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September 19, 2023德国《巴登报》:欧盟如惩罚中国汽车,那也必须惩罚特斯拉中国电动汽车正欲大举进攻欧洲市场,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立即宣布,将对中国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冯德莱恩的惊人之举,引发德语媒体和德国专家多方批评。 瑞士广播电台采访了德国汽车教皇杜登霍夫,问他应该如何评估欧洲展开的反补贴调查。杜登霍夫表示,布鲁塞尔似乎正在试图设置贸易壁垒,让中国在欧洲销售变得更加困难。我们认为,这是因为来自法国的压力非常大,因为法国汽车工业相当弱,在中国根本没有代表性,他们希望保护法国汽车工业免受中国的侵害。但这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中国电动汽车更便宜,因为电动汽车的主要部件是电池,它占成本高达40%。由于拥有庞大的电池产业,中国拥有明显的生产优势。《法兰克福评论报》表示:冯德莱恩在其任期内关于欧盟局势的最后一次演讲令人惊讶。欧盟正在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巨额国家补贴展开调查,因为廉价汽车正在扭曲世界市场。北京面临惩法性关税的威胁。欧盟委员会还希望加快风电一揽子计划的审批流程。布鲁塞尔当局将召开一次打击人口贩运的国际会议。鉴于世界上存在许多危机,从气候变化到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我们需要乐观精神。但冯德莱恩无法通过她的演讲带来这一点,因为她无法仅仅通过呼吁来打动怀疑论者。弗莱堡出版的《巴登报》对欧盟明确提出批评。该报表示,当然,北京正在向电动汽车行业注入大量资金。尽管如此,欧盟为了保护欧洲市场而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惩罚性关税是错误的。日益增长的孤立主义倾向已经留下了痕迹。那么,欧盟不是也必须惩罚特斯拉吗?这家电动汽车先驱给竞争带来了很大压力。而众所周知,美国政府在补贴方面一点也不吝啬。美因茨出版的《汇报》对冯德莱恩的评语也很糟糕。该报总结说,如果人们光听冯德莱恩的话,人们会发现,欧盟做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疫情和能源危机等挑战已经被克服,侵略者普京正受到反击,欧洲正在制定气候保护标准。然而,欧盟也正在推进越来越多的问题,这些问题迟早会压倒整个结构。边境对难民的不人道待遇,抵抗通货膨胀的战斗,匈牙利和波兰的民主受到威胁等。冯德莱恩在斯特拉斯堡对此没有做出任何实质性贡献。《法兰克福汇报》认为,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份额猛增不仅仅靠的是补贴,也因为其品质胜过欧洲竞争者。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开展反补贴调查,可能在不经意间引发一场欧中贸易战,本就步履维艰的德国企业到头来会受到损害。其实,欧盟自己也为电动车行业提供巨额补贴。再者,中国厂商的成功也要归功于中国的电动车确实更优秀,毕竟中国人比欧洲人更早地投入了电动车的研发。欧盟以此为由挑起一场贸易战,未免有些漫不经心。贸易战会让德国工业界首当其冲,尤其是德国汽车行业非常依赖于市场开放以及中国市场准入权。包括汽车行业在内的德国工业界如今处境艰难,但解决之道不应是采取贸易保护手段,而是应当通过减少官僚作风、促进竞争以振兴欧洲产业。德国广播电台报道说,德国工商会担忧,欧中将发生贸易战。德国工商会警告不要与中国发生贸易冲突。新的争端,尤其是与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的争端,完全不适合德国摆脱当前的困境。德国每四个工作岗位中就有一个依赖出口,每两个工作岗位中就有一个依赖工业。...more5minPlay
