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1970年春天,4月22日,季辛吉跨過華府的賓夕法尼亞大道,親自到布萊爾賓館去和蔣經國會晤。兩個人闢室密談,以英語談了半個多小時。當時擔任季辛吉中國事務助理的何志立說,這是非常少有的安排,因為蔣經國當時只是中華民國的行政院副院長,但他的安排,包括住在布萊爾賓館(這個地方一般只安排國家元首或行政首長),以及會見者的層級,都是超過一般的規格。美國早已清楚,蔣經國是台灣未來的接班人,因此提高了規格。
季辛吉問了蔣經國一個問題:如果中(共)美會談由華沙易地到華府或北京舉行,他會有什麼反應?這個問題,是非常嚴肅的。季辛吉要探蔣經國的態度。事實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國所舉行的華沙會談已經舉行了幾十輪,它是雙邊關係未正式建交前,一個溝通的管道。但如果它變成在華府或北京舉行,那就意味著雙邊關係要有正式公開化的改變了。這一點,蔣經國應該很清楚。季辛吉也禮貌性的表示,為了避免和蔣經國訪美太過接近,下一次的華沙會談改在五月二十日舉行。
事後,陪同會見的沈劍虹問蔣經國,季辛吉是否有傳達什麼重要訊息。蔣經國笑而不答。
事實上,前一天他已經和美國總統尼克森在橢圓形辦公室會見,兩人晤談了七十五分鐘。和一個行政副首長談這麼久,超過禮貌性拜會,這也是白宮很少有的。但尼克森並不多話,他像蔣經國平時的作風一樣,多問少說,他更想了解蔣經國的想法。至於美國對北京的關係,他沒有做任何承諾,只解釋說,美國和北京只是一種試探性質,不會影響美國與盟邦之間的友誼。
尼克森為什麼在這時候邀請蔣經國來美國訪問呢?
這只能從國際間中、蘇、美的三方關係說起。
在美國方面,尼克森陸續宣佈一連串的行動,開始向中國示好。包括:六類美國人可以觀光身份去中國大陸、美國公司可以和中國進行非戰略商品的交易、美國第七艦隊在台灣海峽的巡邏由定期改為不定期、美國反對提供一中隊F-4D型飛機給台灣等。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轉變的跡象。
蔣經國看清情勢,知道美國邀請他訪美是有原因的。只是他沒料到,在從華盛頓飛紐約之後,竟然發生了槍擊事件。
1970年4月24日,蔣經國飛到紐約,準備向東亞美國工商協進會演講。一行人在美國秘密勤務局保鑣和紐約警察的保護下,抵達富麗堂皇的廣場大飯店,他看到門外有二十幾個留學生舉著抗議的標語,高呼口號,他從車上下來,步上台階,推開旋轉門的時候,門旁大理石柱子後面,突然跳出來兩個持槍男子,他們衝了過來,伸手向前,朝著走入旋轉門的蔣經國伸出手槍。說時遲那時快,紐約警局一個便衣眼明手快,立即把持槍的手推開,那子彈向上偏,射過蔣經國上方旋轉門的空隙,直接射在室內的牆壁上。便衣和安全人員隨即制服那兩名男子。蔣經國當場停下,回頭看看混亂的場面,即進入大廳。在保護下直接上電梯,進入演講會場。
幾分鐘後,紐約警方把從槍手取得的槍枝帶去給他看。他看了看,只問:「是否可以和槍手談一談?」但紐約警方認為不妥,就作罷了。隨後他若無其事的進行演講,卻一句也沒說他差點被行刺的事。回到旅館,他才打電話告訴蔣方良,叮嚀她「不要擔心」。
那一天晚上,華僑還有一場盛大的歡迎晚會,警方勸他取消,以策安全。他則回以:「不用再說了,一切照常進行。」
那兩個槍手,一個叫黃文雄,在康乃爾大學攻讀工業工程的台灣留學生,台獨運動者。美國安全單位調查了他的交往人脈,發現李登輝曾在康乃爾就讀,雖然未參加台獨運動,但在台灣人圈子裡很活躍。但李登輝和此事沒有直接關連。
黃文雄和鄭自才被逮捕後交保,隨即棄保潛逃到瑞典。而微妙的是,曾在台灣寫〈台灣自救宣言〉的彭明敏也是潛逃到瑞典。
在美國全面戒備的情況下,殺手卻可以躲在柱子後面,不被發現,突然衝出來下手,相信蔣經國心中自有認知。他想找槍手談一談,恐怕也是想弄明白真相吧。後來有些評論認為這是美國給蔣經國的一個警告,也有人說這是情報單位對劉自然事件的報復,但皆無任何證據。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4.5
1111 ratings
