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主播:Meimei(中国)+ Maelle(法国)
音乐:Femme du Crépuscule
近日,法国巴黎卢浮宫的盗窃案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卢浮宫和这一盗窃事件。
01. What Happened at the Louvre? 卢浮宫里发生了什么?
Louvre is in the heart of Paris (巴黎市中心). 正如同中国的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卢浮宫可以说是法国文化的象征,是几乎每个游客去巴黎都一定要打卡的标志性地点。
卢浮宫也是蒙娜丽莎(Mona Lisa)和断臂维纳斯(Venus de Milo)以及其他知名艺术杰作(masterpieces)的荟萃之地。除了名画和雕塑,卢浮宫也有很多贵重的珠宝。
然而,一场break-in(闯入)打破了这份庄严——窃贼(thieves)借助梯子(ladder)爬上二楼(second-story)。There was an actual heist at the Louvre.
Heist:和robbery(抢劫)不太一样,是特指“精心策划的大型盗窃案”,像电影里出现的场景。
他们砸碎了玻璃窗(smashed the glass),据说是偷走了临时珠宝展(special exhibition)的数件贵重珠宝(several pieces of jewelry),最后匆忙逃走了(went off)。
Exhibition:展览会
Special exhibition其实就是带有特定主题的展览会。
这个展览会里面有许多法国皇室的珠宝(French Royal Family’s jewelry),其中就有拿破仑三世(Napoleon III)的妻子Empress Eugénie佩戴过的皇冠和胸针(a tiara and brooch)。
Tiara:尤其指的是皇室中女性所带的皇冠,与国王、女王专属的“crown”有所区别。
但令人咋舌的是,案发后那扇破碎的窗(shattered window)竟成了游客争相合影的“背景板”(tourist selfie hot spot)。原来的“crime scene”成了“打卡点”,这就是我们之前说过的“hopping on the bandwagon (跟风行为)”。
不少网友也在讨论:这种行为是不是有点“淡化犯罪”?甚至有人模仿罪犯动作自拍,这实在有些不合适。
02. Internet Reactions 网络评论
生产这次盗窃案件所用梯子的德国公司(German company)居然趁机打起了广告,并且推出了一系列的广告活动(launched an ad campaign)。
生产该梯子的德国公司迅速在Instagram发布广告图:
“We’re not just part of your everyday life… sometimes, we make history.”
“我们不仅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时候,我们也在创造历史。”
这条贴文went viral(迅速走红),引发网友热议,一些法国网友觉得他们有些“幸灾乐祸”。
有评论表示:“Is this genius or tasteless (这到底是天才行径,还是没有品味呢)?”
Tasteless:在形容事物的时候,一般是指“平淡无味的、庸俗的”。但当谈到某个人的言行的时候,tasteless就是“不得体的”。
In France, a lot of people were actually shocked. 于他们而言,卢浮宫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tourist spot),更是民族自豪的象征(symbol of national pride)。
所以,无论是中国网友还是法国网友,他们都有一种共鸣,那就是——文化遗产不应该被当成娱乐消费的背景板。
03. Attitude of Museum : France vs China 中法对待博物馆的态度
This situation really shows the contrast in how museums are viewed.
在中国,博物馆被视为庄重神圣的地方,自拍都需要注意角度,更别说在“被盗的窗户”前面摆拍了。
在法国,卢浮宫承载着民族记忆,人们普遍保持respect(尊重)。一旦在社交媒体上变成热点,这也就变成了“打卡炫耀”。
可能一开始人们是因为热闹去看这扇砸破的窗户,但也许正是这些讨论,会让人们更在意文化遗产的价值。We hope it encourages more people to think about what we value, and how we protect it.
期待珠宝早日回归—— not just for the money, but for what it represents(不只为金钱价值,更为其承载的文化历史意义)。
文化遗产的守护,需要超越热点的浮躁,回归对历史和文化的敬畏。
By 一席英语4.8
4444 ratings
主播:Meimei(中国)+ Maelle(法国)
音乐:Femme du Crépuscule
