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BTBA presents: 生技來一刻
Share to email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X
By BTBA
4.9
5353 ratings
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83 episodes available.
生物學家的工作樣態相當多元,除了在實驗室親手操作之外,也有一類生物學家以不一樣的方式進行科學研究,他們是利用計算方法解決生物問題的「計算生物學家」,或有些人稱為「生物資訊學家」。
本集節目邀請到在藥廠擔任計算生物學家的周文奇博士以及林書弘博士,他們與《生技來一刻》分享計算生物學家如何協助推動藥物的開發,從早期的藥物發現,到後期的臨床試驗,隨著藥物進入不同階段,計算生物學家的工作重點也隨之演進。我們也討論計算生物學家的職涯,兩位講者介紹了他們的訓練背景,討論計算生物學家能夠提供的貢獻,最後也分享他們對於自己在工作上的角色以及反思。
🧑💻 講者 | 周文奇博士 Dr. Wen-Chi Chou https://www.linkedin.com/in/wenchichou/
🧑💻 講者 | 林書弘博士 Dr. Shu-Hong Lin https://www.linkedin.com/in/shuhong-lin-bioinfo/
🎤 主持人 | 陳乃群 Nae-Chyun Chen https://www.linkedin.com/in/ncchen/
🧑💻 後製 | Celine Hoh https://www.linkedin.com/in/celinehohzm/
🧑💻 後製 | 林茂然 Mao-Jan Lin https://www.linkedin.com/in/mao-jan-lin-959734138/
《生技來一刻》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我們製作節目。我們也歡迎聽眾的小額捐款,您的支持能幫助我們製作更優質的節目。https://www.paypal.com/US/fundraiser/charity/2101877
生技來一刻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oment.in.biotech
BTBA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tbatw
BTBA Podcast 網站:http://btbatw.org/podcast
過去相關訪問:
時間軸
講者背景簡介 (1:50)
計算生物學家在藥物發現階段的工作 (4:25)
計算生物學家在藥物臨床階段的工作 (10:30)
藥廠對於新技術的評估概況 (28:45)
計算生物學家的訓練背景 (44:50)
什麼樣是一位好的計算生物學家? (1:00:04)
江湖傳言:「計算生物學家好找工作,但不好升遷」是真的嗎? (1:13:34)
研究領域物換星移,隨著新的研究領域誕生,也有研究領域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而有些曾經冷門的領域,則因為技術進步、新的科學發現,回歸眾人追逐的研究熱點。神經膠質細胞(Neural progenitor cells, NPCs)就是這樣的領域,隨著近年對神經退化疾病的重視,以及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的發現指引,原本被認為扮演輔助角色的神經膠質細胞,一躍成為熱門的藥物標的。
本集的訪談邀請到目前在 Biogen 擔任 Associate Medical Director 的蔡蕙歆博士,他將會介紹神經膠質細胞在神經系統的功能,以及這一群「和神經細胞一樣重要」的細胞,在神經退化疾病領域的進展。此外,蕙歆也會和我們分享他如何轉換領域、挑戰自我,從學界教職跳到業界,從基礎研究進到臨床試驗開發。他也和我們分享管理腦庫的特別經歷、和面對公司人事異動、冷門領域找工作的心法。他談論如何調適心態,應對多變的環境,在職涯中展現的彈性和適應力。相信蕙歆的分享,對於現在面臨嚴峻景氣的求職者,與在職場打拼探索屬於自己的道路的大家,會非常有助益。
🧑 講者 | 蔡蕙歆博士 Dr. Hui-Hsin Tsai:https://www.linkedin.com/in/hui-hsin-tsai-1b414b12/
🎤 主持人 | 陳君瑋Chun-Wei Chen:https://www.linkedin.com/in/chun-wei-chen-b28813195/
🎤 主持人 | 何逸雲 Yi-Yun Ho:https://www.linkedin.com/in/y-yun-ho-476b995b/
🧑 後製 | 陳君瑋Chun-Wei Chen:https://www.linkedin.com/in/chun-wei-chen-b28813195/
《生技來一刻》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我們製作節目。我們也歡迎聽眾的小額捐款,您的支持能幫助我們製作更優質的節目。https://www.paypal.com/US/fundraiser/charity/2101877
生技來一刻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oment.in.biotech
