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这是日本当代60余位学者合纂的普及读物,介绍了近200部对当代仍有影响的世界名著,涉及政治、经济、法学、哲学、历史、地理、文学等众多领域。 该书我于1996年在北京的时候购得,陆陆续续地看,最近又翻出来,觉得非常值得再读,也就有了一边读一边上传到网上与大家一起学习的念头。... more
FAQs about 世界名著便览:How many episodes does 世界名著便览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314 episodes available.
August 31, 2023《局外人》加缪内阁图人0N地任戴高乐他被称为20世纪的见证人。加缪:《局外人》(L'Etranger,1942) 本书是加缪(1913-1960)的成名作。他生于阿尔及利亚的一个贫穷家庭。阿尔及利亚的灼热风土造成了加缪的重要文学特色。因为最早极好地描写了20世纪的感觉,他一跃为文坛宠儿。在一个炎热的夏天,默尔索因母亲去世而到养老院去埋葬母亲,但却在太平间里呼吸着花香,心安理得地睡了一整夜,沉醉在明媚的阳光照射下的浓郁的青草气息里。翌日,他去往海边,遇见了过去的恋人玛丽,一同游泳,在公共住宅他满足了自己的欲望。公共住宅里有个叫雷蒙的人,打了他自己的阿拉伯情妇,和情妇弟弟的关系处于极为紧张危险的状态。在阿尔及尔海滨,雷蒙和默尔索、和情妇的弟弟们争斗起来。在炽热的阳光下,默尔索汗流满面,天旋地转,在恍惚中开了枪,他对气候、风土过于敏感。色、香,声音......这是对僵化了的价值观念以及人们习以为常的虚伪处世方法的现存社会的反命题。默尔索被逮捕,他的杀人动机,亦即支撑他的伦理观念遭到谴责。指责他缺对母亲的爱,不敬畏上帝的心使人生惧。为什么把母亲送到养老院呢?奔丧到了养老院以后,为什么不打开棺材,看看母亲的容颜,一滴眼泪也没有呢?这些都是最好的例证。在太平间吸烟,饮牛奶、咖啡,安然入睡。而且翌日又同女人去做海水浴。这种桀骛不驯的心,正是冷血杀人的心。法庭精心指出那些为社会所不容的部分,判默尔索死刑,极力证明默尔索是对社会的危险存在。检察官、律师、法官、旁听者,除对默尔索持有好意的人以外,整个社会都是他的敌人。如果容放默尔索,那就意味着破坏自己社会的伦理和法则。默尔索对他们来说,就是锐利的刃锋本身;存在本身就是不愉快的,令人愤慨的。在临刑前,神甫强迫他仟悔,接受上帝的恩慈。他严峻地加以拒绝。默尔索满足于他所选择的人生道路,感到世界正向自己打开,是向更充实的存在走去。加缪在这部作品里提示了人的存在价值,指出了在不合理的混乱前存在着什么。与萨特的《恶心》同为代表20世纪的存在主义文学。这部作品全部体现了加缪创作主旋律的起点--自杀、反抗、死刑、人的关系,等等。他曾获1960年的诺贝尔奖金。46岁时因汽车车祸而死亡。其他作品有《鼠疫》(19451)、《堕落》(1956)等。...more6minPlay
August 28, 2023《王家大道》马尔罗马尔罗:《王家大道》(La Vie royale,1930) 本书是马尔罗(1901一1971)的第二部小说。马尔罗在年轻时对东方美术有极浓厚的兴趣,32岁时曾偕朋友和妻子三人去东方,探险東埔寨古迹。这部小说就是以盗掘雕刻犯罪事件(吴哥窟事件)的生活体验为基础写成的。法国青年考古学家克洛德与一个来历不明的冒险家培肯,为了探寻柬埔寨古迹而来到昔日的“王家大道”。他们深入印度支那深处的密林,经过辛勤发掘,发现了古代雕刻。但培肯在缅甸国境染上了少数民族的病毒,到达城镇时,已经延误了治疗时间。