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摄影早自习
Share to email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X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 (暗号:喜马拉雅)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394天。
照片中的蓝天出现断层 © 叶梓
局部放大图 © 叶梓
有一位叫做“打个木楞”的同学在昨天早自习后方留言,问我说为什么有时候拍出照片天空会出现色彩断层,有什么规律,又如何去避免?
我先试着一句话回答你,这可能是你的拍摄的手机或者相机记录色彩时,它的丰富程度不够用,或者是你的显示设备,比如说你的手机屏幕或者是电脑屏幕,它的显示色彩时的丰富程度不够用所导致的一种现象。
这里牵扯到一个叫做“色深”的概念,我也简单给大家做个解释。现在有很多的拍摄设备和显示设备都是8bit色深的,8bit的意思就是2的8次方,也就是红绿蓝各有256种不同的亮度,红绿蓝混在一起,相乘就能得到1670万色。听上去好像很多,对吧?1600万色呢,但是实际上你仔细想一想,它的每一种颜色红绿蓝都只有256种不同亮度而已。
那假设我面前有一个天空,这个天空由明到暗有一个渐变和过渡,用这256种颜色去描这个述天空的过渡或许还是有点不够用的。更何况你面前的天空其实并不是从最深的蓝色渐变到最浅的蓝色,它的跨度没有那么大,它的跨度其实很小,所以这就导致你的256种对蓝色的记录,头尾两端都用不上,或许就能用上中间那20种不同的蓝来记录蓝天变化。一个蓝天的那么细腻的渐变,用肉眼看,里边是藏着无数种不同的蓝的慢慢的过渡,但是现在只剩20种了,会不会看出来有断层呢。什么意思呢?就是原来有一个顺滑无比的斜坡,现在看上去像是一个阶梯一样了,它一棱一棱的,从深到浅它有一些分界线。怎么办呢?那我们就要增加对色彩的记录和显示的能力。就比如说10bit色深,它是2的10次方,也就是红绿蓝各有1024个不同的亮度,三个颜色乘在一起就是10亿色了。那我们如果再用它来拍蓝天的话,最多能有1024种蓝色去描述这个天空,它比刚才的8bit的256种整整多了4倍。还是刚才那块天空的话,刚才我们只能用20种色彩去描述天空渐变,而现在就能用80种不同的蓝去描述天空渐变了,那每相邻的两种蓝色之间的距离就变得很近了,区别变得很小了,肉眼就真的不一定能看出来它有色彩的断层了。这就好像我们刚才说的楼梯,当它的每一阶都变得极小,只有一厘米宽一厘米高,那远远的看它其实就是个坡了,对不对?所以显然10bit色深更好用,更不容易出现色彩的断层。
OPPO相机顶部的10亿色
现在我们已经有很多的相机甚至是手机都能够拍摄10bit色深的画面,比如说OPPO的旗舰手机就有这个选项,拍照的时候屏幕顶部就会一直显示着一个10亿色的小字,可见OPPO还是挺为自己骄傲的。如果是相机的话,你就查一查自己相机是否支持10bit的照片拍摄或者是视频的拍摄。如果是照片的话,你还要记得尽量用RAW格式来存储照片,避免JPEG格式对照片进行进一步的压缩,又凸显了这种天空色彩断层的问题。
这里我还要提醒一下,你看到有色彩断层,它也未必是照片里边在拍摄的时候形成的,也可能是显示的时候显示出来了色彩断层。就比如说你的手机屏幕、电脑屏幕,它如果只支持8bit色深,我不管你拍的时候蓝有多少种蓝,在显示的时候它只有256种,它又可能会出现色彩断层。
艺卓显示器 图片来源:艺卓官网
这里我就不得不又提到之前给大家推荐过的一个品牌叫做“艺卓”的显示器,它是在图形显示领域非常专业的显示器。它的大部分型号的显示器都具有10bit色深的这么一种硬件属性,它能够显示1024种红、绿、蓝色,总共能显示11种颜色,这可以极大地保证你在后期处理的时候看到的是照片的真实色彩,而不至于因为显示器的显示能力的局限来导致你看到的色彩和照片的真实情况有所不同。
这里我也要再嘱咐一句,如果有一些特别便宜的显示器给你宣称它有10bit色彩,那么你要小心一点,为什么呢?因为它们其实可以用8bit的显示硬件,给你抖动显示出10bit的视觉效果。你看,它本来只有256种蓝,但是它可以在一个像素点上交替显示第99种蓝和第100蓝,加上我们眼睛的视觉残影现象,那它看上去就像是99.5种蓝一样。这种抖出来的10bit色深,它是远不如原生的硬件的10bit色深那么精准、那么好看,甚至我还怀疑它可能因为不停的在闪烁那个像素点的亮度,也可能会导致我们的眼睛有某种不适。
好,那么以上就是我回答“打个木楞”同学的问题,今天的问题比较专业,如果你没有听懂可以再多听两遍。同样如果有任何摄影问题,欢迎在底部向我留言,我会尽力为你解答。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394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 (暗号:喜马拉雅)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393天。
© 叶梓
© 叶梓
我们今天接着昨天前天的话题聊,还记得那个咖啡厅吗?我们在这里继续拍不一样的照片。昨天的照片分享的是一张彩色的竖着拍的照片,对吧?很温暖的色调,很怀旧、很复古。但是在这里其实我还用了另一种拍法,我拍了一张黑白照片。我现在把两张照片摆在一起,你来投个票吧,在留言区告诉我你更喜欢哪张照片,为什么呢?
