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1946年,抗战名将孙立人重返清华校园,拍下了三张彩色照片。这位抗日名将为何会在1946年重访母校?具体又是在何时拍下了这些照片?这些都引起了清华75级校友袁帆的研究兴趣。
2025年,Deepseek引发热议,面对来势汹汹的推理大模型,人文学科的前景似乎显得更为黯淡。借由此次热潮,袁帆也为Deepseek准备了一次历史考证小测验,去探究这几张80年前的老照片的拍摄背景。Deepseek会给出怎样的答案?是差强人意还是令人惊喜?古稀之年的老人和“强到没边”的Deepseek,到底谁给出的更靠谱?让我们在本期播客中,一探究竟。
本期嘉宾
袁帆
清华大学1975级校友,在校期间曾代表清华获得北京高校运动会男子万米和五千米双料冠军,毕业后在海军服役25年,退休后醉心清华校史研究。
时间轴
00:03 1975年上清华意味着什么?
02:04 当历史考据派遇上DeepSeek
03:26 孙立人的传奇一生
13:14 1946那一年,清华园里发生了什么大事?
16:55 Deepseek怎么说?
18:58 如何拿到孙立人在1946年5月份的行程单
27:35 “他脸上的光是从东边来的”
29:35 10月的开学典礼,孙立人到底来了没有?
32:45 战后的清华园,他为什么一定要回来看一眼?
36:00 可能是清华最早的彩色照片
39:08 找到那件干起来不知疲倦的事
41:06 当年10公里用时33分,是什么水平?
历史照片
孙立人在大礼堂东侧台阶留影(1946年)
孙立人在体育馆南侧喷泉留影(1946年)
孙立人在工字厅前留影(1946年)
与Deepseek的问答
提问:孙立人1946年回到清华园的具体时间和原因?
DS给出的回答分为了几个部分,包括:时间背景、访问原因、历史细节、争议与补充、结论,全文如下:
时间背景
1946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关键年份,清华大学因战争南迁后(与北大、南开合并为西南联大)开始复员北返,校园逐步恢复教学秩序。孙立人作为清华校友,在这一年8月短暂访问了母校。
访问原因
(1)校友身份与母校情结
孙立人1914年考入清华学校,1923年毕业后赴美留学。他对清华有深厚的感情,此次访问可能是战后重返母校的私人行程。
(2)军事任务途经北平
1946年孙立人任国民党新一军军长,负责东北地区的军事部署。在北上途中(或任务间隙),他可能顺道访问北平的清华园。
(3)参与清华复校活动
清华大学在抗战后复校,孙立人作为知名校友可能受邀参与相关活动,或向师生分享抗战经历,激励青年学子。
历史细节
(1)演讲内容:据记载,孙立人在清华大礼堂发表了演讲,强调“科学与国防结合”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为国家复兴努力。
(2)行程背景:当时国共内战已爆发,孙立人的东北军事任务紧迫,此行可能兼具公务与私人性质。
争议与补充
部分资料对具体日期记载模糊,但多指向1946年8月。需注意,孙立人此后的政治命运(1955年被蒋介石软禁)可能影响了相关历史记录的完整性。
结论
孙立人1946年8月的清华园之行,既是个人对母校的怀念,也反映了战后知识分子与军人群体对国家重建的关切。此行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政治或军事目的。
幕后制作
主播:张琳
制作人:徐琰青
关于“人文清华”播客
这里是清华大学官方主办的学术内容平台,兼顾学术性与大众性,外行听得懂,内行有收获。
我们遍访清华学术大家、新锐学者,聊他们的人生经历、学术经历、经典学说、独特发现;也偶尔会组织学生圆桌,听同学们讲讲他们的所思所想。
主理人兼主播张小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常驻主播张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
我们有四个常设栏目:
【清华访谈录】大家学者,深度访谈
【清华大课间】清华课间,师生围谈
【清华小客厅】少年心事,朋辈互勉
【清华博论】和博士(生)聊聊毕业论文
欢迎您订阅和收听!
