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December 12, 2023菩提迦耶街頭,小街友拉著我的手/如心法師「阿難愛心小學」參訪記如果你在聖地街頭,被一個小乞丐拉了40分鐘的手,你會怎麼辦? 這件事就發生在朝聖者盧有恆身上。在印度佛陀成道地菩提迦耶,一個「小街友」拉著有恆的手40分鐘,他不想無禮的用力甩開孩子乾黑的小手,但也無法解救被死死纏住的自己,覺得萬分尷尬..... 正在滿頭大汗的時候,在泰國寺前,一位西方女子注意到他的困境,她給了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小街友的手自然鬆脫了。 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愛,一個簡單直接的大擁抱,是讓孩子放手最重要的語言! 這是朝聖者盧有恆,在到如心法師所創辦的「阿難愛心小學」參訪之前,先被小街友上的一堂課。 如心法師創辦的「阿難愛心小學」和「慈心孤兒院」,是菩提迦耶底層的光,她讓孤兒、小乞丐、賤民孩子,有機會以免費教育翻轉底層命運,是活生生的愛的奇蹟。曾在NGO無國界組織國際部門工作過的盧有恆,想去看看這些孩子,送些文具。他驚訝的發現,疫情幾年過去,如心法師的「阿難愛心小學」竟然遍地開花,已經有30個分校了! 好想知道更多?且聽「總編雲書房」中,印度朝聖者盧有恆怎麼分享這件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30minPlay
December 05, 2023如果死在上師座前……/在智慧林目擊的生死朝聖,明就仁波切為他當場修破瓦如果在上師法座前,病發,倒下,死去,上師當場修破瓦法超渡,300位法友安住心性相送最後一程——你覺得幸運或不幸? 這是剛發生在印度智慧林不久的事件,就在明就仁波切「月光大手印」課堂上,當仁波切上了法座,準備開始講課,有一位跟隨仁波切修行十多年的俄羅斯法友,忽然「啊」的叫了一聲,倒下,隨即失去呼吸心跳,現場有同學是醫生,急救了十分鐘無效,在上師座前死去,明就仁波切隨即要現場300位同學安住心性,仁波切則馬上修破瓦法,為這位同學超渡。 這一切,都被朝聖者盧有恆目擊,從「啊」一聲開始,到仁波切修破瓦,到最後這位同學在智慧林火化,有恆都全程參與了這場無常幻化師的教導。 有同學在隨後的小參中,請問仁波切這件事,仁波切說:「這是這位師兄祈願的成熟,過去他曾發了這樣的願,也很努力修持,所以這樣的結果。你們也可以這樣發願,並好好努力啊!」 好想知道更多?且聽「總編雲書房」中,印度朝聖者盧有恆怎麼分享這件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34minPlay
November 28, 2023完美主義到底好不好?學佛就是要成佛 有人問達賴喇嘛說:「尊者,野心到底好不好?」 尊者說:「很好啊,因為最大的野心是成佛!」 同樣道理,如果有人問:「完美主義到底好不好?」 一般答案會是:「看狀況!」 但就佛法觀點會說:「很好啊,因為最大的完美主義是成佛!」 生命的圓滿狀態是成佛,佛性裡有完美的慈悲、智慧和利他的能力,當佛性、那完美的成佛潛能,經由修行而完全現前,那就是生命最大的完美主義。 坦白說,世間法的完美主義有點令人怕怕,為了變動而虛幻的高標,折磨自己也折磨別人;但修行上的完美主義還挺有膽識的,如果有人想做一個「最大的完美主義者」,下定決心修行到成佛,真是個勇者,我們只能趕緊隨喜,看看能不能「有為者亦若是」,也大方說:「對啊,學佛就是要成佛!」 好想知道更多?且聽「總編雲書房」中,「奇想小編」聖文老師怎麼問,靖雅老師怎麼分享這件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29minPlay
