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中智杯”上海青年人文经典读书工程系列讲座
时间:2011年12月4日
主讲:高蒙河,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著名考古学家,主要研究先秦考古学、青铜器等。
地点:上海·静安书友汇
内容:
近年,随着电视新闻对“曹操墓”等重大考古发现的大肆报道,以及各种“鉴宝”、“挖宝”节目的热播,全国都刮起了一阵考古热。考古界的许多专家、老师,都成了电视节目的常客,百姓心中的明星。这其中,高猛河老师也是大家经常在纪实频道中见到的熟客,慕名而来的听众可真不少。高蒙河老师是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博导,兼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上海市文博学会副理事长,长期考古,主持发掘20多个墓地遗址。今天,他是来为考古正名——考古并不是挖宝。
的确,中国作为现今仅存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许多珍贵的文物。随着国家对考古事业的重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考古发现也是颇有收获。这其中,秦始皇陵的发掘过程就很能够体现我国考古事业的发展。
说到秦始皇陵的发现,非常偶然。1974年3月,西杨村的农民在挖井,一直打不到,就在他们不停找水源的过程中挖到了秦俑的碎片。农民们挖到秦俑头的时候本来也差点要与发现秦始皇陵失之交臂,他们认为这个是类似于寺庙里的像,把它当“瓦神爷”。当时新华社有一个记者,他的媳妇儿在西安做文化工作,这些挖出来的东西就放在文化馆,记者比较敏感,去看了,因为他有一定的文史知识,看到这真人大小的佣头非常震惊,写了一个内参交到中央,这份内参传到江青手里的时候得到了重视。江青觉得这对当时的路线斗争起到了实物证据的作用,这样国务院开始重视这件事。考古队开始挖掘工作,挖出来果然是一个大家都没见到过的坑,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一号坑。也是目前挖到最大的一个坑。当时没钱,这样一个大的考古挖掘,不是一天能干完的,它只能一天天用小铲子去挖,需要在上面建一个大棚。这笔钱当时拿不出来,国务院特批了几十万造了这个大棚,但是没有盖好。就在这个大棚的门口下边、两边还有很多没有被挖掘的兵马俑。从这也可以看出中国在70年代是非常穷的。现在的2号坑和3号坑就好很多,我国对于文物挖掘的重视程度也可以见得。
但是现在我们国家每年批准再挖掘100米墓穴都是很重大的决定。为什么不继续挖掘这些遗址,高老师提出了以下几点原因:首先,这些在地下呆了上千年的文物一旦被挖出地面,以现今的技术无法保存。原来的面目会被破坏;其他还有很多原因,比如挖秦始皇陵将花费非常长的时间,上百年都是很有可能的;另外,现在防盗墓也非常难;还有就是秦陵这样大的坟墓挖空掉,这个景观也没有了。有人提出挖洞、打井,但是它不是砖石结构,非常容易塌方。只要考古队找到了进入墓穴的方法,就会有盗墓贼不顾一切地进入墓穴进行盗墓等等。
最后,高老师提出,考古还牵涉到人的认知能力问题。可能以后的人去研究这些遗产,会发现更多有价值的知识,这些内容将会在下一讲“考古改变了多少历史”中展开。今天短短两小时的讲座在听众们的意犹未尽中落下帷幕,它掀起了考古神秘的面纱,也留下了很多问题供我们思考。
5
33 ratings
“中智杯”上海青年人文经典读书工程系列讲座
时间:2011年12月4日
主讲:高蒙河,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著名考古学家,主要研究先秦考古学、青铜器等。
地点:上海·静安书友汇
内容:
近年,随着电视新闻对“曹操墓”等重大考古发现的大肆报道,以及各种“鉴宝”、“挖宝”节目的热播,全国都刮起了一阵考古热。考古界的许多专家、老师,都成了电视节目的常客,百姓心中的明星。这其中,高猛河老师也是大家经常在纪实频道中见到的熟客,慕名而来的听众可真不少。高蒙河老师是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博导,兼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上海市文博学会副理事长,长期考古,主持发掘20多个墓地遗址。今天,他是来为考古正名——考古并不是挖宝。
的确,中国作为现今仅存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许多珍贵的文物。随着国家对考古事业的重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考古发现也是颇有收获。这其中,秦始皇陵的发掘过程就很能够体现我国考古事业的发展。
说到秦始皇陵的发现,非常偶然。1974年3月,西杨村的农民在挖井,一直打不到,就在他们不停找水源的过程中挖到了秦俑的碎片。农民们挖到秦俑头的时候本来也差点要与发现秦始皇陵失之交臂,他们认为这个是类似于寺庙里的像,把它当“瓦神爷”。当时新华社有一个记者,他的媳妇儿在西安做文化工作,这些挖出来的东西就放在文化馆,记者比较敏感,去看了,因为他有一定的文史知识,看到这真人大小的佣头非常震惊,写了一个内参交到中央,这份内参传到江青手里的时候得到了重视。江青觉得这对当时的路线斗争起到了实物证据的作用,这样国务院开始重视这件事。考古队开始挖掘工作,挖出来果然是一个大家都没见到过的坑,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一号坑。也是目前挖到最大的一个坑。当时没钱,这样一个大的考古挖掘,不是一天能干完的,它只能一天天用小铲子去挖,需要在上面建一个大棚。这笔钱当时拿不出来,国务院特批了几十万造了这个大棚,但是没有盖好。就在这个大棚的门口下边、两边还有很多没有被挖掘的兵马俑。从这也可以看出中国在70年代是非常穷的。现在的2号坑和3号坑就好很多,我国对于文物挖掘的重视程度也可以见得。
但是现在我们国家每年批准再挖掘100米墓穴都是很重大的决定。为什么不继续挖掘这些遗址,高老师提出了以下几点原因:首先,这些在地下呆了上千年的文物一旦被挖出地面,以现今的技术无法保存。原来的面目会被破坏;其他还有很多原因,比如挖秦始皇陵将花费非常长的时间,上百年都是很有可能的;另外,现在防盗墓也非常难;还有就是秦陵这样大的坟墓挖空掉,这个景观也没有了。有人提出挖洞、打井,但是它不是砖石结构,非常容易塌方。只要考古队找到了进入墓穴的方法,就会有盗墓贼不顾一切地进入墓穴进行盗墓等等。
最后,高老师提出,考古还牵涉到人的认知能力问题。可能以后的人去研究这些遗产,会发现更多有价值的知识,这些内容将会在下一讲“考古改变了多少历史”中展开。今天短短两小时的讲座在听众们的意犹未尽中落下帷幕,它掀起了考古神秘的面纱,也留下了很多问题供我们思考。
423 Listeners
320 Listeners
153 Listeners
456 Listeners
207 Listeners
35 Listeners
20 Listeners
131 Listeners
88 Listeners
49 Listeners
201 Listeners
1,096 Listeners
472 Listeners
10 Listeners
19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