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不是極端狂妄或幼稚,不會自以為有什麼值得書寫下來供人閱讀,要不是,這人便非常多情,或非常寂寞」。─張讓《時光幾何》
21屆中台灣文學獎今年在曉明女中,桃園武陵中學2021也開辦全國高中生文學獎,根據「yes123」求職網,2023年新鮮人夢幻職業排行榜,女生夢幻榜首是「作家」,男生是「YouTuber」,作家、YouTuber及網站小編等「文字工作」被年輕人青睞,其實是個浪漫的誤會。它很難「學而致」,多半是先天性格缺陷不得已而為之,尼采《看,這個人》就說過,最好的作家,是那些羞於成為作家的人。
5.22自由時報副刊「鬥陣寫作俱樂部」陳義芝、吳鈞堯、劉梓潔談散文,我同意陳義芝「非出自己身,也可形成自身經驗」,劉梓潔「散文就是你這個人」(像好的書法即使不落款,都能猜出作者),不同意吳鈞堯「說服力強悍的評審常能影響名次」,至少我自己是幾乎沒成功說服過任何評審。我愛偷偷猜著作者的長相,頒獎時總驚人的圖文不符,這使我理解自己在別人心中是如何破碎支離不成片斷的。
高中生問評審,總不離為何寫?怎麼寫?我想起周作人〈結緣豆〉說的:「寫文章本來是為自己,但他同時要一個看的對手,這就不能完全與人無關係,寫文章本是不甘寂寞,無論怎樣寫得難懂意識裡也總期待有第二人讀…只是結點緣罷了,我卻覺得很是滿足,此外不能有所希求」。周志文老師近作《記事與隨想》提到英國作家歐威爾(George Orwell,1903-1950) 1946年寫過一本《我為何寫作》(Why I Write?) (在他出版《動物農莊》(Animal Farm,1945)與《一九八四》1949)間,《一九八四》出版幾個月後歐威爾就死了,只活了四十六歲)。 歐威爾說他寫作的理由是想讓自己看起來比別人聰明、讓自己成為話題人物、讓曾經瞧不起你的人好看,他熱衷美的事物,對歷史有使命感,想積極了解被蒙蔽的事情,並盡自己的力量以使真相大白。歐威爾認為世界上沒有一本書可以完全沒有政治傾向,所謂的政治性 (political)目的是試圖改變別人的想法,讓世界朝我認為正確方向發展。我認為周作人所謂近於言志,後者近於載道。
現實人生中周作人毀譽參半,一地雞毛,與陳獨秀、魯迅分道揚鑣,因親日被視為漢奸,文革被抄家,83歲死得悽慘(自言壽則多辱),可他的文章真是好,《自己的園地》、《雨天的書》裡那些烏篷船、故鄉的野菜、北京的茶食令人難忘,都說AI是科技,其實文學才是狠活啊!
兄弟鬩牆,魯迅周作人之外,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清水合唱團主唱John Fogerty 與他的哥哥Tom Fogerty也是,CCR 1972年為此解散,直到Tom去世二人都未化解心結。1970 CCR〈Have you ever seen the rain?〉(你可曾見過那場雨?)歌詞「Have you ever seen the rain coming down on a sunny day」,睛天裡的滂沱,有人說是越戰, Fogerty則說當時樂團裡與他的哥哥Tom Fogerty因爭吵不斷接近崩潰:「Someone told me long ago 以前有人告訴我/There's a calm before the storm 暴風雨來臨前是一片寧靜/I know 我知道/ It's been coming for some time 因為暴風雨曾經來襲/I want to know 我想知道/Have you ever seen the rain ? 你真的看過大雨嗎/I want to know 我想知道/ave you ever seen the rain coming down on a sunny day ? 你真的看過大雨在晴天裡傾盆而至嗎」?
[文學的異想世界]節目是個Podcast節目,在三個平台都可以聽:Apple podcast、Spotify 、Sound on,以下是他們的連結 ,想要即時收到 podcast最新一集提醒,可以訂閱並開啟小鈴鐺喔!
Apple podcast :
https://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E6%96%87%E5%AD%B8%E7%9A%84%E7%95%B0%E6%83%B3%E4%B8%96%E7%95%8C/id1594536509
Spotify :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AJhDy2bz1yeq8ntgbptHj?si=fJPklGGURiW4ZwOJN7oEcg
Sound on :
https://player.soundon.fm/p/e1844b06-ef5a-40c6-8a3c-2cdd1a6cd730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