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最貼近大眾的軍事節目《國防在線急》上線囉🎙️
以為國軍只有飛彈跟演習?真正的戰場,比你想的更貼近生活!
🪖直擊國際志願兵日常
🪖戰地記者第一線戰場
🪖軍事專家精闢分析
做好備戰,才有能力止戰!掌握不可忽視的國防現場📣
➡️ https://fstry.pse.is/7tgk7x
—— 以上為 FMTaiwan 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1973年,胡德夫讀大學的時候,父親生了重病,需要開刀。那時還沒有醫療保險,得支付非常高的醫藥費。胡德夫只好回到台北,去一家西餐廳駐唱。那是附屬於哥倫比亞駐台北大使館所設的西餐廳,位在中山北路和長春路口,一樓賣一些工藝品,樓上便是許多藝文界喜歡聚會的民歌餐廳。胡德夫以他渾厚的嗓音、擅長的爵士、藍調鋼琴,很快成為薪水最高的駐唱歌手。
有一天,他要上台的時候,一頭蓬鬆亂髮的李雙澤到他的身邊說:「德夫啊,你不是卑南族的嗎?為什麼不唱一首家鄉的歌來聽聽。」當時西餐廳的歌手唱的都是西洋歌曲,以美國的爵士、熱門為主,年輕人穿著喇叭牛仔褲,喝著可口可樂,算是一種時髦。胡德夫也不例外。但要唱家鄉的歌,卻讓他當場矇了。
胡德夫邊彈邊想,卻怎麼也只能想起小時候聽他父親唱過的一首歌。他心想,反正是家鄉卑南的歌,唱錯了你們也聽不懂,就一邊即興的彈鋼琴,一邊唱出他記憶中的曲子。一唱完,竟贏得滿堂喝彩。他平時的歌唱只是零星的掌聲,不料這歌竟是如此撼動人心。
但他知道這只是靠記憶的旋律勉強拼湊的,有很多錯誤,就趕緊回家鄉請教父親,也去請教家鄉長老,終於把這一首歌的完整詞曲給記錄下來。這一首歌就是〈美麗的稻穗〉。
請胡德夫唱出〈美麗的稻穗〉的李雙澤,則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1976年,李雙澤剛剛結束一年餘的西班牙和美國的流浪遊學歸來,異鄉的遊子,對家鄉的文化有了完全不同的反省。
1976年12月3日,淡江大學像許多校園一樣,舉辦了民謠演唱會,節目的安排依慣例以西洋民謠和熱門音樂為主。楊祖珺是來賓之一。她在後台等待上台的時候,突然聽到台上傳來奇怪的聲音。
本來是胡德夫的演唱,因為他生病,請李雙澤代唱。李雙澤帶著一個可口可樂瓶子上台,帶著嘲諷的語氣說:「從國外回到自己的土地上,真令人高興,但我現在喝的還是可口可樂。」接著他向剛唱完的黃華勤問道:「你一個中國人唱洋歌,什麼滋味?」
「只要是旋律好的歌,中國歌、外國歌都唱。」黃這樣回答。
李雙澤接著問主持人:「那我們請今天的主持人陶小姐回答這個問題,她主持節目十多年,一定可以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覆。」
陶曉清於是笑著走上台前說:「沒想到我來主持節目,還要考試呢。」隨即反問道:「並不是我們不唱自己的歌,只是請問中國校園民歌在什麼地方?」
李雙澤說:「黃春明在他的鄉土組曲中說:『在我們還沒有能力寫自己的歌之前,應該一直唱前人的歌,唱到我們可以寫自己的歌來為止。』」
「那就請你給我們唱幾首吧。」陶曉清說。
李雙澤於是唱起了四首台灣民謠:〈補破網〉〈恆春之歌〉〈雨夜花〉〈望春風〉,之後唱起了〈國父紀念歌〉,唱了第一段,他生氣的問台下:「你們為什麼不跟我一起唱?」台下此時已經一片噓聲。此時台下有人站起來大喊道:「我們要唱自己的歌!」
他原本要下台了,卻又回轉,說:「如果你們不滿意的話,我也沒有辦法了。」
他再度揹起吉他,拿著麥克風說:「你們要聽洋歌嗎?洋歌也有好的。」接著唱起了Bob Dylan 的 〈Blowing in the wind〉。唱完下台前,他還挑釁的問:「你們為什麼要花二十塊錢,來聽中國人唱洋歌?」
李雙澤的問號,像一個重磅的炸彈,在淡江掀起討論。《淡江週刊》為此做了專號。李雙澤帶出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不唱自己的歌?」
「唱自己的歌」自此成為一個響亮的召喚,一個文化自覺的力量,代表民歌時代的精神。事實上,李雙澤是有安排的。他找了六個學生,在演唱會大禮堂的六個點,準備在噓聲出來時,出聲聲援。這不是一次偶發的事件,而是有意的行動。事後,人們稱之為「淡江可口可樂事件」,但準確的說,是一次宣告,一次行動。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4.5
1111 ratings
最貼近大眾的軍事節目《國防在線急》上線囉🎙️
以為國軍只有飛彈跟演習?真正的戰場,比你想的更貼近生活!
