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中药的药性
中药治疗的基本思想是“以药之偏性纠病之偏性”。因此,对药的“偏性”进行概括就非常必要,这就是中药药性。中医用药治病,就是基于其药性来的。比如治寒以热,就应选用那些热性的药物;而虚者补之,则应当选用具有补益作用的药物;心火上炎,就选择能入心经的寒性药物。我们通常从四气、五味、升降沉浮、气味厚薄、归经和毒性等方面来概括药性。药性理论是一个仍在不断发展的理论,越来越多的药性特点正在被纳入理论之中,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四气是指药物寒、热、温、凉的特性。虽然根据其寒热的程度不同,还可能有更精细的分类,比如微寒、大寒、极寒等,但习惯上并不因此而称为六气、八气或者更多,仍只叫做四气。四气是治寒以热,治热以寒的基础。
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它的原始含义就是尝上去的味道。和四气一样,虽然还有涩、淡等其它味道,但仍然习惯性称为五味。五味各有其五行属性,因而也具备相应的功能特点,比如辛则能散、能润;甘则能补、能缓;酸则能收;苦则能降、能坚;咸则能软、能润等等。五味药性相对复杂,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也比较大。
升降沉浮是指药物对人体气机的影响特点。或能使人气升浮,如升麻、柴胡之类;或能使人气沉降,如大黄、赭石;或能使人气宣散,如麻黄、桂枝;或能使人气收敛,如五味、白芍。
归经是指药物进入人体,药性先入于某脏(某经),因而对该脏(该经)具有选择性的治疗作用。每味药都有其归经特性,因此也就特别擅长治疗某脏(某经)的病证。有少数药物特别擅入某脏(某经),以至于可以带领其它药物作用于该脏(该经),这样的药物被称为引经药。
毒性是药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是药三分毒”,药物一定是有偏性的,当偏性引起人体出现我们不希望看到的变化时,就是所谓的副作用。而有一些药物,因为药性较强,偏性较甚,非常容易引起人体不适,甚至危及生命,就称为有毒。根据毒性的大小,分为无毒、小毒、有毒、大毒。毒的本质,还是药物的偏性,所以有时候也会利用药物的毒性来治病,就是所谓的“以毒攻毒”(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所有的药物治疗都是以毒攻毒)。毒性药物并非不可以使用,但必须非谨慎,避免对病家产生新的伤害。
这是番外的最后一篇了。这轮的番外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我们比较系统地给出了一个中医的基本框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大家在收音过程中有什么疑问,欢迎随时与我联系。也可以加入“从头学中医”微信群和其它中医爱好者一起讨论中医。可以先加群管理员"bmzzyjt"的微信,然后申请入群。
5
44 ratings
中药的药性
中药治疗的基本思想是“以药之偏性纠病之偏性”。因此,对药的“偏性”进行概括就非常必要,这就是中药药性。中医用药治病,就是基于其药性来的。比如治寒以热,就应选用那些热性的药物;而虚者补之,则应当选用具有补益作用的药物;心火上炎,就选择能入心经的寒性药物。我们通常从四气、五味、升降沉浮、气味厚薄、归经和毒性等方面来概括药性。药性理论是一个仍在不断发展的理论,越来越多的药性特点正在被纳入理论之中,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四气是指药物寒、热、温、凉的特性。虽然根据其寒热的程度不同,还可能有更精细的分类,比如微寒、大寒、极寒等,但习惯上并不因此而称为六气、八气或者更多,仍只叫做四气。四气是治寒以热,治热以寒的基础。
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它的原始含义就是尝上去的味道。和四气一样,虽然还有涩、淡等其它味道,但仍然习惯性称为五味。五味各有其五行属性,因而也具备相应的功能特点,比如辛则能散、能润;甘则能补、能缓;酸则能收;苦则能降、能坚;咸则能软、能润等等。五味药性相对复杂,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也比较大。
升降沉浮是指药物对人体气机的影响特点。或能使人气升浮,如升麻、柴胡之类;或能使人气沉降,如大黄、赭石;或能使人气宣散,如麻黄、桂枝;或能使人气收敛,如五味、白芍。
归经是指药物进入人体,药性先入于某脏(某经),因而对该脏(该经)具有选择性的治疗作用。每味药都有其归经特性,因此也就特别擅长治疗某脏(某经)的病证。有少数药物特别擅入某脏(某经),以至于可以带领其它药物作用于该脏(该经),这样的药物被称为引经药。
毒性是药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是药三分毒”,药物一定是有偏性的,当偏性引起人体出现我们不希望看到的变化时,就是所谓的副作用。而有一些药物,因为药性较强,偏性较甚,非常容易引起人体不适,甚至危及生命,就称为有毒。根据毒性的大小,分为无毒、小毒、有毒、大毒。毒的本质,还是药物的偏性,所以有时候也会利用药物的毒性来治病,就是所谓的“以毒攻毒”(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所有的药物治疗都是以毒攻毒)。毒性药物并非不可以使用,但必须非谨慎,避免对病家产生新的伤害。
这是番外的最后一篇了。这轮的番外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我们比较系统地给出了一个中医的基本框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大家在收音过程中有什么疑问,欢迎随时与我联系。也可以加入“从头学中医”微信群和其它中医爱好者一起讨论中医。可以先加群管理员"bmzzyjt"的微信,然后申请入群。
2 Listeners
424 Listeners
47 Listeners
300 Listeners
10 Listeners
264 Listeners
231 Listeners
98 Listeners
82 Listeners
155 Listeners
6 Listeners
0 Listeners
210 Listeners
262 Listeners
15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