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预测中国新能源车“七雄”,来自围棋投研。
先看6月份数据
整体来看,6月份新能源车销量还不错,同比有较大增长,环比则是略增。
不过各家车企之间的差异就比较明显了,具体来看:
第一,增量主要是零跑、问界和小鹏贡献,其中零跑连续4个月登顶,交付量再创新高,问界凭借着M8和M9发力重回新势力榜单前三,而小鹏MONA M03 Max新车上市即交付,订单量很稳定。
对了,这里只是指问界,整个鸿蒙智行在6月份交付量是5.3万辆,智界和尊界分别有7700和4000多辆,已经能慢慢看到鸿蒙矩阵的威力。
第二,理想和小米环比略有下降,但原因就完全不同,理想L6订单没有达到预期,内部做产品线调整,增纯电、减增程,而小米更多是被交付能力所拖累,需要给新车挪一些产能。
第三,踩在“万辆”及格线的品牌挺多,阿维塔和岚图是常客,这次看到极狐和魏牌也都是1万辆附近,至于智己就是岌岌可危。
新能源车“内卷”很有名,短期更多是卷价格,长期就要卷技术和差异化,下半年新品频出,而且都是重磅车型,例如小米YU7、小鹏G7、理想i8和i6、极氪9X等等。
而且我觉得,对于头部新势力,老车型的格局基本确定,后面新车型的“容错率”会越来越低,可能1-2款销量低于预期,就会影响到整体大局和消费者热度。
单6月份聊完
,
再来看看上半年“答卷”
比亚迪在之前就聊得比较透彻,国内遇到挑战、海外出口超预期,这里就重点看看新势力选手们,很有意思。
绝对销量方面,零跑和理想都站上20万辆,按照上下半年4:6比例,全年应该能达到50万辆,有规模化就能开启正向循环,而且这两家就是最先实现盈利的。
相对增速方面,小米和小鹏都超过200%,是去年上半年的3-4倍,妥妥“黑马选手”,共同特点就是有爆款车型,小米是SU7,小鹏是MONA M03。
车型矩阵方面,别看问界是15.5万,如果再加上其他“三界”,就能超过20万辆,以及今年下半年会有“尚界”,在10-20万价格带会挺有竞争力。
再往后排看,10万销量的埃安、深蓝、蔚来、极氪等,其实规模化优势已经不明显,而5-6万级别的阿维塔和岚图就更危险了。
可能有读者会问,前两年月销1万辆还算是佼佼者,怎么到今年就要危险了呢?
那是因为新能源车渗透率在不断提升,2022年国内电车每个月能卖50万辆左右,1万辆能排得上号,而如今每个月能卖120万辆,1万辆都不到1%,微乎其微。
最后,如果看半年度销量和股价的关联度,会发现基本能够成正比:销量越多且增速越高,股价表现就越好,这个结论很有价值。
既然中长期销量能够影响到股价
,
就值得进一步探讨
市场上讨论销量预期的并不多,但每年都会有个热门话题:到底哪几家新势力能够走到最后,是5家、10家、还是20家?