September 05, 2023德国《世界报》:美国打造包围箍以束缚中国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局势以及中美关系继续是德国媒体关注的话题。德国《世界报》发现,美国正在打造一个包围箍来束缚中国。美国和越来越多的印度太平洋国家签署了协议,以便更好地制衡中国。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重复了他对台湾的威胁以及美国在其领土上空发现了来自中国的间谍气球后,中美关系陷入新的低谷。围绕着中国,美国逐步打造了一个由日本,韩国,菲律宾,越南,澳大利亚等国组成的包围箍,来钳制中国。美中关系日益紧张。但在如何应对中国这一点上,柏林并没有紧跟美国总统拜登的步伐。虽然美国多次向柏林施压,但在美国的紧箍战略中,柏林将扮演什么角色,拜登还需要考虑。中国经济数据继续让德国媒体担忧。但德国《商报》惊喜地发现,印度是目前经济发展最快的大国。印度经济于四月到六月间同比增长了7.8%,让中国相形见绌。德国也感受到了这一发展势头。德国的外贸曾因中国经济不景气而陷入停滞,但现在又开始增长了。德国商务知情者网站(www.businessinsider.de)发表专家意见说,中国并没有处于经济崩溃的边缘,而是出现了经济复苏的初步迹象。“中国褐皮书”分析企业负责人赫扎德卡齐(Shehzad Qazi)说,现在出现了一个危险的共识,即认为中国正处于崩溃边缘。但事实并非如此。新数据显示了复苏迹象。重要的财星小微企业景气指数八月份出现了出人意料的上涨,央行降息也正在产生效果。企业又开始变得活跃,信贷需求不断增加。经济局面有可能逐步扭转。但卡齐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很大弱点,房地产行业将长期拖累中国经济。他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仍将低于5%的目标。德国《明镜》周刊则报道说,中国不断增长的国债给中国带来压力,使中国的回旋余地越来越小。根据欧洲评级机构scope的预测,到2027年,中国的国债预计将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100%。专家认为,中期经济前景恶化会给中国公共财政带来更大压力,改革步伐也会有所放缓。2019年新冠病毒大流行爆发前,中国的负债率为60%。到2022%年,因应对新冠病毒及其经济后果耗费高昂,导致这一比例上升到77%。但Scope的专家也看到,中国当局正试图解决金融失衡问题,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额债务,同时通过结构性改革转向拉动消费的增长模式。中国的中央集权经济模式可以更容易实施有效的改革,因为政府控制着国内经济的大部分,包括银行业。但与此同时,中国的增长前景偏离了政府的目标,这是由于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最糟的预测,到2050年,中国人口可能会减少约2亿。这就会使中期增长潜力削减4%左右。但为了实现政府提出的2021到2035年经济产出翻一番的目标,每年增长近5%是必要的。Scope专家还指出,中国有必要实行一些结构性改革,包括在大型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之间引入更中立的竞争,以及提高退休年龄等增强劳动力市场的措施。鉴于人口老龄化,增加妇女在劳动力市场的参与也是有益的。《南德意志报》关注了中印关系。该报发现,中印紧张局势在增加。在20国峰会即将召开时,中国出版了新的地图,把邻国印度的一部分领土划为己有,引发印度抗议。中国挑起的抗议加深了两国的互不信任。而习近平似乎不会参加二十国峰会,这是让东道主印度难堪。而已经准备数月的拜习会也将因此泡汤。德国新闻网站T-online.de甚至问道:中印两国的领土冲突会不会引发战争?...more5minPlay
