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洪水流回憶當年的農民抗爭,大家一起去日本警察局抗爭:
「張行顧慮路途遙遠,便叫老弱者先回去睡覺,留下約一百多人去麻豆包圍曾文郡役所,到麻豆已經十二點多,半夜裡突然去了那麼多下營農組的人,不但使曾文郡役所上下大為驚慌,也驚動了麻豆街上還沒睡的居民。麻豆也有農組的組員,均趕來助威,人潮越聚越多,把曾文郡役所團團圍住,結果郡守和警察只好讓步,把抓去的四人放出來;一行人等回到下營,還在廟前下營派出所門口放鞭炮。
來回走那麼遠的路,好些人腳底都起了水泡,有幾個外地農組和文化協會的人趕來聲援,他們都是斯文的留學生,穿皮鞋的腳都磨起了水泡,跛著腳走不動。有兩個女的,一位叫玉蘭,一位是葉陶,她們脫下皮鞋拎著走,而被赤腳的農夫開玩笑說:「我們種田的赤腳漢比讀書人的腳勇!」(見韓嘉玲《播種集》)
葉陶,就是當時被稱為「土匪婆」的農運女戰士。因為參加農民運動,她與另一位農民運動的年輕人楊貴談戀愛。楊貴,就是後來著名的作家楊逵。
回到當時時空,一個交通極端不方便,只有火車、公共汽車、自行車和徒步的時代,簡吉和農民組合的幹部,竟可以在經費困難、交通不便、日本憲警到處搜捕的條件下,籌組起全台灣農民組合的組織,全島二十七個支部,會員達到二萬四千人,這只能說明當時日本式政府的壓迫是如何全面,而簡吉和農民運動者的對抗意志力,是何等驚人!
根據當時參與農組的周甜梅(她與後來擔任過嘉義市長的張許世賢是同學,許世賢是台南第二高女第一屆,她是第四屆。許世賢的女兒張博雅,後來是她的媳婦,她在二○○四年受訪時,已經高齡九十五歲)回憶,當時簡吉都是騎著腳踏車,從高雄鳳山來到屏東市,再以屏東市的一處農組的辦公室為中心,到附近的農村如萬丹、萬巒一帶去演講辦活動。
當時的農民還是非常恐懼日本政府的高壓統治,除了土地被日本政府侵害才起來反抗的人之外,大部份農民不太敢出來參加演講。反而農村的年輕人比較有勇氣,願意來參加。
在屏東的日子裡,簡吉常常白天出去,晚上才回來農組辦公室休息。次日一早,又出門去了。簡吉的交通工具就一輛腳踏車,在農村的牛車路上奔走,從屏東到另一個村子,一次來回就是十幾二十公里,中間又要演講,為農民排難解紛,處理爭議,其辛苦不難想見。但簡吉卻是以此為職志,日復一日,在路上奔走!
當年屏東農組的辦公室就在周甜梅家對面,她先生和簡吉感情很好,簡吉來屏東,就住在農組辦公室裡,常常會過來喝茶聊天。有時從農村回來,累了一天,會順道過來打個招呼,喝杯水,說兩句話,再回去休息。周甜梅夫婦都欽佩簡吉,他們知道當年的老師,可以戴上象徵榮譽的官帽,還可以佩帶一把劍。在農村,那是一種地位,一種權力的象徵,簡吉卻拋下了「權力之劍」,帶上他的小提琴,在農村流浪奔走。
周甜梅記憶最深的是,有一天夜晚,周甜梅夫婦看簡吉勞忙了一天,風塵僕僕回來,直嚷著累得要死,想好好休息。不料他一回到農民組合辦事處,就傳來小提琴的樂音。她和丈夫訝異的去探望說:「你不是說累得要死了,怎麼還在那裡『鋸呀鋸的,『鋸』個不停呢?」
簡吉也笑了,說:「你們不知道呀,我要是不這樣鋸呀鋸的,才真正會死呢。」
他是一個愛音樂,愛小提琴的人,彷彿這音樂才是他心靈最大的安慰。
塵土飛揚的牛車路、貧困而荒涼的農村,無告的被壓榨的農民、粗礪的食物、彷彿永遠踩不完的腳踏車之路,簡吉奔波演講,組織起台灣農民第一次的反抗運動。
這是革命者的外在生活。但社會運動者的內心深處,那最細緻而幽微的人性裡,是一個人的音樂之愛。
然而,從更深層來看,這音樂之愛和對農民之愛,外在形式雖然如此不同,然而,在本質上,去卻是同一種生命氣質。它更像是鏡子的兩面,映出簡吉的內在靈魂。
革命者的情懷,就像切.革瓦拉,他的書包裡,有一本筆記本,寫著他喜歡的詩,那是他自己從詩集裡抄錄下來的。革命者 的愛,更近乎藝術家,詩人。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4.5
1111 ratings
洪水流回憶當年的農民抗爭,大家一起去日本警察局抗爭:
