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裂坛

带着金融虚无主义梦游进入下一站


Listen Later

· 片尾BGM ·

The Temper Trap - Sweet Disposition


01

大家好,我是小跑。这是一篇年中总结。


很久没有跟大家solo了,墙裂坛的更新频率和速度也明显放慢了。除了自己本职工作,突然忙了好几倍之外,还有一个客观原因:不知不觉中,不管您有没有意识到,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观点和注意力恶性通货膨胀”的时代——大家对观点吸收能力,边际效益递减的非常厉害。


一段曾经很容易就让人引起共鸣,如沐春风,心旷神怡的观点,现在能带来的刺激已经越来越小了,甚至是负担。往回看,就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全世界人民的精神生活都绑定在了网上,人人变得皆可发声,这要感谢新冠;但也是一年的时间,我们对观点的承受能力也越来越差,饱和速度越来越快,这也要感谢新冠。


在网络时代和经济里,一切当然会变得更好,而且会更快地变得更好;但一切从好变坏的速度也会更快——跑马圈地的速度会更快,起泡沫的速度会更快,垄断的速度会更快,填鸭我们的思想然后让其变形的速度,也会更快。


人类的吸收能力,就像一个无底的黑洞;我们巨大的适应能力,再遇到像盘丝洞一样的互联网,欲望就迅速绽开——电影,要越来越惊悚;小说,要越来越离奇;火鸡面的辣度要越来越辣,螺蛳粉的口味要越来越重,酒精的度数也要越来越高——注意力通胀也是如此。


大家都在追逐最便宜的多巴胺,最快的信息流,最慢的衰老——它们驱动了这个时代所有的叙事,价值观和文化。


在《Subprime Attention Crisis(注意力次贷危机)》这本书里(作者是前谷歌人工智能公共政策研究员),这件事被叫做“注意力次贷风暴”,它发展酝酿和破裂的过程可参见2008年的房地产市场,只不过这次发生在大家的脑细胞里。




02

虽然这个原因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其实还是不更新的借口。


还有一个可能更重要,也是更真实的原因,就是我感觉到最近的世界,不管是在市场,还是大家的认知领域,都正在发生一个很奇怪的变化——难以表述,我到现在还没有找到一个简单清晰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但我相信这也是大家正在感觉到的,不管是哪一个年龄层的人。


比如最近我在生活工作中感觉到的一些变化:


首先是玩的游戏。我总结了一下,这一年身边朋友们在玩的、或者是向我极力推荐的游戏们,包括:《赛博朋克2077》,《Oxygen not include(缺氧)》,《The Long Dark(漫漫长夜)》,《Frost Punk(极寒庞克)》,

《This War of Mine(我的战争)》………这些都是绝望的生存游戏。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会引向一个必冻死、必饿死,必亡、或者被必被擒获的结局,虽然整个过程是斗智斗勇的无限挣扎,但结尾都是确定的、无可救药的悲剧。(连游戏都躺平了)




这些游戏其实反映了我们现在真实的心理状态。如果要给这样的心理状态,和现在的世界找一个参照物,我想不出比《红与黑》中的维立叶尔城更合适了。


这座城里的情绪、人们的心理状态,司汤达老师用了一个字来描述——“烦”。(书中写)“这座小城就像一个囚笼,把上千个人放在一起——这事儿并不那么坏,但是在笼子里就不那么快乐了”。


“烦”也是19世纪一战前大众生活的基本状况,尼采把它叫做“颓废”;司汤达在《红与黑》的“烦”里,辨认出了法国人民情绪剧烈变迁的前夜。


“烦”,是无聊,人们日常忙着争名逐利,又自我,又压抑。能把自己从这种喘不过气的情绪中拉出来的,只有茶余饭后的八卦和琐事。(书中写)“人唯独靠谣言生活,才显得不那么无聊”。琐事、谣言和噪音像吹泡泡一样,堆出了人们脑袋里乱七八糟、无目标、不知向何处去,却又被塞得满满当当、没空思考、梦游一般的生活。


因为“烦”产生大小噪音,噪音层层叠叠,越来越响亮,模糊掉了所有人曾经那么坚定的价值观、传统、荣誉和认同感——于是在那个喑哑的时代里继续梦游。



2021年马上要过去一半,站在年中放眼望去,我们的现实世界中,不管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互联网上,朋友圈里,还是金融市场上,也是维立叶尔城这幅样子:


