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原生家庭”这个词,我们或许听过很多次,它像一个沉重又无法回避的标签。它塑造了我们最初的认知,也可能在我们心中留下了难以言说的伤口,悄悄影响着我们今天的亲密关系、自我价值,甚至是与整个世界互动的方式。
这期关于“原生家庭”的 播客,我们邀请了两位温暖又专业的心理学嘉宾——郭喜爱老师和陈宇峰老师,一起聊聊:
嘉宾, 郭喜爱,心理学研究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3年心理学学习与探索经验,致力于心理科普和探索如何幸福生活。
嘉宾,陈宇峰,心理学研究生,曾在互联网公司从事产品经理和心理学专业内容研发的工作,目前是一名正在接受培训的新手心理咨询师(认知行为疗法取向)。
主播,游识猷,果壳主笔。
🌰时间轴🌰02:42 “原生家庭”不只是父母,而是一个包含角色(祖父母、兄弟姐妹)和互动模式的“家庭系统”。
05:43 到底该不该“怪”原生家庭?
10:01 小时候我们的某些行为方式、某些性格、某些习惯是有用的。但是到了长大之后,我们依然沿用这种方法,就会出现问题。
11:14 任何时刻都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过去的不良习惯。
12:02 自爱是既要同情和善待自己,也要为自己承担责任,两者缺一不可。
13:09 我的优先级创伤,可以追溯到小时候看电视与过生日。
17:55 我的优先级创伤,来自那个被忽略的“中间的孩子”。
23:18 创伤没有大小之分,你的主观感受最重要。不鼻拿自己的“断指之痛”和别人的“断腿之痛”比较,痛就是痛。
29:39 为什么我会需要伴侣一直一直来哄我?
38:03 价值感创伤, 常常表现为“讨好型人格”或“过度追求完美”,总觉得“我不够好,不配得”。
48:16 “无条件的爱”如果太难实现,也许可以换成“积极关注”——我愿意去看到你比较好的一面,我愿意接受你是一个有优点也有缺点的完整的人。
51:36 归属感创伤, 总害怕被群体排斥,或总感觉“那个家不是我能放松的地方”,缺乏“我属于这里”的根基感和归属感。
56:33 信任感与安全感创伤, 难以信任他人,或需要通过控制来获得安全感。
57:07 东方家庭的创伤更倾向于“控制”与“价值感”问题,而西方家庭则更可能出现“忽视”与“疏离”。
01:01:13 怎么区分父母的正常管教,和过分的控制?
01:06:54 疗愈四部曲: 命名创伤 → 被见证(书写或倾诉) → 哀伤(重新体验情绪) → 转向未来(找到前进的方向)。
01:11:17 寻求支持系统—— 寻找专业咨询师、可信赖的朋友,甚至陌生人的微小善意,都能构建一个“安全的环境”。
01:17:07 如果家庭还在持续制造伤害,怎么办? 学习“自我分化”,在保持情感连接的同时,建立清晰的心理边界,尊重自己的主体性。断绝关系是最后的选择,但如果必要,也无需愧疚。
01:26:46 重视和发挥你的“主体性”,为自己建立灵活而健康的心理边界。
01:28:37 你永远拥有改变的力量,可以带着那个曾受伤的自己,走向更自洽、更幸福的未来。
🌰提到的东西🌰[美]维安娜·法鲁恩,石孟磊译,《认识你的原生家庭》。
为什么我们总在关系中反复受伤、焦虑、讨好?也许答案正指向那些尚未被我们看见的原生创伤。《认识你的原生家庭》剖析了五种常见的原生家庭创伤类型,结合真实案例与四步疗愈路径,帮助我们识别关系卡点,打破困境,重建边界、亲密感与自我认同。
本期嘉宾:郭喜爱,陈宇峰
主播:游识猷
后期: Yann
欢迎收听果壳时间,这是一档果壳推出的播客节目,主播们会和嘉宾一起,提供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豆瓣、Spotify等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留下评论,你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
5
22 ratings
“原生家庭”这个词,我们或许听过很多次,它像一个沉重又无法回避的标签。它塑造了我们最初的认知,也可能在我们心中留下了难以言说的伤口,悄悄影响着我们今天的亲密关系、自我价值,甚至是与整个世界互动的方式。
这期关于“原生家庭”的 播客,我们邀请了两位温暖又专业的心理学嘉宾——郭喜爱老师和陈宇峰老师,一起聊聊:
嘉宾, 郭喜爱,心理学研究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3年心理学学习与探索经验,致力于心理科普和探索如何幸福生活。
嘉宾,陈宇峰,心理学研究生,曾在互联网公司从事产品经理和心理学专业内容研发的工作,目前是一名正在接受培训的新手心理咨询师(认知行为疗法取向)。
主播,游识猷,果壳主笔。
🌰时间轴🌰02:42 “原生家庭”不只是父母,而是一个包含角色(祖父母、兄弟姐妹)和互动模式的“家庭系统”。
05:43 到底该不该“怪”原生家庭?
