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學堂創辦人,《閱讀理解》學習誌總編輯兼設計思考者。
透過一年200場演講與教育現場對話,深耕閱讀素養,為課堂注入跨域創意與深度思考,許願學生能成
「為面對真實情境、解決真實問題」的終身學習者。
……………………………………………………………………..
在寫作之前,我更早開始的是藝術創作。我後來發現,這兩者在本質上有相通的地方。現場的教學,也像是一種藝術的再創作,不是照本宣科就能成功。
張大春老師曾經寫過一本談寫作的書,叫做《文章自在》,裡面談到的「自在」,指的是「這篇文章我自己在不在裡面」。也就是說,文章並不是佳美詞句的組合,而是「我想藉由這篇文章說什麼」,而這裡面我所看到的道理,可能別人沒有看到,但是對我來說,感受深刻,所以我願意把這個感受分享給別人,用自己的語言、自己的表達形式。
如果從創作講到教學,道理也是一樣。老師們會去參加許多工作坊,在工作坊裡面,會看到其他優秀的老師提出非常精妙而且獨到的教學手法,這些教學方式,帶動了學生學習的氛圍,因此創造了美好的課堂。
但現場的教學,也像是一種藝術的再創作,不是照本宣科就能成功。老師們仔細關照眼前的孩子,熟悉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最後融合創造出一個屬於眼前這群孩子獨有的學習體驗,變成自己的教學再創作。
🔴本集聆聽重點:
★從創作到寫作,有哪些相同之處?重點有那些呢?
★為什麼寫作時,要少用成語?
★要在教學現場精進教學的心法是什麼?
APPLE Podcast https://apple.co/3Lu1MUH
Google Podcast https://bit.ly/3LL5Ykc
#黃國珍的podcast#寫作 #教學 #成語 #閱讀雙素養教育 #雙閱讀素養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