August 22, 2023美国孤立中国不无风险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发展,中美紧张关系和台海冲突等继续是德国媒体关注的焦点。很多媒体看到,中国经济正在陷入危机。德国电视一台认为,中国经济忽然陷入严重困难。青年失业率和房地产业危机引发了中国的经济危机。这有损于德国和世界。 新数据显示,中国今年将达不到5%的温和增长目标。中国的结构问题和由此相关联的挑战会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长期压力。中国经济的弱点来自多个方面。国内外企业对中国领导层的改革意愿的信任受到损害,与美国的经济和政治摩擦带来各种风险。种种因素的混合削弱了在华投资和中国劳工市场。这反过来又导致国内消费疲软,房地产市场因此也受到连累。中国目前面临一大堆经济问题。专家担忧,中国经济会继续被削弱,因为房地产危机有可能感染金融业。中国经济疲软也将给德国和世界经济带来影响。中国消费者和企业下调消费和投资,会给德国经济带来严重后果。德国在华企业将面临更艰难的竞争,对华出口艰难也会给德国劳工市场带来冲击。德国《世界报》问道,自20年来,人们一直就关心一个话题:如果中国的经济繁荣走向结束,北京政府是不是也会被动摇?中国目前的经济危机可能会达到人所不知的程度。这会不会是习近平时代终结的开始?德国《焦点》周刊对中国防长日前访问莫斯科做表示了关注。该刊表示,中国防长在莫斯科重新向台湾展示了威胁姿态。中国一再在台湾附近的国际水域进行军演。太平洋是不是已成了火药桶了?中国正在获得莫斯科对台战争的支持,而莫斯科也能从中国的侵台战争中获益。德国新闻网站t-online.de就戴维营美日韩三国峰会写道:中国因富有进攻性的外交政策在周边地区日益受到孤立,美国借此机会扩大其在习近平后院的联盟。美国的这一战略是否会引发一场重大战争?世界正在发生变化,一方面,俄国总统普京在乌克兰的战争使全球秩序陷入混乱,另一方面,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的支持和富有进攻性的外交政策特别是在印太地区引发了动荡。一些国家之间的联盟成为可能,这在几十年来是不可想象的。宿敌韩国和日本在戴维营和美国举行了会谈。两国都认为自己的领土主权受到中国的威胁,因为中国正在不断升级其军事力量。中国正在引发许多邻国的恐惧。美国从中受益,因为它正试图通过在习近平后院建立越来越多的安全联盟来孤立中国。多年来,美国一直在扶持觉得受到中国威胁的国家。印度、越南、韩国、菲律宾、澳大利亚都在其内。美国视中国为最大的安全政治挑战,这已不是什么秘密。根据目前情形来看,美国的策略是,通过与多个国家的联盟来阻止中国进攻的可能。通过新联盟,美国有可能扩大其军事基地网络。当与中国发生直接冲突时,采取行动就会较为方便。但美国孤立中国的战略不无风险,它可能导致中国采取报复措施,并和俄国进行更密切的合作。...more5minPlay
August 09, 2023中美紧张关系有增无减德国媒体如何看待中美和中欧的最新较量?媒体认为,中美关系紧张局势有增无减。但中国和美国的经济都有回升迹象,德国和欧盟则因人工智能发展不够快速等,可能被美中甩在后头。 德国新闻网站T-Online.de 认为,台海局势继续紧张,战争危险与日俱增。美国正在武装台湾及其武装部队,以阻止中国攻击台湾。印太地区的威胁姿态不断增加。 中美围绕台湾岛问题的矛盾持续升温。路透社援引两名国会雇员和两名美国官员的话说,美国军方显然正在努力增加导弹的射程。因此,美国政府正在考虑升级其武器,以使美军在太平洋地区获得优势,并能够在远离中国的地方开展行动。 具体来说,应该增加现有武器的燃料并减轻弹头的重量。这将使火箭的射程延长 20%。为了能够改装这些武器,美国参议院上周公布了一项价值至少1300万美元(1190万欧元)的法案。报告没有具体说明涉及哪些武器。但人们可以假设涉及的是中程导弹,因为美国已经拥有洲际弹道导弹。美国正在加强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以阻止中国攻打台湾,北京政府对此表示愤怒。印太地区局势升级的风险正在增加。因此,北约在该地区的存在也日益增加。美国和盟友日前在太平洋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军事演习。其中一种武器系统尤其引起了轰动:据美国消息称,美国空军的“急速龙”已成功测试。