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閱讀,許多人會推崇「快讀」,但是,讀得慢,是不是就不厲害?
「慢讀」如果能夠因此「深讀」,往往更能對作品有更獨特深刻的理解,更富創造力。
🔴本集聆聽重點:
★網路搜尋,為什麼讓人知道很多、理解很少?
★慢讀案例:為什麼王文興老師說,讀《家變》,理想的速度應該在每小時一千字上下,一天不超過兩小時?
★為什麼觀看的角度不同,就會變成不同的故事?
★寫作跟影像創作,不同的地方在哪裡?相同的地方在哪裡?
★本集來賓:林靖傑 導演
曾經以「江邊」為筆名創作小說和散文,在25歲時就獲得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首獎。
近年致力於紀錄片創作,是一位擅長把文字鑲嵌在電影裡的專家。
作品有王文興紀錄片《尋找被海的人》、吳晟紀錄片《他還年輕》,近作為《大俠胡金銓》。
★主持人: 黃國珍老師
品學堂創辦人,《閱讀理解》學習誌總編輯兼設計思考者。
透過一年200場演講與教育現場對話,深耕閱讀素養,為課堂注入跨域創意與深度思考,許願學生能成為「面對真實情境、解決真實問題」的終身學習者。
🎧APPLE Podcast https://apple.co/3Lu1MUH
🎧Google Podcast https://bit.ly/3LL5Ykc
🎧更多收聽連結:
https://linktr.ee/wisdomhall101
#黃國珍的podcast #林靖傑#王文興#家變#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布萊希特戲劇論#閱讀雙素養 #雙閱讀素養#閱讀未來雙素養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