「張行顧慮路途遙遠,便叫老弱者先回去睡覺,留下約一百多人去麻豆包圍曾文郡役所,到麻豆已經十二點多,半夜裡突然去了那麼多下營農組的人,不但使曾文郡役所上下大為驚慌,也驚動了麻豆街上還沒睡的居民。麻豆也有農組的組員,均趕來助威,人潮越聚越多,把曾文郡役所團團圍住,結果郡守和警察只好讓步,把抓去的四人放出來;一行人等回到下營,還在廟前下營派出所門口放鞭炮。
來回走那麼遠的路,好些人腳底都起了水泡,有幾個外地農組和文化協會的人趕來聲援,他們都是斯文的留學生,穿皮鞋的腳都磨起了水泡,跛著腳走不動。有兩個女的,一位叫玉蘭,一位是葉陶,她們脫下皮鞋拎著走,而被赤腳的農夫開玩笑說:「我們種田的赤腳漢比讀書人的腳勇!」(見韓嘉玲《播種集》)
葉陶,就是當時被稱為「土匪婆」的農運女戰士。因為參加農民運動,她與另一位農民運動的年輕人楊貴談戀愛。楊貴,就是後來著名的作家楊逵。
回到當時時空,一個交通極端不方便,只有火車、公共汽車、自行車和徒步的時代,簡吉和農民組合的幹部,竟可以在經費困難、交通不便、日本憲警到處搜捕的條件下,籌組起全台灣農民組合的組織,全島二十七個支部,會員達到二萬四千人,這只能說明當時日本式政府的壓迫是如何全面,而簡吉和農民運動者的對抗意志力,是何等驚人!
根據當時參與農組的周甜梅(她與後來擔任過嘉義市長的張許世賢是同學,許世賢是台南第二高女第一屆,她是第四屆。許世賢的女兒張博雅,後來是她的媳婦,她在二○○四年受訪時,已經高齡九十五歲)回憶,當時簡吉都是騎著腳踏車,從高雄鳳山來到屏東市,再以屏東市的一處農組的辦公室為中心,到附近的農村如萬丹、萬巒一帶去演講辦活動。
當時的農民還是非常恐懼日本政府的高壓統治,除了土地被日本政府侵害才起來反抗的人之外,大部份農民不太敢出來參加演講。反而農村的年輕人比較有勇氣,願意來參加。
在屏東的日子裡,簡吉常常白天出去,晚上才回來農組辦公室休息。次日一早,又出門去了。簡吉的交通工具就一輛腳踏車,在農村的牛車路上奔走,從屏東到另一個村子,一次來回就是十幾二十公里,中間又要演講,為農民排難解紛,處理爭議,其辛苦不難想見。但簡吉卻是以此為職志,日復一日,在路上奔走!
當年屏東農組的辦公室就在周甜梅家對面,她先生和簡吉感情很好,簡吉來屏東,就住在農組辦公室裡,常常會過來喝茶聊天。有時從農村回來,累了一天,會順道過來打個招呼,喝杯水,說兩句話,再回去休息。周甜梅夫婦都欽佩簡吉,他們知道當年的老師,可以戴上象徵榮譽的官帽,還可以佩帶一把劍。在農村,那是一種地位,一種權力的象徵,簡吉卻拋下了「權力之劍」,帶上他的小提琴,在農村流浪奔走。
周甜梅記憶最深的是,有一天夜晚,周甜梅夫婦看簡吉勞忙了一天,風塵僕僕回來,直嚷著累得要死,想好好休息。不料他一回到農民組合辦事處,就傳來小提琴的樂音。她和丈夫訝異的去探望說:「你不是說累得要死了,怎麼還在那裡『鋸呀鋸的,『鋸』個不停呢?」
簡吉也笑了,說:「你們不知道呀,我要是不這樣鋸呀鋸的,才真正會死呢。」
他是一個愛音樂,愛小提琴的人,彷彿這音樂才是他心靈最大的安慰。
塵土飛揚的牛車路、貧困而荒涼的農村,無告的被壓榨的農民、粗礪的食物、彷彿永遠踩不完的腳踏車之路,簡吉奔波演講,組織起台灣農民第一次的反抗運動。
這是革命者的外在生活。但社會運動者的內心深處,那最細緻而幽微的人性裡,是一個人的音樂之愛。
然而,從更深層來看,這音樂之愛和對農民之愛,外在形式雖然如此不同,然而,在本質上,去卻是同一種生命氣質。它更像是鏡子的兩面,映出簡吉的內在靈魂。
革命者的情懷,就像切.革瓦拉,他的書包裡,有一本筆記本,寫著他喜歡的詩,那是他自己從詩集裡抄錄下來的。革命者 的愛,更近乎藝術家,詩人。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255 Listeners
180 Listeners
17 Listeners
9 Listeners
78 Listeners
31 Listeners
451 Listeners
154 Listeners
227 Listeners
46 Listeners
41 Listeners
8 Listeners
67 Listeners
42 Listeners
21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