各种预测、观点、噪音也像吹泡泡一样,把我们脑袋塞得满满当当,从极悲观到极乐观,从一潭死水的波动到黑天鹅群舞的波动,从创新的希望到赌博的杀猪盘——不管发生了什么,无论什么观点,好像都有充足的论据和理由来支撑——噪音层层叠叠,无所适从,于是只能继续每天梦游一样地刷手机。哦不,现在“刷”都太慢了,直接用“滑”。


《红与黑》的梦游小城里,诞生了于连——一个奉行马基雅维利“不认命,无道德,不用传统准则来衡量自己所作所为”的出格“英雄”。


那在这个梦游时代,我们需要点什么呢?


03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明白这件事情是共性还是个性,是只发生在我们的家里?还是全球放眼望去,大家都找不到意义,“平”成一片?


我有个多年来总结的经验:在考场上涂答题卡,你所有的意识都聚焦在那些密密麻麻的小黑点上。当时间越来越少,题目越来越难,小黑点便开始汇聚成一个黑色的大坑——你带着绝望陷了进去,恐惧和失败的念想由此开始。


这个时候,你只要把头抬起来,恐惧感大概率会消失一半。因为:你会看到考场里的每个人,都正在被手里答题卡上的黑洞吸进的路上——原来大家都一样。


当自己的恐惧变成了所有人的恐惧,它也就不是恐惧了。


我们坐在自己家中正在经历的那些很“卷”的感觉,比如正在经历的人口恐惧。抬眼望去,其实同在这个时代考场里的大部分国家,都在自己的人口答题卡里恐惧着。


日韩自不必说,美国的出生率在2020年连续第六年下降,是自1979年以来出生率最低的一年。看CDC的最新数据:2020年只有360万婴儿出生,比前一年下降了4%——并且本次衰退发生在所有种族和出生地。他们不慌吗?当然也慌。(再看整个东南亚的抚养比(需要被供养的人口:有工作能力人口),都是一片“龙抬头”的形状)。



再想一想人口恐惧和内卷之间的因果关系,就会发现:其实现在全世界都很平。在托马斯弗里德曼老师《世界是平的》这本书被去全球化的现实打脸了将近10年之后,世界,终于又是平的了——只不过这次是躺平的。


04

躺平过程如下:


2008年之后,经济上受挫的Y世代,梦瞬间崩塌,没有好工作,没有生活意义;身边的机器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工种被取代;“不公平”逐渐由一种感觉,变成了一种真实的存在。于是考场里的Y和Z时代,都有了大把空闲时间来问自己那些关于存在主义的问题:


如果没有公平的机会,为什么还要选择参与这个社会游戏呢?为什么还要交税?去资助富翁们的医疗保险吗?为什么还要省钱?买房子吗?买得起吗?为了财富自由吗?为了早退休吗?这些问题的答案好像都是否定的。


这种对未来巨大的虚无感和无力感,也体现在金融市场上的每一个角落——如果你的钱对你的生活毫无价值,干嘛不拿它赌一把?如果运气好,时机准,赌赢的机会总比彩票大吧。


只要到WSB留言板看一下,从狗狗到比特币,马斯克老师金手指碰过的名字,和几家快要倒闭的公司的股票——都是大家碰运气的地方。


直到有一天,早上醒来,打开手机,看到狗币从0.5跌到0.2,一切尽在不言中——但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随之而来的却是出乎意料的平静和虚空。



从游戏驿站到比特币,就算是赌,我们为之激动的东西也在内卷,刺激度边际递减,越来越空洞,根本没有意义。


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人为什么要实现财务自由呢?就算筋疲力尽的挣扎之后,有了钱,但是存在的意义似乎并没有增加,依然有大把无意义的时间需要杀掉,怎么杀呢?杀时间的意义又是什么?不杀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所以人类保持一定程度的贫穷、无知、以及躺平是必要的。这才是这个时代“Stay Hungry,Stay Foolish”的含义吧?