November 21, 2023該「轉大人」了!從成熟到承擔,佛弟子的「大人學」 你偶爾會「把幼稚當可愛」,當個無傷大雅的心靈小屁孩嗎? 偶爾還好啦。文學藝術作品中一直很推崇「傾聽心裡的小孩」,要一直保有心中純真的狀態;甚至在佛法的大手印禪修中,都形容要讓心「如兒童般天真」,能敏銳感知但不貼概念標籤。 不管生理年齡幾歲,要讓心裡一直住著一個純淨的小孩;但這和「心靈長不大」是兩件事:有些人心理一直沒「轉大人」,不能抗壓,不想負責,遇到業力成熟只想躺在地上耍賴,更別提為別人受苦和付出。 這對發菩提心,「為利眾生願成佛」的菩薩道佛弟子,顯然不太幽默,一個閉上眼睛假裝看不到、躺在地上耍賴的人,可以稱菩薩嗎? 近年台灣「大人學」成顯學,從文學到影音作品,大家開始正視「大人學」,成熟面對生命的老病死,不迴避包括父母失智或思覺失調等重大困境,在負責任中安定從容,做心靈的大人,活得有擔當、有厚度。 「大人學」最好的態度之一,是孟子所說:「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讓心裡的小孩與大人同在,既純淨,又有擔當。 佛法觀點的大人學,則是「做大丈夫」,丈是「有力量」,夫是「能扶持」,佛陀說:「依四念處而住,即是大丈夫」,能夠「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而安住,就是大丈夫。 好想知道更多?且聽「總編雲書房」中,「奇想小編」聖文老師怎麼問,靖雅老師怎麼分享這件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30minPlay
November 14, 2023隨喜,不只是口頭禪!「隨喜您!」「隨喜您的功德!」 在一些佛法道場裡,常聽到這樣的對話。每當有人聞法、禪修或閉關,或者有人供養、護持或做義工,就會聽到這樣的對話——這到底是什麼意思?說多了、聽久了,「隨喜」會不會變「隨口」,變成「有口無心」的口頭禪? 所以知行合一真的很重要,要知道,也要做到。隨喜,就是隨順做者的善行,因而身語意完全歡喜而能隨順護持。它帶著欣賞和感恩,也自然對治了嫉妒和比較。 佛經記載,心意清淨的完全隨喜,所得的福德,甚至比實際去做的人更大,因為行善之人如果心生傲慢和執以為實,所得的福德就打了大折扣;不像看起來沒做什麼,但在心裡完全隨喜的人,反而得到了百分百的福德。所以說它是「零成本、大福德」的修持也不為過,雖然修行不要有太強的目的性、不要有太強的對價關係,但對初學小白來說,「隨喜修持,CP值真的超高」! 它聽起來簡單,但要做到細微完全卻並不容易,在傳統上,它是「普賢十大願」之一,也是藏傳特別重視的四無量心中「喜無量心」的修持,明就仁波切在開心禪二階「慈悲」,就在教導四無量心的修持,隨喜、感恩、看得見自他的好,這是慈悲修持重要的一環。 好想知道更多?且聽「總編雲書房」中,「奇想小編」聖文老師怎麼問,靖雅老師怎麼分享這件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32minPlay
November 07, 2023向花學習,難捨能捨活在當下/花道家杜亞威專訪(下)法王 噶瑪巴:做什麼事,都看著自己的心! 斷捨離,不只發生在衣櫥裡。 它也發生在「花」上,更發生在「心」上。 有些放下,不是不好,而是不適合。 在花道上,有些斷捨離,難斷能斷的,還是極美的。 花道家杜亞威說:面對美,學習決斷和放下,並不容易,但這就是花給她的鍛煉。 「以花為道」三十年以上的亞威,一直試著結合花道和佛法修煉自心,看得見的作品是花,看不見的作品是心,第二個作品好不好,「只有自己和上師知道」,她只能在插花和分享花時,記得「上師卡塔仁波切一直在看著自己」,記得法王 噶瑪巴說的:「做什麼事,都看著自己的心!」 那如何「看著自己的心」,插出「花的力量」?且聽花道家杜亞威老師,在「總編雲書房」中和靖雅老師怎麼分享這件事。 #花道#佛法#修持#池坊#心#安住自心#花的力量#拈花微笑#自利利他#斷捨離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40minPlay