经常有同学问我说:老师我什么时候拍彩色照片,什么时候拍黑白的照片?其实呢这个答案特别简单,就是如果一个照片色彩是它的主要优点,就拍彩色照片,如果一个照片的光影是它的主要优点,我就想拍黑白照片。那这张照片里其实色彩并不乱,那种怀旧的、温暖的色调也确实还不错,我可以拍彩色的,但是它的光影效果又非常的好看,所以我也可以拍黑白的。都不丑,那就有关于我自己的个人爱好了,我喜欢黑白的,因为我总觉得黑白照片会感觉更加的安静,更加的抽离现实,更加的怀旧,更加的能够让观众沉下心来品味里面的更加细腻的情绪,所以我还是更喜欢黑白的这一张。
那有人可能会说:老师,现在都是数码年代了,你用彩色的拍,拍完了再调成黑白不就完了吗?这样你想留彩色有彩色,想留黑白有黑白。其实我觉得在现场直接拍摄黑白的照片还是有三个方面的意义的:
第一个方面呢,就是当你调到黑白模式去拍照,你在手机或者是相机的屏幕里面就直接看到了一个纯黑白的效果,这非常有助于让我们去学会观察光影关系。要知道平时我们肉眼看世界都是彩色的,所以色彩信息会干扰我们对光影的判断。如果你发现你在摄影的构图光线色彩的这三门学科中,光线是你学的比较不好的,那你就可以试着给自己一段时间都只拍黑白照片,慢慢的你就会对光影有点感觉。
安塞尔·亚当斯
第二个层面上的意义是美国的风光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提出过“前可视化”概念,意思就是说在拍照之前你心里要有数,这张照片最后洗出来是什么样,经过后期以后它是什么样,拍的时候不能只管拍的事,你要把后边的修图的事情一并想好。那如果你是拍的彩色照片再把它调成黑白,其实听上去好像是合理的,是可以实现的,但实际上拍彩色照片和黑白照片,它本来就会采取不一样的拍摄手法。
© 叶梓
我随便举几个例子,比如说这张照片,它的光影很好,对吧?如果我想凸显黑与白之间的亮度对比,想凸显窗外的光线的宝贵,想凸显人物的重要性,我觉得一定会横构图,而不是竖构图。因为竖构图我能拍到的左右两侧的深色的、暗色的部分就不够多,而横构图暗色面积大,那光明就更宝贵,它是起到了一个反衬的作用。同样的我站的角度也会不一样,我采取的拍摄的曝光参数也会不一样,甚至我还要考虑到她衣服上的一些皱褶立体感和质感是不是要更强烈一些,才能够凸显出黑白的那种独特的美来。
所以它并不是说就拿着彩色照片的思路去拍,拍完了再转黑白就一定会好看的。如果一开始你就是奔着黑白的结果在拍的,这跟你拍完彩色再转黑白,那肯定是感觉不同的。
昨天的彩色照片转成黑白以后 © 叶梓
直接用黑白模式拍摄的照片 © 叶梓
为了证明这一点,我把昨天那张照片转了个黑白照片放到这里,你可以对比一下看一看,是不是它不如我直接用黑白的时候采取的那种拍摄方法要来的更加精彩。
我用的徕卡 M MONOCHROM 图片来源:徕卡官网
第三个原因是一个比较私人化的原因,因为我有台徕卡相机是只能拍黑白的,它的优点就是质感特别好,灰度层次特别丰富,但是缺点就在于它根本就不能拍彩色的照片,所以当我拿起这台相机来拍照的时候,我就是放弃了它还可以转化成彩色的这种念头的。如果你要追求极致的黑白的质感,灰度的层次,那么你或许也可以去观察一下,这市面上有那么几台纯黑白的数码相机。
那么最后我再嘱咐一句,就是拍黑白照片要特别留意光影的整体性,就是说你不能这个画面的四个角落每个地方都有一些亮的,也有一些暗的,到处都有这些光影交织,那整个画面就会非常的散漫,或者说是它没有一个重点可言,也没有所谓的光影层次可言。所以我们可以先试着去找一些黑白分明的场景,再加上灰色,叫黑白灰,三个层次给它拉开来,而且各自的位置,各自的大小和形状都非常明确,这样一来我们整个画面看上去会比较干净一些。
好了,今天我们就先分享这么多,现在轮到你们来发言了,在底部留言区你可以来告诉我你喜欢这个咖啡厅里的彩色照片,还是这张黑白照片,并说说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另外我还要嘱咐一句啊,就是这张彩色照片拍的时候人比较大,黑白拍的人物比较小,我想象的是这个黑白照片可能会放的比较大的来给人观赏,这样的话能看到更多的细节一些。如果你看不清这个黑白照片的人物,记得戳一下它,点大一点再来观察每一个细节,这样就不至于因为我们手机的屏幕太小而错过里面的精彩。
今天我们就到这里,如果你也喜欢摄影的别忘了关注我的抖音、视频号或者小红书帐号,叫做“叶梓玩摄影”,在每天上午我都会有一个直播来教大家怎么样去入门,把照片拍好看。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393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 (暗号:喜马拉雅)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392天。
© 叶梓
昨天给大家看了一张在咖啡厅的窗外拍的照片,接下来我们就来到窗户的里面,看看里面是什么样。你有没有觉得这张照片跟上次的那张差别很大呢?因为从外面往里拍的时候,整个建筑的外观都是被光线所照亮的,所以整个画面是比较明亮的样子。但是如果你跑到里边来,那一切就都变了,整个画面会变得比较暗、比较浓郁,有一种深咖啡的颜色,对不对?很怀旧、很漂亮。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视觉差异呢?其实如果你跟我一起在咖啡厅内部站着的话,你会发现这个地方其实是很明亮的,每一个东西都能看得很清楚。但是,这种明亮的感受只是你的眼睛适应了咖啡厅的房间亮度以后的一个结果,但这种亮度如果跟外边的亮度一比,你就会发现里边其实光线很暗。我们在拍照的时候,如果不是拍的窗口,而就是坐在比如说另一个座椅上,然后背后是一堵墙,你来给人拍照片的话,你就会感觉不出来这种暗。我让人坐在窗口的话,她的脸上就会接收到天空过来的光,对吧?那那边过来的光是非常亮的,它就有了一个明暗的对比,正是这个亮的部分,告诉了我们暗的地方有多暗,也正是这个暗的地方,告诉了我们亮处有多亮。这就是我常跟大家说的,想拍光一定要找到影,让它对比起来才行。
但是,如果你在这个环境下拍照的时候,我们的手机相机它会主动的想把整个环境——包括右边的书柜,左边的留声机都拍得很亮,如果周围环境都很亮的话,是个好事吗?或许是个好事,但你要知道光线是联动的,当周围都很亮,她的脸上、她的衣服上、她的头发顶就会曝光过度,成为一片纯白,那可就糟透了。主角身上最好不要出现曝光过度和不足,这样我们才能看清她长什么样,看清她的眼神,看清她的衣服,不会有过分刺眼的感觉。
手机通过拉动小太阳调整曝光 © 晏飞