如你所知,这就是“金融虚无主义”。这不是在批评年轻人,这是大家面对这个被动继承来的世界运转体系的正常回应。


虚无主义(nihilism)是指人对“价值、意义及生存意欲之彻底否定”。尼采如是说:“现代人正满足于其生活,不再认识到自己正在做什么,或者还有什么可能做的——末世的人似绵羊,而不似人。”


当虚无主义来袭,人们会发现那些曾经深信不疑的传统价值——道德责任、理性共识、宽容,也许都是几千年来自己骗自己的。于是超人典范查拉图斯特拉来到广场,看着走钢索的人就这么被吃瓜群众哄嚷,跌下来,躺平了。


到了2021年,我们再一次重复人类对未来的凝望,这一次看到了点什么呢?


05

关于躺平和虚无主义,我曾经觉得:这么多年来,它其实是同一件事,只不过换了不同的词——从“知足常乐”,“感恩”,到“佛系”,再到“躺平”。本来都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从小到大见过很多次面了。其实也许并没有躺平这件事,但是谈论的人多了,它就成了一件事。


但现在我不这么想了,因为总觉得这次有点不一样——


我们已经习惯了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屁股坐在自己的凳子上来谈论世间一切事,但我的脚并不在别人的鞋里。我的父母的脚也不在我的鞋里。


不管是已经放弃了的,还是忍耐着继续挣扎的年轻人们,我们所有心理状态的最深处都有一个共同的小魔鬼——那个难以言说的“不安全感”。现代人,现代年轻人,以及之后更年轻的一代所感受到的不安全感,也许比前浪们要大得多。


这个越来越大的不安全感是从哪儿来的呢?


我们的生活明明比前代人安全的多,出生率更高,死亡率更低,活的也更长,但为什么不安全感却更重了?


因为没有任何一个生活环节是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古时候的农民活不活得下来,过得好不好,大概率掌握在自己种下的每一颗种子,自己锄的每一锄头地中,整个生产环节对自己全程透明。但是现代人的生活,不管是放进嘴里的东西,还是敲下每个键盘完成的每一件工作,都是绕过无数环节才来到自己身边的。你看不到全貌,没有上帝视角,没有控制能力,也就没有安全感。


而且我们已经丢失了古人的怀疑精神,“笃信”一种信仰或理念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这就像尼采笔下走钢锁的人,丢掉了平衡杆。


这种安全感,就算自拍无数,刷几万小时的抖音,网上喷赢数千人,拉黑上百人……也换不来。


06

当然,当然,当然,这个年中精神总结的结尾必须升华,正能量还是满满的(这是真诚的)——因为虚无主义也可能导致启蒙运动。瓦蒂莫就认为虚无主义不是文明病症,而是人类自由的机遇。


而要想实现这一机遇,我们需要海德格尔:



在我们这个可思虑的时代里,最可思虑的是我们尚未思想。思想并不是无所作为(躺平),而是自己对自己采取行动,让自己无时无刻地,不停的处于与世界命运对话的状态中。


如果觉得没有意义,那可能是因为还没开始思想。如果觉得想躺平,那可能是根本没有站起来过。


如果觉得这个结尾的建议说了跟没说一样,那就以实际行动在墙裂坛里,和我们继续撞墙思考吧。

— End —

主笔&主播 | 肖小跑 总运营 | 陆丽娜


微信公众号:墙裂坛

坛友群:请添加坛子微信(BKsufe),请注明:坛友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墙裂坛By 墙裂坛

  • 3
  • 3
  • 3
  • 3
  • 3

3

2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墙裂坛

View all
疯投圈 by 黄海、Rio

疯投圈

107 Listeners

雪球·六点半热评 by 雪球

雪球·六点半热评

2 Listeners

钱粮胡同FM by 住在胡同里的野人

钱粮胡同FM

19 Listeners

商业就是这样 by 商业就是这样

商业就是这样

273 Listeners

晚点聊 LateTalk by 晚点 LatePost

晚点聊 LateTalk

23 Listeners

起朱楼宴宾客 by 大卫翁

起朱楼宴宾客

45 Listeners

麦子店圆桌Night by 麦子店小二

麦子店圆桌Night

4 Listeners

高能量 by 李翔李翔

高能量

27 Listeners

三点下班 by 李永浩,星辰

三点下班

17 Listeners

中金研究院 by 中金研究院

中金研究院

10 Listeners

知本论 by 知本论

知本论

4 Listeners

截胡不截财 by Jeff

截胡不截财

1 Listeners

面基 by 面基

面基

22 Listeners

厚雪长波 by 雪球官方账号

厚雪长波

4 Listeners

投资实战派 by wong永庆

投资实战派

3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