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中东与东欧战后重建:集运行业的历史性机遇,来自养叔的猫。
人类很有意思,永远在破坏与建设的双重螺旋中前行。我们一边拆毁昨日的城墙,一边筑起明日的高塔;一边焚烧旧世界的典籍,一边书写新时代的史诗。人类既是不断毁灭的使者,也是不断创造的先驱。叔本华曾说,人生就是在欲望和无聊之间摆荡。而人类文明,则是在破坏和建设之间摆荡。
战争摧毁了城市,和平重建了家园。改革建立了新秩序。科技淘汰了传统产业,同时催生了崭新的经济形态。人类似乎永远无法满足于现状,永远在寻求超越,在否定中肯定,在毁灭中创造。
从中东到东欧,烽火连三月,进入2025年下半年,在烽火间隙中建设,从概率上来看,似乎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迹象。这对我们投资以中远海控为主的集运行业,无疑是一大预期。
已经有明显迹象的战后重建,如下。
叙利亚重建进程全面启动
2025年,叙利亚新政府在阿萨德政权倒台后迅速启动了大规模基础设施重建计划。港口基础设施重建关键协议包括:
1、塔尔图斯港重建项目
投资方是阿联酋迪拜环球港务集团;
协议金额高达8亿美元;
合同期限为30年;
项目范围是基于"海上门户"计划的港口全面重建。
2、拉塔基亚港现代化项目
投资方是法国达飞轮船;
投资金额为2.3亿欧元;
合同期限也是30年。
3、能源基础设施重建
除了上述港口的战后重建,叙利亚政府在今年5月签署了一项价值70亿美元的能源基础设施协议,涉及美国、卡塔尔和土耳其企业联合体建设新发电厂,标志着能源领域重建的全面启动。
世界银行批准4亿美元资金,专门用于叙利亚电网重建;挪威难民委员会报告显示,外部投资对重建基础设施至关重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也在积极呼吁长期投资支持叙利亚经济复苏。
虽然目前叙利亚依旧不太稳定,但重建工作已经启动,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海湾国家资本积极参与叙利亚重建,土耳其企业在叙利亚基础设施项目中占重要地位,而欧盟通过多边机制支持地区稳定与重建。
另外,还有一个方向,伊朗和以色列12天的你来我往,烈度也不小,重建需求也迫在眉睫,虽然具体规模尚未完全明确,但伊朗在地区冲突后的基础设施重建需求显著,特别是在交通运输和工业设施方面。
中东地区,最大的重建,是加沙。加沙地区的大部分公用设施如电力、污水处理、供水和通讯都因破坏停止了运行,绝大多数医院和学校已被摧毁。据联合国估计,战争产生了超过5000万吨废墟,清理工作可能需要长达20年时间。
至于加沙地带的重建,困难重重。
虽然阿盟在2025年3月批准了一项价值530亿美元的加沙重建计划,但短期内落实起来困难不小,即便获得了法国、英国、意大利和德国的表态支持,美国和以色列有自己的算盘要打。
埃及也参与了进来主导加沙重建计划,该计划预计要建设20万个临时住房单位,可容纳120万人,修复约6万栋受损建筑,整个重建计划预计在6年内完成。
加沙重建虽然有了具体的530亿美元计划和国际支持,也有域内大国的牵头,但在政治解决方案、资金落实、进口限制和治理结构等方面仍面临巨大挑战。重建工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根本性问题能否得到解决。
无论如何,我们都希望加沙和平,重建工作立刻开启。
乌克兰“边打边建”模式
俄乌战争已经三年多了,是21世纪迄今为止人类社会规模最大,破坏最大,损失最大的一场战争。
双方都需要重建,都需要边打边建。
根据2025年2月发布的最新评估报告,未来十年乌克兰的重建总成本高达5240亿美元!重建需要的建筑材料要耗费约650亿美元!重建带来的就业岗位预计18万个。
重点投资领域以能源基础设施为主,2025年,乌克兰能源基础设施重建预算约513亿格里夫纳,主要用于电网恢复;另外,民用核电站方面,赫梅利尼茨基核电站3、4号机组建设需要投资1340亿格里夫纳。
在2025年罗马乌克兰重建会议上,欧盟承诺23亿欧元担保和赠款,并投资约100亿欧元用于市政基础设施。
重建对集运行业的影响
2025年到2028年,建材运输需求大概率会激增。
从规模上看,叙利亚的港口、能源项目重建,需要超过100亿美元投资。
乌克兰重建需要650亿美元建材需求。
伊朗及其他地区保守估计也需要数百亿美元规模的重建预算。
在重建预期下,钢材、水泥、建筑机械、能源设备及配件、港口和交通设施设备的需求量会有一波规模上的跃升。进而带动集运贸易的需求。
届时,叙利亚塔尔图斯港和拉塔基亚港重建将带动东地中海贸易,而连接欧洲-中东的货运通道价值将有所提升。
