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擊!事實查核大揭密

天公伯,感謝你讓我找到好專家!|出擊!事實查核大揭密S02 EP03


Listen Later

['

前兩集深入淺出地談論了國際合作的謠言科學傳播裡的眉角,其中不乏談到一件事:面對這麼扯的不實訊息,查核記者還是會秉持著謹慎的態度、和對於追求真相的查核精神,深入採訪專家,追根究底。

\n

那你曾想過,這些專家又是怎麼想的?

\n

 

\n

 

\n

這一集邀請查核中心聊聊的主題是:老天爺,感謝你讓我找到這麼好的專家。

\n

Q:剛剛講到,我們過去談過許多查核記者面對超冏謠言會怎麼回應。反過來想想,那些論文和研究已經快要著作等身的專家們,面對這些對他們來說超級荒誕的不實訊息的時候,他們的反應到底是如何呢?

\n

 

\n這個這麼瞎,你們為什麼要查?\n

小核:其實我們最常碰到被受訪者講說「這個這麼瞎,你們為什麼要查」?

\n

在疫情時,其實有很多偏方、不實訊息傳播,我們常拿這些比如說「抹精油能不能滅病毒」、「閉氣十秒能不能測肺部有沒有纖維化」等謠言求證於專家。

\n

專家其實多正在研發快篩或疫苗,所以他們超忙的;又接到我們這種聽起來非常荒謬的電話,他們通常會先狂笑,然後笑完之後說「太瞎了吧,這是什麼鬼東西呀」,可是最後還是會很耐心地跟我們解說,以及說明其中的理由。

\n

(聽得出來他們都會很認真地回應你們。那有沒有什麼例子可以分享?像是最近病毒的謠言很多,你們應該也訪問了很多病毒的專家。)

\n

小核:其實,疫情從夏天開始已延續了一陣子,有許多相應的謠言。例如,很多人說新冠病毒會不會透過蚊子傳播,當時我們就訪問了兩個專家,其中一個就是「冠狀病毒之父」。想問一下,湘芸知道「冠狀病毒之父」是誰嗎?

\n

(好像有聽過,是一位賴教授嗎?)

\n

小核:對,他現在已經是中研院的院士,賴明昭院士。他在三十年前就投入了冠狀病毒的研究,被國內外媒體稱為「冠狀病毒之父」。三十年前,冠狀病毒是一個相當冷門的研究領域,當時他連經費都拿不到。

\n

但是,2003年SARS爆發,以及到今年,大家開始重視冠狀病毒。

\n

剛開始的時候,我拿著「蚊子能不能傳播新冠病毒」的問題準備問他,(我是用電訪的),原本想說這個問題有點瞎,還要去問「冠狀病毒之父」,這麼權威性的人物,他會不會不想回答?那時候我的臆測是這樣。

\n

我打電話過去的時候,賴院士本人相當內斂也非常謙虛,他的回答非常保守。他說,新冠病毒如果要成為人跟蚊子的共同病毒,其實非常不容易的,因為病毒要有很多的突變才能透過蚊蟲傳染;蚊蟲也要有受體才可以被傳染。

\n

目前都沒有科學證據顯示説新冠病毒可以透過蚊蟲傳播。

\n

我在訪問他時,因為他年紀比較大了,所以他講話有一點顫抖的。可以看出雖然他可能有些年紀、有些吃力,可是還是很努力地幫我們回答這個題目。他都已經研究冠狀病毒三十年,對於病毒的回答也是「一分證據一分話」,沒有證據的話他也不敢說。

\n

另外一位專家,是我們很常訪問的專家,何美鄉,大家應該也很常在節目上看到他。他在病毒學上也是非常權威的人物,個性跟賴教授很不一樣,他比較急,但是很直接也很可愛。

\n

當時我在問蚊子傳播題時,我打過去的時候他說他在開車。我原本想說晚一點再打過去,他就直接跟我說「你等一下,你等一下!」,叫我hold三十秒,他要把車停在路邊跟我說。等了三十秒之後,他就開始跟我講說,蚊蟲本身並沒有病毒受體,所以不能傳播⋯⋯等等;然後新冠病毒跟登革熱是完全不一樣的,叫大家不用擔心。

\n

其實除了這個蚊子題之外,我們之前有訪問過他很多其他題目,有時候他人甚至在國外,但他連國際通訊費都可以吸收,非常願意回答我們的問題。

\n \n漂亮的慈禧!\u3000從假照片談到藝術史\n

除了病毒謠言之外,小核跟小員還有什麼採訪經驗,在查核的過程中會讓你們覺得「天呀我能夠找到這個專家,真的是太好了!」的感覺?