但他在绝命之前,仍然毫不在意,坦然地拥抱妓女,在发高烧的状态下再度进入腹地。他,否定死,在与死抗争中走向死亡。培肯是作者创造的英雄典型,是一个行动的虚无主义者。他力图用狂热,不惜一切的行动和力量超越虚无感和不合理性。他认为要在没有上帝的世界取得人的条件,只有依靠“行动”。培肯就是作者的化身。马尔罗追求的主题是:意识到死亡,由于死亡的存在,世界常有不合理性,人被虚无感所笼罩。能够克服人对命运的悲观和不安,赋予无意义的生存以生的意义的,是炽烈的行动和冒险。他的各个作品的主人公,都试图在不合理的认识所激发的亢奋中大胆接近死的危险,去超越虚无。书中写了黛累丝等待着“生命的终止,黑夜的终止”。一-译注马尔罗的殁年应为1976年。--译注3 据其他资料应为22岁。-译注马尔罗于1923年去東埔寨寻找一座寺庙废墟,并运出一批石雕,殖民当局指控为“掠夺文物“.在监狱中他和当时一些越南、中国、苏联的革命者有过频繁的接触。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马尔罗对殖民主义统治有所认识,开始同情殖民地人民。--译注...more4minPlay
August 24, 2023《黛累丝·台斯盖鲁》莫里亚克莫里亚克:《黛累丝·台斯盖鲁》(Therese Desquey roUx,1927) 本书是弗朗索瓦·莫里亚克(1885-19662)的杰作之-,小说的舞台是法国的波尔多。阿尔茹鲁斯距圣克莱尔车站约有10公里的路程,是一个由一条道路与外界联结起来的孤岛。周围环绕着松林与棵麦,拉罗克世家和台斯盖鲁的家在这里。拉罗克家的黛累丝和台斯盖鲁家的贝尔纳按照原来的约定结了婚。黛累丝很不适应由旧的习惯、体面和观念所支配的丈夫家的日常生活,极不称心。黛累丝问自己:“为什么和这个男子结婚呢?”“自己不正是逃避对生活的冒险而躲到结婚这一安稳处所吗?”虽然不是嫌恶丈夫,但希望一人独处,想把丈夫永远从床上赶走。在怀孕的同时,产生了一种消极的微妙心理--杀害自己的丈夫。趁着丈夫患病之机,在潜在心理的支配下,着手自己的杀人计划。丈夫对她有意识地把他经常服用的药超量使用的事,故作视而不见,并且两次发病。经常看病的医生和作证的医生都被请来,判明这是意外事故,是有人伪造处方笺,从药剂师那里拿来了毒药。一切嫌疑都集中在黛累丝身上。而她自己的说明并没有说服力。由于医生的告发,黛累丝受审,但以证据不充分而免诉。但这却把黛累丝的一生钉在计划杀人的位置上。丈夫、家庭和居民(即现行社会)结成一伙,力图把黛累丝这一自由人收监在无形的牢狱之中。环绕家庭的松林--因袭的社会,家庭---监狱,黛累丝--犯人。这幅画面呈现了一个出色的蒙太奇。罪犯能否逃出牢狱?这正是莫里亚克所追求的上帝和人间的主题。处方果真是伪造的吗?......丈夫一度在众人面前做出与黛累丝态度亲昵的姿态,但很快就以神经衰弱为由,把她幽禁在阿尔茹鲁斯,最终把她弃置在巴黎。黛累丝成功地摆脱了因袭吗?这描绘了惶竦地伫立在上帝面前的一个女人的实际和覆盖着一层薄膜的她之间的徽妙差示。1《有血有肉的鬼》是一部大胆而又审慎的作品,叙述了战时一个小背年和一个文夫在前线的少妇之间的爱情故事。...more6minPlay