October 31, 2023願心如花,溫柔而強大/花道家杜亞威專訪(上)以花為道,安住自心 如果看到佛陀拈花,你會微笑嗎? 看到一朵花,你會看到什麼?美麗脆弱、無常迅速?還是極溫柔、至強大? 花道家杜亞威看到的,是「花的力量」,因為花教她學會放下、決斷、去蕪存菁,柔軟中有一種強大。 自從佛陀傳下「拈花微笑」的典故,花在佛法中就是一個著名的吉祥緣起,但直接以花為道作修持的並不多。 作為法王 噶瑪巴和堪布卡塔仁波切的學生,杜亞威是美國三乘法輪寺(KTD)一位平凡的佛弟子,所做的是以花供佛、令上師歡喜,以禪修讓自心如花綻放,祈願有一天能散發自利利他的香。 但另一方面,她也是一位花道老師,有30年池坊流花道修習經驗,除了在紐約有兩個花道教室,也常常在京都池坊總部和台灣的花道教室飛來飛去,既分享,也學習。 花道就是「以花為道,安住自心」,向花學習溫柔中的強大。實際的修持,就是在一次次插花的修煉中靜心,直觀,在美中體會無常與當下。 至於如何體會花的力量?且聽花道家杜亞威老師,在「總編雲書房」中和靖雅老師怎麼分享這件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34minPlay
October 24, 2023認識「心」,契入「法」/心理治療師許翊誠專訪(下)「心外無法,滿目青山。」——後唐德韶禪師 什麼是實修?轉心向法,接著讓心成為法,最後確定心就是法,遇到什麼都是法、看到什麼都是青山,這就是了。 「心」是修行的關鍵字,認識心,就契入法。一切的修持,就從了解自心開始。 對這一點,許翊誠有「雙重幸運」:因為他跟隨薩迦老法王聞思修11年,也是有3千小時臨床經驗的心理治療師,佛法加上心理學,對「心」,他有來自兩個領域的理解和經驗。心理學的工具和善巧,佛法的深度、廣度與高度,讓理性、感性與直覺,這#黃金三角有機會均衡發展,運用在自利利他上。 從心理學「認識自心」,對修行上「安住自心」的幫助是什麼?且聽「右手學佛法,左手學心理學」的翊誠老師,在「總編雲書房」和靖雅老師怎麼分享這件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47minPlay
October 17, 2023當佛法乘以心理學/心理治療師許翊誠專訪(上)11年前,他成為薩迦老法王的弟子,今年暑假,他剛去尼泊爾上了一個多月密集的佛法課程——聽起來,這是一位「老密魂」的精進佛弟子。 他曾是電腦工程師,後來轉學心理,成為國際認證的心理治療師,有三千小時臨床實務經驗,是加州整合學院的準博士——聽起來,這是一位有著「理科腦」的優秀心理醫師。 聽起來一個東方、一個西方,一個古老、一個現代,其實這都是同一個人,佛法與心理學,在他身上結合,在自利利他上,產生了相加相乘的奇妙效應。 他是許翊誠。 要先有顆「健康的心」,才能有個「證悟之心」嗎?從心理學認識自心,對修行上安住自心,有幫助嗎?且聽「既是行者,也是醫者」的翊誠老師,在「總編雲書房」怎麼說。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49minPlay
October 11, 2023如何認出生命中的「黑護法」?感謝壓力,讓你變鑽石! 有一種「貴人」,出場的時候並不笑咪咪,但他對你的生命大有利益,這種貴人,會被稱為「黑面護法」。 當示現忿怒相的黑面護法現身來幫你時,你能一眼認出嗎?還是被他的怒目獠牙壞口氣,嚇得保持距離? 「噶舉第一護法」瑪哈嘎拉,就是一位示現忿怒相的大力金剛護法。 有福行者認得出護法神,即使他一現身就讓你覺得壓力山大。炭和鑽石的不同,在於能不能承受壓力,適當的壓力讓炭變鑽石;有福之人會感謝壓力,謝謝它幫助我們的玻璃心變鑽石。 謝謝生活、工作、修行給我們壓力的人和狀態,他們都是瑪哈嘎拉的善巧化身,都是來教我們學會什麼事的「顯相的上師」。和他們相處感覺超有壓力?這時記得,那可能是黑面護法、板著臉的貴人在敲門了,讓我們記得「把心打開,讓福報流進來!」 好想知道更多?且聽靖雅老師和「奇想小編」李聖文,在「總編雲書房」裡說故事、聽觀點。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35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