小鹏汽车的董事长何小鹏,在最近被采访时提到,中国新能源车企竞争有3年淘汰赛,再有3-5年的晋级赛,最终存活下来的车企可能在7家以内。
“7”这个数字还挺神奇:全球七大洲、神话七仙女、童话七矮人、动画七龙珠、美股“七姐妹”、港股“七巨头”、人体七孔窍等等。
曾经写过“中国高端制造业七巨头”,今晚就再来聊聊,我心目中能够最终存活下来的国内“电动车七雄”。
1、比亚迪:毫无疑问的中流砥柱,产品线极其丰富,国内每100辆电动车就有30-40辆来自于比亚迪,同时还能够自供刀片电池,成本控制能力一流,可称得上“霸略王朝”。
2、鸿蒙智行:依托华为强大的通信和智能科技领域积累,带领一众国有车企打造了前所未有的智能汽车生态,问界成功打出头阵,智界/享界/尊界/尚界等紧跟,用五年时间织就了一张覆盖15-100万元市场的智能汽车大网。
3、理想汽车:专注于家庭出行场景,以增程式电动技术给到了“没有续航焦虑”的产品理念,把冰箱彩电大沙发等概念带到乘用车领域,任凭身边新势力选手频繁变化,稳居前三甲岿然不动。
4、零跑汽车:凭借超高性价比和扎实的技术功底,后来者居上且霸占一席之地,同时自供率仅次于比亚迪,降本控费能力极强,和欧洲斯特兰蒂斯集团建立深度合作,有望率先打入欧洲新能源车市场。
5、小米汽车:雷老板堵上全部身家的荣誉之战,2024年第一款车型直接成为现象级产品,2025年第二款车型更是创下18小时锁单24万辆的传奇,在销量榜单无法靠前,竟是源于交付量跟不上的独树一帜。
6、吉利集团:拥有多元布局和全球化资源整合能力,银河、极氪、领克、沃尔沃、极星等多点开花,作为一支强大的“融合舰队”,让旗下各品牌都能安心有所退路,被视为最能挑战比亚迪的竞争强敌。
7、小鹏汽车:最早布局于智能驾驶领域的新势力车企,且不断突破飞行汽车等技术壁垒,通过中低端平价车型一举形成降维打击,实现销量的快速提升,希望在规模化扩张后降本增效,逐渐实现盈利并步入正轨。
比亚迪、鸿蒙、理想、零跑、小米、吉利、小鹏,就是我心目中“电动车七雄”,不敢说肯定都能维持在榜单前列,但相信能够坚持到最后一轮战斗。
至于没有被提及到的车企,绝不是说就完全没机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以及很可能我的审美会有所偏颇,仅供参考。
有位专家曾谈到,很可能以后造车新势力一家都剩不下,最后能够独立存在的概率等于零,要尽快兼并重组合作。
这个观点可能有些偏激,这位教授是觉得低于200万销量就活不下去,我判断50万销量会是新势力的存活门槛。同时,能坚持到现在的车企们,直接倒闭的可能性会比较小,要么是回到传统车企集团的怀抱、要么是互相抱团取暖。
3.9
2121 ratings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预测中国新能源车“七雄”,来自围棋投研。
先看6月份数据
整体来看,6月份新能源车销量还不错,同比有较大增长,环比则是略增。
不过各家车企之间的差异就比较明显了,具体来看:
第一,增量主要是零跑、问界和小鹏贡献,其中零跑连续4个月登顶,交付量再创新高,问界凭借着M8和M9发力重回新势力榜单前三,而小鹏MONA M03 Max新车上市即交付,订单量很稳定。
对了,这里只是指问界,整个鸿蒙智行在6月份交付量是5.3万辆,智界和尊界分别有7700和4000多辆,已经能慢慢看到鸿蒙矩阵的威力。
第二,理想和小米环比略有下降,但原因就完全不同,理想L6订单没有达到预期,内部做产品线调整,增纯电、减增程,而小米更多是被交付能力所拖累,需要给新车挪一些产能。
第三,踩在“万辆”及格线的品牌挺多,阿维塔和岚图是常客,这次看到极狐和魏牌也都是1万辆附近,至于智己就是岌岌可危。
新能源车“内卷”很有名,短期更多是卷价格,长期就要卷技术和差异化,下半年新品频出,而且都是重磅车型,例如小米YU7、小鹏G7、理想i8和i6、极氪9X等等。
而且我觉得,对于头部新势力,老车型的格局基本确定,后面新车型的“容错率”会越来越低,可能1-2款销量低于预期,就会影响到整体大局和消费者热度。
单6月份聊完
,
再来看看上半年“答卷”
比亚迪在之前就聊得比较透彻,国内遇到挑战、海外出口超预期,这里就重点看看新势力选手们,很有意思。
绝对销量方面,零跑和理想都站上20万辆,按照上下半年4:6比例,全年应该能达到50万辆,有规模化就能开启正向循环,而且这两家就是最先实现盈利的。
相对增速方面,小米和小鹏都超过200%,是去年上半年的3-4倍,妥妥“黑马选手”,共同特点就是有爆款车型,小米是SU7,小鹏是MONA M03。
车型矩阵方面,别看问界是15.5万,如果再加上其他“三界”,就能超过20万辆,以及今年下半年会有“尚界”,在10-20万价格带会挺有竞争力。
再往后排看,10万销量的埃安、深蓝、蔚来、极氪等,其实规模化优势已经不明显,而5-6万级别的阿维塔和岚图就更危险了。
可能有读者会问,前两年月销1万辆还算是佼佼者,怎么到今年就要危险了呢?
