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擊!事實查核大揭密

破解內容農場(下)影音社群的病毒擴散?查核記者疲於奔命|出擊!事實查核大揭密S02 EP06


Listen Later

['

不實訊息好膽嘜走!唯有辯證才看見真理,收聽節目,跟著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和鏡好聽來一場思想的碰撞吧!

\n

上禮拜,我們從語言學家的角度分析了內容農場常見的語言現象,以及如何影響讀者的信任度,延續上一集的主題,這一集我們要來談談橫空出世、新型態的「影音內容農場」。內容農場的新戰場開始瞄準影音媒介,不實訊息如病毒般擴散!

\n

網路社群瘋傳的影音內容農場,失控的謠言究竟是如何散播的,每一部片十萬以上的觀看人次,我們該如何拉回這個失衡的傳播環境呢?

\n

 

\n破解內容農場(下)影音社群的病毒擴散?查核記者疲於奔命\n

小核:在進入正題前,我先分享一個故事。我阿姨有天跟我說:「欸你知道江蕙死了嗎?江蕙跟費玉清有兩個私生子!」我就回覆:「欸怎麼可能,如果真的死了的話,新聞怎麼沒有報?」阿姨卻回我:「真的啦!阿新聞不會報啦,那個YouTube影片上寫的啊,還有照片。」

\n

接下來我當然會跟阿姨說,那個是假的啦,其實是隨便拼湊寫的,但阿姨會認為說,「真的嗎?如果是假的,為什麼要把它寫出來?」那我當然就回說,可能是要騙點閱率之類的,但她又會問:「點閱率要做什麼?」

\n

這話題就會這樣無疾而終。然後每過一段時間,我媽或阿姨就會跑來跟我說,某某人死了、誰跟誰有外遇。除了像這樣的名人死亡與八卦的影片外,也會有政治類內容的影音內容農場,像我們之前查核過標題寫著「國際法庭投入調查台灣司法」、「小英慘了!論文證據大突破」等影音內容影片。

\n

 

\n內容農場不稀奇\u3000升級成影音YouTube傳播\n

Q:那就你自己的觀察中,這些影音內容農場有什麼特徵?為什麼它選用了影音,明明這些內容聽起來都是很文字的訊息。

\n

小核:上集我們有分享過內容農場的文字版標題多較聳動、誇大。其實,這個影音內容農場又有同樣的性質,下標非常驚悚,然後又臭又長,一個句子中塞三、四個主題,全部組合在一起。例如,「陳菊完蛋了!中選會⋯⋯?」之類一整串,重點是,它的開頭都會寫說「⋯⋯死了」加上驚嘆號問號,「小英慘了」加上驚嘆號問號,這種比較主觀、情緒性的的發語詞,再加上非常長的問句,那這是標題文字的部分。

\n

在影片的視覺、觀感上,它的其實排版非常雜亂,跟現在較流行的簡潔排版不同,它將很多圖片把拼湊在一起,比如說取用蔡英文、陳菊一些很醜的照片拼湊,將每段影片標題分段,以不同的顏色呈現,字體可能使用新細明體,這樣將所有資訊放在版面上,看起來是非常亂,然後沒有重點。

\n

(統整一下,這些影音內容農場的特徵,第一是標題文字塞入太多主題,並會使用強烈情緒的遣詞,第二是以圖片、幻燈片的方式傳播,第三這些圖片和文字來源不明,可能是胡亂抓取或空口無憑的內容。)

\n

小核:其實點開影片後,多是Google語音在念台詞,影片畫面可能是幾張圖片輪播,加上簡單的轉場效果拼在一起,可能兩張圖片重複了二十分鐘,當然整個影片內容他其實也常跟講標題不符。比如說,標題寫「江蕙死了」,可是影片內容根本就沒有提到江蕙死了這件事,影片只處理了江蕙哪一年出生,哪一年得金曲獎,哪年退休,講了一些大家都知道的故事。(可是那些影片真的會有人看嗎?)有,而且據我們觀察,最高都會有十幾萬的點閱,在Facebook上有很多人分享。

\n

Q:其實這樣聽來,整個製作成本很低,有時候就是兩張照片互相輪播,頂多放些文字,他也不需要像專業YouTuber一樣經營關鍵字或是研究下標。而且你剛提到,這些影片很多,甚至多是跟政治類有關嗎?