\n

小核:其實在七月初時,有一個很有趣的謠言。謠言的本文放了一張慈禧的照片,這張彩色照片的畫質非常好,慈禧非常漂亮,長得就像是《甄環傳》裡的角色。

\n

這個關於慈禧舊照的謠言本文長這個樣子:這張照片很稀有,它是某一間花店的鎮店之寶,過了很久很久之後。故宮找到這張照片,想要高價買下;花店老闆就說既然是國家要的,那我就無償提供給國家,讓國家珍藏、給大家朝聖。

\n

第一時間,我們收到這個謠言時,其實一眼就發現應該是假的,大概有三個點可看到這個照片的問題。第一個是彩色照片,我們知道在攝影史發展的過程中,1900年初期的彩色照片,應該是沒那麼清楚,因為那時候照片是屬於實驗性質,應該無法呈現這麼清楚的效果。

\n

第二個是畫質的部分,那時候底片會有一些顆粒感;第三個是照片中的慈禧看起來好像有開過美膚或是美肌效果,整個臉看起來很自然,沒有一點的皺紋或是膚色上面的暗沉這樣。所以我們以這三個點初步判斷,這張應該是一個假照片。

\n

(所以是有一張聲稱是慈禧年輕的照片,還幫它編了一個故事在網路上流傳。除了你們初步判斷以外,你們還有去採訪那些專家嗎,他們跟你們說了什麼嗎?)

\n

小員:這張照片的來源,我們一開始找到的資料是一個中國的網紅,他利用了慈禧的老照片材料進行翻修,PS過後變成一張非常漂亮、非常現代感的照片。我們就利用這張老照片再次的反搜,就找到美國有一間博物館有蒐藏這張照片。利用這上面的資訊,其實可以找到説他拍攝的時間、拍攝方式、拍攝者、拍攝的地點。

\n

所以後來訪問教授告訴我們這些訊息,我們這次訪問教授的過程中,雖然一眼看到很瞎,但其實專家會告訴我們一些比較特別的經歷,讓我們從這些小知識中,帶給讀者不同領域的知識這樣子。

\n

原本只是一張看起來超瞎的的美肌照片,查核訪問以後,卻知道了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查核到最後,結果變成攝影史的小故事,這真的是你原本所想不到的一件事情,還幫大家科普了一些新知識。

\n \n證明存在很容易,證明不存在很困難\n

Q:跟影片相關的謠言查核,你們有什麼印象深刻的採訪經驗嗎?

\n

小核:過去我們也有收到一個影片申訴,影片搭配的文字內容是「台灣雲豹復活了」。其實我們以常理判斷,台灣雲豹應該已經絕跡了,幾乎沒有再看到。

\n

我們仔去查之後,發現這個原始影片的內容不是在台灣拍攝的。影片的出處很明顯,因為在影片的左上角就有泰國電視台的Logo,所以我們直接用Logo去搜,搭配雲豹的英文字,就搜到了。

\n

其實查到這個層次,我們基本上就已經證明影片不是在台灣了;但我們有進一步在查,雲豹在台灣到底算絕種絕跡還是保育類。

\n

仔細查閱資料之後,發現國際自然保育聯盟有一個瀕危物種的紅色名錄,資料上顯示雲豹在台灣已經絕種了;可是台灣林務局本身以2019年的資料為例,雲豹還是放在保育類名單。

\n

為什麼會有這個差距呢?我們覺得很奇怪,就找到姜博仁專家,他是一名長年致力於雲豹復育的專家。

\n

他分享了很多,例如為什麼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和台灣林務局有差別。他說,這牽涉到一個問題:證明一個野生動物存在是非常容易,它存在,我們拍到照片,有它的足跡;可是相對來說,要證明它不存在,其實是非常困難的。

