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黃昏的餘光帶著金黃色澤,照在紡織廠新舖好的柏油路上,路邊兩排高大的椰子樹向工廠裡延伸,直到廠房的作業區,那裡有幾棵老榕樹張著傘一般的樹蓋,為一群剛剛下了工在等交通車的女工遮蔭。
秋風吹起,樹葉拂動,女工藍色制服的裙子隨風擺動,三三兩兩少女,手攜著手,輕聲細語的說著什麼貼心話。她們都年紀輕輕。有的剛剛從初中畢業,才十五、六歲,有的工作了兩三年了,到了十八歲的年紀,媽媽就開始在問了,有沒有男朋友呀,有對象嗎?那個隔壁的阿姨說要幫妳介紹啊……。
她們都還未婚,小小的心事免不了這些。因為當時的慣例,結了婚,女工就得離職,回去照顧家庭帶孩子了。這裡只有少數幾個辦公室的職員是長期的工作者,結了婚還在上班。
一會兒,幾輛交通車來了。車上下來一群交接的女工,她們是要來上夜班的,也都穿著制服,互相微笑著打了招呼,就進廠房的作業區,從黃昏到第二天早晨的夜班工作,開始了。
等車的女工於是紛紛上了車,坐在各自位置上。那司機看看下班的人都來了,問一聲:坐好了?就開動了。交通車穿過椰子樹的夾道,魚貫開出工廠,開向附近的農村地區,那是女工住的家,還是老式的三合院,或者矮矮的農舍茅草房。從一個村子,轉到另一個村子,放她們下來。在泥土路上慢慢搖晃著的班車,天色都有些昏暗了,才能回到工廠。
每天傍晚,這樣交換班的女工有多少呢?以這一間紡織廠為例,約莫有一千多人。它最多的時候,整個工廠作業員女工有三千多人。
除了上下班的交通車,還有另一批交通車是開到不同的地方。那是紡織廠與一間中學合作,名為「建教合作」的制度。工人可以在工廠上班,黃昏的時候下了班,就去一間的夜間部上課,學習另一種專業技能。有些男工去學習汽車維修,因為剛剛時興起來的小汽車很多,但沒什麼人懂得修理,中學特別開了這樣的課,還找汽車廠合作,找來報廢的舊車,由老師帶著,讓年輕的工人試著去修理看看。也有人學習電機、電氣維修,還有女孩子學裁縫、會計、家政等等。學校的學費就由工廠和學校各自負擔了一些,從工人的薪資裡扣。
年輕的工人充滿了希望。他們知道,學習好了一種技能,以後可以開一間小小的修理廠,無論是電氣、電子產品的修理,還是汽車修理廠,人生總是有一個盼望,幸福總是可以期待。而女生除了嫁人之外,也可以靠裁縫、會計等,擺脫女工的命運,謀一個不同的出路。
也正因此,年輕工人的移動率特別高。男性工人的平均工作時間長度,約是105個月(約九年)。女性則更短,是76個月(約六年),也就是說,女性從初中畢業後,工作六年左右,大約21、22歲左右,就去結婚而自動離職了。
而男性,最大的可能是自己去創業,或者轉業。所以台灣的中小企業特別興盛。依據1967年的統計,如果把29人以下從業人員的企業定為零細企業;把30-99人定為小企業;100人以上的定為中大型企業,則台灣零細企業加小企業的勞動者,竟佔了64.6%,也就是說,台灣工業化的過程,很大的部份是靠著中小企業的奮鬥而起來的。
而這些中小企業也不是天生如此,而是師父帶學徒,學徒再開小工廠,一家帶一家,互相支撐,或者互為競爭,慢慢形成的。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4.5
1111 ratings
黃昏的餘光帶著金黃色澤,照在紡織廠新舖好的柏油路上,路邊兩排高大的椰子樹向工廠裡延伸,直到廠房的作業區,那裡有幾棵老榕樹張著傘一般的樹蓋,為一群剛剛下了工在等交通車的女工遮蔭。
秋風吹起,樹葉拂動,女工藍色制服的裙子隨風擺動,三三兩兩少女,手攜著手,輕聲細語的說著什麼貼心話。她們都年紀輕輕。有的剛剛從初中畢業,才十五、六歲,有的工作了兩三年了,到了十八歲的年紀,媽媽就開始在問了,有沒有男朋友呀,有對象嗎?那個隔壁的阿姨說要幫妳介紹啊……。
她們都還未婚,小小的心事免不了這些。因為當時的慣例,結了婚,女工就得離職,回去照顧家庭帶孩子了。這裡只有少數幾個辦公室的職員是長期的工作者,結了婚還在上班。
一會兒,幾輛交通車來了。車上下來一群交接的女工,她們是要來上夜班的,也都穿著制服,互相微笑著打了招呼,就進廠房的作業區,從黃昏到第二天早晨的夜班工作,開始了。
等車的女工於是紛紛上了車,坐在各自位置上。那司機看看下班的人都來了,問一聲:坐好了?就開動了。交通車穿過椰子樹的夾道,魚貫開出工廠,開向附近的農村地區,那是女工住的家,還是老式的三合院,或者矮矮的農舍茅草房。從一個村子,轉到另一個村子,放她們下來。在泥土路上慢慢搖晃著的班車,天色都有些昏暗了,才能回到工廠。
每天傍晚,這樣交換班的女工有多少呢?以這一間紡織廠為例,約莫有一千多人。它最多的時候,整個工廠作業員女工有三千多人。
除了上下班的交通車,還有另一批交通車是開到不同的地方。那是紡織廠與一間中學合作,名為「建教合作」的制度。工人可以在工廠上班,黃昏的時候下了班,就去一間的夜間部上課,學習另一種專業技能。有些男工去學習汽車維修,因為剛剛時興起來的小汽車很多,但沒什麼人懂得修理,中學特別開了這樣的課,還找汽車廠合作,找來報廢的舊車,由老師帶著,讓年輕的工人試著去修理看看。也有人學習電機、電氣維修,還有女孩子學裁縫、會計、家政等等。學校的學費就由工廠和學校各自負擔了一些,從工人的薪資裡扣。
年輕的工人充滿了希望。他們知道,學習好了一種技能,以後可以開一間小小的修理廠,無論是電氣、電子產品的修理,還是汽車修理廠,人生總是有一個盼望,幸福總是可以期待。而女生除了嫁人之外,也可以靠裁縫、會計等,擺脫女工的命運,謀一個不同的出路。
也正因此,年輕工人的移動率特別高。男性工人的平均工作時間長度,約是105個月(約九年)。女性則更短,是76個月(約六年),也就是說,女性從初中畢業後,工作六年左右,大約21、22歲左右,就去結婚而自動離職了。
而男性,最大的可能是自己去創業,或者轉業。所以台灣的中小企業特別興盛。依據1967年的統計,如果把29人以下從業人員的企業定為零細企業;把30-99人定為小企業;100人以上的定為中大型企業,則台灣零細企業加小企業的勞動者,竟佔了64.6%,也就是說,台灣工業化的過程,很大的部份是靠著中小企業的奮鬥而起來的。
而這些中小企業也不是天生如此,而是師父帶學徒,學徒再開小工廠,一家帶一家,互相支撐,或者互為競爭,慢慢形成的。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672 Listeners
187 Listeners
733 Listeners
37 Listeners
128 Listeners
11 Listeners
310 Listeners
408 Listeners
343 Listeners
103 Listeners
230 Listeners
30 Listeners
40 Listeners
68 Listeners
25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