August 22, 2023《多尔热伯爵的舞会》拉迪盖拉迪盖:《多尔热伯爵的舞会》(Le Bal du Comte d' Orgel,1924) 本书是神童拉迪盖(1903-1923)在18岁到20岁之间写成的,是继承《克莱芙王妃》传统的心理小说的杰作。书中心理描写重于情节,作者像冷静操纵棋子一样,运用自如地把握男女的心理动态。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弗朗索瓦在观看杂技演出时结识了多尔热伯爵,成了伯爵晚会上必不可少的人物。马奥夫人像对情人一样爱着安努伯爵,弗朗索瓦也迷恋着这位夫人.她丈夫由于知道弗朗素瓦爱慕自己的妻子而感到友情,因之反更加爱自己的妻子。弗朗索瓦处于与伯爵的友情和对夫人的爱的矛盾夹缝里,极为痛苦。一个夏天,他作了一次悲伤的旅行。马奥告诉他,是自己的妻子劝说自己应该和他表示友好,因而才与弗朗索瓦亲切交往的,但这样做的结果却使弗朗索瓦陷入了情网。夏天结束后,三个人又见了面,马奥夫人再也难以抑制对弗朗索瓦的爱情火焰,最后只好向弗朗索瓦的母亲说明了此事,并要求劝阻弗朗索瓦不要再来访问她。弗朗索瓦由此反而了解夫人爱他而欢欣若狂。但是,出于贞操观念,夫人把一切都告诉了自己的丈夫。然而丈夫是个轻薄庸俗的人,只顾社交体面,并不理睬此事。马奥夫人的心完全被室息了。拉迪盖的小说像用美丽蚕丝织成的闪闪发光的完美锦缎。他是一个早熟的青年,在十四五岁时就和一个比他大10岁的有夫之妇发生过恋爱关系。放弃学业,投身放荡的生活后,曾发表过小说《有血有肉的鬼》...more4minPlay
August 04, 2023《谛波父子》马丁·杜·加尔马丁·杜·加尔:《波父子》(Les Thibault,1922- 1940) 本书是马丁·杜·加尔(1881-1958)耗时近20年所创作的巨型长篇杰作,有8卷11册。小说以20世纪初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背景,描写了典型的资产阶级--以安东尼、雅克兄弟为中心的谛波一家。这是一部现代史画卷。小说结构细致严密,笔调冷峻,塑造了从普通人升华的法国现代史中的个人形象。在迫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1937 年,第7卷《1914年之夏》荣获诺贝尔奖金。父亲谛波是一个谨严的天主教徒,保护资产阶级家庭的冷酷无情的顽固卫道者。14岁的雅克,因为憧憬新鲜事物而离家出走到同学达尼埃尔家。被激怒了的父亲把他带回家并送进了教养院。学医的哥哥安东尼同情抑郁、痛苦的弟弟,把他领了回来。雅克在20岁时考取了高等师范学校,爱上了达尼埃尔的妹妹热妮,因为和父亲的一点小小的争执又离家出走,三年间消息不明。安东尼成了一个青年医生,偶然间读到弟弟所写的小说,知道了雅克人在日内瓦。因为父亲生命垂危,他让雅克回来在父亲临终前见上一面。父亲死后,雅克再度去了瑞士。这时正是1914年,他成了有声望的国际革命家。发生了奥地利皇太子被暗杀事件后,欧洲一步一步走向战争。雅克等号召各国工人为阻止战争的发生而斗争。在巴黎,他和热妮度过了一个夜晚,然后又去了瑞士。支持战争的“爱国主义”大潮推动着人们,法国政府下了动员令。作为最后的手段,雅克乘飞机在德法交战的上空撒放传单,但飞机坠落,他身受重伤,丧命于自己国家宪兵的枪下。当医生的安东尼因战线上的毒气而致残,住在疗养所。某日,他到谛波家的别墅去看望热妮,知道了她在精心抚育着雅克的遗孤。对前途灰心丧气的安东尼,记下了半生的回...more4minPlay
July 30, 2023《追忆逝水年华》普鲁斯特606 世界名著便览Temps perdu,1913-1927) 本书是普鲁斯特(1871-1922)的代表作,是分为7大部16卷的巨型长篇小说1。普鲁斯特倾毕生之力,埋首书斋15年方臻完成,三分之一以上是在他死后发表的。第2部曾获龚古尔奖金,是本世纪的一大杰作。这是一部可从自传、心理小说、风俗小说、哲学探讨等各种不同角度来读的作品。书中的主人公是“时间”,由无意识的记忆引发的回忆、有意识和无意识交错、潜在意识的直觉等交织构成个人“逝水年华”的整个过程。这是一部旨在挖掘、发现并找到“逝水年华”方法的作品。