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本期节目由阿那亚海浪电影周赞助播出!
9月初,异见房间去阿那亚海浪电影周啦!本期我们将分享在「海浪电影周」参加的一场活动《新浪潮论坛:破圈、共鸣、新生:暑期档电影市场启示录》,听中影、华谊、大麦这些公司总们复盘2025年暑期档电影市场表现,具体内容有:《南京照相馆》拯救了今年暑期档,申奥做对了啥?宣发“十年磨一剑”的电影,怎么不灵了?电影圈开始“降本增效”,对普通电影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我们还聊了聊4部我们喜欢的电影。首先是《琳达!琳达!琳达》,4个女孩组乐队,其中一个超绝像《孤独摇滚》的“小孤独”。影片描绘青春之美,并不以成功、社会性价值或意义为支撑。女孩们的目标既不是在“全国大赛上获胜”,也不是“谈一场精彩的恋爱(这往往是青春特有的特权),正因为这种与特殊意义(社会确保的“具有价值之物”)的剥离,才凸显出团队本身的快乐,演奏本身的快乐。去看吧!和朋友们一起看!不看也行,但也要和朋友们在一起啊!
《科隆女孩》,则是讲述一个女孩如何在音乐严肃性光谱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故事。以往的音乐传记电影中,故事的主线大多是作为创作者的乐队/乐手(且通常是男性)。维拉因为过于年轻(17岁)喜欢爵士乐登上了报纸头版,被称为“jazz bunny”——这个污名化的表达被用来物化和贬低那些(或被认为)为了吸引男性乐手、融入某种社交圈、或追求一种“时髦”形象而出现在爵士乐场所的女性。但维拉完全没有被打败,她用她天才的理解力和行动力证明了女性在音乐世界中的位置——这个位置绝不是创作者的特权。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音乐传记电影,非常好听、好看,喜欢爵士不喜欢爵士的请都别错过。
《日落大道》,一部用好莱坞的方式尖锐批判好莱坞工业的元电影。日落大道,本身就是好莱坞的发源地之一,1911年,好莱坞首个制片厂在这里成立,随着明星工资和利润的急速增长,这条街迅速演变成大明星的豪华住宅区。好莱坞在片中扮演的不仅是一个制作电影的机构,它是权力与资本结合的机器:女性演员的价值被严格绑定在年轻、可消费、可被凝视的身体之上。一旦她们不再符合这些标准,便被冷酷地边缘化。你还将听到,《日落大道》和《某种物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导演除了批判好莱坞还批判了啥?
《末日爱情》,极端气候如何致郁又致爱?很当代,很好看,很致郁,很治愈。(写到这里的主播仿佛重回两天看多部电影的疲惫,就先不说了。QAQ)
/ 本期主播 /:张苹/徐飞飞/林猫
/ 后期/:林猫 徐飞飞
/ 出品 /:TITSUP
/ 小助手 /:Aroom2024
/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 商务合作/:superichX
🚁Shownotes:03:00 五老总谈电影市场:以前的票房及格线是10亿,现在降到了3亿?
05:10 华谊CEO痛批“十年磨一剑”型电影:磨了再久,上院线也是“周五见”
10:46 老板们盛赞申奥:很会降本增效的导演!
13:30 详解电影分账:制作方最终进账往往只剩3成出头
15:40 为什么说《好东西》的成功难以复制?
17:17 《东四十条》用5万元纳米级成本拍电影
21:55 王中磊:我的新人是AI,连盒饭都不用买
23:30《琳达!琳达!琳达!》:一群年轻人认真做一件傻事
29:12 电影中的千禧年代日本青春群像:不重视成绩和成就,更关注伙伴与日常
34:22 等格叙事的拍摄方式,像流水一样缓慢自然地呈现少女日常,“无意识正是这部电影的武器”
38:23 泡沫时代的青年心声:“我们不愿屈从主流,我没能成功,但正因如此,我才真正获得宝贵的东西。”
42:44 从《昨日青春》到《琳达》:青春不是一些人的特权,而是平等降临在每一个青少年身上
45:44 《科隆女孩》:女性在音乐严肃性光谱上的一席之地。一个完全从粉丝视角定义偶像的电影,由粉丝完成的封神仪式
49:40 从爵士乐的Jazz bunny到摇滚圈的groupies/果儿:女性如何被定义为男性艺术家的装饰品和追随者?
