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October 03, 2023上師的家,是最重要的聖地──朝聖者謝旻剛專訪(下)有些旅行,結束後讓人覺得身心俱疲,累壞了,從錢包到心情都覺得被淘空。 有種旅行,外在旅程結束後,內在旅程卻可以進行很多年,回家後覺得自己很富有,從身到心都滋潤了,從眼神到靈魂都變清秀了。 到上師的家,就是這樣。這樣的旅行,就是朝聖。 朝聖者謝旻剛說:「上師的家,是最重要的聖地。」 他剛去尼泊爾喜馬拉雅山上的努日過暑假,在充滿聖地的大山,到處是蓮師聖地和密勒日巴山洞,行腳了14天。當他走到努日的薩瑪崗,明就仁波切出生地和童年故鄉,在世界第八高峰瑪拉斯陸山下的山谷裡,呼吸到加持暖熱猶在的空氣,仁波切出生的小石屋還在,禪修的小山洞還在,他忽然覺得:千山萬水,最想抵達的聖地,就是上師的家! 去上師的家領受加持,去喜馬拉雅山上,感受聖者的足跡,會經歷什麼樣的內外旅程?有什麼「用腳走出來的恍然大悟」?也很想去努日接受加持的你,且聽旻剛分享他的朝聖之旅,這也許可以成為你朝聖的吉祥緣起。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29minPlay
September 26, 2023到上師的家過暑假──朝聖者謝旻剛專訪(上)世界上你最想去的地方是哪裡? 我們說的,不是盤點去冰島看極光之類「今生必遊夢想景點」,而是以我們剛好夠用的福報,如果去旅行,去哪裡會讓你覺得最安心而滿足? 「上師的家!」多數藏傳弟子會這麼說。 對明就仁波切的學生,喜瑪拉雅山上的努日,就是這樣一個夢想的所在。 其實,努日只是仁波切童年的家,在仁波切去智慧林閉第一次三年關之後,一直到2010年才再回去。但努日不只是仁波切童年的家,他第一次禪修的小山洞還在這裡,和爺爺札西多傑仁波切的回憶在這裡,蓮師和密勒日巴的山洞和加持,都在這裡。 去上師的家領受加持,去喜馬拉雅山上,感受聖者的足跡,需要準備什麼?朝聖者謝旻剛,花了14天走在努日的大山大水間,內外曾經歷了什麼?也很想去努日接受加持的你,且聽旻剛分享他的朝聖之旅,這也許可以成為你朝聖的吉祥緣起。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32minPlay
September 19, 2023堪布羅卓丹傑專訪(下)不離如何「世世不離清淨上師尊」 世世不離清淨上師尊, 受用吉祥殊勝的法教, 五道十地功德悉圓滿, 願速證得金剛持果位! 這是〈金剛總持祈請文〉最後一頌,尤其是「世世不離清淨上師尊」這一句,有上師的人,一讀到,心裡都特別觸動,這是藏傳學生念了會流淚的祈願。 在堪千 創古仁波切圓寂不久的此刻,許多曾領受仁波切教導、和仁波切有法緣的人,讀到這一句,都覺得心深處有一塊最柔軟的地方被觸動了。 我們都想念仁波切,但怎樣才能「世世不離清淨上師尊」呢? 答案可能在下一句「受用吉祥殊勝之法教」。我們與上師之間的關係,是法的關係,唯有親近、實修、受用仁波切的言教,才是真正的「不離」。 所以這一集,堪布丹傑要為我們介紹創古仁波切的言教,包括教學風格,其中很令人感動的部分,竟然是「重複」和「無聊」——這是怎麼回事?請來聽聽專訪中,堪布丹傑怎麼說。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48minPlay
September 12, 2023兩位父親│堪布羅卓丹傑專訪(上)今年七月,大寶法王中文譯者堪布羅卓丹傑的兩位父親,在尼泊爾見面了。 說是「見面」,卻是隔著生和死的兩端。 堪布的兩位大恩父親面對面:一位是生身父親86歲的陳履安居士,千里迢迢遠從台灣到尼泊爾南無布達創古寺;另一位是法教父親堪千 創古仁波切,那時已經圓寂,剛圓滿了一生的弘法、利生事業,暫時遠行到他方世界。 當兩位父親,在創古仁波切七七四十九天的圓寂法會,今生最後一次相見,法的緣份、人的情份,在此交集,這是怎樣場景啊——且聽堪布羅卓丹傑分享那一天、那些年發生了什麼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40minPlay
September 05, 2023明就仁波切專訪(下)起出自心伏藏吧,阿公阿嬤禪修法,仁波切說好好修會開悟哦。有些生命情境不是下大雨,而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無風無雨,但是烏雲罩頂,有種悶悶的壓力,讓人呼吸困難,甚至覺得「再來一根稻草,就垮了!」 工作永遠做不完的上班族,頓失生活重心的#退休族,自認為身心都在退化的銀髮族,就是這樣! 針對這些「壓力就是日常」的廣大族群,明就仁波切在接受「化育平台」靖雅老師訪問時,就教大家實用的壓力自救術,並實際帶領禪修練習,讓心越來越有彈性,轉化壓力為工作創造力,成為生活定心丸。 如果您或您的親友是真的上年紀的銀髮族,明就仁波切還教了一招非常特別的阿公阿嬤禪修法,非常完整,有前行、正行和結行,如果您是初學的小白同學,也完全適用,年輕小白也好用,是真正的零基礎禪修法——明就仁波切說,這樣好好修,是會開悟的哦! 為什麼「阿公阿嬤禪修法」好好修也會開悟?因為我們的心都有完美的本質,我們的自心裡都有圓滿的#伏藏,那就是佛性如來藏,我們要用禪修把它起出,本身就是大伏藏師的明就仁波切,大方分享起出自心伏藏的方法,但練習要靠我們自己!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24minPlay