所以在这里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是一定要记得减曝光补。手机的话就是把小太阳往下拉,让画面变暗,变到多暗就是比较讲究的了,你要变到周围的所有事物都不会暗到看不清,但是主角又还不会亮到看不清,要恰到好处为止。你仔细看一看,放大看,左下角的留声机、柜子它是模糊的,但是它还是能看得清一些转折结构,它不是完全的一片纯黑,右边的书柜大部分区域也都是能看到细节的。高光、暗部都要保住,你要小心的调整曝光补偿。
当然呢,一张照片好看还有很多的原因。比如说我站的角度就很关键,我是站在哪呢?站在了她的后侧方,对吧?人物把头转向我实际上是有一点点回头的姿势才做得到的,这种姿势就会让这个人物的身体扭动起来,就不会有傻坐着那么呆板。对于背景而言,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物的背景刚好会是一块深色的玻璃,这样的干干净净的深颜色的东西,它就会起到一个衬托作用,能够把人物的轮廓给衬托出来,人物也不会受到过多的干扰。最后就是因为左侧的留声机,我想把它拍进来,也想把右侧的书柜拍进来,只有站在这个角度才能把这两个东西全部收入画面中。当然了,椅背也是我很想拍的,很有年代感的东西。
那为什么不横拍呢?其实有两个原因,第一,就是人物她是竖直的坐着的,这种情况下我竖着拍会有一种向上延展的感觉,显得这个人比较高挑苗条。另外一方面就是因为左右两侧有很多其他的顾客正在那里喝咖啡,我不想把他们也拍进来。
最后,还是要带大家回到光线的问题。你有看到两个特点吗?她的头顶有非常漂亮的发光——就是一圈正在亮着的,显得头发乌黑油亮。这是因为她的头顶正朝向了天空方向,这种从上往下的光线会照亮发丝,使它变得更好看,更有质感,然后每一根头发都是比较清晰的。
另外,你看她的脸有一边亮一边暗,看到没有?很多人管这个叫阴阳脸,觉得不好看,但是你现在看看她,美不美?为什么会美呢?因为不是所有的阴阳脸都不好看的,我这张照片的明暗之间的界限是非常柔和的,它不是阳光直射在脸上,它是由户外的天空啊、地面的反光透过窗户照到脸上。这种柔和的大面积的光源,它会让我们的明和暗之间的明暗分界线来的比较柔软,而一侧脸亮一侧脸暗,它可以在鼻子上造成一个鼻梁的高光和阴影,从而凸显这个人物的脸部立体感。
好了,这张照片就先给大家分享这么多,你喜欢吗?喜欢的话也欢迎你把我们的“摄影早自习”栏目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让大家一起来学摄影,一起享受生活中的摄影之美。那么明天。我们就这个场景继续展开,看看还有什么拍法拍出来会更加好看。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392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 (暗号:喜马拉雅)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391天。
© 叶梓
我们继续来分享一些秋天的拍摄技巧。这张照片是昨天我在一个咖啡厅的窗户前拍摄的,当时我们走进咖啡厅的时候,我就往左瞥了一眼,我觉得这个窗口好漂亮啊,它就像是刻意布置的一样,就像是一个话剧的舞台都给你搭建好了,就缺一个人物在中间带来故事感了。所以我们在里边喝完了东西,在离开之前呢,我就请朋友坐在这个咖啡厅前面,或者让她的动作更加的生活化一点,我就请她带上了她的那杯饮料,这样她的动作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去模仿一个趴在窗前喝饮料往前看的动作。
在构图上,我采用的是叫做中央对称构图,从整个窗户的构图上来看,你可以看到它的左右两侧的距离是差不多的,而且左右两侧的窗户线条基本上是竖直的,对吧?为了得到这种效果,我就必须要做两件事,第一,我要站在窗户的正对面,不能偏左不能偏右,偏10厘米也不行,不然的话它的线条就会歪。第二,是我不能仰拍,不能俯拍,就是我的手机、相机不能往高处拍,也不能往低处拍,只能平视前方。那就把手机相机给限定死了,它那个朝向必须朝向墙面,我怎么构图呢?你可以把手机相机朝向墙面以后平移这个机器,你可以往左右移或者往上下移来调整你的位置,调整你能拍到的整个范围。比如说我这张照片,我是高于了对方的头顶的高度再拍照,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整个窗户的拱顶的结构——那个关键的线条给它拍进来。当然了,除了拍到上面的拱顶,我也要拍到那上面的树叶,那个树叶对窗户来说就像是它的刘海啊,这就跟姑娘脸上的刘海就形成了一个呼应关系。另外,底部的树——那个灌木,虽然它不是秋天的颜色,但是我也应该把它拍下来,因为只有这样,它才有一个完整的闭环,有一个框架,上下左右全是树叶,只有中间是人物。框架构图也可以让整个画面变得更有故事感,更有仪式感。
这里有个小问题,既然我做了对称式构图,为什么两扇窗户推开的角度不一样呢?其实这是刻意留的。有两个原因:第一,就是如果窗户也推得非常的一致,那么这个画面就会有点刻意了,它的构图过于工整,一点瑕疵不留反而就远离了生活。第二呢,就是人物现在坐的位置,你仔细看,她是在窗户的偏左一点点,所以右侧的窗户刚好不要打那么开,可以帮我挡一下后边的那些桌子呀、其他的顾客,同时会营造一种视觉效果,就是这个人又坐回中间来了,这样画面也会显得更安静、更均衡。
最后,要注意看一下这个姑娘脸上的光线。你有没有发现她的两腮的光线是比较暗的呀?这种正脸亮、两腮暗的光线会让人显得比较瘦,脸部比较有立体感,那怎么做到的,怎么会出现这种光线效果呢?很简单,因为她所在的位置比起窗户而言是比较低的,换句话说,就是窗户外面的光线,尤其是天空的光线,对于她而言是一个正面偏高的光线,这就是我们在摄影中专业术语中所说的派拉蒙光或者叫蝴蝶光——就是正面偏高45度往上。这种光线其实在任何一个窗口,只要窗户比较大,然后你趴在那拍的时候都会出现,它是自然瘦脸的效果。
最后,这张照片的整体色调,我让它偏向了一个比较灰的不太鲜艳的色调,这是个人的喜好方面的问题了。我呢不太喜欢过度鲜艳的东西,我总觉得它太艳了以后就像是假的,就像是塑料的叶片,它就没有办法像生活一样在蒙了一层灰以后,还依然倔强的透露出它本身的色彩和它自己的精彩。再加上我自己学摄影是从胶片时代开始学起的,所以我非常喜欢那些胶片的颜色,而胶片色——大部分的负片这种胶卷它的颜色都不会那么的鲜艳,于是我们就控制一点饱和度,让它不要那么艳,让整个画面有一种灰灰的、怀旧的但是真实的感觉,只有真实的才是最美的,你觉得是吗?