5
22 ratings
1946年,抗战名将孙立人重返清华校园,拍下了三张彩色照片。这位抗日名将为何会在1946年重访母校?具体又是在何时拍下了这些照片?这些都引起了清华75级校友袁帆的研究兴趣。
2025年,Deepseek引发热议,面对来势汹汹的推理大模型,人文学科的前景似乎显得更为黯淡。借由此次热潮,袁帆也为Deepseek准备了一次历史考证小测验,去探究这几张80年前的老照片的拍摄背景。Deepseek会给出怎样的答案?是差强人意还是令人惊喜?古稀之年的老人和“强到没边”的Deepseek,到底谁给出的更靠谱?让我们在本期播客中,一探究竟。
本期嘉宾
袁帆
清华大学1975级校友,在校期间曾代表清华获得北京高校运动会男子万米和五千米双料冠军,毕业后在海军服役25年,退休后醉心清华校史研究。
时间轴
00:03 1975年上清华意味着什么?
02:04 当历史考据派遇上DeepSeek
03:26 孙立人的传奇一生
13:14 1946那一年,清华园里发生了什么大事?
16:55 Deepseek怎么说?
18:58 如何拿到孙立人在1946年5月份的行程单
27:35 “他脸上的光是从东边来的”
29:35 10月的开学典礼,孙立人到底来了没有?
32:45 战后的清华园,他为什么一定要回来看一眼?
36:00 可能是清华最早的彩色照片
39:08 找到那件干起来不知疲倦的事
41:06 当年10公里用时33分,是什么水平?
历史照片
孙立人在大礼堂东侧台阶留影(1946年)
孙立人在体育馆南侧喷泉留影(1946年)
孙立人在工字厅前留影(1946年)
与Deepseek的问答
提问:孙立人1946年回到清华园的具体时间和原因?
DS给出的回答分为了几个部分,包括:时间背景、访问原因、历史细节、争议与补充、结论,全文如下:
时间背景
1946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关键年份,清华大学因战争南迁后(与北大、南开合并为西南联大)开始复员北返,校园逐步恢复教学秩序。孙立人作为清华校友,在这一年8月短暂访问了母校。
访问原因
(1)校友身份与母校情结
孙立人1914年考入清华学校,1923年毕业后赴美留学。他对清华有深厚的感情,此次访问可能是战后重返母校的私人行程。
(2)军事任务途经北平
1946年孙立人任国民党新一军军长,负责东北地区的军事部署。在北上途中(或任务间隙),他可能顺道访问北平的清华园。
(3)参与清华复校活动
清华大学在抗战后复校,孙立人作为知名校友可能受邀参与相关活动,或向师生分享抗战经历,激励青年学子。
历史细节
(1)演讲内容:据记载,孙立人在清华大礼堂发表了演讲,强调“科学与国防结合”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为国家复兴努力。
(2)行程背景:当时国共内战已爆发,孙立人的东北军事任务紧迫,此行可能兼具公务与私人性质。
争议与补充
部分资料对具体日期记载模糊,但多指向1946年8月。需注意,孙立人此后的政治命运(1955年被蒋介石软禁)可能影响了相关历史记录的完整性。
结论
孙立人1946年8月的清华园之行,既是个人对母校的怀念,也反映了战后知识分子与军人群体对国家重建的关切。此行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政治或军事目的。
幕后制作
主播:张琳
制作人:徐琰青
关于“人文清华”播客
这里是清华大学官方主办的学术内容平台,兼顾学术性与大众性,外行听得懂,内行有收获。
我们遍访清华学术大家、新锐学者,聊他们的人生经历、学术经历、经典学说、独特发现;也偶尔会组织学生圆桌,听同学们讲讲他们的所思所想。
主理人兼主播张小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常驻主播张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
我们有四个常设栏目:
【清华访谈录】大家学者,深度访谈
【清华大课间】清华课间,师生围谈
【清华小客厅】少年心事,朋辈互勉
【清华博论】和博士(生)聊聊毕业论文
欢迎您订阅和收听!
104 Listeners
320 Listeners
456 Listeners
131 Listeners
351 Listeners
263 Listeners
257 Listeners
49 Listeners
201 Listeners
20 Listeners
300 Listeners
229 Listeners
277 Listeners
24 Listeners
51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