🪖直擊國際志願兵日常
🪖戰地記者第一線戰場
🪖軍事專家精闢分析
做好備戰,才有能力止戰!掌握不可忽視的國防現場📣
➡️ https://fstry.pse.is/7tgk7x
—— 以上為 FMTaiwan 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1973年,胡德夫讀大學的時候,父親生了重病,需要開刀。那時還沒有醫療保險,得支付非常高的醫藥費。胡德夫只好回到台北,去一家西餐廳駐唱。那是附屬於哥倫比亞駐台北大使館所設的西餐廳,位在中山北路和長春路口,一樓賣一些工藝品,樓上便是許多藝文界喜歡聚會的民歌餐廳。胡德夫以他渾厚的嗓音、擅長的爵士、藍調鋼琴,很快成為薪水最高的駐唱歌手。
有一天,他要上台的時候,一頭蓬鬆亂髮的李雙澤到他的身邊說:「德夫啊,你不是卑南族的嗎?為什麼不唱一首家鄉的歌來聽聽。」當時西餐廳的歌手唱的都是西洋歌曲,以美國的爵士、熱門為主,年輕人穿著喇叭牛仔褲,喝著可口可樂,算是一種時髦。胡德夫也不例外。但要唱家鄉的歌,卻讓他當場矇了。
胡德夫邊彈邊想,卻怎麼也只能想起小時候聽他父親唱過的一首歌。他心想,反正是家鄉卑南的歌,唱錯了你們也聽不懂,就一邊即興的彈鋼琴,一邊唱出他記憶中的曲子。一唱完,竟贏得滿堂喝彩。他平時的歌唱只是零星的掌聲,不料這歌竟是如此撼動人心。
但他知道這只是靠記憶的旋律勉強拼湊的,有很多錯誤,就趕緊回家鄉請教父親,也去請教家鄉長老,終於把這一首歌的完整詞曲給記錄下來。這一首歌就是〈美麗的稻穗〉。
請胡德夫唱出〈美麗的稻穗〉的李雙澤,則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1976年,李雙澤剛剛結束一年餘的西班牙和美國的流浪遊學歸來,異鄉的遊子,對家鄉的文化有了完全不同的反省。
1976年12月3日,淡江大學像許多校園一樣,舉辦了民謠演唱會,節目的安排依慣例以西洋民謠和熱門音樂為主。楊祖珺是來賓之一。她在後台等待上台的時候,突然聽到台上傳來奇怪的聲音。
本來是胡德夫的演唱,因為他生病,請李雙澤代唱。李雙澤帶著一個可口可樂瓶子上台,帶著嘲諷的語氣說:「從國外回到自己的土地上,真令人高興,但我現在喝的還是可口可樂。」接著他向剛唱完的黃華勤問道:「你一個中國人唱洋歌,什麼滋味?」
「只要是旋律好的歌,中國歌、外國歌都唱。」黃這樣回答。
李雙澤接著問主持人:「那我們請今天的主持人陶小姐回答這個問題,她主持節目十多年,一定可以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覆。」
陶曉清於是笑著走上台前說:「沒想到我來主持節目,還要考試呢。」隨即反問道:「並不是我們不唱自己的歌,只是請問中國校園民歌在什麼地方?」
李雙澤說:「黃春明在他的鄉土組曲中說:『在我們還沒有能力寫自己的歌之前,應該一直唱前人的歌,唱到我們可以寫自己的歌來為止。』」
「那就請你給我們唱幾首吧。」陶曉清說。
李雙澤於是唱起了四首台灣民謠:〈補破網〉〈恆春之歌〉〈雨夜花〉〈望春風〉,之後唱起了〈國父紀念歌〉,唱了第一段,他生氣的問台下:「你們為什麼不跟我一起唱?」台下此時已經一片噓聲。此時台下有人站起來大喊道:「我們要唱自己的歌!」
他原本要下台了,卻又回轉,說:「如果你們不滿意的話,我也沒有辦法了。」
他再度揹起吉他,拿著麥克風說:「你們要聽洋歌嗎?洋歌也有好的。」接著唱起了Bob Dylan 的 〈Blowing in the wind〉。唱完下台前,他還挑釁的問:「你們為什麼要花二十塊錢,來聽中國人唱洋歌?」
李雙澤的問號,像一個重磅的炸彈,在淡江掀起討論。《淡江週刊》為此做了專號。李雙澤帶出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不唱自己的歌?」
「唱自己的歌」自此成為一個響亮的召喚,一個文化自覺的力量,代表民歌時代的精神。事實上,李雙澤是有安排的。他找了六個學生,在演唱會大禮堂的六個點,準備在噓聲出來時,出聲聲援。這不是一次偶發的事件,而是有意的行動。事後,人們稱之為「淡江可口可樂事件」,但準確的說,是一次宣告,一次行動。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672 Listeners
187 Listeners
733 Listeners
37 Listeners
128 Listeners
11 Listeners
310 Listeners
408 Listeners
343 Listeners
103 Listeners
230 Listeners
30 Listeners
40 Listeners
68 Listeners
25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