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周,先被告知學生每學期可無條件請兩次心理假,連同兒福聯盟調查報告顯示六成國中生覺得營養午餐難吃,吃不飽,卻有大量青菜被棄置廚餘桶,都顯示學生較以往被寬待,但自由時報9.13社論高職教師鍾邦友卻說〈營養午餐NG?飲食教育更重要〉,不是營養午餐難吃,而是孩子們美食吃慣了,普遍不太惜食愛物,真的不是物質匱乏,而是不會省。
與此同時,賴清德近日國政願景揭示「投資未來世代」,將繼續推動形同雪崩的雙語教育(稱教師反彈只是可克服的技術性問題)。2021-2024四年投下一百億這項「前瞻基礎建設」,無視於學界廖咸浩、周中天、李家同多位教授及全教總的質疑,師大國文系課程有用全英授課的,中小學用英語老師教數學,叫外師支援生物、自然,到最後會不會英語和專業學科都學不好,「2030雙語國家」,我們若像新加坡一樣犧牲中文和母語作代價,會不會雙語成雙輸?
教書三十餘年,深深體會教學的本質就是教師的學養和好心,愈尊重教師的專業與自主性愈好,但如今在各式浮誇的競賽、標案、評鑑和考核中,一切都亂了套。各種校務評鑑行政瑣務令人筋疲力盡,還有甚麼餘力去善待自己,善待別人?自由時報9.10社論劉長青老師就說〈無意義的各種校務評鑑可廢了〉,精美包裝下的卓越獎,磐石獎,還不如莫忘初心,把心力放在學生身上。
我的教書生涯中,有一些感動瞬間,遠超過高光時刻。午後偶遇自助餐廳廚工的小女兒,辦公室接到學生家長訴苦的電話講了一小時。但在我尚無餘力去善待自己時,我也虧欠過他人。多年前接兩個孩子安親班下課,傍晚「皇家英語」門口車馬雜沓,有一個賣錄音企鵝玩具的,賣力展示著如何按下企鵝白色肚皮,大喊「你好嗎?Denny」沒一會兒機器就甕聲甕氣滑稽的回應三遍「你好嗎?Denny」,喊「白癡」就對「白癡白癡白癡」。眾名車貴婦笑倒,卻沒人買,因為下課時間就要到了。他汗流浹背,一臉倦容,三十多歲,西裝皺成一團,狼狽望向夾著鯊魚夾的我,啞著嗓子:「幫我買一個,太太,我今天一個都還沒賣出去–四百,好吧三百五真的不能再低了」。我想都沒想,「三百」。我看到他臉色瞬間灰敗下來,搖了搖頭,背過身去,走了。濕濡的頭髮貼在腦門上,背影看起來更沉了。接到孩子,車子瞬間駛離路口,我一秒把他拋在腦後。
詩人崔舜華說:「我們能夠告訴別人的,全部都不是真的」。真正寫得出來的,都是無關緊要的。二十幾年了,Denny碩士畢業當完兵出國了。我心中有一隻小企鵝,還在南極的浮冰上茫茫漂流,至今沒有上岸。
雙語教育雪崩,浮冰上的小企鵝而今安在?這些作決策的官員與師長後來都去了哪裡?我突然想起 來自美國賓州三位黑人女子團體「三度空間」(The Three Degrees)1974唱的《When will I see you Again》(何時能再見到你)?:「Precious moments 美好的時刻…When will I see you again ? 何時才能再見到你?When will we share precious moments ? 何時才能一起分享這美好的時刻?Will I have to wait forever ? 我是否要永遠等待? Is this my beginning or is this the end ? 這是開始還是結束?When will I see you again ? 何時才能再見到你?」
[文學的異想世界]節目是個Podcast節目,在三個平台都可以聽:Apple podcast、Spotify 、Sound on,以下是他們的連結 ,想要即時收到 podcast最新一集提醒,可以訂閱並開啟小鈴鐺喔!
Apple podcast : https://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E6%96%87%E5%AD%B8%E7%9A%84%E7%95%B0%E6%83%B3%E4%B8%96%E7%95%8C/id1594536509
Spotify :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AJhDy2bz1yeq8ntgbptHj?si=fJPklGGURiW4ZwOJN7oEcg
Sound on :
https://player.soundon.fm/p/e1844b06-ef5a-40c6-8a3c-2cdd1a6cd730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