“时间”具有把一切人间事象驱赶到忘却一切地步的破坏力。如何才能把握住人们个人的永生呢?以时间经过为基础编写的19世纪小说作法是无法达到这一点的。唤起知识性的、习惯的、有意识的记忆,是无法得到活生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其中的关键是“忘却”。为了保持纯真的记忆,就应该一度忘却它;在偶然的机会中重新想起它时,才能得到活生生的记忆。“忘却”是保持和储存纯真记忆的宝库。例如,饮一口茶的味觉,唤起了潜意识下所经历过的祖母所斟的茶水的美味,一种意想不到的愉快感便不禁油然而生。跌倒在石砾路上的恐惧感,以及在威尼斯或是在海滨蹲下身去松开鞋带的记忆,会唤起祖母蜷伏在自己身边看病的情景。作者认为,通过无意识的记忆才能把握真正的现实。小说的第1部《斯万之家》,是对普鲁斯特2少年时代居住的贡布雷村的回忆。村中有两条通往斯万家和盖尔芒特家的路。斯万和一个妓女结了婚,生下了一个女儿,叫吉贝特。第2部《在花枝招展的少女们身旁》,是普鲁斯特对少年时代的巴黎的回忆,吉贝特的初恋,为“花枝招展的少女”阿尔贝蒂娜所引诱。第3部《盖尔芒特之家》,是以盖尔芒特家的社交活动为舞台。第4部《索多梅和戈莫勒》,写的是斯万和盖尔芒特公爵对“德雷福斯案件”的态度;中性人:夏尔柳斯男爵: 阿尔贝蒂娜对普鲁斯特的爱情。第5部《女囚》,第6部《逃亡者或失1指20世纪法国的大规模长篇小说。R·马丁·杜·加尔的《谛波父子》为其一例,是通过对个人精神发展轨迹的追踪而捕捉时代潮流的小说。-原注2普鲁斯特在小说中采取第一人称。--译注...more5minPlay
July 30, 2023巜天上生活的回忆》迪阿梅尔迪阿梅尔:《天上生活的回忆》(Souvenirs de la Vie du Paradis,1946) 本书是迪阿梅尔(1884-1966)62岁时写的一部幽默小说。塞巴斯蒂扬在梦中恍惚航海到了大西洋的赤道地带,被信风吹得摆来摆去,听见了呼唤他的声音。姓名这时天使出现在他面前,带他向天上世界走去,天使引导他参观天上生活。“喂,塞巴斯蒂扬,你在这里是55岁。”“走吧,很快就会看到天上的景色了。”边说边把他带到了天上。天上以辉煌的殿堂为中心,环绕着荷兰式庭苑、英国式庭苑、安达卢西尼庭苑。天父统治着全宇宙的秩序,但是天父在永恒的时间中也是有界限的。他给天使们派各项工作,然后听取他们的报告。在炼狱中有圣弗兰西斯科,在天上,恺撒卖牛轧糖,亚历山大是弹曼陀琳的,成吉思汗是运水的。复杂的天上也官僚机构化了。在这里也见到了他的母亲。天使把他带到一个大牧场,让他吃了类似芒果的果子,这是生命之树的果实,有一天,天使为了去见耶稣,展开双翼飞走了......这是他最希望见到的人.....不久,塞巴斯蒂扬就感到了苦恼,“真痛苦。天堂也会有使人感到痛苦的事吗?”“真痛苦,话虽如此,但还活着。”塞巴斯蒂扬就这样结束了他对天上生活的回忆。HUNAN 天沙美花0 《深夜中的自白》(1920)是迪阿梅尔的代表作,收在《沙拉旺的生活和冒险》中。作品中多描写平凡的市民生活。...more3minPlay
July 19, 2023《窄门》纪德纪德:《窄门》(La Porte etroite,1909) 本书是纪德(1869-1951)的代表作之一。纪德把他归类为“故事”2.本书的主人公与其姊妹篇《蔑视道德的人》3的主人公不同,那是一个否定上帝、追求生的欢愉的人;在《窄门》中则创造了一个牺牲爱情、向往上帝的主人公阿丽萨。接触到了上帝和人的主题,正是理解纪德内心世界的关键。瑞洛姆12岁时父亲死去,为了休养,在那一年的夏天随着母亲和家庭教师来到了勒阿弗尔附近的亲戚家中。那里有一对姊妹:比他大两岁的阿丽萨和比他小一岁的朱利叶特。