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珍的podcast】閱讀|未來|雙素養

🔴 孩子會滑臉書,算是有數位素養嗎? | EP6 X 陳明蕾


Listen Later


★本集來賓:陳明蕾 教授



本集陳明蕾教授 將分享,如何管理孩子的數位工具,並同時增加雙閱讀素養的實力。


陳明蕾老師現任:

清華大學臺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 教授

台灣閱讀與學習教育學會理事長

國立清華大學柯華葳教授閱讀研究中心主任


★主持人: 黃國珍老師

品學堂創辦人,《閱讀理解》學習誌總編輯兼設計思考者。

透過一年200場演講與教育現場對話,深耕閱讀素養,為課堂注入跨域創意與深度思考,許願學生能成為「面對真實情境、解決真實問題」的終身學習者。


★APPLE Podcast:

https://apple.co/3Lu1MUH


★Google Podcast:

https://bit.ly/3LL5Ykc



🔔本集聆聽筆記:


Q:孩子會滑臉書,算是有數位素養嗎?


★老師的發現:


1⃣怎樣算是有數位素養呢?知道各式各樣新的社群媒體,或者知道各式各樣的數位載具,可以統稱為數位素養。臉書是一個社群平台,而且的確是在數位環境裡。人與人產生連結,以前需要實體見面,或者至少要打個電話。現在可以透過數位環境數位的載具跟別人產生連結,學生擁有使用數位環境,與人產生連結,你可以說,這個孩子的確是擁有數位原生代的素養。


2⃣但是,因為「數位素養」的範圍大於「數位閱讀素養」,所以「有數位素養」,不等於擁有「數位閱讀素養 」。


Q:如果「數位素養」和「紙本|數位雙閱讀素養」是重要的,哪一個年段開始會比較好呢?


★老師的發現:


1⃣關於「數位閱讀素養」,一個非常重要的核心是:學生能夠問出一個「有深度、有意義」的問題嗎?

由此反推,什麼年紀的孩子,會開始問出有興趣、有意義的問題呢?

在這個時候,一旦他想一探究竟的時候,他是要先到圖書館裡去找資料呢?還是,他可以在教室裡,用隨手可得的這個數位載具去找資料呢?

所以,這件事情其實就會回到:只要他會問「好問題」,其實就可以在「非固定」的材料裡建立他的學習系統。


2⃣所謂的「非固定」的學習材料,很有可能是在圖書館裡的電腦,找到了圖書館有哪些材料。也可能是在教室裡,透過老師提供給他的數位介面,在上面看到一些資訊。

所以,如果你問我哪個年段適合開始?我會說,至少他的閱讀識字量要夠多。當他的識字量還不夠,他到網路上搜尋,因為多數中文介面的數位資訊 ,幾乎都不是為兒童而寫的,所以當他的識字量不那麼完整、豐富的時候 ,在網路上就會是霧裡看花。

所以,要仰賴老師來判斷班上的學生目前的識字量的狀況。


3⃣以中文的環境來說,學生認得1200個字以上,幾乎就可以理解日常生活裡非專業的知識訊息。面對一般性的文本,每100個字裡面,如果可以認得95個字,就可以獨立閱讀。

但是,如果要更進一步進行自主學習,要探索面對學科領域的知識,那就會面對比較難的字詞,這樣1200個字就不太夠,識字量得要拓展到2000個字到2500個字。

以目前的108課綱,小朋友應該在二年級學會1200個字,這是所謂的最低標。有些學校的老師,如果發現班上的小朋友在三年級就有快要2000個字的識字量,老師也許在三年級就可以啟動。


4⃣如果到了三年級,班上的小朋友還沒有準備好,慢一點啟動也沒關係。老師們可以在課堂上透過有意義的提問,或者透過鼓勵,讓孩子願意廣泛閱讀紙本,這樣也可以把識字量提升上來。


Q: 紙本素材跟數位素材之間如何搭配,以建立孩子的閱讀素養呢?


★老師的發現:


1⃣目前網路上面繁體中文的內容,為兒童而寫的網頁非常少,想要透過網路素材閱讀累積孩子的識字量,成功機率不高,因為我們的環境還沒有那麼成熟。

2⃣但是此時此刻,在中文繁體紙本的世界裡,為兒童而創作的書,或者相關的素材,相對豐富。所以,在孩子低年段時,聰明的做法當然就是善用紙本,先讓孩子形成廣泛閱讀的能力,以此形成夠多的識字量跟詞彙量。對國小學生來說,透過紙本,比較可以快速的廣泛閱聽。


**Q: 很多家長會擔心孩子太早使用數位工具,在雙閱讀素養的培養過程中,從紙本到數位,家長應該如何看待和理解數位工具? **


★老師的發現:


