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 本期嘉宾:
评论尸@「虹线」主理人,著有《幸福的积分》、《互联网与中国后现代性呓语》
上一次坐客面基录的节目:幸福这道题,做题家和小卷王何解?
⏯️ 本期简介:
这期节目,我的初衷是在这个夏天,在一些人的填志愿时刻,一些人的毕业季的节骨眼上,和评论尸形而上地聊聊中国好工作简史。
但这也不容易,我们跑题了,在AI 让白领工作并不稳固,大量中产支柱型行业势微的当下,讨论何为好工作并不容易。
凯恩斯曾在20世纪30年代预言:到20世纪末,科技水平将足够进步,人们每周的工作时长会缩短至15小时。但如今,人们在工作上花费了更多时间。
在AI成为碳基助理的今天,我们确实变得更高效了,但似乎... 忙碌并没有减少。
人能被AI解放吗?
举个小例子,我让AI用deep reserach功能去搜资料,那等待结果的空闲中,是继续干点别的,还是起身走到窗边看看夕阳呢?
我的答案是,人不能被AI解放,人只能自己解放自己。
本期嘉宾是评论尸,他上一次来面基坐客,我们讨论了工作与幸福,那期节目对我影响很大,至少那之后,我看夕阳的次数增加了很多。
你可能觉得,这有啥的... 不!在北京,能看到夕阳并不容易,它意味着你至少要在那个时刻先下班,不能写字楼或者地铁里。
2011年9月,成百上千的示威者在华尔街搭起了帐篷,掀起了占领华尔街运动,它们抗议权钱交易,抗议劳动性收入在财产性收入抬不起头,抗议财富分配的不公,1%的富人拥有国家主要的存量财富,而剩余大部分人为国纳税却没有人真正代表他们。
这场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大卫格雷伯,后来出版了一本畅销书《毫无意义的工作》,我想小宇宙的听友们应该并不陌生。
占领华尔街运动最后以纽约警方突袭强制清场收尾,之后的十几年,这场活所反对的趋势并有任何收敛,相反它在进一步加强,2016年特朗普上台,2020年在美联储QE4浪潮下,K型分化近乎极致,财产者和劳动者的处境天差地别。
2023年AI登上舞台中心,我个人倾向于认为,它会让分配进一步走向集中。
铺垫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我们俩在内心深处对工作伦理和它所能提供的稳定性都深表怀疑,说不出来啥好话,也奉劝大家不要在它身上寄托过多它本无法承受的期待。类似的事物还有高考。
我们需要区分以下几个事物:
它们因人而异,各司其职,你可以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让它们成为意义感的主要容器,但不要把意义感都放在一个容器里。
甚至没有意义感,也无所屌谓。曾经我以为,去码头整点儿薯条是一个抽象梗。但是,当我见缝插针地、忙里偷闲地,在公园里发呆、听歌或者播客,在江边河畔溜达时,当我撩猫逗狗,观鸟喂鸭子时,我觉得这就是生活的意义本身。
生活的真谛,就是去码头整点儿薯条。
最后分享下本人的座右铭:挣俩逼钱儿,乐呵乐呵得了。
希望听友们都能过上自洽、诗意、有尊严的生活,欢迎收听本期节目。
🎯时间轴:
00:00 挣俩逼钱儿,乐呵乐呵得了
04:00 大学与就业市场的脱节
06:45 注意识别行业属性,是平均斯坦还是极端斯坦
09:59 从热潮到寒冬,很可能切换得很快
13:42 所谓工作伦理,也是上层建筑的一种
17:20 异化:人的主体性的丧失
19:17 劳动性(工资+经营)收入仍是创富的主要手段
21:26 人力资本曲线左移
24:48 收入、意义感与稳定性
31:31 都是什么人在从事“好工作”啊?
35:57 清北毕业生的“赶顶史”,对最优解祛魅
41:36 信息环境 > 方法论
47:21 上班就是你用自己的生命时间在做投资
52:25 应对职场周期错配的策略与心理调适
55:35 副业是意义感的容器,也是一种对主业的看跌期权
1:00:01 课题分离地吃屎
1:01:14 well educated loser...
1:03:13 学历价值下降,爱好和技能价值上升
01:05:07 职业教育的现状与社会认可度问题
1:09:26 AI对好工作的定义,分了两波人
1:16:09 产业红利的力量可能比你想得要大
1:19:23 体制内的比价效应和潜在福利
1:21:07 不是工作在变得狗屁,而是世界换了算法
1:31:43 当下的快乐:努力给自己创造一点边际改善
1:37:01 低水平的财务自由:靠利息,饿不死
1:40:30 下海的回忆
📁本期内容相关资料:
🎬后期制作、声音设计:Dong
📣 欢迎关注@老钱日日谈 ,如果播客没听够,可以来公众号找我玩,这边的更新频率会高一些。
也欢迎大家来🪐知识星球找我玩,这里是我自己学习的输入笔记,也是听友群。
4.7
2121 ratings
🎤 本期嘉宾:
评论尸@「虹线」主理人,著有《幸福的积分》、《互联网与中国后现代性呓语》
上一次坐客面基录的节目:幸福这道题,做题家和小卷王何解?