\n

 

\n政治影音內容農場\u3000旁白加主播打造擬真新聞環境\n

小核:其實,在七月中的時候,查核中心發佈了一篇報導,標題是:「謠言拼裝車一一內容農場的再進化」。當時我們其實有觀察這些政治類的內容農場,並觀察到它其實不斷在進化。

\n

剛剛提到,有些影音內容農場用Google的語音配音,可是七月中那一波進化,它開始不只是用幾張圖片而是,將畫面insert一個主播,主播前有個麥克風擋住嘴巴,所以觀眾根本不知道聲音是否從主播嘴裡發出,仔細去聽其旁白,其實它也已經不是Google語音了,而是像一般對談非常口語化的旁白,有時可能還參雜台語、英文。

\n

仔細聽那些旁白,其實很多是從其他的政論節目copy過來的,所以之前我們發現它從某政論節目直接擷取一分鐘,然後擷取了好多個政論節目,拼成一個故事,然後畫面的話任意insert一個是不知是誰的人,模仿新聞主播台在播報新聞的畫面。

\n

Q:所以會有不知道哪來的主播作為畫面,另外插入從真正的政論節目擷取的對話作為旁白,製作成一個影片,那你們研究這些影片,他們主要是要講什麼,或是這些新型態的進化是為了什麼目的?

\n

小核:其實,我們近發布了大概三到四篇查核報告,都是關於作票的。其實選舉至今已經八個月了,那在選舉之前,從去年十二月底到大概六月縣市首長罷免,傳出非常多選務不實謠言。可是這些影片,開始把從過去到現在的選務謠言,全部把它接在一起,

\n

所以會讓人覺得,天哪,這是精心策劃罷免的平行時空故事。這樣子像是之前大家熟悉的隱形墨水,或是票匭夾層,這些影片非常有邏輯排列所有謠言,然後你聽取完了後,會覺得說,「天啊,怎麼每一步都在做票?」他打造另外一個平行時空的世界。

\n

其實是非常蠻有意識進行操作,像這樣子的影音內容農場,一般還非常重視聽覺啦,因為畫面沒有什麼內容,只是一直聽、一直聽,一直用聽覺,比如說「隱形墨水」、「票匭夾層」這種關鍵字,透過一直重複,讓你會強化印象認為「好像真的有票匭夾層」那另外一部分因為他直接擷取了真人的談話,所以其實他也一改過去那種機械式的口音,聽起來更口語化、

\n

影片畫面上除了主播之外,其實背景還會一直放著行車紀錄器的畫面,但那行車紀錄器我們也調查過,其實那不是來自臺灣的影像,而是越南的行車紀錄器,背景是是越南街道,一直重複播放,好像在打造一個很擬真的一個新聞環境。

\n

 

\n系統化運作\u3000地鼠生態般的頻道嬗替\n

Q:這些聽起來,其實真的算是滿系統性的進行。然後,你們說這些內容農場其實不只一個,而是好多好多個。

\n

小核:他一天大概會發布兩到三則,非常密集,一直在轟炸。

\n

我們有檢視過某一個頻道,他是在2008年成立在YouTube成立,而在2008年到2020年6月之前,頻道看似沒有發布任何的影片。當然有可能是已經遭到刪除,但我們不知道。

\n

今年,在六月初的時候,首先發佈了幾個外國人旅遊的影片,然後後期,他開始發布跟前幾支影片完全沒有關係的政治內容,因此我們懷疑,是不是原本是某些外國人經營,那頻道後來可能不知道什麼原因轉經營,也就是變成別人在經營這樣子的影音內容農場。

\n

譬如說,他從十五號開始發布,然後他開始每天發布兩、三隻內容,點閱率都非常高,這樣衝、衝、衝一個月之後,就突然消失,但消失之後也不代表他永遠消失,又會出現類似的頻道,經營的模式相仿。他就是一直出來新的頻道,換湯不換藥,名字也差不多,比如說什麼時刻,什麼驚人內幕。

\n

(變成說,就像是在打地鼠一樣,你根本其實找不到它的源頭在哪裡,他隨時都有可能在另外一個洞再出現。)

\n

小核:其實這是查核中心觀察到一些現象,但其實他背後經營者是什麼樣的模式,我們也不清楚,到底是經營者為外國人後來賣掉頻道?或是轉經營?其實有很多種模式,但是我們並不知道。

