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戰倒數,區桂芝偕教改團體去教育部前按喇叭抗議109課綱全面弱化學生能力,我覺得2024.1.9聯副胡剛剛〈碎片〉更值一看:「2004年,普通人的注意力平均是2分30秒,2023年縮水到47秒」,而且「人們分心後需要25分鐘才能重新集中注意力」。我們大把時間都耗在網路,傳一篇文章給朋友,回應是:「怎麼這麼多字啊,懶得看」,然後接著玩手機上玩了六小時的貪食蛇。注意力的喪失更甚於教育政策,會讀書的人不受限於任何政策,不讀書的人什麼政策也影響不了他。
1月6日周末台中勤美誠品柯P震撼後幾天回台南,把孫子找來,說服深綠阿嬤投誠,完全感受到喬治歐威爾《1984》「無知就是力量」「清醒的欺騙(刻意說謊且真心相信)」的威力。對一個日本教育且退休三十年的92歲小學教師,重聽、不便出門且無網路使她完全處於易操控的弱勢。不讀書或不接收新知等於文盲,才是當今教育應有的覺醒。
母親是老師,但我所知道的都從書上來。記得小學讀過魯瓦克(Robert Ruark,1915-1965)1957年出版的《爺爺和我》(The Old Man and The Boy)。深山獵鹿的〈第一隻鹿〉,大人們圍觀一個孩子打中一隻150磅卡羅萊納白尾大公鹿,那一幕記憶至今。四人把公鹿肚皮劃開挖出內臟丟到他頭上,弄得他一頭血汙以示成人。獵鹿前晚,夜宿營地,在毛毯裡「聽到貓頭鷹的叫聲,四人低沉的談話聲,火光反射中,看到帳篷上映著爺爺他們巨大的身影,聞著松針床墊的清香,蓋在身上的毛毯那麼溫暖,爐火的熱氣一陣陣鑽進帳篷,肚子裡又吃得飽飽的,朦朧中,心裡還憧憬著明天,那種快樂得像神仙的生活」。那就是一個孩子真正需要的,安全感與挑戰性兼具的教育現場。
柯p有言,我們把政治想得太複雜了,認真作就行,我們也把教育想得太複雜了,不要過度保護孩子就行。小男孩親手建了一座樹屋(一次性驗收爺爺的教育成果),DIY鐵爐、書架、摺疊椅、自己曬的毛皮毯、捏土燒陶作塑像,打磨山胡桃弓箭和裝有鐵針的長茅。爺爺爬下樹後由衷的說「我真希望自己也有這樣一幢屋子」給了他無比肯定。爺爺說得好―男孩有一天總要長成男人的,你無法永遠保護他。使男孩變成男子漢最方便有效的辦法,是別把孩子當孩子看,讓他和各種好壞、清醒或愚昧的成人生活在一起。
魯瓦克說:「在每個孩子的生活中,圍繞在他身邊的成人,對他的影響是非常重大的」。我們要當怎樣的成人?要把孩子當無知者多久?孫子遊說完阿嬤,12日要去衝凱道,我想起那個下午,近在咫尺看著熱血小草與那個心存善念臉曬得通紅的憨人,心中響起蘿貝塔・弗萊克(Roberta Flack)翻唱羅莉‧李柏蔓(Lori Lieberman)的《Killing Me Softly With His Song》(他的歌聲溫柔到令我窒息):「I heard he sang a good song我聽說他唱得好/I heard he had a style我聽說他有自己的風格/And so I came to see him所以我特地來看他/To listen for a while來聽一會兒/And there he was this young boy我看到了一個男孩/A stranger to my eyes我眼中的陌生人/Strumming my pain with his fingers他輕巧的刷弦觸及了我的痛苦/Singing my life with his words動人字句唱出了我的生命/Killing me softly with his song他的歌聲溫柔到令我窒息/Killing me softly with his song他的歌聲溫柔到令我窒息」。1971Lori Lieberman 靈性動人,1973Roberta Flack輕快盈耳,俱稱經典。
[文學的異想世界]節目同時上傳三個平台:Apple podcast、Spotify 、Sound on,以下是他們的連結 ,想要即時收到 podcast 的更新提醒,記得開啟小鈴鐺!
Apple podcast : https://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E6%96%87%E5%AD%B8%E7%9A%84%E7%95%B0%E6%83%B3%E4%B8%96%E7%95%8C/id1594536509
Spotify :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AJhDy2bz1yeq8ntgbptHj?si=fJPklGGURiW4ZwOJN7oEcg
Sound on :
https://player.soundon.fm/p/e1844b06-ef5a-40c6-8a3c-2cdd1a6cd730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