好,那么这张照片就给大家简单的分享到这里,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多多帮我点赞转发或者多多留言讨论。如果大家感兴趣,接下来的早自习我们就再给大家分享我在咖啡厅里面拍到的画面。我会更喜欢那一张。
好,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391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早安,我是晏飞,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390天。
今天想分享一张在街头拍的照片,这张是在京都的花见小路拍的,这条路的特色是它的路两侧保留着日本江户时期这种町屋的建筑形式,而且晚上还会有一些艺伎的表演,但是我过来的时间正好是早晨,这个时候几乎就没什么人,而且这些町屋白天看起来也就那么回事儿,所以我觉得如果我光拍这些建筑,其实是不是特别好看的,我就想等一个有特色的路人,然后拍一些他在路上走的这种感觉可能会更好一点。
© 晏飞
我在这儿等了一会儿,过去了几个路人,但都不太理想,然后就远远的看到有一个打扮还挺时尚的大叔在给他的狗拍照片,我觉得他应该是我一个比较理想的拍摄对象。因为大家如果去过日本应该知道,他们其实是比较注重自己的隐私,不太容易接受陌生人拿着相机对着你拍摄。但这个大叔他自己穿的首先就很时尚,而且给这个小狗也戴了一个墨镜,感觉就是出来要秀秀他的明星小狗的感觉,我觉得应该会让我拍摄。
我在他离得还挺远的时候,就已经提前想好了我的构图了,我打算站在马路的一侧,然后拍摄马路的另外一边。这样拍摄的好处呢,就是整个马路会呈现一个对角线的构图,而且背景中还能交代一下这些町屋的结构。想好以后我就在这个地方等着,构好图等着这个大叔和小狗走入我的画面中,就拍到了下面这张照片。
主体暗,背静亮 © 晏飞
但是这张照片有个问题,就是因为光线是从这个画面左侧照过来的,它正好能打亮这个画面右侧的这些墙面,但这个时候人物刚好处在左侧建筑的阴影中,这就会造成我画面的主角的人物是暗的,但是背景的墙面是亮的,这就有点本末倒置了,对吧?
怎么办呢,所以我就赶紧调整了一个拍摄方案,我就赶紧往前快走了几步,我想去找这么一个路面能被阳光照亮的地方。因为这两边的建筑它本来就是有高有低的,那些低一点的建筑或者比如说有路口的时候,这一段的路面肯定就不在房子阴影下面了,对吧?这样人和狗就能被阳光照亮了,不就解决了吗?你看,下面这张照片就是我找到的这个地方。这地上有一个亮亮的一条,对吧?我就是想等他们走在这个地方的时候按下快门,然后拍一个像上次一样的构图。
调整后的拍摄机位,路面处在光线中 © 晏飞
但这个时候问题又出现了,就是大叔后面突然现了另外一个路人,我如果从侧面拍摄他跟这个小狗,是一定会把这个路人拍进去的,那怎么避开这个路人呢?我就又调整了方案,我就从站在马路的一侧拍摄,就变成了站在马路的正中间拍摄。我的想法是希望利用大叔的身体去挡住后边这个人,因为近大远小嘛,大叔会比较大,这样看上去好像路上就只有他和小狗两个了,对吧?最后就得到了下面这张照片。
最终选出的照片 © 晏飞
当然这样拍摄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拍摄的时候我是连续快速的按了手机的拍摄键,就相当于你相机打开了高速连拍模式。这么多照片里,刚好其中有一张这个大叔是能够完全把后面路人挡住的。但是你看我下面给大家放的这两张照片,这两张分别是上面那张的前一张后一张,这两张就都把路人露出来了一点点,所以高速连拍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连拍照片中,很多张都露出了后面的路人 © 晏飞
你看我整个的拍摄过程中,里面有用到三个技巧,这三个技巧都是为了凸显我们画面中的主体。第一个是利用光线,我们的主体当然是尽量要比背景更亮一些才能凸显出来。第二是利用主体来遮挡背景中的杂物。其实我们一般拍摄的时候,可能更多的会利用前景来遮挡,比如路边的一朵小花儿,或者利用一个挂着的灯笼之类的,但这次拍摄比较特殊,是利用主体本身来遮挡。第三个技巧也是我一直以来拍摄的一个习惯,就是我一定会打开高速连拍模式,这样就有更大的几率抓到所谓的决定性瞬间。其实街头摄影就是这样,它不像是拍风光、拍静物,就是你的拍摄环境,你的拍摄主体其实是随时随地在发生变化的,它就需要你随时根据这些变化来进行调整。今天给大家的这三个方法,大家也可以试试看,也许在以后的街拍中能用得到,可能会对你的街拍有帮助。
好吧,今天咱们就聊这么多,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390天,我是晏飞,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 (暗号:喜马拉雅)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389天。
如果你已经学摄影有一小段时间了,或许你听过一个词、一个功能,叫做“白平衡”。它好像是蛮重要的,对吧?如果白平衡不准确,那么我拍摄的画面就会有些明显的偏色,比如偏蓝或者是偏黄。都2024年了,我们的手机相机还做不到白平衡的准确吗?确实很容易做不到,怎么回事呢?我们得先从色温的概念来开始回顾。
不同时段的天空呈现出不同的色温 © 叶梓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光线它有冷有暖,早上起来的时候是一缕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到中午的时候就变成白色的日光了,晚上呢它或许又带有一丝暖色——橙色、红色的火烧云,日落以后,天空中还有一丝幽蓝。汽车的大灯也是有白色的,有偏蓝的,也有黄色的暖色的大灯,我们自己室内的灯泡也是一样的。我记得我在读书的时候坐火车回家,特别喜欢看窗外的景,路过一些城市乡村,我就看到每家每户的窗户里都透出不同颜色的光,有的是白光,有的偏蓝,有的偏黄,这些就是色温的差异。