\n

進一步檢視影片標題,跟上集內容農場提到的類似,關於政治類內容,他剛開始都會說:蔡英文論文造假、總統大選作票,然後標題一開頭都會是「蔡英文完蛋了,蔡英文認輸了,陳其邁慌了」就是一個名人或是一個政治人物,搭配一個主觀的情緒作為開頭。

\n

我們訪問了一些政治專家。他說,從影片內容來看,其實這樣子的形式好像正在塑造一種情緒,他訴諸的對象,可能就是對於執政當局不滿的一些民眾。標題聳動,直接打中議題的核心,比如說論文,這件事情就是某部分人一直執著的部分。

\n

而以作票來說,其實選舉對於選舉輸了那一方,情緒上也是義憤填膺,所以他這些影片會直接打中那一群人他們想要的議題。所以,某種程度上,其實它並沒有要跟外界對話,它就是在營造這樣的情緒,讓大家一直處於這種情緒上,然後創造更高點閱率。

\n

(其實這樣聽起來,他大概就是希望可以培養出這樣子的一個討論社群,他不在乎是不是有更多人獲越來越多人知道這件事情,他在乎的是:如何讓這一群這樣的人繼續燉煮他們的焦慮,就是煮他們的憤怒——這也是一種輿論操作的手法。

\n

像小核講的,即使大眾社群不再討論,這些政治類影音內容農場每篇發布,可能都有十萬以上的觀看,代表說是有固定社群在討論這些影片。)

\n

 

\n封閉社群極化討論\u3000平行時空如何搭起橋樑?\n

小核:其實之前有一本書,是義大利的政治學家,分析義大利新民粹主義。某種程度有點呼應我們剛剛講的現象,比如說論文、選務做票,這些事情在現在的新聞議題上來講,他可能已經不是最熱門的話題,他可能在一般大眾的邏輯上來講,他不是真實,或是根本沒有證據。

\n

可是像這樣子的荒謬故事,其實他不需要每個人都信,他主打的就不是要每個人信,其實是在找回一種忠誠度與情緒,keep 住他,只要把那些忠誠度保持好,其實他目的就達成了。

\n

但在查核中心的角度,其實這樣好像是兩個平行世界,希望能有一個橋樑可以打破現況。另外一方面,我們以前講過,過去發布這些內容的查核報告時,其實底下留言常常嘲笑,「怎麼2020年8月了還在信這些?」

\n

可是,其實說真的,我們做這些查核報吿,也不是想嘲笑人家。我們是想打破兩個平行世界的溝通冰塊,想要搭起一些橋樑,如果查核報告能流入這些散播影音內容農場的封閉社群,其實我們的目的就達成了。

\n

其實就是希望可以看見更多溝通的可能吧。

\n

的確,這對整個公民社會來說,不是一件非常健康的事情。這些社群瘋傳的影音內容農場,有些時候傳播的是一種仇恨,一種對彼此的不信任,是一種人心惶惶。

\n

我們希望透過這兩集的分享,讓大家重新去省思這個議題,以及就算你是一個會查核消息的人,也不能去嘲笑那些容易相信這些訊息的人,而是我們深思我們應該如何跟與我們不同的這群人溝通。今天也很謝謝小核的分享,與我們分享影音內容農場的新動態。

\n

 

\n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 OrderedDict([('content:encoded', '

不實訊息好膽嘜走!唯有辯證才看見真理,收聽節目,跟著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和鏡好聽來一場思想的碰撞吧!

\n

上禮拜,我們從語言學家的角度分析了內容農場常見的語言現象,以及如何影響讀者的信任度,延續上一集的主題,這一集我們要來談談橫空出世、新型態的「影音內容農場」。內容農場的新戰場開始瞄準影音媒介,不實訊息如病毒般擴散!

\n

網路社群瘋傳的影音內容農場,失控的謠言究竟是如何散播的,每一部片十萬以上的觀看人次,我們該如何拉回這個失衡的傳播環境呢?

