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主题:康熙时代的边疆治理
时间:2013年8月11日
主讲:邹怡,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兴趣集中于明、清、民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尤其是农村社会和城市工商发展研究。
主办:上海·静安书友汇
邹老师首先对康熙皇帝即位之初纷繁复杂的政治背景作了介绍:东有郑氏在台湾的割据势力,西北有蒙古势力,西有民族和宗教色彩浓重的西藏,而邻国还有俄国势力不断向远东扩展。
接下来,邹怡老师向大家一一阐述康熙帝如何治理边疆。
“三藩”是清军入关之初遗留至康熙帝时期的问题,邹老师称之为“汉地威胁的转移”。康熙帝撤藩引发了“三藩之乱”的同时也给了康熙帝一个平定“三藩”的机会,他主动承担起责任,调兵遣将,最终平定“三藩”,稳定了西南边疆。
鉴于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康熙帝曾与据守台湾的郑氏九次和谈,但都没有结果。直到郑氏内部发生内讧,康熙帝抓准时机,决定性的澎湖一役收回台湾,并于康熙二十三年四月在台湾设一府三县。
在中原王朝日益强盛的同时,北方的沙俄也渐渐兴起,两国领土争端出现。在爆发两次雅克萨战争之前,康熙帝做了详细的准备工作:设立将军又亲自视察。最终,中俄争端通过谈判解决,两国签订的《尼布楚条约》有效地遏制了俄罗斯向东方的扩张,保障了东北边境170年的安定和平。邹老师告诉大家,这一合约还使康熙帝有了足够力量应对西部边疆可能出现的变化。
西北地区复杂的地缘格局形成是从元末开始的,明朝后又勾结沙俄,至康熙朝已是威胁中原王朝的一大势力。为了自身地缘安全,康熙帝三征噶尔丹,前后经历乌兰布通之战、多伦诺尔会盟、昭莫多之战等,最终平定噶尔丹。
众所周知,清朝长期实行满蒙通婚,邹老师告诉大家,其实在清军入主中原之前就开始了,而在这之后,为了保持政局和疆域的稳定,更有盟旗制度和木兰秋狝。而对于西藏这个政教合一的特殊地区,康熙帝充分尊重其宗教情况,在西藏混乱情况下才派兵介入,安定西藏。
在邹怡老师逐一介绍康熙帝所面临的疆域问题及其治理后,书友们对于康熙帝如何治理国家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5
33 ratings
主题:康熙时代的边疆治理
时间:2013年8月11日
主讲:邹怡,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兴趣集中于明、清、民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尤其是农村社会和城市工商发展研究。
主办:上海·静安书友汇
邹老师首先对康熙皇帝即位之初纷繁复杂的政治背景作了介绍:东有郑氏在台湾的割据势力,西北有蒙古势力,西有民族和宗教色彩浓重的西藏,而邻国还有俄国势力不断向远东扩展。
接下来,邹怡老师向大家一一阐述康熙帝如何治理边疆。
“三藩”是清军入关之初遗留至康熙帝时期的问题,邹老师称之为“汉地威胁的转移”。康熙帝撤藩引发了“三藩之乱”的同时也给了康熙帝一个平定“三藩”的机会,他主动承担起责任,调兵遣将,最终平定“三藩”,稳定了西南边疆。
鉴于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康熙帝曾与据守台湾的郑氏九次和谈,但都没有结果。直到郑氏内部发生内讧,康熙帝抓准时机,决定性的澎湖一役收回台湾,并于康熙二十三年四月在台湾设一府三县。
在中原王朝日益强盛的同时,北方的沙俄也渐渐兴起,两国领土争端出现。在爆发两次雅克萨战争之前,康熙帝做了详细的准备工作:设立将军又亲自视察。最终,中俄争端通过谈判解决,两国签订的《尼布楚条约》有效地遏制了俄罗斯向东方的扩张,保障了东北边境170年的安定和平。邹老师告诉大家,这一合约还使康熙帝有了足够力量应对西部边疆可能出现的变化。
西北地区复杂的地缘格局形成是从元末开始的,明朝后又勾结沙俄,至康熙朝已是威胁中原王朝的一大势力。为了自身地缘安全,康熙帝三征噶尔丹,前后经历乌兰布通之战、多伦诺尔会盟、昭莫多之战等,最终平定噶尔丹。
众所周知,清朝长期实行满蒙通婚,邹老师告诉大家,其实在清军入主中原之前就开始了,而在这之后,为了保持政局和疆域的稳定,更有盟旗制度和木兰秋狝。而对于西藏这个政教合一的特殊地区,康熙帝充分尊重其宗教情况,在西藏混乱情况下才派兵介入,安定西藏。
在邹怡老师逐一介绍康熙帝所面临的疆域问题及其治理后,书友们对于康熙帝如何治理国家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414 Listeners
316 Listeners
150 Listeners
446 Listeners
199 Listeners
35 Listeners
20 Listeners
131 Listeners
86 Listeners
48 Listeners
186 Listeners
1,100 Listeners
460 Listeners
10 Listeners
13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