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京

欧立德:作为“帝国”的传统中国


Listen Later

主讲:欧立德(Mark C. Elliott),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讲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清史、内陆亚洲史,是北美汉学界“新清史”研究的重要学者。 
时间:2013年5月7日
简介:
传统中国是一个“帝国”吗?乍看起来,这真是一个“愚不可及”的问题。无数的文献,包括学术性的与普及性的,似乎都证明这个中华帝国的存在。从公元前221年到1911年之间的时期,也被大多数学术权威不假思索地界定为“中华帝国时代”。但是,如果我们再多想一想,就会发现这个古老的说法值得再考虑。既然20世纪之前的中文里根本没有对应“empire”的词汇,中国又怎么能被当成一个“帝国”呢?我们又如何能够肯定“皇”、“帝”、“皇帝”这些经典文本中大量出现的、一般被翻译成“emperor”或“imperial”的词汇,就与西文中的“imperator”、“empéreur”等词语所代表的意涵相同呢?为何西方人无论如何都要坚持把中国作为一个帝国来看待呢?
  著名历史学家爱森斯坦(S. N. Eisenstadt)将从汉到清的中国都看成是一个帝国;相反,牟复礼(Frederick Mote)不久前则指出,将“皇帝”翻译成“emperor”未必正确。例如宋朝,如果我们将帝国看作是“控制着其他的国家与民族”的政权的话,它似乎就不能被界定为一个“帝国”。然而,牟复礼在结论中仍然指出,我们都为习惯用法所约束,还是将中国的皇帝看成是“emperor”。问题在于,这一习惯本身从何而来?
  这一问题是我目前正在做的一个研究项目,就是要探讨清帝国与现代中国之间的关联。此项研究的目标之一,是想进一步了解中国从“帝国”到“民国”这一历史过程的来龙去脉。今天演讲的是其中的一部分,我思考的是:究竟是什么让中华帝国“被帝国”了。这项研究的目标之二,是要为把中国作为帝国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并增进我们对于什么是帝国,以及帝国如何运作的一般性理解。当然,从事这项工作可以有不同的途径。其一,是研究相关中文术语的含义,并评估它们与西方语言术语的相似性。其二,则是对典型的“帝国”问题进行研究,去看中华帝国内部是否出现了明显与世界其他帝国类似的特点、行为或措施。可是,今天我想讲的是第三种途径,就是去考察西方人关于“中华帝国”的论述,从而进一步了解这些论述背后的观念。在欧洲人的眼中,中国什么时候成了一个“帝国”?这种认识又如何影响了中国对自身历史的看法?我的主要论点是: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人把王朝时代的中国看成是个“帝国”,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大约一个多世纪以前欧洲人认识的影响。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观京By 史卡汶斯基

  • 5
  • 5
  • 5
  • 5
  • 5

5

3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观京

View all
大内密谈 by 大内密谈

大内密谈

423 Listeners

声东击西 by ETW Studio

声东击西

320 Listeners

井户端会议 by 番薯剥壳工作室

井户端会议

153 Listeners

忽左忽右 by JustPod

忽左忽右

456 Listeners

东亚观察局 by 东亚观察局

东亚观察局

207 Listeners

中间地带 by 海博

中间地带

35 Listeners

思享者 by Nick Robinson

思享者

20 Listeners

东腔西调 by 大观天下志

东腔西调

131 Listeners

端聞 | 端傳媒新聞播客 by 端传媒音頻 | Initium Audio

端聞 | 端傳媒新聞播客

88 Listeners

Talk三联 by 三联中读

Talk三联

49 Listeners

蜜獾吃书 by 蜜獾吃书

蜜獾吃书

201 Listeners

不明白播客 by 袁莉和她的朋友们

不明白播客

1,095 Listeners

王志安的播客Wang’s Podcast by 王志安

王志安的播客Wang’s Podcast

472 Listeners

重读共和国史讲座系列 by HKUST

重读共和国史讲座系列

10 Listeners

历史学人 by 单向街基金会

历史学人

19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