BTBA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tbatw
BTBA Podcast 網站:http://btbatw.org/podcast
過去相關訪問:
時間軸
背景和講者介紹 (0:00)
為什麼選擇研究神經膠質細胞──領域轉換 (2:52)
配角的逆襲:神經膠質細胞的介紹 (4:46)
和神經膠質細胞相關的疾病:神經膠質細胞作為藥物標的、神經膠質細胞與神經退化疾病的關係 (10:20)
神經膠質細胞相關疾病在藥物開發上的挑戰 (15:55)
神經相關疾病很多沒有好的動物模型,業界會怎麼去解決這樣的問題 (19:37)
神經膠質細胞相關疾病藥物開發的未來趨勢 (21:43)
在 HHMI 管理 newborn brain bank(新生兒腦庫)的經驗與腦性麻痺與寡突膠質細胞(Oligodendrocyte)的研究 (23:20)
業界和腦庫的合作、和腦庫的不同運作模式 (28:33)
從學界教職轉到業界科學家的轉換與選擇、業界研究和學界研究的比較 (31:34)
Biogen 介紹:相對專注在神經領域的藥廠 (34:58)
從基礎研究轉換到臨床試驗擔任 medical director 的經歷 (37:28)
從基礎研究轉到臨床試驗的困難和挑戰 (40:43)
臨床試驗和基礎研究的相似與不同 (44:00)
基礎研究背景在臨床研究上的優勢 (45:20)
如何在臨床試驗中評估藥物的效用、介紹何謂 active comparator (46:48)
和商業開發組合作的經驗 (50:22)
如何面對公司內部的組織重整 (51:59)
人生規劃生涯發展的建議 (55:00)
找工作的建議 (57:45)
美國的高藥價和高醫療支出世界知名,光是處方藥的支出,就佔了全球處方藥物市場的四成,其中十款藥物在 2022 年佔了 Medicare 將近20%的支出(500 億美元),因此最近被《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 IRA)鎖定,於協商後大砍藥價,有些藥甚至被砍到現在價格的兩折,並於 2026 年實施.
究竟在整條藥物價值鏈當中,有哪些關鍵環節來決定藥價和藥品給付呢?藥品福利管理機構(Pharmacy Benefit Manager, PBM)又在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美國為什麼不像台灣一樣辦理全民健保呢?關於以上問題,我們很榮幸邀請到目前在 Takeda 藥廠擔任 Reimbursement & Contracting Strategy Lead 的 Mike Lee 來跟我們解析美國藥品錯綜複雜的給付系統,帶我們從更高的視角,一覽美國醫藥產業的運作體系全貌。
🧑💼 講者 | Mike Lee 李和昭 https://www.linkedin.com/in/mikeleemsmba/
🎤 主持人 | 劉駿:https://www.linkedin.com/in/chun-liu-sysbiophys/
🧑💻 後製 | 彭郁茹:https://www.linkedin.com/in/yu-ju-crystal-peng-b7bb44206/
「生技來一刻」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我們製作節目。我們也歡迎聽眾的小額捐款,您的支持能幫助我們製作更優質的節目。https://www.paypal.com/US/fundraiser/charity/2101877
生技來一刻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oment.in.biotech
BTBA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tbatw
BTBA Podcast 網站:http://btbatw.org/podcast
過去相關訪問:
講者背景介紹 (2:20)
本集節目邀請到姚若晴博士,若晴博士班畢業之後,隨即加入南加州大洛杉磯區域的新創公司,後續因為公司的組織調整,他面臨在生技寒冬換工作的艱難挑戰,若晴很大方地和我們分享這些心路歷程。
若晴同時也是友台 PodCast 節目《三腳貓實驗室》的主持人,我們討論到製作 PodCast 的酸甜苦辣,是什麼動機讓若晴還有《三腳貓》團隊,出錢出力堅持製作節目與大家分享經驗?請收聽本集節目,一探生技內容創作背後的製作祕辛。
《生技來一刻》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我們製作節目。我們也歡迎聽眾的小額捐款,您的支持能幫助我們製作更優質的節目。https://www.paypal.com/US/fundraiser/charity/2101877
🧑💻 講者 | 姚若晴博士 Dr. Juo-Chin Robin Yao https://www.linkedin.com/in/juochinyao/
🎤 主持人 | 陳乃群 https://www.linkedin.com/in/ncchen/
🧑💻 後製 | 彭日平 https://www.linkedin.com/in/riping-phang-827859a0/
🧑💻 後製 | 林茂然 https://www.linkedin.com/in/mao-jan-lin-959734138/