我们在拍照的时候呢,为了应对这种光线本身的色彩差异,想要在任何光线下拍出一个准确的物体的颜色,我们就给相机手机加强了一个叫白平衡的功能。白平衡啊,就是要抵消色温差异所带来的偏蓝或偏黄的这种颜色效果的。如果我们的手机相机精准的知道我这个灯泡它是多少K的色温,那它就可以很精准的用白平衡去校准它,但事实上却没有这么简单。
原图 © 叶梓
以叶子的颜色校正白平衡后 © 叶梓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们的手机相机很可能是分不清楚这个黄色是由色温带来的还是物体本身的黄。就比如说秋天拍秋叶,一大片的黄色偏一点红,这个感觉和色温偏低带来的暖色调是非常类似的。我们的手机相机如果把它理解为这是光的颜色导致的颜色偏差,那它就会用白平衡去校正它,最后的结果就是你拍出来的这个黄叶红叶它不黄了不红了,它灰灰的,颜色没那么艳了。
原图 Photo by Daniel Schaffer on Unsplash
以墙的颜色校正白平衡后 Photo by Daniel Schaffer on Unsplash
或者你在面对一堵蓝墙拍照的时候,就比如建筑工地那种蓝墙,它本来很蓝的颜色很漂亮的,结果你的手机相机认为那是色温偏高了,是光线的原因导致的颜色偏差,它就会把它又调回一个灰色,至少是不那么蓝的颜色上来。所以手机相机很多时候都不能精准识别这个颜色它到底是由光线带来的,还是由物体本身的颜色所带来的,这是完全不一样的。光线的颜色带来的偏差我们或许想要消除,但是物体本身的颜色,我们想留下的,对吧?
那怎么办才好呢?有一种做法,就是给你的拍摄设备手机相机加上个色温的传感器,那个传感器它不负责去看物体的颜色,它只负责去探测周围环境的光的颜色、光的色温,这样一来你的手机相机就能够知道光的颜色的偏差,并只校准它的偏差,不要去动物体本身的颜色。但是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这种色温传感器现在还不是特别的普及。大部分情况下,工程师们都在试图用算法去剥离光的颜色和物体的颜色之间的差异,对它们进行更准确的处理。那我们作为摄影爱好者能怎么去避免这个问题呢?那你就要记得它的影响,下次再去拍摄那种大面积的偏暖或偏冷的颜色的时候,你要小心一点,它的颜色还准不准。
原图 © 叶梓
以墙的颜色校正白平衡后 © 叶梓
比如说在杭州拍那种黄色的墙的寺院,你就要小心那个黄墙被手机相机的白平衡给校准了,让它不黄了。或者你可以习惯性的使用raw格式来拍照,因为raw它毕竟可以在事后再随时调整白平衡,而且没有什么画质的损失,看上去跟前期调的一样。
或者还有一种办法,就比如说我吧,我是以前用胶片来学摄影的摄影师,我当时用胶片的时候,那个胶卷它本身的白平衡是不能调的,它说是日光卷,那就是日光卷,就只能在日光下拍颜色还对。如果是日出日落,或者是黄色灯光下来用日光卷拍照,它就明显的会有偏色。我觉得那个偏色挺好看的,那我就可以模仿胶片的做法,就把我的相机的白平衡固定设置到5200K、5600K这样的日光的白平衡下不让它动了,手动白平衡,我就不让你自动调了。这样的话呢它光线颜色一偏差,我就要这个偏差,我就要把它留下,这也是一种逆向的思考方式。
校色卡 图片来源:datacolor旗舰店
当然了,如果你是一个产品摄影师,你要保证那个产品的颜色绝对精准,那你还有一种做法,就是去找一个标准的灰卡。注意啊,不是白纸,因为白纸测白平衡其实不太准的,它太亮了。找一个灰卡,把它放在你要拍照那个环境中,然后用相机去拍摄这个灰卡,并以这个灰卡在现在这个光线下的颜色属性作为基准来设置你相机的自定义白平衡。一旦设置好,在这个光线下,你的相机就能够比较精准的抵消光线的色温影响了。
通过今天的早自习,我们至少明白了一点,就是我们的手机相机它到底在哪些条件下会容易产生一些白平衡的偏差,导致我们的照片颜色不对。了解你的器材,了解它的工作逻辑,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后边的解决方案咱们就可以慢慢去学了。
好,如果你想学更多的摄影知识,别忘了关注我的抖音帐号:叶梓玩摄影,当然你也可以在视频号里面关注到我:叶梓玩摄影,注意,梓字是木字旁辛苦的辛。我们常常会有一些直播,一起来学摄影,一起来享受摄影之美。也欢迎你把我们的帐号转发给你身边同样热爱生活、热爱摄影的好朋友们,让大家一起来享受摄影之美好。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第2389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 (暗号:喜马拉雅)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388天。
© 叶梓
秋天来了,至少北京的秋天已经来了。今天早上散步的时候,我在停车场里看到了两棵非常好看的树,是秋天的颜色就决定要把它们拍下来。我们先看看最后的拍摄结果,好看吗?那我们就讲讲这个照片背后的我的思考。
首先啊,这棵树如果单独拍它,它并没有那么茂密,但如果把两棵树叠加在一起,它的茂密程度就够了。所以其实我站这个角度是把一棵树后面叠加了另一棵树的。我们先来看看这两棵树的情况,下面两张带有场景的照片就是第一棵树和第二棵树它们自己的样貌。
© 叶梓
© 叶梓