\n

因為:我們沒有找到雲豹,並不代表它不存在。

\n

實際上判定一個物種的絕種,是非常嚴格的,國外的團隊可能都要花三十到五十年,耗費每年的積極調查,都指出不存在,才能判定絕種;但其實,實務上以台灣來說,每年都要用這麼高的調查能量在研究某個特定的動物,其實是有困難性的。

\n

實際情形上,他自己調查雲豹,跟一些不管是政府還是民間的研究單位,二十年來在台灣的山林處架設了許多紅外線自動照相機,大概三千個點,從海拔最高的玉山到海邊,也包括非常多很偏遠的山林,至今二十年都沒有拍到雲豹的蹤跡。

\n

其實,他也認為要判定絕種,需要很多單位和政府主持,也需要很嚴格的判定啦。因此,就算他們已經二十年沒有拍到(雲豹),他也不敢說是絕種。

\n

其實雲豹在台灣,除了是生態保育,在人文上也滿有意義的。因為雲豹和魯凱族、排灣族的文化有非常緊密的連結性。所以雲豹在台灣其實是一個哲學運動,因為他牽涉到生態和人文的關係。

\n \n巧遇讀者,溝通與辯證才是解方\n

小核:有一件滿有趣的事。我們的查核報告會分為錯誤、部分錯誤、事實釐清和正確這四種。我們之前有查一題是「台中市居民拿身分證到戶籍所在地的消防局,一戶可以拿一個火災警報器」我們打電話去台中市消防局沙鹿分局去詢問,接線的消防員告訴我,其實符合條件的民眾,要統一到消防局申請才有,而不是拿身分證就可以去拿。

\n

他跟我說完後,還補充說,我覺得這題應該是部分錯誤啦。我想說,「欸,巧遇我們的讀者!」,很懂我們的查核標準。

\n

謠言就像是有人告訴你「一加一不等於二」的證明題,我高中時有看過一個證明題,要證明「一加一等於二」,要先從「一加一不等於二」開始假設,一步一步做下去才會發現,原來這麼簡單的條件、稀鬆平常的前題跟假設,還是可以用很縝密的過程去向別人證明「一加一不等於二」謠言。

\n

謠言就有點像「一加一不等於二」。用常理來判斷,一加一就是等於二呀?這不是大家的知識嗎,但要怎麼去證明他?這就是查核記者的工作啦。所以有時候我們問題看起來很瞎,也會被專家或是被一些讀者、民眾去質疑為何需要查核,可是其實查核這些很瞎的問題其實也是必要的,因為我們不知道他錯在哪裡,或是錯的過程到底是什麼?因為整個過程的辯證,才是我們查核中最重要的精神。

\n

如果我們沒有向專家問這麼瞎的題目,或是進一步查證的話,其實我們就不知道錯的理由是什麼。這樣的話,社會也會缺乏對話。一方認為A是對的,一方認為A是錯的,如果沒有過程中一點一點詳細的討論,雙方就不能互相溝通,我們的社會到底能不能找到一個共同的方向去前進?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n

 

\n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n

 

\n

 

', OrderedDict([('content:encoded', '

前兩集深入淺出地談論了國際合作的謠言科學傳播裡的眉角,其中不乏談到一件事:面對這麼扯的不實訊息,查核記者還是會秉持著謹慎的態度、和對於追求真相的查核精神,深入採訪專家,追根究底。

\n

那你曾想過,這些專家又是怎麼想的?

\n

 

\n

 

\n

這一集邀請查核中心聊聊的主題是:老天爺,感謝你讓我找到這麼好的專家。

\n

Q:剛剛講到,我們過去談過許多查核記者面對超冏謠言會怎麼回應。反過來想想,那些論文和研究已經快要著作等身的專家們,面對這些對他們來說超級荒誕的不實訊息的時候,他們的反應到底是如何呢?

\n

 

\n這個這麼瞎,你們為什麼要查?\n

小核:其實我們最常碰到被受訪者講說「這個這麼瞎,你們為什麼要查」?