10:01 小时候我们的某些行为方式、某些性格、某些习惯是有用的。但是到了长大之后,我们依然沿用这种方法,就会出现问题。
11:14 任何时刻都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过去的不良习惯。
12:02 自爱是既要同情和善待自己,也要为自己承担责任,两者缺一不可。
13:09 我的优先级创伤,可以追溯到小时候看电视与过生日。
17:55 我的优先级创伤,来自那个被忽略的“中间的孩子”。
23:18 创伤没有大小之分,你的主观感受最重要。不鼻拿自己的“断指之痛”和别人的“断腿之痛”比较,痛就是痛。
29:39 为什么我会需要伴侣一直一直来哄我?
38:03 价值感创伤, 常常表现为“讨好型人格”或“过度追求完美”,总觉得“我不够好,不配得”。
48:16 “无条件的爱”如果太难实现,也许可以换成“积极关注”——我愿意去看到你比较好的一面,我愿意接受你是一个有优点也有缺点的完整的人。
51:36 归属感创伤, 总害怕被群体排斥,或总感觉“那个家不是我能放松的地方”,缺乏“我属于这里”的根基感和归属感。
56:33 信任感与安全感创伤, 难以信任他人,或需要通过控制来获得安全感。
57:07 东方家庭的创伤更倾向于“控制”与“价值感”问题,而西方家庭则更可能出现“忽视”与“疏离”。
01:01:13 怎么区分父母的正常管教,和过分的控制?
01:06:54 疗愈四部曲: 命名创伤 → 被见证(书写或倾诉) → 哀伤(重新体验情绪) → 转向未来(找到前进的方向)。
01:11:17 寻求支持系统—— 寻找专业咨询师、可信赖的朋友,甚至陌生人的微小善意,都能构建一个“安全的环境”。
01:17:07 如果家庭还在持续制造伤害,怎么办? 学习“自我分化”,在保持情感连接的同时,建立清晰的心理边界,尊重自己的主体性。断绝关系是最后的选择,但如果必要,也无需愧疚。
01:26:46 重视和发挥你的“主体性”,为自己建立灵活而健康的心理边界。
01:28:37 你永远拥有改变的力量,可以带着那个曾受伤的自己,走向更自洽、更幸福的未来。
🌰提到的东西🌰[美]维安娜·法鲁恩,石孟磊译,《认识你的原生家庭》。
为什么我们总在关系中反复受伤、焦虑、讨好?也许答案正指向那些尚未被我们看见的原生创伤。《认识你的原生家庭》剖析了五种常见的原生家庭创伤类型,结合真实案例与四步疗愈路径,帮助我们识别关系卡点,打破困境,重建边界、亲密感与自我认同。
本期嘉宾:郭喜爱,陈宇峰
主播:游识猷
后期: Yann
欢迎收听果壳时间,这是一档果壳推出的播客节目,主播们会和嘉宾一起,提供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豆瓣、Spotify等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留下评论,你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
320 Listeners
456 Listeners
176 Listeners
131 Listeners
272 Listeners
351 Listeners
263 Listeners
236 Listeners
49 Listeners
51 Listeners
291 Listeners
6 Listeners
270 Listeners
229 Listeners
51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