例如,新系统将使美军能够击落货机上的远程导弹。在紧急情况下,美国空军运输机也可以使用“急速龙”介入潜在的战斗。 空军上将迈克·米尼汉 (Mike Minihan) 对美国媒体 Aviationweek.com 表示:“现在敌人有一个无限大的问题需要处理。”“你不仅要担心轰炸机,还要担心这些 C-130 和地球上所有其他 C-130。”“我们所有的合作伙伴和盟友都驾驶它们,因此它们可以给敌人带来无限的麻烦,” 这种威胁应该主要针对的是北京。 C-130 是美国军用运输机。作为运输机,它的速度比战斗机慢得多,因此更容易成为敌方防空系统的目标。德国联邦国防军也拥有 C-130 飞机。太平洋军演结束后,美国还宣布将向台湾提供价值3.45亿美元(约合3.13亿欧元)的军事援助。据此,美国正在从本国库存中取出军事装备。台湾军队也应该获得训练资金。这些到底意味着什么,尚不清楚。但台湾显然是两大强国较量的焦点。德国《经济周刊》则担忧,在技术发展上,欧洲将跟不上中国和美国的步伐。欧洲大型康采恩在所有重要领域的发展都不如竞争对手。科技咨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的一项研究显示,欧洲对新技术的投资不够。在技术专利发展方面,欧洲比不上亚洲和美国。缺乏投资的后果可以从人工智能的例子中看到。接受调查的欧洲公司中,只有60%拥有自己的人工智能专利,明显少于美国(77%)和亚洲。调查认为,缺乏投资的原因之一可以在公司高层找到。欧洲公司高层没有足够的数字能力。这也决定了他们的战略方向。欧洲大公司董事会成员中14.4%具有技术背景,即来自it行业。在美国,这一比例明显更高,为21.6%。在这一比较中,让人令人惊讶的是亚洲大公司的情况。在投资方面,它们至少与欧洲持平,但同时该地区具有技术背景的公司高管明显较少,只有8.8%。总体而言,缺乏对未来的投资,人工智能发展不力等原因,可能会让欧洲在技术上跟不上美国和亚洲的发展。德国《商报》发现,在与南美的贸易中,中国已经超过了欧盟。欧盟就是否与南美洲联盟达成协议犹豫不决。但欧盟现在负担不起,因为中国竞争对手正在迎头赶上。 自2012年以来,欧盟与南方共同市场国家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的对外贸易几乎没有增长。德国商业研究所 (IW) 的一项研究表明了这一点。 2022 年,南方共同市场国家与欧盟之间的对外贸易额达到 1230 亿欧元。另一方面,南美与中国的贸易额在十年间却几乎翻了一番:去年为 1920 亿欧元,增长了 56%,比欧盟与对方的贸易多出 700 亿欧。IW 观察到:“由于中国作为替代贸易伙伴的出现,南方共同市场国家现在对欧盟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more5minPlay
July 25, 2023德国摆脱对华依赖步履艰难德国经济和能源部长哈贝克于本月20到22日访问印度,并参加了22日在印度举行的20国集团国家能源部长峰会。但能源部长们未能就未来如何推广风能或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达成一致。哈贝克访问印度,目的是促进与印度的合作,以减少德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哈贝克对印度抱有很大希望。他不光希望促进能源和气候方面的合作,也希望欧印和德印自贸协议能尽快达成。但自信的印度有自己的立场和步伐,并不想成为西方的第二选择。出于种种原因,很多德国企业也不选择印度为在亚洲的投资首选地。哈贝克访问印度的成就因此很有限。但要让印度在德国摆脱对华依赖的战略中起到关键作用,探路之行是必要的。 《法兰克福汇报》就德印贸易和德中贸易做了比较。该报报道说,2022 年,印度与德国的货物交易额约300亿欧元,仅为德中货物交易额的十分之一。这并不奇怪。印度的经济实力不到中国人均收入的 20%。在农业领域,印度的进口关税水平是中国的三倍多,在非农业领域甚至是中国的两倍多。这为德印扩大贸易带来障碍。它既阻碍了专门从事高端产品的德国供应方的销售机会,也阻碍了印度供应方的出口机会,因为高额的进口保护就像对出口产品征收的隐性税。但印度也有它的强项。