瑞洛姆和她们一起游戏,一起学习。两年后的夏天,阿丽萨的母亲与人私奔,阿丽萨的心灵遭受到严重的打击。瑞洛姆看到阿丽萨的不幸遭遇,决心始终不渝地保护她。阿丽萨相信那通向天国的窄门确如《圣经》所说,不能容二人同时通过。她努力舍弃自私利己之心,想通过对德行的追求而获得幸福。两颗心因为坚持清教徒的信仰而深深地结合在一起。阿丽萨爱着瑞洛姆,因为她知道朱利叶特也爱着瑞洛姆,便决定牺牲自己,使二人结婚,所以屡次拒绝了瑞洛姆的求婚。朱利叶特知道这种情况后,便和一个丑陋的葡萄园主结了婚。然而,阿丽萨却仍然躲避现世的人间的爱,而去追求圣洁的灵魂的爱。在书信往还中和会面时,阿丽萨此心不变。后来,阿丽萨逃出了瑞洛姆的怀抱,离家出走,在巴黎的一个疗养所里孤独地死去。她留下了几册日记,其中记录了她对瑞洛姆的爱和皈依上帝之间的内心痛苦。1一译《欣慰的灵魂》。--译注2纪德称他的作品为傻剧或故事,只把《伪币犯》称作小说。--译注或译《背德者》。...more5minPlay
July 08, 2023巜约翰•克利斯朵夫》罗曼•罗兰德雷福斯案件1中、他与左拉手携手战斗在衡必。主要作品《希尔维斯特·波纳尔的罪行》(1881)曾获诺贝尔奖金,法朗士曾当选为法兰西学士院院土。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Jean Christophe, 1904一1912) 本书是罗曼·罗兰(18661944)以贝多芬为原型创作的长篇小说,共10卷、作品充满了对世纪未停滞颓废的资产阶级文化的强烈批判,是本世纪屈指可数的优秀作品。约瀚·克利斯朵夫出生在德国莱茵河群一个小镇上,祖父和父亲都是音乐师,他幼年便显示了异常的音乐天赋。他的父亲性格粗暴,家境贫寒,所以他从少年时代起便为一家人的生计而奔波操劳,他经历了初恋、亡父、租赁房屋安身.....他的作品在音乐会上的演出失败,他又因与人吵架而逃到法国,对法国巴黎的轻薄和虚伪感到厌恶,这一切使他躲到一个小阁楼里潜心作曲,克利斯朵夫与诗人奥里维结为好友,然而奥里维在五一劳动节示威游行中不幸丧生。克利斯朵夫逃往瑞士,与那里的朋友布朗医生的妻子安娜发生了不正当的关系,自杀未递,他徘徊在暴风雪的山中。在那里他与上帝对话,感到了使自己复苏的力量,又重新站了起来,呼吸到了春天的气息。他在罗马接触了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与过去曾向他学过钢琴、今天成了外交官的遗孀葛拉齐亚邂逅相逢,使约翰·克利斯朵夫陶醉在安谧、永恒的爱情之中.20年后,克利斯朵夫又回到了巴黎,这时,奥里维的遗腹子已经长成一个十分成熟的男子汉,并且与葛拉齐亚的女儿结了婚。当他们凝望着新的时代到来之际,葛拉齐亚离开了人世,克利斯朵夫也接近生命的最后阶段。现在已成为大音乐家的克利斯朵夫无论从音乐上还是从人格上都达到了完善的境地。他在一片恬静和谐中了结了自己的余生。1这是法国军事当局对犹太籍军官德雷福斯上尉的诬告案,法国反动派想借此掀起反犹运动,鼓动对德战争。左拉在《震旦报》上发表《我控诉》的公开信,伸张正义。法朗士也捐弃前嫌,与他携手战斗,在强大的社会奥论压力下,1906年最高法院宜告德雷福斯无罪,恢复其名誉和军职,法朗士由此更加坚持批判资本主义,最后参加了法国共产党。-译注...more4minPlay
FAQs about 世界名著便览:How many episodes does 世界名著便览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314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