生技來一刻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oment.in.biotech
BTBA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tbatw
BTBA Podcast 網站:http://btbatw.org/podcast
🎧 過去相關訪問:
🐱《三腳貓實驗室》
講者背景介紹 (1:30)
職涯目標漸漸轉變成業界科學家 (5:55)
基礎研究背景找業界工作的時候,面試時的重點 (16:35)
MTBA 介紹、參與 TBA 志工活動的經驗 (24:00)
找第一份業界研發科學家工作 (28:47)
加入早期新創公司的原因 (36:23)
前公司裁員,需要找新工作 (49:15)
人脈網路對於找第二份工作的影響 (57:00)
三腳貓實驗室介紹 (1:08:04)
經營自媒體的動力 (1:15:35)
分享經驗的心態 (1:26:04)
抗體藥物複合體 Antibody Drug Conjugate (ADC),是蛋白質抗體和小分子藥物的結合,此技術利用抗體的專一性,將藥物帶至特定區域來殺癌細胞,減少對正常細胞的傷害。ADC 在近幾年發展的很快。2023 年,ADC 藥物的全球銷售額為 100 億美元,預計在 2028 年成長到將近 200 億美元,15% 的年複合成長率非常驚人。
“魔術子彈” (magic bullet) 的概念從二十世紀初期被提出,指藥物針對特定治病微生物或特定細胞攻擊,而幾乎對身體無害。最初是由德國科學家 Erlich 提出,他合成的小分子Salvarsan,是首款能專一針對梅毒螺旋菌毒殺的藥物,被認為是第一顆魔術子彈。遺憾的是,在其後 50 年由於技術等種種限制,這領域始終沒有太大的進展,直到 1967 年 ADC 的概念提出、以及之後單株抗體等技術的進展,這領域才慢慢有所突破。即便如此,也一直到了 2000 年,才有首款 ADC 藥物被 FDA 核准,真的是非常漫長的歷史。
我們在這集的節目中,很榮幸邀請到目前在 AstraZeneca 擔任資深科學家的張瑄玶博士,他與我們分享關於 ADC 的設計與開發流程。如果上述簡史讓你對 ADC 藥物感興趣,那就千萬不能錯過這集訪談!
生技來一刻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我們製作節目。我們也歡迎聽眾小額捐款生技來一刻,您的支持能幫助我們製作更優質的節目。
👩🔬 講者 | 張瑄玶:http://linkedin.com/in/hsuan-ping-chang
🎤 主持人 | 劉駿:https://www.linkedin.com/in/chun-liu-sysbiophys/
🧑💻 後製 | 黃品翔 Sean Pin-Hsian Huang:https://www.linkedin.com/in/pinhsianhuang
🧑💻 後製 | 林茂然:https://www.linkedin.com/in/mao-jan-lin-959734138/
生技來一刻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oment.in.biotech
BTBA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tbatw
BTBA Podcast 網站:http://btbatw.org/podcast
BTBA 2024 年會網站:https://www.btbatw.org/2024/
過去相關訪問:
講者自我介紹 (3:32)
Antibody Drug Conjugate (ADC) 基本結構及藥物設計考量 (7:54)
ADC 發展簡史及主要作用標的 (16:56)
ADC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 (25:24)
在藥廠的開發流程 (29:55)
在ADC領域研究多年的心得及未來領域發展走向 (33:00)
ADC在年會的討論方向 (38:45)
藥物開發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我們在研究所期間,接觸到的往往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且大部分著重於研究機制、找到藥物標的和設計候選藥物這一塊。從候選藥物到上市藥物中間仍然有很大一步和許多阻礙需要克服,其中包括了臨床試驗和藥物製程開發。
這一集我們邀請到 Novartis 藥廠擔任 Clinical Science & Innovation Academy Fellow 的廖怡恩博士和 Vertex 藥廠 Process Development 部門擔任 Senior Scientist 的畢家興博士,我們以輕鬆的聊天方式,討論了轉譯科學、臨床科學與藥物製程開發的流程、工作內容與趣事。
除了分享自己的職涯經驗,他們也會介紹今年 BTBA 年會 Translational Science Panel 和 Advanced Bioprocessing and CDMO Panel 的設計和內容,讓大家預先體驗一下 BTBA 年會盛況。
生技來一刻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我們製作節目。我們也歡迎聽眾小額捐款生技來一刻,您的支持能幫助我們製作更優質的節目。https://www.paypal.com/US/fundraiser/charity/2101877