1⃣我們現在人手一機,真的帶給我們很多的便利,包括我們在路上移動時可以通訊,或者是我們常用到的行事曆,都讓我們的日常生活減輕負荷。

但如果談到自主學習,我的確不鼓勵小朋友太早使用數位工具。一方面小朋友的生活 ,沒有那麼多的瑣事需要透過數位工具減少負荷,二方面就是剛才所說的,網路上針對孩子而設計的繁體中文內容,其實並不多。

我們的建議是:邀請老師在課堂上有系統的使用數位工具,創造成功學習的經驗。但是,不鼓勵父母親讓孩子大量使用數位工具,作為休閒娛樂 。

在日常生活中,在父母親同在的環境裡,在相對安全的紙本環境中,對孩子來說,可以減少很多網路世界的風險。


2⃣當然,數位工具的確可以為現在忙碌的爸爸媽媽媽們,分擔一些親子教養的責任,這大家都可以理解,也可以接受,所以爸爸媽媽也不用太有罪惡感。

我們的建議會是: 給孩子數位工具,但也做一些必要的設定,降低孩子可能面對的風險。


例如,帶孩子去公園散步,有些APP可以幫助孩子認識周邊的植物 ,這就像是攜帶方便的植物百科。這樣,給孩子數位工具時,也設計他接觸工具的愉悅經驗,但是避開風險。


3⃣如果是國中生, 在使用數位工具時,要開始學習所謂的「適可而止」。

在數位閱讀素養的重要環節,就是「適可而止」,包括「使用時間」的適可而止,包括「搜尋資料不要一直連出去」的適可而止。所以,其實爸爸媽媽如果可以拿捏「適可而止」這四個字,就可以安心了。

但是,首先,爸爸媽媽也要自己先示範適可而止,從身教影響孩子。一旦你可以適可而止,清楚地示範你的掙扎,跟你如何適可而止,這對孩子就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4⃣甚至,在紙本閱讀時,也是需要適可而止。因為有些小朋友沉迷於閱讀的時候,上廁所也看書,走路也看書,有的媽媽也會覺得很崩潰。所以,其實所有的事情,都需要適可而止。現在處於網路的時代,如果孩子沒辦法適可而止,必然就影響到睡眠、影響社交。

如果真的要進行雙閱讀素養,我們對爸爸媽媽的建議,就是讓孩子練習「適可而止」。



🔔請在以下平台,搶先聆聽


★APPLE Podcast:

https://apple.co/3Lu1MUH


★Google Podcast:

https://bit.ly/3LL5Ykc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2B2tVNMOIc8lWlPOYV73pE

★KKBOX Podcast

https://podcast.kkbox.com/tw/channel/H_o9oZxZQkSSip8_Vc


©版權所有|品學堂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楊煥世


♦華文優質閱讀理解平台

https://learning.wisdomhall.com.tw/


♦多元文本與素養題,培養中學生的閱讀理解力

♦後台數據分析,精準了解學習者的進步狀況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黃國珍的podcast】閱讀|未來|雙素養By 品學堂文化

  • 5
  • 5
  • 5
  • 5
  • 5

5

4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黃國珍的podcast】閱讀|未來|雙素養

View all
哇賽心理學 by 哇賽心理學

哇賽心理學

127 Listeners

親子天下Podcast by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Podcast

45 Listeners

下一本讀什麼? by 閱讀前哨站 瓦基

下一本讀什麼?

181 Listeners

吳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 by 吳淡如

吳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

456 Listeners

寧夏璐66號茶坊 by 黃瑽寧、夏嘉璐

寧夏璐66號茶坊

243 Listeners

劉軒的How to人生學 by 劉軒 & 軒言文創SoundShine

劉軒的How to人生學

407 Listeners

吳淡如人生不能沒故事 by 吳淡如

吳淡如人生不能沒故事

167 Listeners

澤爸的【親子對話】 by 魏瑋志(澤爸)

澤爸的【親子對話】

40 Listeners

Life 不下課 by 歐陽立中

Life 不下課

10 Listeners

翻轉教育Podcast by 翻轉教育

翻轉教育Podcast

2 Listeners

兒童世界報報(Broadcast 4 Kids) by 兒童世界報報

兒童世界報報(Broadcast 4 Kids)

68 Listeners

高詩佳故事學堂│經典 ‧ 智慧 ‧ 閱讀素養 by 高詩佳

高詩佳故事學堂│經典 ‧ 智慧 ‧ 閱讀素養

3 Listeners

不良大叔 Naughty Uncles by 葉丙成、蘇仰志、Bird

不良大叔 Naughty Uncles

41 Listeners

未來 Family Podcast by 未來 Family

未來 Family Podcast

11 Listeners

信誼好好育兒 by 信誼基金會

信誼好好育兒

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