明显会觉得第二棵树更茂密,那为什么我会去拍第一棵树呢?因为我不只要它茂密,还要有非常漂亮的树干的形态。如果光是为了拍树叶的话,一大片的黄黄红红的它也不会那么好看。这就出现了一个矛盾,如果我为了第一棵树的树干去拍它的话,它又不够茂密,这该怎么办呢?所以我就站在了这个角度,把第一棵树和第二棵树叠加在一起来拍。
最后的成片 © 叶梓
你可以仔细看一下我这张最后的照片的右下角那个区域,你发现了吗?那个区域实际上是远处的第二棵树的树叶,并不是前面的树叶了。其实啊,在这个画面中很多地方都是填充的第二棵树的树叶,它填充了树叶之间的空隙位置,从而让这个画面变得更饱满一些,这样我就有了第一棵树的树干和第二棵树的树冠。
竖拍的照片 © 叶梓
接下来我就要决定另一件事情了,我到底是竖着拍还是横着拍呢?我试着竖拍了一张,你会发现这个画面的顶上部分是露着天空的,有点稀稀拉拉的感觉了哈,并不是那么的茂密,没有连成片的树叶,所以我就决定横拍。拍的时候我还要特别小心,不要露出这个树冠的边界。如果我不拍到边界,那么这棵树的大小尺寸就是大家作为看照片的人来说所不会知道的,所以他的想象里面他就可以把这棵树想得很大很大,非常壮观,所谓的无边无际,就这个意思。但如果我把它的边际给拍下来,那么它就只是一棵好看的树,这照片本身的冲击力是不够的,想象空间不够。而且呢,因为你要拍全它的树冠,所以你还不得不拍下周围的乱七八糟的什么马路啊、停车场的收费牌子呀、电线杆啊,都很难躲掉,对吧?
用5倍焦距拍摄 © 叶梓
用10倍焦距拍摄 © 叶梓
最后我还面临两个选择:第一,我用120mm的长焦镜头拍摄,也就是手机里的5倍镜头,或者我用240倍也就是10倍镜头来拍摄,这两个倍数谁会更好呢?给你们看一看。我更喜欢10倍的这张,为什么呢?因为在5倍的镜头里,它依然会有上方的露出天空的树枝部分,为什么会这样子啊?原因很简单,因为我用5倍拍的时候,为了不拍到树的边界,我必须站近一点拍,而我站得越近就越是仰拍,我越是仰拍,就越是无法把远处的树垫在近处这个树的身后,顶上那个部分——就是没垫到的部分它就漏空了。而如果我能用10倍240mm来拍,我就可以站得很远去拍,对不对?我站得越远,我对树的拍摄角度就越不是仰拍的,越是平视的,这样我就可以把远处的树垫在第一棵树的后方,再加上长焦镜头本来就有空间压缩的能力,所以树木最后拍下的感觉就是非常茂密的样子。
怎么样?停车场那两棵树,其实我们也是可以拍一拍的,对不对?拍出来发个朋友圈,我看大家还是挺喜欢的,所以你也可以把我今天分享给你的这些小技巧用到生活中去,看看能不能在你身边就拍出漂亮的秋天。
好,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388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 (暗号:喜马拉雅)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387天。
先提醒一下大家,其实今天是我们2024年艺卓杯摄影大赛的最后截稿日期,记得今天晚上零点前投稿都有效啊。投稿方法请见语音下方的海报,以及今天的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的第二条图文链接,超多大奖,不要错过。
今天的早自习我想来回答“爱说真话的讨厌佬”同学他的一个留言,他说:老师,业余爱好者学摄影到底该从哪种题材下手呢?旅游景点拍回来总觉得很空洞,拍人又确实有点难度。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作为摄影爱好者,应该是你喜欢拍什么就拍什么。不仅是不忘初心,而且也是因为你感兴趣的题材,你更容易坚持,更容易花心思去琢磨它。所以你喜欢拍风光就拍风光呗,你喜欢拍动物就拍动物呗,没关系的,喜欢拍人你再拍人嘛,不喜欢拍人就先不拍。
但是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就是如果从纯粹的学习角度,怎么样一个学习顺序会更好呢?学数学的时候,它就先学加减再学乘除,对吧?它是按照难度的次序来学习的,摄影也有一个难度的次序。
© 叶梓
对于初学者来讲,我最推荐大家先学的其实是静物摄影。什么叫静物呢?就是小小的静止不动的物体。就比如说一片树叶、一朵花儿、一个杯子、一个蛋糕,一盘菜……生活中的这些小细节它不仅是随处可在,最重要的是它随你摆弄。你想要什么构图,你都可以随意改变它。对那些静物来说你就是个上帝啊,你是上帝视角啊,你可以任意去塑造你想要的画面效果。包括对静物的用光也相对比较简单,因为静物只有那么大嘛,顶多一张桌子大,那你把这个灯摆在左边还是摆在右边,拿个台灯过来,打个手电筒,拿个手机在旁边打光,都比较容易。当然静物摄影也有专业的,专业起来也是挺复杂的一件事,但是我觉得咱们初学者先学会把小静物排好,立体感、质感、构图、光线、色彩都把它练好,然后难一点,就拍大静物。
© 叶梓
什么叫大静物呢?就是一栋房子,一片房子,这就变城市的风光摄影了,对吧?正好还有一座山头,一片山脉,再搭上条河啊,有几只鸟啊,这不就是风光摄影了吗?风光摄影是比较大的静物,摄影是比较小的风光,它们之间是有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的。
© 叶梓
再难一点的就是动物摄影。野生动物摄影的难处主要是在于你怎么接触到那个动物,你怎么找到那个动物,以及你有没有那么好的长焦镜头。这非常考验你对动物的了解,考验你的耐心,也考验你的财力物力。当然了,你也可以想个办法,就是从身边的小动物下手,小猫小狗啦,谁家的宠物啊,拍拍它们也是可以很好看的。
© 叶梓
还有呢,就是人像摄影。人像摄影之所以往后放,是因为它实在是有点难,它难在哪里呢?两个大的难点:第一,就是你如何跟人沟通。有很多人他是i人,对吧?他不太擅长跟人讲话,尤其不擅长跟陌生人讲话,拍个照自己先害怕的要死,引导一下对方摆姿势,结果把自己搞得特别的紧张,这个沟通的能力确实是一个考验。