那是因为新能源车渗透率在不断提升,2022年国内电车每个月能卖50万辆左右,1万辆能排得上号,而如今每个月能卖120万辆,1万辆都不到1%,微乎其微。
最后,如果看半年度销量和股价的关联度,会发现基本能够成正比:销量越多且增速越高,股价表现就越好,这个结论很有价值。
既然中长期销量能够影响到股价
,
就值得进一步探讨
市场上讨论销量预期的并不多,但每年都会有个热门话题:到底哪几家新势力能够走到最后,是5家、10家、还是20家?
小鹏汽车的董事长何小鹏,在最近被采访时提到,中国新能源车企竞争有3年淘汰赛,再有3-5年的晋级赛,最终存活下来的车企可能在7家以内。
“7”这个数字还挺神奇:全球七大洲、神话七仙女、童话七矮人、动画七龙珠、美股“七姐妹”、港股“七巨头”、人体七孔窍等等。
曾经写过“中国高端制造业七巨头”,今晚就再来聊聊,我心目中能够最终存活下来的国内“电动车七雄”。
1、比亚迪:毫无疑问的中流砥柱,产品线极其丰富,国内每100辆电动车就有30-40辆来自于比亚迪,同时还能够自供刀片电池,成本控制能力一流,可称得上“霸略王朝”。
2、鸿蒙智行:依托华为强大的通信和智能科技领域积累,带领一众国有车企打造了前所未有的智能汽车生态,问界成功打出头阵,智界/享界/尊界/尚界等紧跟,用五年时间织就了一张覆盖15-100万元市场的智能汽车大网。
3、理想汽车:专注于家庭出行场景,以增程式电动技术给到了“没有续航焦虑”的产品理念,把冰箱彩电大沙发等概念带到乘用车领域,任凭身边新势力选手频繁变化,稳居前三甲岿然不动。
4、零跑汽车:凭借超高性价比和扎实的技术功底,后来者居上且霸占一席之地,同时自供率仅次于比亚迪,降本控费能力极强,和欧洲斯特兰蒂斯集团建立深度合作,有望率先打入欧洲新能源车市场。
5、小米汽车:雷老板堵上全部身家的荣誉之战,2024年第一款车型直接成为现象级产品,2025年第二款车型更是创下18小时锁单24万辆的传奇,在销量榜单无法靠前,竟是源于交付量跟不上的独树一帜。
6、吉利集团:拥有多元布局和全球化资源整合能力,银河、极氪、领克、沃尔沃、极星等多点开花,作为一支强大的“融合舰队”,让旗下各品牌都能安心有所退路,被视为最能挑战比亚迪的竞争强敌。
7、小鹏汽车:最早布局于智能驾驶领域的新势力车企,且不断突破飞行汽车等技术壁垒,通过中低端平价车型一举形成降维打击,实现销量的快速提升,希望在规模化扩张后降本增效,逐渐实现盈利并步入正轨。
比亚迪、鸿蒙、理想、零跑、小米、吉利、小鹏,就是我心目中“电动车七雄”,不敢说肯定都能维持在榜单前列,但相信能够坚持到最后一轮战斗。
至于没有被提及到的车企,绝不是说就完全没机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以及很可能我的审美会有所偏颇,仅供参考。
有位专家曾谈到,很可能以后造车新势力一家都剩不下,最后能够独立存在的概率等于零,要尽快兼并重组合作。
这个观点可能有些偏激,这位教授是觉得低于200万销量就活不下去,我判断50万销量会是新势力的存活门槛。同时,能坚持到现在的车企们,直接倒闭的可能性会比较小,要么是回到传统车企集团的怀抱、要么是互相抱团取暖。
3 Listeners
4 Listeners
1 Listeners
2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109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17 Listeners
0 Listeners
7 Listeners
0 Listeners
2 Listeners
176 Listeners
272 Listeners
3 Listeners
13 Listeners
263 Listeners
7 Listeners
51 Listeners
10 Listeners
4 Listeners
8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51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