,就要看看机器人的表现到底是不是符合预期。
简单一句话点评,相比之前各家机器人厂商视频里的“卖家秀”,这场机器人马拉松就是真正的“买家秀”:
有摔了一跤就再也爬不起来的,有跑着跑着头掉下来,掉了竟还能继续跑的,有刚出发就罢工,坐地上赖着不肯动的,甚至有些连起跑线都过不了,当场就被工作人员提走维修的。
有趣的事情还有呢,大赛结束后,有几台机器人是被推着轮椅离场,不禁让我想起曾毓群董事长在宁德股东大会所说:出门时候是机器人,回来时候是机器爹。
很明显,相比于大赛前的期盼,投资者都想象着机器人相互竞技的场面,到真正比赛里却是状况百出,低于预期。
有个朋友持有了不少概念股,和我说边看直播边擦汗,觉得下周大跌是逃不掉了。
实际上,之前多篇文章里都有提到,人形机器人离产业化有不小的距离,调研主机厂时说得更直白:还没有找到适合的场景。
因此,对于这场马拉松的展示结果,我并不算特别意外,算是符合预期吧。
最后,落地到投资维度,想想有什么启发。
猜测短期涨跌,并不是能力圈范围所及,而且不会有太大意义,但作为投研人,需要从这项活动里看到更多的产业趋势。
第一,当前仍有不少技术有待完善。
上面聊到的都是现象,像是摔跤啊踉跄啊,其背后都是技术问题。平时在实验室里或者室内都是环境安逸,而马拉松是户外场景,对于机器人综合性能提出很大挑战,是对关节结构设计、热管理、电池续航、控制算法、通信干扰、软硬件耦合等方面的综合性考验。
比如散热,跑着跑着关节处摩擦严重,就要有陪跑员给膝盖喷散热剂;比如续航,跑着跑着要换电池或者换个机器人,就说明电池能量密度不给力;比如平衡,有人看小个子跑得稳,就觉得这家厂商技术高超,实际不然,机器人每高出10cm,对平衡能力的要求就指数级增长。
这些暴露出来的种种缺陷,很可能就是后面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
第二,落地场景依然要继续开发。
最近是年报和一季报披露期,很多产业链企业的业绩都还不错,当然这里是指主营业务,或机械或汽零等等。有时在业绩会聊到人形机器人业务,管理层都说在做试验线或者少量供货,几十台或几百台。
这些货都供到哪里呢?要么是科研院所做研究,要么是企业放在那里做展示,要么被竞争对手买去拆解……这些场景都有个共同特征:市场空间有限。
有朋友说,原来还担心要失业,看完比赛彻底放心了,人形机器人不会造成社会失业,反而促进就业,毕竟1个人形机器人至少需要2-3个人看护。
玩笑归玩笑,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排序,依然是科研院所、消防等特色场景、工业领域、养老、家庭。
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工业领域的规模化,说起来还有点悖论。
一方面,双足机器人技术不够成熟、成本有点高,要想快速迭代以及降低成本,唯有大批量用在工厂里才能实现;
另一方面,现在工厂里用机械臂和轮式机器人就很有效率了,用双足机器人反而是又贵又磨叽。
没有前期的付出和贡献,就没有后期的高效,道理都懂,那么谁来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恕我直言,除非有补贴,否则国内企业都难当重任。
所能想到的第一人,就是马斯克。他有梦想,要用人形机器人帮助人类去开拓火星,他有基础,特斯拉机器人能用在特斯拉汽车工厂,内部消化对利润影响就小很多。
因此,排除对等关税这种特殊因素,特斯拉产业链还是值得重视。
第三,远期空间依然是星辰大海。
这场比赛虽然叫机器人马拉松,但人类参与度还是挺高的,主办方允许使用“遥控”和“跟跑”模式,甚至有机器人身后还牵着根绳子,整场比赛都像极了刚学会走路的小朋友,出门时身边家长都贴身保护。
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临池学书到长大成人,人类如此,机器人亦是如此。
市场机构预计,2024-2026年,机器人行业将呈现100倍的增长速度,行业规模从2024年的不到10亿,增长至2026年的接近1000亿,这是总盘子。
其中,人形机器人是机器人远期最大的应用场景,但从阶段性来看,正如上文提到,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领域预计将率先实现落地,并为相关上市公司带来规模化的收入和利润。
以风险偏好从高到低排序:技术缺陷弥补,特斯拉产业链,工业机器人。
总的来说,尽管赛事里“糗事”不少,但我依然非常敬佩能前来参赛的每一支队伍,能迈出第一步就已经足够有勇气。明年如果还有机器人马拉松,相信惊喜就会多于惊吓。