🧑💻 講者 | 廖怡恩 Yi-En Liao:https://www.linkedin.com/in/yien-liao
🧑💻 講者 | 畢家興 Chia-Hsing Pi:https://www.linkedin.com/in/chia-hsing-pi-13a29490
🎤 主持人 | 何逸雲 Yi-Yun Ho:https://www.linkedin.com/in/y-yun-ho-476b995b
🧑💻 後製 | 林庚民 Geng-Min Lin:https://www.linkedin.com/in/geng-min-lin-7b959a98
生技來一刻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oment.in.biotech
BTBA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tbatw
BTBA Podcast 網站:http://btbatw.org/podcast
BTBA 2024 年會網站:https://www.btbatw.org/2024/
BTBA 2024 年會購票連結:https://www.tickettailor.com/events/btba/1264921
過去相關訪問:
⚗️藥物製程系列:
💉轉譯醫學系列:
本集節目概括 (2:33)
怡恩的學經歷和職涯選擇 (4:10)
家興從機械系到生醫研究的特別經歷 (7:28)
💉轉譯醫學部門 (translational medicine) 的介紹 (11:20)
⚗️製程部門 (processing development) 的介紹與工作內容 (13:44)
💉轉譯醫學部門在臨床試驗不同階段的工作內容 (19:40)
⚗️藥物開發過程中製程部門對接的部門 (23:11)
⚗️製程需要考量的部分:原物料、運送方式 (25:30)
💉⚗️轉譯醫學和製程部門在藥物開發過程中的角色和交互作用(27:30)
💉轉譯醫學部門的一天 (32:30)
💉如何決定臨床試驗的地點 (35:30)
⚗️製程部門的一天 (36:40)
⚗️代工廠CDMO 監工的經驗 (37:55)
⚗️製程部門的有趣經驗 (39:25)
💉轉譯醫學部門的有趣經驗 (40:40)
💉工作上最喜歡和比較不喜歡的部份 (42:10)
⚗️工作上最喜歡和比較不喜歡的部份 (45:00)
💉⚗️未來展望 (46:28)
💉⚗️過去所學對於現在工作的幫助 (48:50)
💉⚗️給想從事轉譯醫學部門和製程部門工作的新鮮人的建議 (55:10)
💉⚗️年會Translational Science Panel和Advanced Bioprocessing and CDMO Panel 介紹 (58:50)
藥廠的營運部門 (operations) 和研發 (research & development)、財務 (financial) 同為藥廠中的巨大核心組織,營運部門通常包含製造、人力資源、資訊等子部門。營運部門的工作內容,常常圍繞著「人」在進行,如何與相關部門一起協調優先項目、有效統籌有限的資源,是在營運部門工作的日常課題。
本集節目邀請到目前在 AstraZeneca 藥廠,負責研發資訊科技管理 (R&D IT) 的陳昱名博士 (Dr. Morris Chen),他的部門支援細胞與基因治療的資訊相關需求;在加入藥廠之前,Morris 在管理顧問公司工作,負責藥廠營運的優化。我們談到當時 Morris 第一份工作的求職考量、顧問業和藥廠的合作關係,也簡介藥廠營運管理。此外,Morris 分享了他對於職場人際互動的觀點,還有他在工作上協調各方的心法,這些軟性技能在他的工作之中,於幕後推動了許多重要案子。
生技來一刻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節目製作。
🧑💻 講者 | 陳昱名博士 Dr. Y. Morris Chen:https://www.linkedin.com/in/y-morris-chen-phd-2bb9bb/
🎤 主持人 | 陳乃群:https://www.linkedin.com/in/ncchen/
👩💻 後製 | 彭郁茹:https://www.linkedin.com/in/yu-ju-crystal-peng-b7bb44206/
生技來一刻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oment.in.biotech
BTBA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tbatw
BTBA Podcast 網站:http://btbatw.org/podcast
BTBA 2024 年會網站:https://www.btbatw.org/2024/
過去相關訪問:
管理顧問業:博士班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 (1:25)
曾經接觸過的案子 (12:30)
顧問業對於藥廠的貢獻 (19:30)
加入藥廠工作 (23:50)
藥廠營運部門介紹、R&D IT 部門介紹 (31:35)
職場人際互動、政治 (43:35)
優先順序的協調 (54:18)
科學訓練在管理職涯中的幫助 (1:02:57)
回顧職涯不同階段的重要決定 (1:08:36)