⏯️ 本期简介:
这期节目,我的初衷是在这个夏天,在一些人的填志愿时刻,一些人的毕业季的节骨眼上,和评论尸形而上地聊聊中国好工作简史。
但这也不容易,我们跑题了,在AI 让白领工作并不稳固,大量中产支柱型行业势微的当下,讨论何为好工作并不容易。
凯恩斯曾在20世纪30年代预言:到20世纪末,科技水平将足够进步,人们每周的工作时长会缩短至15小时。但如今,人们在工作上花费了更多时间。
在AI成为碳基助理的今天,我们确实变得更高效了,但似乎... 忙碌并没有减少。
人能被AI解放吗?
举个小例子,我让AI用deep reserach功能去搜资料,那等待结果的空闲中,是继续干点别的,还是起身走到窗边看看夕阳呢?
我的答案是,人不能被AI解放,人只能自己解放自己。
本期嘉宾是评论尸,他上一次来面基坐客,我们讨论了工作与幸福,那期节目对我影响很大,至少那之后,我看夕阳的次数增加了很多。
你可能觉得,这有啥的... 不!在北京,能看到夕阳并不容易,它意味着你至少要在那个时刻先下班,不能写字楼或者地铁里。
2011年9月,成百上千的示威者在华尔街搭起了帐篷,掀起了占领华尔街运动,它们抗议权钱交易,抗议劳动性收入在财产性收入抬不起头,抗议财富分配的不公,1%的富人拥有国家主要的存量财富,而剩余大部分人为国纳税却没有人真正代表他们。
这场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大卫格雷伯,后来出版了一本畅销书《毫无意义的工作》,我想小宇宙的听友们应该并不陌生。
占领华尔街运动最后以纽约警方突袭强制清场收尾,之后的十几年,这场活所反对的趋势并有任何收敛,相反它在进一步加强,2016年特朗普上台,2020年在美联储QE4浪潮下,K型分化近乎极致,财产者和劳动者的处境天差地别。
2023年AI登上舞台中心,我个人倾向于认为,它会让分配进一步走向集中。
铺垫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我们俩在内心深处对工作伦理和它所能提供的稳定性都深表怀疑,说不出来啥好话,也奉劝大家不要在它身上寄托过多它本无法承受的期待。类似的事物还有高考。
我们需要区分以下几个事物:
它们因人而异,各司其职,你可以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让它们成为意义感的主要容器,但不要把意义感都放在一个容器里。
甚至没有意义感,也无所屌谓。曾经我以为,去码头整点儿薯条是一个抽象梗。但是,当我见缝插针地、忙里偷闲地,在公园里发呆、听歌或者播客,在江边河畔溜达时,当我撩猫逗狗,观鸟喂鸭子时,我觉得这就是生活的意义本身。
生活的真谛,就是去码头整点儿薯条。
最后分享下本人的座右铭:挣俩逼钱儿,乐呵乐呵得了。
希望听友们都能过上自洽、诗意、有尊严的生活,欢迎收听本期节目。
🎯时间轴:
00:00 挣俩逼钱儿,乐呵乐呵得了
04:00 大学与就业市场的脱节
06:45 注意识别行业属性,是平均斯坦还是极端斯坦
09:59 从热潮到寒冬,很可能切换得很快
13:42 所谓工作伦理,也是上层建筑的一种
17:20 异化:人的主体性的丧失
19:17 劳动性(工资+经营)收入仍是创富的主要手段
21:26 人力资本曲线左移
24:48 收入、意义感与稳定性
31:31 都是什么人在从事“好工作”啊?
35:57 清北毕业生的“赶顶史”,对最优解祛魅
41:36 信息环境 > 方法论
47:21 上班就是你用自己的生命时间在做投资
52:25 应对职场周期错配的策略与心理调适
55:35 副业是意义感的容器,也是一种对主业的看跌期权
1:00:01 课题分离地吃屎
1:01:14 well educated loser...
1:03:13 学历价值下降,爱好和技能价值上升
01:05:07 职业教育的现状与社会认可度问题
1:09:26 AI对好工作的定义,分了两波人
1:16:09 产业红利的力量可能比你想得要大
1:19:23 体制内的比价效应和潜在福利
1:21:07 不是工作在变得狗屁,而是世界换了算法
1:31:43 当下的快乐:努力给自己创造一点边际改善
1:37:01 低水平的财务自由:靠利息,饿不死
1:40:30 下海的回忆
📁本期内容相关资料:
🎬后期制作、声音设计:Dong
📣 欢迎关注@老钱日日谈 ,如果播客没听够,可以来公众号找我玩,这边的更新频率会高一些。
也欢迎大家来🪐知识星球找我玩,这里是我自己学习的输入笔记,也是听友群。
320 Listeners
147 Listeners
3 Listeners
272 Listeners
351 Listeners
263 Listeners
236 Listeners
51 Listeners
18 Listeners
4 Listeners
154 Listeners
8 Listeners
21 Listeners
213 Listeners
269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