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應該有權利拋棄自己的父母」。―菅野久美子《拋棄母親》
日前在書店讀到一本驚世之作―菅野久美子的《拋棄母親》,想起兩樁社會案件,台南49歲碩士無業男不滿76歲老父「碎唸」要他找工作,拿水果刀殺死他後自首,以及基隆客運上紅衣婦人逼讓座並罵哭國一生:「「你跟我講你哪一個(學校),你就時雨的嘛是不是,你說沒有硬性讓座,我說不然博愛座是設怎樣的。…念書念到哪裡去?」一旁學生:「可以不要道德綁架嗎?」婦人:「我沒有道德綁架。」學生:「妳就是,妳都把人家逼起來,博愛座小孩不能坐哦?」她竟語言暴力加行為威攝,拿手機對學生的臉拍攝:「所以現在是要讓回去嗎?是要去校長那邊講還是去警察局講?」。
一個人會說出「人應該有權利拋棄自己的父母」,絕對是有原因的。早年的教養恩怨,持續的情勒行為,邊界感欠缺的碎念與倚老賣老加重可厭程度,直到產生極限。
寫過《孤獨死社會》的日本女作家菅野久美子認為獨死者多來自有毒家庭,與父母關係緊張,渴望認同又想逃離。幼時受到母親肢體與精神致命虐待的她,高壓學習對她造成巨大的傷害。被霸凌,拒學、繭居,成年後出現扭曲性癖與自殺。直到接觸「代理家人」從長照到臨終送葬、遺物整理皆一手包辦的服務,38歲時她決定「拋棄母親」,不再被黑洞一樣的家拖垮一生。她自述「拋棄母親」是艱難決定,那痛苦不亞於活生生撕裂身體。但「我不想幫她養老,也不想幫她送終」,「我們必須先在現實中創造『子女不必盡孝』的選擇。「代理家人」的服務,盡到照看義務,也就是外包贍養父母的責任」。
贍養父母,竟可外包?網路時代的教養的確愈來愈難,想療癒小孩童年,成就良好感情,父母可做七件事:1.穩定的作息2.溫柔的界線3.高品質的對話4.運動的陪伴5.共讀的時光6.無意義的小事7.以自己的前途為優先。身為教師亦然,最佳策略是保持身心愉悅,不過度憂心學生前途或考試分數,這是改善師生關係的第一步。中學教師海蜜兒〈我仍在成績迷宮裡穿梭〉(6.17中時副刊)就指出,導致資優生崩潰的地獄正是緊盯成績排名的親友團:「你根本不懂他的苦,不知他內心從未停歇的分數暴風雨」。
要想贏得別人尊敬,你必須是個值得尊敬的人。計較孩子前途,不如先把自己顧好。我對被害老人沒有多少同情,那個中年弒父的暴虐男,想必以前也是飽受折磨的小孩。東方社會對孝道近於盲從,對長者過度包容,下次捷運公車再遇上情勒老人,如何嘴贏博愛座?答案是:「你有唸書,好,告訴我妳哪裡畢業的,讓我知道什麼學校教出這種人」。「沒有唸書?那你還想教育別人?博愛座是給有需要的人的。你確定你這樣不會丟你父母的臉?你要確定ㄋㄟˋ」。
我們與惡的距離何其微妙,我們只看到許多長者沒有被好好對待,你可看見更多小孩在暗夜哭泣?長成了自己不想成為的樣子?《Chiquitita》(小女孩)是一首ABBA 1979年的歌(Chiquitita源自西班牙語 Chiquita),特別適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募款:「 Chiquitita, tell me what's wrong小女孩,告訴我怎麼了/You're enchained by your own sorrow你被悲傷所困/In your eyes there is no hope for tomorrow在你的眼裡看不到未來/How I hate to see you like this你知道我多不希望你如此/There is no way you can deny it你不需要否認/I can see that you're oh so sad, so quiet我看得出來你多難過與沉默Chiquitita, tell me the truth小女孩,告訴我真相/I'm a shoulder you can cry on我能成為可靠的肩膀/Your best friend, I'm the one you must rely on你最好的朋友與你可以依靠的人…」。
歡迎關注我的節目,在Apple podcast、Spotify、Sound on和YT都可收聽喔!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