黑海航线会因为乌克兰港口逐步恢复功能而得到重视,重建的建材进口需求也会推动航线运力需求。
波斯湾航线这边,伊朗重建项目将增加该地区货运量,海湾国家作为投资方,相关设备和材料出口增加。
从短期机遇来看,中远海控等集运船司在应急重建阶段的大宗建材运输和港口设施重建设备运输上,会有优势,当然也会带动干散货运的发展。
从中期机遇来看,系统性基础设施重建的持续货运需求和新建港口投入运营后的贸易增长,都对中远海控等集运股有利,尤其是支线航运。
从长期机遇来看,中东和东欧地区的经济复苏带动的常规贸易增长是必然,而且,新的贸易路线和物流网络形成对中远海控等集运船司而言,也是一大机会。
然而,风险无时不在。战后重建的进行是必然,但过程也必然是曲折的,地区政治稳定性仍存不确定因素,同时也要考虑到国际制裁政策变化的影响。
虽然重建是必然趋势,但重建资金到位时间和规模的不确定性仍然很大。另外,汇率波动对项目成本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总而言之,中东与东欧的战后重建的迹象说明,重建工作正在为全球集运行业创造历史性机遇。保守估计,仅叙利亚、乌克兰和伊朗三国的重建项目就将产生超过6000亿美元的投资规模,其中建材运输需求占相当比重。
对于中远海控等集运船司而言,这不仅是短期的运力需求提升,更是参与塑造新兴市场贸易格局的战略机遇。随着港口设施的重建和贸易路线的重新建立,这些地区有望成为连接欧洲、亚洲和中东的重要物流枢纽。
我认为,成功把握这一机遇的关键在于——准确评估各地区重建进程的时间节点、合理配置运力资源、建立与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关系,以及有效管控政治和市场风险。
3.9
2121 ratings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中东与东欧战后重建:集运行业的历史性机遇,来自养叔的猫。
人类很有意思,永远在破坏与建设的双重螺旋中前行。我们一边拆毁昨日的城墙,一边筑起明日的高塔;一边焚烧旧世界的典籍,一边书写新时代的史诗。人类既是不断毁灭的使者,也是不断创造的先驱。叔本华曾说,人生就是在欲望和无聊之间摆荡。而人类文明,则是在破坏和建设之间摆荡。
战争摧毁了城市,和平重建了家园。改革建立了新秩序。科技淘汰了传统产业,同时催生了崭新的经济形态。人类似乎永远无法满足于现状,永远在寻求超越,在否定中肯定,在毁灭中创造。
从中东到东欧,烽火连三月,进入2025年下半年,在烽火间隙中建设,从概率上来看,似乎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迹象。这对我们投资以中远海控为主的集运行业,无疑是一大预期。
已经有明显迹象的战后重建,如下。
叙利亚重建进程全面启动
2025年,叙利亚新政府在阿萨德政权倒台后迅速启动了大规模基础设施重建计划。港口基础设施重建关键协议包括:
1、塔尔图斯港重建项目
投资方是阿联酋迪拜环球港务集团;
协议金额高达8亿美元;
合同期限为30年;
项目范围是基于"海上门户"计划的港口全面重建。
2、拉塔基亚港现代化项目
投资方是法国达飞轮船;
投资金额为2.3亿欧元;
合同期限也是30年。
3、能源基础设施重建
除了上述港口的战后重建,叙利亚政府在今年5月签署了一项价值70亿美元的能源基础设施协议,涉及美国、卡塔尔和土耳其企业联合体建设新发电厂,标志着能源领域重建的全面启动。
世界银行批准4亿美元资金,专门用于叙利亚电网重建;挪威难民委员会报告显示,外部投资对重建基础设施至关重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也在积极呼吁长期投资支持叙利亚经济复苏。
虽然目前叙利亚依旧不太稳定,但重建工作已经启动,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海湾国家资本积极参与叙利亚重建,土耳其企业在叙利亚基础设施项目中占重要地位,而欧盟通过多边机制支持地区稳定与重建。
另外,还有一个方向,伊朗和以色列12天的你来我往,烈度也不小,重建需求也迫在眉睫,虽然具体规模尚未完全明确,但伊朗在地区冲突后的基础设施重建需求显著,特别是在交通运输和工业设施方面。
中东地区,最大的重建,是加沙。加沙地区的大部分公用设施如电力、污水处理、供水和通讯都因破坏停止了运行,绝大多数医院和学校已被摧毁。据联合国估计,战争产生了超过5000万吨废墟,清理工作可能需要长达20年时间。
至于加沙地带的重建,困难重重。