但人像摄影还有第二个难点,就是它特别容易被人挑刺儿,被人找出问题来。这么说吧,拍风光、拍静物,你只要拍的差不多了,都会有人夸你好看。但是如果你拍一个人,哪怕他就是比自己稍微胖了那么一点点,或者是比他自己想象中的自己稍胖了一点点,皮肤稍微粗糙了一点点,腿稍微粗了一点点,腰的线条没有显出来等等等等,对方都立刻可以挑出毛病,即便对方没有学过摄影。这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因为人都是天天照镜子的,我是知道自己长什么样的,我自己好不好看我自己是非常敏感的、敏锐的,他不用学过什么美学、绘画、摄影,他就知道你拍的我不好看。所以人像摄影也经常被人打击,对吧?拍的照片给别人看,别人说不好看,这就是人像摄影中的第二个大的难点。
© 叶梓
最后,还有比人像摄影更难的——纪实摄影。纪实摄影常做加法构图,经常要拍故事,要拍很多的背景环境,你不太可能去像人像摄影那样做背景的虚化呀,减法呀,它甚至也没有什么特别可以遵循的公式可言。而且纪实摄影它还对组照的编排,故事的讲述,社会的意义都有更高的追求,这些都是难点。所以在我们的摄影课里面,一般我都会把纪实摄影放到最后一章去学习,它需要你有很好的摄影基础,敏锐的观察能力,迅速的调整相机、调整手机去拍摄的能力。不仅要吃得苦,而且要脑子活,你的这组纪实摄影作品才能真正的成功。其实这也是我自己为什么最喜欢纪实摄影的原因,有挑战,而且不重复,属于一种既有价值又有创造性的工作。
你看,我们把摄影学习的难易程度从分类上大致排了个序,先是静物,再是风光,然后是人像、动物和纪实摄影。但是这里面我也要强调一下,每一个门类都是有非常专业的领域的,就是说你在每一个分类里边继续往下学,它都能够变得非常难。就比如说人像摄影拍点写真容易,但是你要走到商业人像那个领域,它有它的门槛、它的难度,静物刚才也说过了,也有,风光也是一样的,要想脱颖而出,它都会比较难。所以我在这里并不是在给各个摄影门类去分它们价值的高低,它们各自都在各自的领域里面有非常高的价值。
好,今天我们就先聊这么多,别忘了在今天晚上零点前,你都有机会投稿2024的艺卓杯摄影大赛,超多大奖等你拿!可以点击底部的“阅读原文”,或者是语音方的海报,或者是今天的第二条图文链接进去了解投稿详情。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387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 (暗号:喜马拉雅)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386天。
我们的艺卓杯摄影大赛今年度的赛事就在明天要截稿了,很多同学就在匆忙投稿,在问我说:叶老师,我怎么让我自己的照片在比赛或者展览投稿中来脱颖而出呢?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
Photo by Walls.io on Unsplash
首先呢,你的作品肯定要是有独创性的。我不敢说你的照片只有你一个人拍到,那或许旁边还有别人,但是你至少不能去拍那种太过于常见的场景。就比如说一个老汉穿着蓑衣牵着老牛从桥上走过,这样的照片肯定是不会在摄影比赛中再获奖的,拍得再好可能也没什么用。
Photo by Dibakar Roy on Unsplash
第二呢,就是这个照片它本身要有视觉的冲击力。你要知道这是个现实问题,评委眼中的照片可能是成千上万的,你要去抢到他的注意力,他才有可能去品味你照片里的细节的美啊。反过来用处不大,就是细节特别特别好啊,但整体上缺乏冲击力,这个照片也没法抢到大家的注意力。其实这个东西跟我们平时拍照片发到网上也是一样的,每个人平时上网刷朋友圈,每天都要见到好几百张照片的,不想让自己的作品淹没在这样的信息流中,你就得有视觉冲击力存在。
当然了,只有冲击力是不够的,它肯定还要有细节。因为当评委的眼睛停留在你的作品上时,如果这个照片一目了然了,就这么多内容了,那么看起来就会非常的无聊,或者说是它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没有东西可以再往下品味。所以除了注意整体冲击力,还要注意细节的精彩程度。
当然,从审美的角度来说,这个照片一定要是美的,它的构图啊、光线啊、色彩啊,都要恰当。注意啊,是恰当,不是单纯的唯美。
Photo by Gonzalo Pedroviejo Gómez on Unsplash
一个摄影技巧用的到底对不对,肯定是要跟着主题去做一个联动的判断的。就比如说你想表达一个主题A,你就应该用主题A适合的恰当的这些摄影技巧、构图技巧、光线技巧、色彩技巧,但如果你想表达主题B,你就不应该再用刚才那三个技巧了。这一点是很多同学都会忽略的,他们说:老师,我的作品技巧已经用到极致了,绝对标准的黄金分割线构图,绝对标准的人物前面留空间,光线也是特别好看的伦勃朗光。那凭什么我这张片不能获奖啊?你看,这就本末倒置了,艺术的价值它只有很小一部分是在这些所谓的技巧上,技巧玩的再转、再花哨,其实也不能成为这张照片获奖的原因,最终还是要看你这些技巧有没有形成一个合力去表达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主题。所以我再次强调啊,技巧是要用的恰当,而不是你认为的我用到了,我用对了,对不对的判断标准就是恰当。
