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一九一九年,東京的台灣省籍留學生即組織了一個演劇團,到中華青年會館去義演。劇題有尾崎紅葉的《金色夜叉》和《盜瓜賊》,主要演員有張暮年、張芳洲、吳三連、黃周、張深切等人,據張深切的記載,當時曾與大陸留學生有過極深的交往:
「張暮年是一位多才多藝的人物,一手劍術打得相當漂亮,他很雄辯,說話直截了當,對演劇甚有興趣,我跟他學習些演出法,就和他合作;編了幾齣獨幕劇,到中華青年會館去表演。這時參加的雖然不少,我卻只記得有吳三連、黃周、張暮年、張芳洲等幾個人。我們沒有所謂導演,會館幾位幹部好像有田漢、歐陽予倩和馬伯援等人幫忙了我們的化粧和演出。
暮年飾《金色夜叉》的貫一,芳洲飾御宮,暮年的演技相當優秀,芳洲體格胖肥,姿態既不婀娜,又發不出女人聲音,演來有點滑稽,大家都笑了。我出演獨幕短劇,飾盜瓜賊,三連飾農夫,黃周飾闊佬,合演起來有點模樣,這可以說是中台合演的首幕劇。
這兒回顧,是時的演出當然幼稚可笑,在當時卻堪稱為很大膽的嘗試,也可以算是台灣文化劇的發軔。我得了這次的經驗,對演劇漸感興趣,後來在故鄉組織文化劇團,配合文化運動巡迴公演。又十九年出獄後,在台中創辦台灣演劇研究會,而至近年再加入藝林電影公司,這一連串的演劇關係,究其淵源,可以追溯東京中華青年會館的演劇為濫觴。所以每次演劇時,我常要聯想到三連、暮年這幾位老搭檔。」
1924年秋天,台灣中部彰化的一幢古老大厝裡,搭起了一個臨時戲棚子,棚下坐滿了好奇的觀眾,他們是在地的農民,和從台中彰化一帶起來的讀書人。除了那些知識份子有讀了《台灣民報》在去年刊載的胡適劇本《終身大事》,其它農民根本不知道《終身大事》要演個什麼碗糕。
演員是一群去了日本留學或者讀了漢學的讀書人,還都是好人家的孩子,而不是那些流浪各地演戲的職業演員。但他們怎麼要「下海」了呢?是想出名嗎?他們到底想幹什麼?
這一齣戲是三幕劇,鑼聲響起時,大家都靜了下來。鄉下的燈光不是很亮,只有幾盞特別亮的燈泡在舞台上,照著演員的臉。人們聚精會神,因為他們未曾看過不是唱的(如歌仔戲),不是打鬥的(如武生戲),而是認認真真,想探討一個人該如何看待自己的婚姻,決定自己的終身大事。這樣嚴肅的戲是以前未曾有過的,在台北,或者一些大都會中,人們會叫它「文明戲」,但是到鄉下演出,這還是頭一次。
「這一齣劇因為男女老幼、社會各級階層均能理解,所以頗獲好評。尤其這些演員大半都是受過中等教育以上的業餘者,當時被認為是最規矩正經的模範青年,因之大受各界矚目。」事後,這一次演出的主導者張維賢如此回億。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4.5
1111 ratings
一九一九年,東京的台灣省籍留學生即組織了一個演劇團,到中華青年會館去義演。劇題有尾崎紅葉的《金色夜叉》和《盜瓜賊》,主要演員有張暮年、張芳洲、吳三連、黃周、張深切等人,據張深切的記載,當時曾與大陸留學生有過極深的交往:
「張暮年是一位多才多藝的人物,一手劍術打得相當漂亮,他很雄辯,說話直截了當,對演劇甚有興趣,我跟他學習些演出法,就和他合作;編了幾齣獨幕劇,到中華青年會館去表演。這時參加的雖然不少,我卻只記得有吳三連、黃周、張暮年、張芳洲等幾個人。我們沒有所謂導演,會館幾位幹部好像有田漢、歐陽予倩和馬伯援等人幫忙了我們的化粧和演出。
暮年飾《金色夜叉》的貫一,芳洲飾御宮,暮年的演技相當優秀,芳洲體格胖肥,姿態既不婀娜,又發不出女人聲音,演來有點滑稽,大家都笑了。我出演獨幕短劇,飾盜瓜賊,三連飾農夫,黃周飾闊佬,合演起來有點模樣,這可以說是中台合演的首幕劇。
這兒回顧,是時的演出當然幼稚可笑,在當時卻堪稱為很大膽的嘗試,也可以算是台灣文化劇的發軔。我得了這次的經驗,對演劇漸感興趣,後來在故鄉組織文化劇團,配合文化運動巡迴公演。又十九年出獄後,在台中創辦台灣演劇研究會,而至近年再加入藝林電影公司,這一連串的演劇關係,究其淵源,可以追溯東京中華青年會館的演劇為濫觴。所以每次演劇時,我常要聯想到三連、暮年這幾位老搭檔。」
1924年秋天,台灣中部彰化的一幢古老大厝裡,搭起了一個臨時戲棚子,棚下坐滿了好奇的觀眾,他們是在地的農民,和從台中彰化一帶起來的讀書人。除了那些知識份子有讀了《台灣民報》在去年刊載的胡適劇本《終身大事》,其它農民根本不知道《終身大事》要演個什麼碗糕。
演員是一群去了日本留學或者讀了漢學的讀書人,還都是好人家的孩子,而不是那些流浪各地演戲的職業演員。但他們怎麼要「下海」了呢?是想出名嗎?他們到底想幹什麼?
這一齣戲是三幕劇,鑼聲響起時,大家都靜了下來。鄉下的燈光不是很亮,只有幾盞特別亮的燈泡在舞台上,照著演員的臉。人們聚精會神,因為他們未曾看過不是唱的(如歌仔戲),不是打鬥的(如武生戲),而是認認真真,想探討一個人該如何看待自己的婚姻,決定自己的終身大事。這樣嚴肅的戲是以前未曾有過的,在台北,或者一些大都會中,人們會叫它「文明戲」,但是到鄉下演出,這還是頭一次。
「這一齣劇因為男女老幼、社會各級階層均能理解,所以頗獲好評。尤其這些演員大半都是受過中等教育以上的業餘者,當時被認為是最規矩正經的模範青年,因之大受各界矚目。」事後,這一次演出的主導者張維賢如此回億。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672 Listeners
187 Listeners
733 Listeners
37 Listeners
128 Listeners
11 Listeners
310 Listeners
408 Listeners
343 Listeners
103 Listeners
230 Listeners
30 Listeners
40 Listeners
68 Listeners
27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