印度拥有足够的劳动力,在IT等技术行业拥有许多优秀的员工。印度国内的消费给经济提供了扶持等。印度拥有不可小看的发展潜力。瑞士《世界周报》则嘲笑哈贝克在印度摆出的居高临下的姿态。该报指出:德国总理,外长,财长都访问了印度,现在,经济部长也来了。他们想招揽新兴国家,想招募 IT 天才,想为超级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做广告。但这似乎并不奏效。就在这位德国经济部长向印度人解释世界的同时,印度的太空探测器却正在前往月球。德国人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向所谓的憔悴赤脚者提供一份 4000 欧元的工作,作为摆脱赤贫的独特机会。但难道没有人告诉他们,在印度,优秀的 IT 工人能挣多少钱?难道他们不知道美国谷歌公司的年薪平均为 35 万美元吗?印度想登陆月球,而德国连斯图加特火车站都搞不好。请问,谁有理由在这里颐指气使?柏林出版的《日报》语调较为缓和。该报报道说,哈贝克访问印度期间,贸易、能源和气候保护被提上议程。哈贝克说,在印度寻找一个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是此行的原因。印度应该与德国走得更近。这也是哈贝克印度之行的口号。根据“中国+1战略”,德国希望使自己更独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人口众多的印度可以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哈贝克表示,希望在明年印度和欧盟即将举行的选举之前就自贸协定至少达成部分协议。哈贝克访印之行以在印度南部果阿举行的20国集团能源部长会议为终点。哈贝克说,会议的座右铭是“一个家庭,一个未来”。但哈贝克在会议上并没有得到一个家庭。俄罗斯和中国阻止了协议的达成。尽管如此,人们没有理由悲观消沉。在促进和扩大可再生能源方面,大多数20国集团成员的观点似乎是一致的。德国电视二台,德国《经济周刊》等多份媒体表示,印度在经济生产上还取代不了中国。印度关税很高。印度还在大力兴建煤炭发电站,离能源转型还很遥远。在乌克兰战争方面,印度有自己的立场,并不站在西方阵营一边。出于以上种种原因,德印扩大合作还有难度。瑞士《新苏黎世报》的结论是:哈贝克的印度之行显示,德国摆脱对中国依赖之路崎岖难行。...more5minPlay
July 11, 2023美中在小步靠近?德中、欧中尤其是美中紧张关系继续是德国媒体关注的重要话题。就美国财长耶伦完成了对中国为期四天的访问一事,《南德意志报》认为,耶伦在北京推行了筷子外交,并在北京取得了一场社交媒体的胜利。其实,美国和中国之间仍然存在不信任,但美国财长的来访使双方现在愿意重新进行经常性的相互交流。...more5minPlay
June 27, 2023在美国阴影下的德中关系本月20日,德中政府磋商会议在柏林举行。就在同一周,美国也有针对中国的举措。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北京会晤了习近平。美国总统拜登在华盛顿会晤了印度总理莫迪。就在这短短的一周内,德中关系和美中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德国媒体和政界有何看法?...more5minPlay
June 13, 2023德中政府磋商会议在即 众目瞻望朔尔茨德中政府磋商会议将于本月20日在柏林举行。德国总理朔尔茨已于四月底向中国总理李强发出了会议邀请。中国外长秦刚于五月初访问了柏林,以便为德中政府磋商会议铺平道路。...more5minPlay
May 16, 2023德中关系面临更大波澜中国外长秦刚日前访问德国和法国。在访问德国时,秦刚和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在乌克兰和台湾问题上,继续针锋相对,使德中关系更为紧张。德中和欧中关系进入了什么状况?德国媒体如何看待双方的关系?...more5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