1970年春天,4月22日,季辛吉跨過華府的賓夕法尼亞大道,親自到布萊爾賓館去和蔣經國會晤。兩個人闢室密談,以英語談了半個多小時。當時擔任季辛吉中國事務助理的何志立說,這是非常少有的安排,因為蔣經國當時只是中華民國的行政院副院長,但他的安排,包括住在布萊爾賓館(這個地方一般只安排國家元首或行政首長),以及會見者的層級,都是超過一般的規格。美國早已清楚,蔣經國是台灣未來的接班人,因此提高了規格。
季辛吉問了蔣經國一個問題:如果中(共)美會談由華沙易地到華府或北京舉行,他會有什麼反應?這個問題,是非常嚴肅的。季辛吉要探蔣經國的態度。事實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國所舉行的華沙會談已經舉行了幾十輪,它是雙邊關係未正式建交前,一個溝通的管道。但如果它變成在華府或北京舉行,那就意味著雙邊關係要有正式公開化的改變了。這一點,蔣經國應該很清楚。季辛吉也禮貌性的表示,為了避免和蔣經國訪美太過接近,下一次的華沙會談改在五月二十日舉行。
事後,陪同會見的沈劍虹問蔣經國,季辛吉是否有傳達什麼重要訊息。蔣經國笑而不答。
事實上,前一天他已經和美國總統尼克森在橢圓形辦公室會見,兩人晤談了七十五分鐘。和一個行政副首長談這麼久,超過禮貌性拜會,這也是白宮很少有的。但尼克森並不多話,他像蔣經國平時的作風一樣,多問少說,他更想了解蔣經國的想法。至於美國對北京的關係,他沒有做任何承諾,只解釋說,美國和北京只是一種試探性質,不會影響美國與盟邦之間的友誼。
尼克森為什麼在這時候邀請蔣經國來美國訪問呢?
這只能從國際間中、蘇、美的三方關係說起。
在美國方面,尼克森陸續宣佈一連串的行動,開始向中國示好。包括:六類美國人可以觀光身份去中國大陸、美國公司可以和中國進行非戰略商品的交易、美國第七艦隊在台灣海峽的巡邏由定期改為不定期、美國反對提供一中隊F-4D型飛機給台灣等。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轉變的跡象。
蔣經國看清情勢,知道美國邀請他訪美是有原因的。只是他沒料到,在從華盛頓飛紐約之後,竟然發生了槍擊事件。
1970年4月24日,蔣經國飛到紐約,準備向東亞美國工商協進會演講。一行人在美國秘密勤務局保鑣和紐約警察的保護下,抵達富麗堂皇的廣場大飯店,他看到門外有二十幾個留學生舉著抗議的標語,高呼口號,他從車上下來,步上台階,推開旋轉門的時候,門旁大理石柱子後面,突然跳出來兩個持槍男子,他們衝了過來,伸手向前,朝著走入旋轉門的蔣經國伸出手槍。說時遲那時快,紐約警局一個便衣眼明手快,立即把持槍的手推開,那子彈向上偏,射過蔣經國上方旋轉門的空隙,直接射在室內的牆壁上。便衣和安全人員隨即制服那兩名男子。蔣經國當場停下,回頭看看混亂的場面,即進入大廳。在保護下直接上電梯,進入演講會場。
幾分鐘後,紐約警方把從槍手取得的槍枝帶去給他看。他看了看,只問:「是否可以和槍手談一談?」但紐約警方認為不妥,就作罷了。隨後他若無其事的進行演講,卻一句也沒說他差點被行刺的事。回到旅館,他才打電話告訴蔣方良,叮嚀她「不要擔心」。
那一天晚上,華僑還有一場盛大的歡迎晚會,警方勸他取消,以策安全。他則回以:「不用再說了,一切照常進行。」
那兩個槍手,一個叫黃文雄,在康乃爾大學攻讀工業工程的台灣留學生,台獨運動者。美國安全單位調查了他的交往人脈,發現李登輝曾在康乃爾就讀,雖然未參加台獨運動,但在台灣人圈子裡很活躍。但李登輝和此事沒有直接關連。
黃文雄和鄭自才被逮捕後交保,隨即棄保潛逃到瑞典。而微妙的是,曾在台灣寫〈台灣自救宣言〉的彭明敏也是潛逃到瑞典。
在美國全面戒備的情況下,殺手卻可以躲在柱子後面,不被發現,突然衝出來下手,相信蔣經國心中自有認知。他想找槍手談一談,恐怕也是想弄明白真相吧。後來有些評論認為這是美國給蔣經國的一個警告,也有人說這是情報單位對劉自然事件的報復,但皆無任何證據。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672 Listeners
187 Listeners
733 Listeners
37 Listeners
128 Listeners
11 Listeners
310 Listeners
408 Listeners
343 Listeners
103 Listeners
230 Listeners
30 Listeners
40 Listeners
68 Listeners
25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