想起来,1894年6月11日,巴黎第一次汽车大奖赛,100多公里路程,21辆车只有17辆完成了比赛,第一名用时11个小时,跑的比马车还慢。当时的报刊和观众,就都是充满了嘲笑和讥讽。
如今这场机器人马拉松,绝不是黑历史,而是来时路。
3.9
2121 ratings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行业探讨|机器人马拉松,是危机还是机会?,来自围棋投研。
周末最受关注也是最有趣的新闻,就是在北京亦庄举行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20支人形机器人赛队参赛,引来群众强势围观,连官媒都给到了全程直播。
人形机器人现在是完全搬到了真正赛道,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站在投研人视角,正好能阶段性做个验证。
首先,看看参赛选手们的情况。
在参赛队伍里,有正经机器人企业、有科研院校、还有科技发烧友等,很遗憾,最终完赛者并不多,就稍微记录几支队伍的情况。
冠军是天工队,来自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工Ultra,身高180cm,体重52kg。
这家企业来头不小,由优必选作为发起单位,京城机电、小米机器人、亦庄机器人等10家行业领军企事业单位共同出资,集万千技术于一身。
不像其他比赛只认冠军,机器人马拉松的每位选手都备受瞩目,亚军选手是来自于小顽童队的松延动力N2,身高120cm,体重30kg。全程基本都是自己在跑,陪跑员介入得相对比较少。
此外,另个队伍旋风小子队也是用的松延动力N2,第三个冲线,可惜比赛途中换过几次机器人被罚了时间,最终错失季军。
不过在“小顽童”到达终点后,出现了惊人的一幕,他毅然转身往终点走去,等待着迎接好兄弟“旋风小子”,虽然是由人为控制,但也是爱意满满。
季军是行者二号队,使用卓益得机器人,身高170cm,体重不到30kg,和刚才那位120cm小个子一样重,特点是双腿非常纤细。
腿细就跑不快,然而他们的策略就是龟兔赛跑,主打个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如果有了解机器人领域的朋友,就要疑惑了,怎么都是些名不见经传的机器人厂商,除了优必选,那些当红公司怎么都没来?尤其是宇树机器人,跳舞、爬山和武术,跑马拉松应该是小菜一碟啊。
其实赛道上是有宇树机器人的,但表现不咋地,一会躺在地上不肯走、一会像喝醉了跌跌撞撞、一会竖起大拇指自我鼓励,反正就是不好好比赛,最终放弃。
事后宇树发文称,官方并没有参赛,是有客户买了宇树产品并配上了自己的算法前来参加,原文里还有句是“机器人和其他电子产品类似,表现性能和使用者息息相关”,言下之意就是,这并不是宇树真正实力。
这个原因算能够接受,但至于为什么这么多头部厂商都不来,我自己还有个不成熟的想法:真的是不敢来,怕翻车、也怕影响品牌力和融资节奏。
有企业甚至明说“我们就是跑不下来,一开始想报名的,后来就退缩了。”
说到这里,就要看看机器人的表现到底是不是符合预期。
简单一句话点评,相比之前各家机器人厂商视频里的“卖家秀”,这场机器人马拉松就是真正的“买家秀”:
有摔了一跤就再也爬不起来的,有跑着跑着头掉下来,掉了竟还能继续跑的,有刚出发就罢工,坐地上赖着不肯动的,甚至有些连起跑线都过不了,当场就被工作人员提走维修的。
有趣的事情还有呢,大赛结束后,有几台机器人是被推着轮椅离场,不禁让我想起曾毓群董事长在宁德股东大会所说:出门时候是机器人,回来时候是机器爹。
很明显,相比于大赛前的期盼,投资者都想象着机器人相互竞技的场面,到真正比赛里却是状况百出,低于预期。
有个朋友持有了不少概念股,和我说边看直播边擦汗,觉得下周大跌是逃不掉了。
实际上,之前多篇文章里都有提到,人形机器人离产业化有不小的距离,调研主机厂时说得更直白:还没有找到适合的场景。
因此,对于这场马拉松的展示结果,我并不算特别意外,算是符合预期吧。
最后,落地到投资维度,想想有什么启发。
猜测短期涨跌,并不是能力圈范围所及,而且不会有太大意义,但作为投研人,需要从这项活动里看到更多的产业趋势。
第一,当前仍有不少技术有待完善。
上面聊到的都是现象,像是摔跤啊踉跄啊,其背后都是技术问题。平时在实验室里或者室内都是环境安逸,而马拉松是户外场景,对于机器人综合性能提出很大挑战,是对关节结构设计、热管理、电池续航、控制算法、通信干扰、软硬件耦合等方面的综合性考验。