55:28 天才创作者的故事是迷人的,但世界上最好的听众和策划人的故事也同样迷人。不是偶像创造了奇迹的音乐,而是仰望偶像的人创造了奇迹的神坛。
63:33 《日落大道》:用好莱坞的方式尖锐批判好莱坞工业的电影,是关于电影的电影
67:20 一个有钱的中年女人、没落的电影巨星VS一个没钱的年轻男人、失败的电影新人:导演怎么这么会构造权力关系?
71:24 像特稿一样工整的电影,怎么用四个细节说明一个主题?
74:28 荧幕之外:导演选择了两个在电影界真的被遗忘的人,来扮演两个被遗忘的角色,让电影和现实高度重合
77:08 女性如何被重视年轻貌美的电影工业评价体系高高捧起,又重重摔下?
80:15 《某种物质》:无形的结构性外部力量如何让我们有了主体性的幻觉?“大他者”如何建构了我们的存在?
82:40 《末日爱情》中男主抑郁的点,是全球的环境危机和社会动荡的局势,非常当代
88:20 意义的空虚、迷茫、不确定感和身份的迷茫,和极端的气候一样达到峰值
96:20 “如果我知道明天世界即将毁灭,今日我仍将种下一棵苹果树”
🟥参考资料
/电影/
《琳达!琳达!琳达》
《摇摆少女》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五个扑水的少年》
《昨日青春》
《科隆女孩》
《你行!你上!》
《日落大道》
《某种物质》
《末日爱情》
/书籍/
《我要快乐!当妈妈们开始追星》塔比瑟·卡万
《OO年代的想象力》宇野常宽
/音乐/
片头曲:《Mystery of Love》Sufjan Stevens
插曲:
《最近比较烦》李宗盛 / 周华健 / 品冠
《リンダ リンダ》PARANMAUM
《To Love Somebody 》Michael Bublé
《Saving The House》Danny Elfman
片尾曲:《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The Beatles
3.8
66 ratings
🍎本期节目由阿那亚海浪电影周赞助播出!
9月初,异见房间去阿那亚海浪电影周啦!本期我们将分享在「海浪电影周」参加的一场活动《新浪潮论坛:破圈、共鸣、新生:暑期档电影市场启示录》,听中影、华谊、大麦这些公司总们复盘2025年暑期档电影市场表现,具体内容有:《南京照相馆》拯救了今年暑期档,申奥做对了啥?宣发“十年磨一剑”的电影,怎么不灵了?电影圈开始“降本增效”,对普通电影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我们还聊了聊4部我们喜欢的电影。首先是《琳达!琳达!琳达》,4个女孩组乐队,其中一个超绝像《孤独摇滚》的“小孤独”。影片描绘青春之美,并不以成功、社会性价值或意义为支撑。女孩们的目标既不是在“全国大赛上获胜”,也不是“谈一场精彩的恋爱(这往往是青春特有的特权),正因为这种与特殊意义(社会确保的“具有价值之物”)的剥离,才凸显出团队本身的快乐,演奏本身的快乐。去看吧!和朋友们一起看!不看也行,但也要和朋友们在一起啊!
《科隆女孩》,则是讲述一个女孩如何在音乐严肃性光谱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故事。以往的音乐传记电影中,故事的主线大多是作为创作者的乐队/乐手(且通常是男性)。维拉因为过于年轻(17岁)喜欢爵士乐登上了报纸头版,被称为“jazz bunny”——这个污名化的表达被用来物化和贬低那些(或被认为)为了吸引男性乐手、融入某种社交圈、或追求一种“时髦”形象而出现在爵士乐场所的女性。但维拉完全没有被打败,她用她天才的理解力和行动力证明了女性在音乐世界中的位置——这个位置绝不是创作者的特权。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音乐传记电影,非常好听、好看,喜欢爵士不喜欢爵士的请都别错过。
《日落大道》,一部用好莱坞的方式尖锐批判好莱坞工业的元电影。日落大道,本身就是好莱坞的发源地之一,1911年,好莱坞首个制片厂在这里成立,随着明星工资和利润的急速增长,这条街迅速演变成大明星的豪华住宅区。好莱坞在片中扮演的不仅是一个制作电影的机构,它是权力与资本结合的机器:女性演员的价值被严格绑定在年轻、可消费、可被凝视的身体之上。一旦她们不再符合这些标准,便被冷酷地边缘化。你还将听到,《日落大道》和《某种物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导演除了批判好莱坞还批判了啥?