\n

 

\n破解內容農場(下)影音社群的病毒擴散?查核記者疲於奔命\n

小核:在進入正題前,我先分享一個故事。我阿姨有天跟我說:「欸你知道江蕙死了嗎?江蕙跟費玉清有兩個私生子!」我就回覆:「欸怎麼可能,如果真的死了的話,新聞怎麼沒有報?」阿姨卻回我:「真的啦!阿新聞不會報啦,那個YouTube影片上寫的啊,還有照片。」

\n

接下來我當然會跟阿姨說,那個是假的啦,其實是隨便拼湊寫的,但阿姨會認為說,「真的嗎?如果是假的,為什麼要把它寫出來?」那我當然就回說,可能是要騙點閱率之類的,但她又會問:「點閱率要做什麼?」

\n

這話題就會這樣無疾而終。然後每過一段時間,我媽或阿姨就會跑來跟我說,某某人死了、誰跟誰有外遇。除了像這樣的名人死亡與八卦的影片外,也會有政治類內容的影音內容農場,像我們之前查核過標題寫著「國際法庭投入調查台灣司法」、「小英慘了!論文證據大突破」等影音內容影片。

\n

 

\n內容農場不稀奇\u3000升級成影音YouTube傳播\n

Q:那就你自己的觀察中,這些影音內容農場有什麼特徵?為什麼它選用了影音,明明這些內容聽起來都是很文字的訊息。

\n

小核:上集我們有分享過內容農場的文字版標題多較聳動、誇大。其實,這個影音內容農場又有同樣的性質,下標非常驚悚,然後又臭又長,一個句子中塞三、四個主題,全部組合在一起。例如,「陳菊完蛋了!中選會⋯⋯?」之類一整串,重點是,它的開頭都會寫說「⋯⋯死了」加上驚嘆號問號,「小英慘了」加上驚嘆號問號,這種比較主觀、情緒性的的發語詞,再加上非常長的問句,那這是標題文字的部分。

\n

在影片的視覺、觀感上,它的其實排版非常雜亂,跟現在較流行的簡潔排版不同,它將很多圖片把拼湊在一起,比如說取用蔡英文、陳菊一些很醜的照片拼湊,將每段影片標題分段,以不同的顏色呈現,字體可能使用新細明體,這樣將所有資訊放在版面上,看起來是非常亂,然後沒有重點。

\n

(統整一下,這些影音內容農場的特徵,第一是標題文字塞入太多主題,並會使用強烈情緒的遣詞,第二是以圖片、幻燈片的方式傳播,第三這些圖片和文字來源不明,可能是胡亂抓取或空口無憑的內容。)

\n

小核:其實點開影片後,多是Google語音在念台詞,影片畫面可能是幾張圖片輪播,加上簡單的轉場效果拼在一起,可能兩張圖片重複了二十分鐘,當然整個影片內容他其實也常跟講標題不符。比如說,標題寫「江蕙死了」,可是影片內容根本就沒有提到江蕙死了這件事,影片只處理了江蕙哪一年出生,哪一年得金曲獎,哪年退休,講了一些大家都知道的故事。(可是那些影片真的會有人看嗎?)有,而且據我們觀察,最高都會有十幾萬的點閱,在Facebook上有很多人分享。

\n

Q:其實這樣聽來,整個製作成本很低,有時候就是兩張照片互相輪播,頂多放些文字,他也不需要像專業YouTuber一樣經營關鍵字或是研究下標。而且你剛提到,這些影片很多,甚至多是跟政治類有關嗎?

\n

 

\n政治影音內容農場\u3000旁白加主播打造擬真新聞環境\n

小核:其實,在七月中的時候,查核中心發佈了一篇報導,標題是:「謠言拼裝車一一內容農場的再進化」。當時我們其實有觀察這些政治類的內容農場,並觀察到它其實不斷在進化。

\n

剛剛提到,有些影音內容農場用Google的語音配音,可是七月中那一波進化,它開始不只是用幾張圖片而是,將畫面insert一個主播,主播前有個麥克風擋住嘴巴,所以觀眾根本不知道聲音是否從主播嘴裡發出,仔細去聽其旁白,其實它也已經不是Google語音了,而是像一般對談非常口語化的旁白,有時可能還參雜台語、英文。

\n

仔細聽那些旁白,其實很多是從其他的政論節目copy過來的,所以之前我們發現它從某政論節目直接擷取一分鐘,然後擷取了好多個政論節目,拼成一個故事,然後畫面的話任意insert一個是不知是誰的人,模仿新聞主播台在播報新聞的畫面。

\n

Q:所以會有不知道哪來的主播作為畫面,另外插入從真正的政論節目擷取的對話作為旁白,製作成一個影片,那你們研究這些影片,他們主要是要講什麼,或是這些新型態的進化是為了什麼目的?

