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設計出更好的素養題? 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到終身受用能力?什麼是「評量即學習」?
★本集來賓:謝佩蓉老師
國家教育研究院測驗及評量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今年卸下主任職務,專心投入研究工作,研究專長為語文評量|縱貫性研究|大型教育評量。
★主持人: 黃國珍老師
品學堂創辦人,《閱讀理解》學習誌總編輯兼設計思考者。
透過一年200場演講與教育現場對話,深耕閱讀素養,為課堂注入跨域創意與深度思考,許願學生能成為「面對真實情境、解決真實問題」的終身學習者。
🔴本集聆聽筆記
Q:好的素養題,應該具備哪些要素呢?
♦素養學習,是「終生受用」的學習。請各位老師想想看,如果今天你的孩子日後沒有要讀中文系,那麼國文課留給他什麼能力,是他一輩子都可以用得到?
素養導向的試題,就是讓學生可以透過試題理解,今天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和能力,在未來是真的很重要。而不是讓學生覺得,反正你就是叫我把要考的內容背起來,一直不停地練習。
♦在出題鋪陳這個情境的時候,要讓學生看到,原來我在學校學的這個東西可以用在哪裡。因為,當他知道他學的東西可以「學以致用」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提升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
所以,談素養導向試題時,要強調是真實的情境跟真實問題。問題要符合學科中的學習重點,以及學科本質,想要教給學生最重要的核心能力。這個能力,在未來可以在各個不同情境之中遷移。
Q:什麼是評量即學習?落實在教學現場,會是一個什麼樣的面貌呢?
♦評量即學習,是現在最新的評量趨勢。過去我們會談「形成性評量」、「總結性評量」,但現在談「評量即學習」,是將評量任務同時交給學生的時候,他也在完成評量任務的時候,有新的學習。
舉例來說,老師們在教學前會整理一堂課的學習重點,或這一學期的學習重點。老師們過去的做法,是設計學習單,讓學生帶回家寫。可是如果只給學生學習單,其實並沒有達成「評量即學習」,因為學生並不知道,學習單寫到什麼程度叫做「寫得好」。
♦如果以學習者為中心來思考,老師們除了學習單,會另外準備一份羅列學習重點的rubrics,這個rubrics有不同翻譯,我喜歡用「評分指引」。評分指引就是用來跟學生溝通學習重點,讓孩子們知道,有哪些部分是一定要學到的。
♦以遊記來說,如果能提早告訴孩子評分規準,告訴他們,寫到什麼樣的細節跟什麼樣的反思,我會給你什麼樣的等級。這樣,學生就可以看著這樣分級,知道說,喔,原來我這一次只拿到B+,下次如果我再多寫了一個什麼樣的內容、什麼樣的反思,我就可以進步到A。這樣的過程中,我們其實就是運用評量任務,一步一步帶著他往前走。因為教學和評量從來都是一體的兩面,無法切分。評量即學習,就是讓這兩者合而為一。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訂閱&分享
★APPLE Podcast:
https://apple.co/3Lu1MUH
★Google Podcast:
https://bit.ly/3LL5Ykc
#黃國珍的podcast #謝佩蓉#素養導向題目#評量即學習 #108課綱 #生生用平板#閱讀雙素養教育 #雙閱讀素養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