\n

在疫情時,其實有很多偏方、不實訊息傳播,我們常拿這些比如說「抹精油能不能滅病毒」、「閉氣十秒能不能測肺部有沒有纖維化」等謠言求證於專家。

\n

專家其實多正在研發快篩或疫苗,所以他們超忙的;又接到我們這種聽起來非常荒謬的電話,他們通常會先狂笑,然後笑完之後說「太瞎了吧,這是什麼鬼東西呀」,可是最後還是會很耐心地跟我們解說,以及說明其中的理由。

\n

(聽得出來他們都會很認真地回應你們。那有沒有什麼例子可以分享?像是最近病毒的謠言很多,你們應該也訪問了很多病毒的專家。)

\n

小核:其實,疫情從夏天開始已延續了一陣子,有許多相應的謠言。例如,很多人說新冠病毒會不會透過蚊子傳播,當時我們就訪問了兩個專家,其中一個就是「冠狀病毒之父」。想問一下,湘芸知道「冠狀病毒之父」是誰嗎?

\n

(好像有聽過,是一位賴教授嗎?)

\n

小核:對,他現在已經是中研院的院士,賴明昭院士。他在三十年前就投入了冠狀病毒的研究,被國內外媒體稱為「冠狀病毒之父」。三十年前,冠狀病毒是一個相當冷門的研究領域,當時他連經費都拿不到。

\n

但是,2003年SARS爆發,以及到今年,大家開始重視冠狀病毒。

\n

剛開始的時候,我拿著「蚊子能不能傳播新冠病毒」的問題準備問他,(我是用電訪的),原本想說這個問題有點瞎,還要去問「冠狀病毒之父」,這麼權威性的人物,他會不會不想回答?那時候我的臆測是這樣。

\n

我打電話過去的時候,賴院士本人相當內斂也非常謙虛,他的回答非常保守。他說,新冠病毒如果要成為人跟蚊子的共同病毒,其實非常不容易的,因為病毒要有很多的突變才能透過蚊蟲傳染;蚊蟲也要有受體才可以被傳染。

\n

目前都沒有科學證據顯示説新冠病毒可以透過蚊蟲傳播。

\n

我在訪問他時,因為他年紀比較大了,所以他講話有一點顫抖的。可以看出雖然他可能有些年紀、有些吃力,可是還是很努力地幫我們回答這個題目。他都已經研究冠狀病毒三十年,對於病毒的回答也是「一分證據一分話」,沒有證據的話他也不敢說。

\n

另外一位專家,是我們很常訪問的專家,何美鄉,大家應該也很常在節目上看到他。他在病毒學上也是非常權威的人物,個性跟賴教授很不一樣,他比較急,但是很直接也很可愛。

\n

當時我在問蚊子傳播題時,我打過去的時候他說他在開車。我原本想說晚一點再打過去,他就直接跟我說「你等一下,你等一下!」,叫我hold三十秒,他要把車停在路邊跟我說。等了三十秒之後,他就開始跟我講說,蚊蟲本身並沒有病毒受體,所以不能傳播⋯⋯等等;然後新冠病毒跟登革熱是完全不一樣的,叫大家不用擔心。

\n

其實除了這個蚊子題之外,我們之前有訪問過他很多其他題目,有時候他人甚至在國外,但他連國際通訊費都可以吸收,非常願意回答我們的問題。

\n \n漂亮的慈禧!\u3000從假照片談到藝術史\n

除了病毒謠言之外,小核跟小員還有什麼採訪經驗,在查核的過程中會讓你們覺得「天呀我能夠找到這個專家,真的是太好了!」的感覺?

