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歷經鴉片戰爭、清法戰爭,清廷已認知到台灣是一塊兵家必爭之地,1885年,清朝將台灣提升層級,設為一個行省,劉銘傳以福建巡撫兼首任台灣巡撫。
劉銘傳沒有猶豫,他在來台之前,對如何建設台灣已胸有成竹,他認為海防與現代化建設是兩大綱領,於是擬定防備、練兵、清賦、理蕃四大政策。他雖然沒有「現代化」這樣的提法,但他的改革思路與政策作為完完全全是現代化觀念的實踐。
清理田賦,可以知道土地資源有多少,稅收有多少。理蕃,可以讓漢族居民與山上先住民族和平相處,避免內耗,好好利用山地資源。練兵與防備都是為了應付外來侵略。如果清朝可以走上這樣的道路,厲行改革,清朝早就實現「明治維新」了。
劉銘傳首先利用列強的矛盾,向德國買新式大砲,設在基隆、淡水、台南等地,請德國人擔任顧問,指導砲兵射擊,並進行軍隊現代化訓練。為了避免武器倚賴外國列強,他在北門外設立台北機器局,興辦起軍火工業,設軍械所製造武器,設火藥總局製造彈藥,在基隆淡水設水雷局,保護海港。這種自立自強的決心與執行力是過去清朝官員未曾有的。
為了管理台灣山地,他在大嵙崁(今之桃園大溪)設立撫墾總局。有清一代,「蕃人」一直被視為化外之地,日本在牡丹社事件中敢於直接攻擊,就是認為清朝管不著「蕃人」,他們要自己出手來報復。劉銘傳等於是把主權收回管理。他不僅用武力去鎮壓發生衝突的地方,更在台北設立「蕃學堂」,請原本有衝突的部落首領和主要頭目派他的兒子到蕃學堂上課,供應膳宿,學習算術.漢文、官話、台語、禮儀等。這對增進了解、化解雙方誤會有很好的作用。
在教育現代化方面,劉銘傳也不遺餘力。1885年,在台北大稻埕的六館街(今之永昌街)開設「西學堂」,教育英語、法文、地理、歷史、數學理科、測量繪圖等新學問。這是採用歐式教育,培養從事「洋務」人材。
1886年在大稻埕設立「電報學堂」。
1888年在台北新建考棚,改革考場的弊病。
在交通通訊的現代化方面,他做了更多。
他鋪設從基隆至新竹的縱貫鐵路,建設了全中國第一條官辦民營的載客鐵路。他是第一個做「官辦民營」企業的官員。他向民間募集資金,再把鐵路交由民間經營。鐵路在1887年動工,以大稻埕為中心,計劃從基隆建到台南,打通台灣西部的運輸命脈。兩年後,他做到了從台北到松山通車。當時的火車頭叫「騰雲一號」,由德國製造,堅固耐用,原本行駛於上海與吳淞之間,但遭居民反對,只好拆下來運到台灣,變成全中國第一條通車的鐵路。
這輛臺灣第一個火車頭,目前還陳列在台北新公園裡,而當初為打造各種火車零件而設的鍛鐵機器,現在仍保存在鐵路局的台北中崙修車工廠裡,成為對劉銘傳永恆的紀念。
1891年台北至基隆段也通車,全長32公里,其中穿越獅球嶺的隧道全長573公尺,工程非常艱巨,1893年延伸到新竹。
這中間還有一個特別有趣的「黃金」插曲,不知道算不算是劉銘傳建設台灣的意外禮物。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4.5
1111 ratings
歷經鴉片戰爭、清法戰爭,清廷已認知到台灣是一塊兵家必爭之地,1885年,清朝將台灣提升層級,設為一個行省,劉銘傳以福建巡撫兼首任台灣巡撫。
劉銘傳沒有猶豫,他在來台之前,對如何建設台灣已胸有成竹,他認為海防與現代化建設是兩大綱領,於是擬定防備、練兵、清賦、理蕃四大政策。他雖然沒有「現代化」這樣的提法,但他的改革思路與政策作為完完全全是現代化觀念的實踐。
清理田賦,可以知道土地資源有多少,稅收有多少。理蕃,可以讓漢族居民與山上先住民族和平相處,避免內耗,好好利用山地資源。練兵與防備都是為了應付外來侵略。如果清朝可以走上這樣的道路,厲行改革,清朝早就實現「明治維新」了。
劉銘傳首先利用列強的矛盾,向德國買新式大砲,設在基隆、淡水、台南等地,請德國人擔任顧問,指導砲兵射擊,並進行軍隊現代化訓練。為了避免武器倚賴外國列強,他在北門外設立台北機器局,興辦起軍火工業,設軍械所製造武器,設火藥總局製造彈藥,在基隆淡水設水雷局,保護海港。這種自立自強的決心與執行力是過去清朝官員未曾有的。
為了管理台灣山地,他在大嵙崁(今之桃園大溪)設立撫墾總局。有清一代,「蕃人」一直被視為化外之地,日本在牡丹社事件中敢於直接攻擊,就是認為清朝管不著「蕃人」,他們要自己出手來報復。劉銘傳等於是把主權收回管理。他不僅用武力去鎮壓發生衝突的地方,更在台北設立「蕃學堂」,請原本有衝突的部落首領和主要頭目派他的兒子到蕃學堂上課,供應膳宿,學習算術.漢文、官話、台語、禮儀等。這對增進了解、化解雙方誤會有很好的作用。
在教育現代化方面,劉銘傳也不遺餘力。1885年,在台北大稻埕的六館街(今之永昌街)開設「西學堂」,教育英語、法文、地理、歷史、數學理科、測量繪圖等新學問。這是採用歐式教育,培養從事「洋務」人材。
1886年在大稻埕設立「電報學堂」。
1888年在台北新建考棚,改革考場的弊病。
在交通通訊的現代化方面,他做了更多。
他鋪設從基隆至新竹的縱貫鐵路,建設了全中國第一條官辦民營的載客鐵路。他是第一個做「官辦民營」企業的官員。他向民間募集資金,再把鐵路交由民間經營。鐵路在1887年動工,以大稻埕為中心,計劃從基隆建到台南,打通台灣西部的運輸命脈。兩年後,他做到了從台北到松山通車。當時的火車頭叫「騰雲一號」,由德國製造,堅固耐用,原本行駛於上海與吳淞之間,但遭居民反對,只好拆下來運到台灣,變成全中國第一條通車的鐵路。
這輛臺灣第一個火車頭,目前還陳列在台北新公園裡,而當初為打造各種火車零件而設的鍛鐵機器,現在仍保存在鐵路局的台北中崙修車工廠裡,成為對劉銘傳永恆的紀念。
1891年台北至基隆段也通車,全長32公里,其中穿越獅球嶺的隧道全長573公尺,工程非常艱巨,1893年延伸到新竹。
這中間還有一個特別有趣的「黃金」插曲,不知道算不算是劉銘傳建設台灣的意外禮物。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672 Listeners
187 Listeners
733 Listeners
37 Listeners
128 Listeners
11 Listeners
310 Listeners
408 Listeners
343 Listeners
103 Listeners
236 Listeners
30 Listeners
40 Listeners
68 Listeners
27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