\n

小核:其實,我們近發布了大概三到四篇查核報告,都是關於作票的。其實選舉至今已經八個月了,那在選舉之前,從去年十二月底到大概六月縣市首長罷免,傳出非常多選務不實謠言。可是這些影片,開始把從過去到現在的選務謠言,全部把它接在一起,

\n

所以會讓人覺得,天哪,這是精心策劃罷免的平行時空故事。這樣子像是之前大家熟悉的隱形墨水,或是票匭夾層,這些影片非常有邏輯排列所有謠言,然後你聽取完了後,會覺得說,「天啊,怎麼每一步都在做票?」他打造另外一個平行時空的世界。

\n

其實是非常蠻有意識進行操作,像這樣子的影音內容農場,一般還非常重視聽覺啦,因為畫面沒有什麼內容,只是一直聽、一直聽,一直用聽覺,比如說「隱形墨水」、「票匭夾層」這種關鍵字,透過一直重複,讓你會強化印象認為「好像真的有票匭夾層」那另外一部分因為他直接擷取了真人的談話,所以其實他也一改過去那種機械式的口音,聽起來更口語化、

\n

影片畫面上除了主播之外,其實背景還會一直放著行車紀錄器的畫面,但那行車紀錄器我們也調查過,其實那不是來自臺灣的影像,而是越南的行車紀錄器,背景是是越南街道,一直重複播放,好像在打造一個很擬真的一個新聞環境。

\n

 

\n系統化運作\u3000地鼠生態般的頻道嬗替\n

Q:這些聽起來,其實真的算是滿系統性的進行。然後,你們說這些內容農場其實不只一個,而是好多好多個。

\n

小核:他一天大概會發布兩到三則,非常密集,一直在轟炸。

\n

我們有檢視過某一個頻道,他是在2008年成立在YouTube成立,而在2008年到2020年6月之前,頻道看似沒有發布任何的影片。當然有可能是已經遭到刪除,但我們不知道。

\n

今年,在六月初的時候,首先發佈了幾個外國人旅遊的影片,然後後期,他開始發布跟前幾支影片完全沒有關係的政治內容,因此我們懷疑,是不是原本是某些外國人經營,那頻道後來可能不知道什麼原因轉經營,也就是變成別人在經營這樣子的影音內容農場。

\n

譬如說,他從十五號開始發布,然後他開始每天發布兩、三隻內容,點閱率都非常高,這樣衝、衝、衝一個月之後,就突然消失,但消失之後也不代表他永遠消失,又會出現類似的頻道,經營的模式相仿。他就是一直出來新的頻道,換湯不換藥,名字也差不多,比如說什麼時刻,什麼驚人內幕。

\n

(變成說,就像是在打地鼠一樣,你根本其實找不到它的源頭在哪裡,他隨時都有可能在另外一個洞再出現。)

\n

小核:其實這是查核中心觀察到一些現象,但其實他背後經營者是什麼樣的模式,我們也不清楚,到底是經營者為外國人後來賣掉頻道?或是轉經營?其實有很多種模式,但是我們並不知道。

\n

進一步檢視影片標題,跟上集內容農場提到的類似,關於政治類內容,他剛開始都會說:蔡英文論文造假、總統大選作票,然後標題一開頭都會是「蔡英文完蛋了,蔡英文認輸了,陳其邁慌了」就是一個名人或是一個政治人物,搭配一個主觀的情緒作為開頭。

\n

我們訪問了一些政治專家。他說,從影片內容來看,其實這樣子的形式好像正在塑造一種情緒,他訴諸的對象,可能就是對於執政當局不滿的一些民眾。標題聳動,直接打中議題的核心,比如說論文,這件事情就是某部分人一直執著的部分。

\n

而以作票來說,其實選舉對於選舉輸了那一方,情緒上也是義憤填膺,所以他這些影片會直接打中那一群人他們想要的議題。所以,某種程度上,其實它並沒有要跟外界對話,它就是在營造這樣的情緒,讓大家一直處於這種情緒上,然後創造更高點閱率。