\n

小核:其實在七月初時,有一個很有趣的謠言。謠言的本文放了一張慈禧的照片,這張彩色照片的畫質非常好,慈禧非常漂亮,長得就像是《甄環傳》裡的角色。

\n

這個關於慈禧舊照的謠言本文長這個樣子:這張照片很稀有,它是某一間花店的鎮店之寶,過了很久很久之後。故宮找到這張照片,想要高價買下;花店老闆就說既然是國家要的,那我就無償提供給國家,讓國家珍藏、給大家朝聖。

\n

第一時間,我們收到這個謠言時,其實一眼就發現應該是假的,大概有三個點可看到這個照片的問題。第一個是彩色照片,我們知道在攝影史發展的過程中,1900年初期的彩色照片,應該是沒那麼清楚,因為那時候照片是屬於實驗性質,應該無法呈現這麼清楚的效果。

\n

第二個是畫質的部分,那時候底片會有一些顆粒感;第三個是照片中的慈禧看起來好像有開過美膚或是美肌效果,整個臉看起來很自然,沒有一點的皺紋或是膚色上面的暗沉這樣。所以我們以這三個點初步判斷,這張應該是一個假照片。

\n

(所以是有一張聲稱是慈禧年輕的照片,還幫它編了一個故事在網路上流傳。除了你們初步判斷以外,你們還有去採訪那些專家嗎,他們跟你們說了什麼嗎?)

\n

小員:這張照片的來源,我們一開始找到的資料是一個中國的網紅,他利用了慈禧的老照片材料進行翻修,PS過後變成一張非常漂亮、非常現代感的照片。我們就利用這張老照片再次的反搜,就找到美國有一間博物館有蒐藏這張照片。利用這上面的資訊,其實可以找到説他拍攝的時間、拍攝方式、拍攝者、拍攝的地點。

\n

所以後來訪問教授告訴我們這些訊息,我們這次訪問教授的過程中,雖然一眼看到很瞎,但其實專家會告訴我們一些比較特別的經歷,讓我們從這些小知識中,帶給讀者不同領域的知識這樣子。

\n

原本只是一張看起來超瞎的的美肌照片,查核訪問以後,卻知道了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查核到最後,結果變成攝影史的小故事,這真的是你原本所想不到的一件事情,還幫大家科普了一些新知識。

\n \n證明存在很容易,證明不存在很困難\n

Q:跟影片相關的謠言查核,你們有什麼印象深刻的採訪經驗嗎?

\n

小核:過去我們也有收到一個影片申訴,影片搭配的文字內容是「台灣雲豹復活了」。其實我們以常理判斷,台灣雲豹應該已經絕跡了,幾乎沒有再看到。

\n

我們仔去查之後,發現這個原始影片的內容不是在台灣拍攝的。影片的出處很明顯,因為在影片的左上角就有泰國電視台的Logo,所以我們直接用Logo去搜,搭配雲豹的英文字,就搜到了。

\n

其實查到這個層次,我們基本上就已經證明影片不是在台灣了;但我們有進一步在查,雲豹在台灣到底算絕種絕跡還是保育類。

\n

仔細查閱資料之後,發現國際自然保育聯盟有一個瀕危物種的紅色名錄,資料上顯示雲豹在台灣已經絕種了;可是台灣林務局本身以2019年的資料為例,雲豹還是放在保育類名單。

\n

為什麼會有這個差距呢?我們覺得很奇怪,就找到姜博仁專家,他是一名長年致力於雲豹復育的專家。

\n

他分享了很多,例如為什麼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和台灣林務局有差別。他說,這牽涉到一個問題:證明一個野生動物存在是非常容易,它存在,我們拍到照片,有它的足跡;可是相對來說,要證明它不存在,其實是非常困難的。

\n

因為:我們沒有找到雲豹,並不代表它不存在。

\n

實際上判定一個物種的絕種,是非常嚴格的,國外的團隊可能都要花三十到五十年,耗費每年的積極調查,都指出不存在,才能判定絕種;但其實,實務上以台灣來說,每年都要用這麼高的調查能量在研究某個特定的動物,其實是有困難性的。

\n

實際情形上,他自己調查雲豹,跟一些不管是政府還是民間的研究單位,二十年來在台灣的山林處架設了許多紅外線自動照相機,大概三千個點,從海拔最高的玉山到海邊,也包括非常多很偏遠的山林,至今二十年都沒有拍到雲豹的蹤跡。