August 29, 2023明就仁波切專訪(上)當生命下大雨專訪:眾生文化總編輯黃靖雅 主講老師:明就仁波切 中文讀誦:劉彥成 好天要存雨來糧。——台灣俗諺 生命有下大雨的時候,就像明就仁波切在接受「化育平台」靖雅老師訪談的這天下午,優雅的台北老眷村四四南村,就下了一場聲勢驚人的大雷雨。 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下雨,所以包包裡最好隨時準備一把傘;因為不知道生命裡哪一天就風狂雨驟,所以最好現在就學會禪修,它是「自救」最好的方式之一。 針對台灣近年偏高的憂鬱症、青少年自殺率,以及被忽略的學生壓力,明就仁波切在訪談中,提出了實際的建議。減壓是有方法的,自救是要練習的,請跟著仁波切的帶領學會禪修,那會成為晴天、陰天、大雨天都好用的一把心靈之傘,這是連腦神經科學家都證明有用的。 大雨都下不久,雨後的陽光中,穿越風雨仍然安定的人,會看到彩紅。訪談那一天就是這樣,四四南村的雷雨很快停了,一道跨越天際的彩虹,像給所有安忍風雨的心,一個七彩的、大大的讚! 如果你愛的人正經歷生命的雨季,請把這則訊息和你的愛,傳給他。如果你自己就是大雨中身心淋濕那個人,請記得撐起「禪修」這把傘,那裡有你留給自己的救贖,請風雨先到傘外,還自己一小片安定清明。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29minPlay
August 22, 2023不負如來不負卿 ,七夕的祈願:讓愛情和修行互相成全愛情和修行,是難以兩全的嗎? 從佛陀29歲那年,半夜離開妻子耶輸陀羅和幼子羅睺羅;到近代大德弘一法師39歲那年,離開日籍妻子淑子與年幼兒女——古來這些大修行人,為了生命的解脫,從親愛的人身邊毅然轉身離去的故事,似乎說明了對想專注修行的人「愛就是障礙」,至少暫時如此。 還好,後來故事有了出乎世間意料的圓滿大結局,佛陀成就圓滿正覺之後,妻子和孩子都成為座下十大弟子和十大女弟子,而且修持有成,入解脫聖者之流,這是「最好的愛和成全」。弘一法師也成為一代律宗大德,精進苦行,激勵了無盡後世行者。 在七夕情人節這天,世間人都祈願「願有情人,都成眷屬」,但修行人會放擴大格局,加兩個字:「願有情人,都成菩提眷屬」,在覺醒的路上,作伴前進,就像第七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詩所說的:「安得世間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是最好的happy endin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46minPlay
August 15, 2023佛系,就是躺平?佛系,就是躺平? 這有點「吃佛家豆腐」! 佛系,就是消極,甚至擺爛? 「佛系防疫」、「佛系選舉」,近年來,新聞上只要出現「佛系」二字,大家的理解似乎就和「躺平、擺爛」畫等號,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這既是誤解,也有點吃佛弟子豆腐! 宗薩欽哲仁波切在「佛系躺平」講座中說,很多人對「佛系」和「躺平」的誤解,就和對佛法「出離心」的誤解一樣。佛法的寂靜和出離,是「放下但不放棄」,但很多人反過來變成「放棄但放不下」,行動上放棄努力,但心裡卻放不下。 佛系,是不強迫、無傷害、非暴力,不是很多人想的那樣厭世和失敗主義。 躺平,如果只是休息,帶著覺知暫時「什麼都不做」,讓身心恢復元氣,等休息夠了,為利他一躍而起,有何不可? 躺平,如果只是休息,帶著覺知暫時「什麼都不做」,讓身心恢復元氣,等休息夠了,為利他一躍而起,有何不可?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26minPlay
August 08, 2023業障重?業力是資產或負債,你說了算!「why me?」「為什麼偏讓我遇到?」 很多人在遇到意外狀況時,常常反射式的這麼說,是無語問蒼天,也是覺得不公平,「像我這種好人,為什麼遇到這種壞事?」 業障重,是很多人喜歡隨口丟出來的答案。 措尼仁波切就曾開玩笑說:「這世界的不幸,有兩個最大的兇手,一個叫業力,一個叫煩惱。有什麼壞事發生,賴給他倆就對了!」 其實這樣的觀點既對也不對:不幸,是因為業力;但幸運,也是因為業力——善業力! 「總編雲書房」這次就要聊聊「業力」是怎麼回事?它的運作原理是什麼?業障是可以自動清淨的嗎?方法是什麼?在業因果的幻化網所構成的世俗諦中,讓我們學會「做業力的主人」!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46minPlay
August 01, 2023夢中知夢、轉夢、安住在夢中光明你曾在夢中,一再重回年輕時、甚至童年時,某個在你心裡不曾真正結束的事件現場嗎? 你曾在夢中,去不曾去的地方、見不曾見過的人,做過「預言」式的夢嗎? 你知道,夢不只是回到過去的密道,或偷窺未來的窗口,它還是修行的另一個入口嗎? 其實,從入睡到入夢的「睡夢中陰」,可以是「小死亡」的練習,這對真正的死亡,是很重要的預演。 此外,「夢瑜伽」中,也在教我們,在身不自主時,把覺知帶入睡眠的世界,夢中知夢、轉夢、安住在夢中光明,在夢中訓練自己的心——措尼仁波切的「夢明合修」四步驟,就在教我們學會這件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46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