接下来就是我们刚刚说的主题了。既然所有技巧都是为主题服务的,那么最终这个主题的深度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你这张照片能否胜出。我们学说话是为了表达自己心里所想的,是为了与人沟通,我们学拍照其实也是一样,它是图像的语言,它还是为了要表达自己与人沟通。就像是一篇好文章它获奖,不是因为它用了多少个成语,不是因为它用了多少个排比句、反问句,不是因为它有多复杂的语法,是因为它的内容、它的主题能够打动人心。美是不能感动人的,但主题是可以的。现在会摄影的人也多,拍的好的人也多,拍的漂亮的照片不胜枚举,那都已经卷到这个份上了,我们最后拼的就是主题了。
杉本博司 《相模湾,热海市》
你还记得我之前给大家分享过的杉本博司的照片吗?他那个什么都没有的海,为什么能卖5000万一张呢?这个肯定不只是因为他的技术有多高超,更多的是山本博士这个人他所有作品中想表达的那些主题,他每个组照中每一张照片中所想表达的那个主题能够引人深思。
当然了,你可以说我现在还看不懂大师们的照片,那没关系,这不妨碍你自己去参与一些摄影的交流活动,但是我只是想告诉你摄影技巧——构图、光线、色彩技巧的所谓的完美,它不能在神仙打架这个境地中真正的脱颖而出,最终还是要看你的照片的主题,看你这个图像背后所透出来的你自己的思想的深度。
你看,如果你的照片既有独创性,又有视觉冲击力,又有细节可以看,它在摄影技巧上足够的优秀,足够的纯熟,再加上它有好的主题,这种照片它就在摄影比赛或者是任何的展览、投稿、摄影交流活动中都非常容易脱颖而出。
好了,今天就陪大家聊这么多,大家赶紧去找找自己硬盘里面手机里面有没有合适的作品可以投稿,咱们冲个刺,明天可就是最后截稿日。那么多的好奖品,那么昂贵的摄影器材,就等着你来赢取啦。想参加比赛的可以点击语音下方的海报,或者是今天的第二条图链接,进去了解详情,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385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早安,我是咔图摄影教育中心的讲师星明,今天们来回答“如何在复杂光线环境下准确测光并曝光?”的问题。
解释这个问题之前呢,首先我们先来简单复习一下测光和曝光这两个知识点。测光也就是相机测量要拍摄的画面亮度,同时呢相机会根据内部的算法,给你一个把测光点拍成18%灰亮度的曝光参数。那这个内部的算法呢通常相机上会给你这么三到四种选择。我自己比较常用的有两个,一个叫评价测光,近似于把整个画面拍成18%灰的亮度。另外一个叫点测光,就是把测光点圈住的范围内的画面拍成18%灰的亮度。
在相机测光完成以后,我们就要操作相机曝光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选择直接使用相机给出来的参数曝光,拍出来的画面就是18%灰的亮度。或者呢,是对相机给出来的参数进行修正,让拍出来的画面更接近我们现场看到的亮度。而修正的方式呢,可以用曝光补偿或者手动调整参数来进行修正。修正的口诀就是所谓的白加黑减了。也就是环境太亮了就加曝光补偿,环境太暗了就减曝光补偿。至于详细的操作和原理这里就不展开讲了,如果有还不太清楚的同学可以查找一下往期的早自习,有相关的介绍。
© 星明
那么针对复杂光线的环境呢,我目前想到的比较典型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户外的自然光,一种是舞台灯光。
白天,尤其是晴天的户外自然光是比较稳定的,光线本身的变化不怎么剧烈,换场景引起的光线变化可能还要更强烈一些。所以呢这种情况我会用评价测光、自动iso,配合曝光补偿,根据拍摄内容手动调整光圈和快门。比如说拍人像就用大光圈,拍运动就用高速快门。
© 星明
而在多云、日出日落或者是夜景这些情况下,光线的变化会比较频繁,而且变化幅度通常都不小,这就需要频繁地调整曝光参数。如果是拍人像,我就会用点测光来测人脸,再稍微调高一点曝光补偿来优先保证人脸不过曝。
如果是拍风光,我一般会用评价测光配合曝光补偿白加黑减,让画面整体尽量不过曝或者不欠曝,好让后期有更大的还原空间。
Photo by Vinicius "amnx" Amano on Unsplash
如果去拍舞台,你很可能会遇到全黑、剪影或者聚光灯突然都打在一个人身上。快的时候一秒能变几次,你跟着现场的变化去调整参数是根本来不及的。我习惯的做法呢是在彩排的时候,找个绝大多数灯都打开的时机,试好曝光,再切换到手动曝光模式固定在这个曝光参数上来拍舞台。这样呢舞台全黑,你拍出来的也就是全黑,舞台是剪影,你拍出来的也会是剪影,即使所有聚光灯照在一个人身上,这个人也不会过曝。这个就是我百试百灵的拍舞台的方法。
好了,关于这个问题今天就先聊这么多。如果有你遇见过其他比较复杂的光线环境觉得不好处理,欢迎在早自习下方留言提问,我会尽量解答。
我是咔图摄影教育中心的讲师星明,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063 episodes available.
2 Listeners
3 Listeners
4 Listeners
1 Listeners
1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7 Listeners
292 Listeners
0 Listeners
227 Listeners
383 Listeners
0 Listeners
2 Listeners
108 Listeners
264 Listeners
17 Listeners
264 Listeners
229 Listeners
246 Listeners
153 Listeners
68 Listeners
122 Listeners
148 Listeners
169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