《末日爱情》,极端气候如何致郁又致爱?很当代,很好看,很致郁,很治愈。(写到这里的主播仿佛重回两天看多部电影的疲惫,就先不说了。QAQ)
/ 本期主播 /:张苹/徐飞飞/林猫
/ 后期/:林猫 徐飞飞
/ 出品 /:TITSUP
/ 小助手 /:Aroom2024
/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 商务合作/:superichX
🚁Shownotes:03:00 五老总谈电影市场:以前的票房及格线是10亿,现在降到了3亿?
05:10 华谊CEO痛批“十年磨一剑”型电影:磨了再久,上院线也是“周五见”
10:46 老板们盛赞申奥:很会降本增效的导演!
13:30 详解电影分账:制作方最终进账往往只剩3成出头
15:40 为什么说《好东西》的成功难以复制?
17:17 《东四十条》用5万元纳米级成本拍电影
21:55 王中磊:我的新人是AI,连盒饭都不用买
23:30《琳达!琳达!琳达!》:一群年轻人认真做一件傻事
29:12 电影中的千禧年代日本青春群像:不重视成绩和成就,更关注伙伴与日常
34:22 等格叙事的拍摄方式,像流水一样缓慢自然地呈现少女日常,“无意识正是这部电影的武器”
38:23 泡沫时代的青年心声:“我们不愿屈从主流,我没能成功,但正因如此,我才真正获得宝贵的东西。”
42:44 从《昨日青春》到《琳达》:青春不是一些人的特权,而是平等降临在每一个青少年身上
45:44 《科隆女孩》:女性在音乐严肃性光谱上的一席之地。一个完全从粉丝视角定义偶像的电影,由粉丝完成的封神仪式
49:40 从爵士乐的Jazz bunny到摇滚圈的groupies/果儿:女性如何被定义为男性艺术家的装饰品和追随者?
55:28 天才创作者的故事是迷人的,但世界上最好的听众和策划人的故事也同样迷人。不是偶像创造了奇迹的音乐,而是仰望偶像的人创造了奇迹的神坛。
63:33 《日落大道》:用好莱坞的方式尖锐批判好莱坞工业的电影,是关于电影的电影
67:20 一个有钱的中年女人、没落的电影巨星VS一个没钱的年轻男人、失败的电影新人:导演怎么这么会构造权力关系?
71:24 像特稿一样工整的电影,怎么用四个细节说明一个主题?
74:28 荧幕之外:导演选择了两个在电影界真的被遗忘的人,来扮演两个被遗忘的角色,让电影和现实高度重合
77:08 女性如何被重视年轻貌美的电影工业评价体系高高捧起,又重重摔下?
80:15 《某种物质》:无形的结构性外部力量如何让我们有了主体性的幻觉?“大他者”如何建构了我们的存在?
82:40 《末日爱情》中男主抑郁的点,是全球的环境危机和社会动荡的局势,非常当代
88:20 意义的空虚、迷茫、不确定感和身份的迷茫,和极端的气候一样达到峰值
96:20 “如果我知道明天世界即将毁灭,今日我仍将种下一棵苹果树”
🟥参考资料
/电影/
《琳达!琳达!琳达》
《摇摆少女》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五个扑水的少年》
《昨日青春》
《科隆女孩》
《你行!你上!》
《日落大道》
《某种物质》
《末日爱情》
/书籍/
《我要快乐!当妈妈们开始追星》塔比瑟·卡万
《OO年代的想象力》宇野常宽
/音乐/
片头曲:《Mystery of Love》Sufjan Stevens
插曲:
《最近比较烦》李宗盛 / 周华健 / 品冠
《リンダ リンダ》PARANMAUM
《To Love Somebody 》Michael Bublé
《Saving The House》Danny Elfman
片尾曲:《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The Beatles
431 Listeners
162 Listeners
149 Listeners
49 Listeners
304 Listeners
121 Listeners
213 Listeners
33 Listeners
160 Listeners
34 Listeners
22 Listeners
310 Listeners
39 Listeners
244 Listeners
6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