又是一年的夏季,很多 TBA 年會或是各種 conference 開始舉辦,除了各式講座和專題討論外,人脈拓展 (networking) 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講到 networking,有些人在社交場合不太好意思跟陌生人聊天,或著帶著一點功利的眼光,直率地想和人建立專業領域連結,甚至拜託人介紹工作;也有些人覺得只有管理階層需要和人交流,科學家好好做實驗即可,種種迷思讓 networking 的困難度急劇上升。
但若能抱著單純的心態進行 networking,專注在和不同領域的人認識接觸,除了進一步拓寬自己的認知邊界,又培養專業人脈,實在是好處多多。這一集我們請到兩位在今年波士頓生物科技年會 networking 的負責人 Ginnie and Phoebe 來和我們聊聊一些常見迷思,同時也分別從學生和業界科學家的角度,談談 networking 對他們有什麼樣的意義和幫助,請千萬別錯過這集的討論喔~
👩🔬 講者 | 蔡函庭:Phoebe Tsai https://www.linkedin.com/in/hanting-phoebe-tsai-298a443b/
🪙「生技來一刻」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我們製作節目。我們也歡迎聽眾的小額捐款,您的支持能幫助我們製作更優質的節目。https://www.paypal.com/US/fundraiser/charity/2101877
生技來一刻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oment.in.biotech
🎧 讓我們也一起回顧一下過去相關軟實力的訪問:
講者介紹(1:52)
額外的連結:
本集《生技來一刻》邀請到 June 林靜君醫師,她在橫跨太平洋兩岸的台灣與美國,都有豐富藥廠醫藥事務 (medical affairs) 經驗,同時也是具備臨床經驗的醫學專家。醫藥事務作為藥廠和臨床醫師間的橋樑,需要非常需要靈活地應對進退,除了醫學知識,對不同地區醫師文化的敏感度,更是勝任這份工作的關鍵。June 具備在台美兩地的成長經驗,以及扎實的醫師訓練,成為這份工作的不二人選。但儘管擁有跨文化的成長背景,June 在職涯早期階段,仍然十分費勁。June 大方地和我們分享了許多她如何克服文化障礙的珍貴經驗。
June 吸引我們的,不僅是她橫跨臨床和藥廠、橫跨不同文化的豐富工作經歷,更是她精彩的生命歷程。她過往艱辛的生活和職涯歷程,淬煉出堅毅不服輸的樂觀,與對少數族群的真誠關懷。相信林醫師真誠的分享,能鼓舞每一個還在生活與職涯中掙扎向前的你我。
🧑💻 林靜君醫師 June Lin:https://www.linkedin.com/in/junelin20202023/
過去相關訪問:
生技來一刻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oment.in.biotech
「生技來一刻」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我們製作節目。我們也歡迎聽眾的小額捐款,您的支持能幫助我們製作更優質的節目。https://www.paypal.com/US/fundraiser/charity/2101877
講者自我介紹與成長經歷 (1:10)
在生物技術領域,商業發展(Business Development, BD)的角色至關重要,因為它牽涉到企業的成長和成功。商業發展團隊負責尋找、開發與公司核心業務相關的新機會,包括合作、併購、授權等。這不僅僅是一個獨立部門的工作,也是公司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了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在生技領域,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商業發展部門的作用變得更加關鍵。通過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獲取新技術、擴大市場範圍等方式,商業發展部門能夠幫助公司實現創新、擴大市場份額,並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 顏伯任博士 Dr. Po-Jen (Will) Yen: https://www.linkedin.com/in/willyen
生技來一刻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moment.in.biotech
🎧 讓我們也一起回顧一下過去相關訪問:
✨ 生技來一刻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
時間軸
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83 episodes available.
656 Listeners
160 Listeners
242 Listeners
189 Listeners
141 Listeners
8 Listeners
29 Listeners
300 Listeners
167 Listeners
19 Listeners
53 Listeners
329 Listeners
6 Listeners
49 Listeners
9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