\n

(其實這樣聽起來,他大概就是希望可以培養出這樣子的一個討論社群,他不在乎是不是有更多人獲越來越多人知道這件事情,他在乎的是:如何讓這一群這樣的人繼續燉煮他們的焦慮,就是煮他們的憤怒——這也是一種輿論操作的手法。

\n

像小核講的,即使大眾社群不再討論,這些政治類影音內容農場每篇發布,可能都有十萬以上的觀看,代表說是有固定社群在討論這些影片。)

\n

 

\n封閉社群極化討論\u3000平行時空如何搭起橋樑?\n

小核:其實之前有一本書,是義大利的政治學家,分析義大利新民粹主義。某種程度有點呼應我們剛剛講的現象,比如說論文、選務做票,這些事情在現在的新聞議題上來講,他可能已經不是最熱門的話題,他可能在一般大眾的邏輯上來講,他不是真實,或是根本沒有證據。

\n

可是像這樣子的荒謬故事,其實他不需要每個人都信,他主打的就不是要每個人信,其實是在找回一種忠誠度與情緒,keep 住他,只要把那些忠誠度保持好,其實他目的就達成了。

\n

但在查核中心的角度,其實這樣好像是兩個平行世界,希望能有一個橋樑可以打破現況。另外一方面,我們以前講過,過去發布這些內容的查核報告時,其實底下留言常常嘲笑,「怎麼2020年8月了還在信這些?」

\n

可是,其實說真的,我們做這些查核報吿,也不是想嘲笑人家。我們是想打破兩個平行世界的溝通冰塊,想要搭起一些橋樑,如果查核報告能流入這些散播影音內容農場的封閉社群,其實我們的目的就達成了。

\n

其實就是希望可以看見更多溝通的可能吧。

\n

的確,這對整個公民社會來說,不是一件非常健康的事情。這些社群瘋傳的影音內容農場,有些時候傳播的是一種仇恨,一種對彼此的不信任,是一種人心惶惶。

\n

我們希望透過這兩集的分享,讓大家重新去省思這個議題,以及就算你是一個會查核消息的人,也不能去嘲笑那些容易相信這些訊息的人,而是我們深思我們應該如何跟與我們不同的這群人溝通。今天也很謝謝小核的分享,與我們分享影音內容農場的新動態。

\n

 

\n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出擊!事實查核大揭密By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x鏡好聽


More shows like 出擊!事實查核大揭密

View all
知識好好玩 by 鏡好聽

知識好好玩

34 Listeners

一起文學吧 by 鏡好聽

一起文學吧

11 Listeners

一個人的收藏 by 姚謙x鏡好聽

一個人的收藏

1 Listeners

香港來的風 by 張潔平×鏡好聽

香港來的風

4 Listeners

診間裡的女人 by 林靜儀×鏡好聽

診間裡的女人

9 Listeners

鄭麗君的思想操場:自由六講 by 鄭麗君x鏡好聽

鄭麗君的思想操場:自由六講

12 Listeners

娛樂住海邊 by 鏡週刊x鏡好聽

娛樂住海邊

0 Listeners

我城與我們 by 鏡好聽

我城與我們

0 Listeners

親愛的少年 by 王意中X鏡好聽

親愛的少年

1 Listeners

瑪法達:星座萬物論 by 瑪法達x鏡好聽

瑪法達:星座萬物論

2 Listeners

當我們與世界交響 by Taiwan Connection x 鏡好聽

當我們與世界交響

3 Listeners

藝文大師好好聊 by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x 鏡好聽

藝文大師好好聊

2 Listeners

朝聖──永恆的安娜普納 by 陳德政x鏡好聽

朝聖──永恆的安娜普納

7 Listeners

好好評新聞──公評人來了! by 鏡電視外部公評人辦公室X鏡好聽

好好評新聞──公評人來了!

0 Listeners

山之事──給漫遊者的探索手札 by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山之事──給漫遊者的探索手札

0 Listeners

許書華的診間連線 by 鏡好聽

許書華的診間連線

0 Listeners

你的心理師上線中 by 鏡好聽

你的心理師上線中

0 Listeners

人性指南下載區 by 鏡好聽

人性指南下載區

0 Listeners

投資不踩雷 by 鏡好聽

投資不踩雷

0 Listeners

裴社長吃喝玩樂 by 鏡好聽

裴社長吃喝玩樂

1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