虽然阿盟在2025年3月批准了一项价值530亿美元的加沙重建计划,但短期内落实起来困难不小,即便获得了法国、英国、意大利和德国的表态支持,美国和以色列有自己的算盘要打。
埃及也参与了进来主导加沙重建计划,该计划预计要建设20万个临时住房单位,可容纳120万人,修复约6万栋受损建筑,整个重建计划预计在6年内完成。
加沙重建虽然有了具体的530亿美元计划和国际支持,也有域内大国的牵头,但在政治解决方案、资金落实、进口限制和治理结构等方面仍面临巨大挑战。重建工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根本性问题能否得到解决。
无论如何,我们都希望加沙和平,重建工作立刻开启。
乌克兰“边打边建”模式
俄乌战争已经三年多了,是21世纪迄今为止人类社会规模最大,破坏最大,损失最大的一场战争。
双方都需要重建,都需要边打边建。
根据2025年2月发布的最新评估报告,未来十年乌克兰的重建总成本高达5240亿美元!重建需要的建筑材料要耗费约650亿美元!重建带来的就业岗位预计18万个。
重点投资领域以能源基础设施为主,2025年,乌克兰能源基础设施重建预算约513亿格里夫纳,主要用于电网恢复;另外,民用核电站方面,赫梅利尼茨基核电站3、4号机组建设需要投资1340亿格里夫纳。
在2025年罗马乌克兰重建会议上,欧盟承诺23亿欧元担保和赠款,并投资约100亿欧元用于市政基础设施。
重建对集运行业的影响
2025年到2028年,建材运输需求大概率会激增。
从规模上看,叙利亚的港口、能源项目重建,需要超过100亿美元投资。
乌克兰重建需要650亿美元建材需求。
伊朗及其他地区保守估计也需要数百亿美元规模的重建预算。
在重建预期下,钢材、水泥、建筑机械、能源设备及配件、港口和交通设施设备的需求量会有一波规模上的跃升。进而带动集运贸易的需求。
届时,叙利亚塔尔图斯港和拉塔基亚港重建将带动东地中海贸易,而连接欧洲-中东的货运通道价值将有所提升。
黑海航线会因为乌克兰港口逐步恢复功能而得到重视,重建的建材进口需求也会推动航线运力需求。
波斯湾航线这边,伊朗重建项目将增加该地区货运量,海湾国家作为投资方,相关设备和材料出口增加。
从短期机遇来看,中远海控等集运船司在应急重建阶段的大宗建材运输和港口设施重建设备运输上,会有优势,当然也会带动干散货运的发展。
从中期机遇来看,系统性基础设施重建的持续货运需求和新建港口投入运营后的贸易增长,都对中远海控等集运股有利,尤其是支线航运。
从长期机遇来看,中东和东欧地区的经济复苏带动的常规贸易增长是必然,而且,新的贸易路线和物流网络形成对中远海控等集运船司而言,也是一大机会。
然而,风险无时不在。战后重建的进行是必然,但过程也必然是曲折的,地区政治稳定性仍存不确定因素,同时也要考虑到国际制裁政策变化的影响。
虽然重建是必然趋势,但重建资金到位时间和规模的不确定性仍然很大。另外,汇率波动对项目成本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总而言之,中东与东欧的战后重建的迹象说明,重建工作正在为全球集运行业创造历史性机遇。保守估计,仅叙利亚、乌克兰和伊朗三国的重建项目就将产生超过6000亿美元的投资规模,其中建材运输需求占相当比重。
对于中远海控等集运船司而言,这不仅是短期的运力需求提升,更是参与塑造新兴市场贸易格局的战略机遇。随着港口设施的重建和贸易路线的重新建立,这些地区有望成为连接欧洲、亚洲和中东的重要物流枢纽。
我认为,成功把握这一机遇的关键在于——准确评估各地区重建进程的时间节点、合理配置运力资源、建立与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关系,以及有效管控政治和市场风险。
3 Listeners
4 Listeners
1 Listeners
1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109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7 Listeners
0 Listeners
7 Listeners
0 Listeners
2 Listeners
176 Listeners
273 Listeners
1 Listeners
13 Listeners
264 Listeners
7 Listeners
51 Listeners
10 Listeners
4 Listeners
8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5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