近日,法国巴黎卢浮宫的盗窃案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卢浮宫和这一盗窃事件。
01. What Happened at the Louvre? 卢浮宫里发生了什么?
Louvre is in the heart of Paris (巴黎市中心). 正如同中国的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卢浮宫可以说是法国文化的象征,是几乎每个游客去巴黎都一定要打卡的标志性地点。
卢浮宫也是蒙娜丽莎(Mona Lisa)和断臂维纳斯(Venus de Milo)以及其他知名艺术杰作(masterpieces)的荟萃之地。除了名画和雕塑,卢浮宫也有很多贵重的珠宝。
然而,一场break-in(闯入)打破了这份庄严——窃贼(thieves)借助梯子(ladder)爬上二楼(second-story)。There was an actual heist at the Louvre.
Heist:和robbery(抢劫)不太一样,是特指“精心策划的大型盗窃案”,像电影里出现的场景。
他们砸碎了玻璃窗(smashed the glass),据说是偷走了临时珠宝展(special exhibition)的数件贵重珠宝(several pieces of jewelry),最后匆忙逃走了(went off)。
Exhibition:展览会
Special exhibition其实就是带有特定主题的展览会。
这个展览会里面有许多法国皇室的珠宝(French Royal Family’s jewelry),其中就有拿破仑三世(Napoleon III)的妻子Empress Eugénie佩戴过的皇冠和胸针(a tiara and brooch)。
Tiara:尤其指的是皇室中女性所带的皇冠,与国王、女王专属的“crown”有所区别。
但令人咋舌的是,案发后那扇破碎的窗(shattered window)竟成了游客争相合影的“背景板”(tourist selfie hot spot)。原来的“crime scene”成了“打卡点”,这就是我们之前说过的“hopping on the bandwagon (跟风行为)”。
不少网友也在讨论:这种行为是不是有点“淡化犯罪”?甚至有人模仿罪犯动作自拍,这实在有些不合适。
02. Internet Reactions 网络评论
生产这次盗窃案件所用梯子的德国公司(German company)居然趁机打起了广告,并且推出了一系列的广告活动(launched an ad campaign)。
生产该梯子的德国公司迅速在Instagram发布广告图:
“We’re not just part of your everyday life… sometimes, we make history.”
“我们不仅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时候,我们也在创造历史。”
这条贴文went viral(迅速走红),引发网友热议,一些法国网友觉得他们有些“幸灾乐祸”。
有评论表示:“Is this genius or tasteless (这到底是天才行径,还是没有品味呢)?”
Tasteless:在形容事物的时候,一般是指“平淡无味的、庸俗的”。但当谈到某个人的言行的时候,tasteless就是“不得体的”。
In France, a lot of people were actually shocked. 于他们而言,卢浮宫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tourist spot),更是民族自豪的象征(symbol of national pride)。
所以,无论是中国网友还是法国网友,他们都有一种共鸣,那就是——文化遗产不应该被当成娱乐消费的背景板。
03. Attitude of Museum : France vs China 中法对待博物馆的态度
This situation really shows the contrast in how museums are viewed.
在中国,博物馆被视为庄重神圣的地方,自拍都需要注意角度,更别说在“被盗的窗户”前面摆拍了。
在法国,卢浮宫承载着民族记忆,人们普遍保持respect(尊重)。一旦在社交媒体上变成热点,这也就变成了“打卡炫耀”。
可能一开始人们是因为热闹去看这扇砸破的窗户,但也许正是这些讨论,会让人们更在意文化遗产的价值。We hope it encourages more people to think about what we value, and how we protect it.
期待珠宝早日回归—— not just for the money, but for what it represents(不只为金钱价值,更为其承载的文化历史意义)。
文化遗产的守护,需要超越热点的浮躁,回归对历史和文化的敬畏。

437 Listeners

2,304 Listeners

18 Listeners

151 Listeners

1 Listeners

35 Listeners

20 Listeners

20 Listeners

9 Listeners

25 Listeners

10 Listeners

5 Listeners

17 Listeners

61 Listeners

9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