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
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思路是思外揣内,审证求因。当面对一个病人时,诊断的目前是透过疾病的表象分析其病机本质,这就要求医者要能够根据病人的外在表现,去思考、分析其内在究竟有何变化,此所谓“思外揣内”。同样的内在变化,有类似的临床表现,因为其病因不同,治疗上也就必然要有区别。所以医者在审证的基础上,还必须详求致病之因,以图诊治无失,这就是“审证求因”。
医者获取病家各种信息的手段,总结起来无非是望、闻、问、切四种,合称四诊。望是通过眼睛看;闻是耳朵听,鼻子嗅;问是开口问;切是以手触摸。四诊所能获取的信息各有特点,相互之间虽有重合,却不能完全替代。因此,虽然不同医家各有擅长,四诊之中有所偏好,但必须四诊合参,才能完整获取临床信息。只重视某种诊法,而忽略其它就有可能遗失信息,造成错判,延误、甚至加重病情。所以《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能合脉色,可以万全”。
四诊是为了辨明病家的病变本质,中医称之曰证。当明辨病家所犯何证之后,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展开治疗,即所谓的辨证论治。关于到底什么是证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但它首先是对病家当下状态的本质概括。
病家从感受邪气、正邪相争而发病,到疾病逐渐进展,或愈或死,经历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类疾病可能具有相类似的过程,把它们总结起来,以方便诊治和研究,这就是病。在病的发展过程,病家会有各种不同的表现,无论这些表现是主观感受到的,比如疼痛;还是医者观察到的,比如面赤;或者现代检查反映出来的,比如高血压,都可以被称为症(这一点和现代医学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当病家就诊之时,医者通过四诊,完整收集所有的“症”以后,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出病家当时所处的状态,这就是证。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每时每秒病家的证都在发生变化。但只有当变化足够大的时候,我们才把视为另一个证。病情变化越快,证的演变也就越快。
总结一下,症是病的表现,证是对当下症的概括,病是无数个证的集合。辨证首先是要辨清当下之证,也要辨清当下之证的来龙去脉,才能很好地指导治疗。
比如某阳痿患者,既要辨得当下是肝经湿热证,还要辨得此证是由病家素嗜肥甘酒食而来,更要明白肥甘酒食,必伤中焦脾胃,再治以清利,则脾胃愈伤,易见脾虚不运而生湿。那就要先予清利,兼顾脾胃,邪去之后,调补中焦以收全功。
为了方便中医爱好者和初学者交流和学习中医,我们建立了“从头学中医”的微信群,欢迎大家加我们的群管理员bmzzyjt的个人微信,并发送“从头学中医”,他会拉大家入群。
bmzzyjt就是“百觅斋中医讲堂”的拼音首字母,很容易记的。
谢谢大家,我们下次再见。
5
44 ratings
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
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思路是思外揣内,审证求因。当面对一个病人时,诊断的目前是透过疾病的表象分析其病机本质,这就要求医者要能够根据病人的外在表现,去思考、分析其内在究竟有何变化,此所谓“思外揣内”。同样的内在变化,有类似的临床表现,因为其病因不同,治疗上也就必然要有区别。所以医者在审证的基础上,还必须详求致病之因,以图诊治无失,这就是“审证求因”。
医者获取病家各种信息的手段,总结起来无非是望、闻、问、切四种,合称四诊。望是通过眼睛看;闻是耳朵听,鼻子嗅;问是开口问;切是以手触摸。四诊所能获取的信息各有特点,相互之间虽有重合,却不能完全替代。因此,虽然不同医家各有擅长,四诊之中有所偏好,但必须四诊合参,才能完整获取临床信息。只重视某种诊法,而忽略其它就有可能遗失信息,造成错判,延误、甚至加重病情。所以《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能合脉色,可以万全”。
四诊是为了辨明病家的病变本质,中医称之曰证。当明辨病家所犯何证之后,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展开治疗,即所谓的辨证论治。关于到底什么是证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但它首先是对病家当下状态的本质概括。
病家从感受邪气、正邪相争而发病,到疾病逐渐进展,或愈或死,经历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类疾病可能具有相类似的过程,把它们总结起来,以方便诊治和研究,这就是病。在病的发展过程,病家会有各种不同的表现,无论这些表现是主观感受到的,比如疼痛;还是医者观察到的,比如面赤;或者现代检查反映出来的,比如高血压,都可以被称为症(这一点和现代医学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当病家就诊之时,医者通过四诊,完整收集所有的“症”以后,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出病家当时所处的状态,这就是证。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每时每秒病家的证都在发生变化。但只有当变化足够大的时候,我们才把视为另一个证。病情变化越快,证的演变也就越快。
总结一下,症是病的表现,证是对当下症的概括,病是无数个证的集合。辨证首先是要辨清当下之证,也要辨清当下之证的来龙去脉,才能很好地指导治疗。
比如某阳痿患者,既要辨得当下是肝经湿热证,还要辨得此证是由病家素嗜肥甘酒食而来,更要明白肥甘酒食,必伤中焦脾胃,再治以清利,则脾胃愈伤,易见脾虚不运而生湿。那就要先予清利,兼顾脾胃,邪去之后,调补中焦以收全功。
为了方便中医爱好者和初学者交流和学习中医,我们建立了“从头学中医”的微信群,欢迎大家加我们的群管理员bmzzyjt的个人微信,并发送“从头学中医”,他会拉大家入群。
bmzzyjt就是“百觅斋中医讲堂”的拼音首字母,很容易记的。
谢谢大家,我们下次再见。
2 Listeners
424 Listeners
47 Listeners
300 Listeners
10 Listeners
264 Listeners
231 Listeners
98 Listeners
82 Listeners
155 Listeners
6 Listeners
0 Listeners
210 Listeners
262 Listeners
15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