比如散热,跑着跑着关节处摩擦严重,就要有陪跑员给膝盖喷散热剂;比如续航,跑着跑着要换电池或者换个机器人,就说明电池能量密度不给力;比如平衡,有人看小个子跑得稳,就觉得这家厂商技术高超,实际不然,机器人每高出10cm,对平衡能力的要求就指数级增长。
这些暴露出来的种种缺陷,很可能就是后面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
第二,落地场景依然要继续开发。
最近是年报和一季报披露期,很多产业链企业的业绩都还不错,当然这里是指主营业务,或机械或汽零等等。有时在业绩会聊到人形机器人业务,管理层都说在做试验线或者少量供货,几十台或几百台。
这些货都供到哪里呢?要么是科研院所做研究,要么是企业放在那里做展示,要么被竞争对手买去拆解……这些场景都有个共同特征:市场空间有限。
有朋友说,原来还担心要失业,看完比赛彻底放心了,人形机器人不会造成社会失业,反而促进就业,毕竟1个人形机器人至少需要2-3个人看护。
玩笑归玩笑,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排序,依然是科研院所、消防等特色场景、工业领域、养老、家庭。
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工业领域的规模化,说起来还有点悖论。
一方面,双足机器人技术不够成熟、成本有点高,要想快速迭代以及降低成本,唯有大批量用在工厂里才能实现;
另一方面,现在工厂里用机械臂和轮式机器人就很有效率了,用双足机器人反而是又贵又磨叽。
没有前期的付出和贡献,就没有后期的高效,道理都懂,那么谁来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恕我直言,除非有补贴,否则国内企业都难当重任。
所能想到的第一人,就是马斯克。他有梦想,要用人形机器人帮助人类去开拓火星,他有基础,特斯拉机器人能用在特斯拉汽车工厂,内部消化对利润影响就小很多。
因此,排除对等关税这种特殊因素,特斯拉产业链还是值得重视。
第三,远期空间依然是星辰大海。
这场比赛虽然叫机器人马拉松,但人类参与度还是挺高的,主办方允许使用“遥控”和“跟跑”模式,甚至有机器人身后还牵着根绳子,整场比赛都像极了刚学会走路的小朋友,出门时身边家长都贴身保护。
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临池学书到长大成人,人类如此,机器人亦是如此。
市场机构预计,2024-2026年,机器人行业将呈现100倍的增长速度,行业规模从2024年的不到10亿,增长至2026年的接近1000亿,这是总盘子。
其中,人形机器人是机器人远期最大的应用场景,但从阶段性来看,正如上文提到,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领域预计将率先实现落地,并为相关上市公司带来规模化的收入和利润。
以风险偏好从高到低排序:技术缺陷弥补,特斯拉产业链,工业机器人。
总的来说,尽管赛事里“糗事”不少,但我依然非常敬佩能前来参赛的每一支队伍,能迈出第一步就已经足够有勇气。明年如果还有机器人马拉松,相信惊喜就会多于惊吓。
想起来,1894年6月11日,巴黎第一次汽车大奖赛,100多公里路程,21辆车只有17辆完成了比赛,第一名用时11个小时,跑的比马车还慢。当时的报刊和观众,就都是充满了嘲笑和讥讽。
如今这场机器人马拉松,绝不是黑历史,而是来时路。
3 Listeners
4 Listeners
1 Listeners
1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108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8 Listeners
0 Listeners
6 Listeners
0 Listeners
2 Listeners
175 Listeners
272 Listeners
1 Listeners
14 Listeners
263 Listeners
5 Listeners
45 Listeners
10 Listeners
4 Listeners
8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33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