\n

其實,他也認為要判定絕種,需要很多單位和政府主持,也需要很嚴格的判定啦。因此,就算他們已經二十年沒有拍到(雲豹),他也不敢說是絕種。

\n

其實雲豹在台灣,除了是生態保育,在人文上也滿有意義的。因為雲豹和魯凱族、排灣族的文化有非常緊密的連結性。所以雲豹在台灣其實是一個哲學運動,因為他牽涉到生態和人文的關係。

\n \n巧遇讀者,溝通與辯證才是解方\n

小核:有一件滿有趣的事。我們的查核報告會分為錯誤、部分錯誤、事實釐清和正確這四種。我們之前有查一題是「台中市居民拿身分證到戶籍所在地的消防局,一戶可以拿一個火災警報器」我們打電話去台中市消防局沙鹿分局去詢問,接線的消防員告訴我,其實符合條件的民眾,要統一到消防局申請才有,而不是拿身分證就可以去拿。

\n

他跟我說完後,還補充說,我覺得這題應該是部分錯誤啦。我想說,「欸,巧遇我們的讀者!」,很懂我們的查核標準。

\n

謠言就像是有人告訴你「一加一不等於二」的證明題,我高中時有看過一個證明題,要證明「一加一等於二」,要先從「一加一不等於二」開始假設,一步一步做下去才會發現,原來這麼簡單的條件、稀鬆平常的前題跟假設,還是可以用很縝密的過程去向別人證明「一加一不等於二」謠言。

\n

謠言就有點像「一加一不等於二」。用常理來判斷,一加一就是等於二呀?這不是大家的知識嗎,但要怎麼去證明他?這就是查核記者的工作啦。所以有時候我們問題看起來很瞎,也會被專家或是被一些讀者、民眾去質疑為何需要查核,可是其實查核這些很瞎的問題其實也是必要的,因為我們不知道他錯在哪裡,或是錯的過程到底是什麼?因為整個過程的辯證,才是我們查核中最重要的精神。

\n

如果我們沒有向專家問這麼瞎的題目,或是進一步查證的話,其實我們就不知道錯的理由是什麼。這樣的話,社會也會缺乏對話。一方認為A是對的,一方認為A是錯的,如果沒有過程中一點一點詳細的討論,雙方就不能互相溝通,我們的社會到底能不能找到一個共同的方向去前進?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n

 

\n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n

 

\n

 

')])]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出擊!事實查核大揭密By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x鏡好聽


More shows like 出擊!事實查核大揭密

View all
知識好好玩 by 鏡好聽

知識好好玩

32 Listeners

文學生活 by 鏡好聽

文學生活

12 Listeners

一個人的收藏 by 姚謙x鏡好聽

一個人的收藏

1 Listeners

香港來的風 by 張潔平×鏡好聽

香港來的風

4 Listeners

診間裡的女人 by 林靜儀×鏡好聽

診間裡的女人

9 Listeners

鄭麗君的思想操場:自由六講 by 鄭麗君x鏡好聽

鄭麗君的思想操場:自由六講

12 Listeners

我城與我們 by 鏡好聽

我城與我們

0 Listeners

親愛的少年 by 王意中X鏡好聽

親愛的少年

2 Listeners

瑪法達:星座萬物論 by 瑪法達x鏡好聽

瑪法達:星座萬物論

1 Listeners

當我們與世界交響 by Taiwan Connection x 鏡好聽

當我們與世界交響

3 Listeners

藝文大師好好聊 by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x 鏡好聽

藝文大師好好聊

2 Listeners

朝聖──永恆的安娜普納 by 陳德政x鏡好聽

朝聖──永恆的安娜普納

5 Listeners

你的鏡頭,我的痛——偷拍偷走了什麼? by 鏡好聽

你的鏡頭,我的痛——偷拍偷走了什麼?

0 Listeners

Daily Voice 每日鏡好聽 by 鏡好聽

Daily Voice 每日鏡好聽

5 Listeners

好好評新聞──公評人來了! by 鏡電視外部公評人辦公室X鏡好聽

好好評新聞──公評人來了!

0 Listeners

許書華的診間連線 by 鏡好聽

許書華的診間連線

0 Listeners

你的心理師上線中 by 鏡好聽

你的心理師上線中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