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裂坛

“旧质”生产力不work了, “新质”生产力如何来拯救?


Listen Later

新浪微博、微博财经邀请《墙裂坛》做了一场直播,聊一个高大上的新概念——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这个词大家还没熟悉几天,书店里都已经有了不少《新质生产力》为题的书——可见大家是多么渴望理解新概念。可能从侧面上也反映出:大家现在关心经济支持政策的程度之高,迫切想要找到一个能够理解当下问题的答案——我们转型变革阶段到底会走向何方?什么时候进入下一个阶段?什么时候恢复,甚至再次腾飞?到底该怎么实现呢?金融该怎么使劲儿?

讨论内容:

1、新质生产力是什么?如果有“新质”那“旧质”是什么?“新”在何处?

马克思的生产力公式:

·      生产力 = 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对象

·      旧质生产力 = 便宜的体力劳动者+土豪生产资料(土地和资本+劳动对象

·      新质生产力 = 高水平高技术的产业工人+科学技术和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元宇宙

新质生产力公式研制人王羽老师的公式:

·      生产力1.0 = 劳动力 + 劳动工具 + 劳动对象

·      生产力2.0 = 科学技术 x (劳动力 + 劳动工具 + 劳动对象 + 生产管理)

·      生产力3.0 = (科学技术革命性突破 +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x (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

2. 为什么旧质生产力不work了?或者换个问法:为什么“好日子”不能一直好下去?为什么经济不能无限膨胀下去?为什么市场、经济、社会资源、生产力一定会进入“存量博弈”阶段?

·      似乎一切都是大自然设计好的。我们对大自然发展方向的解释是有矛盾的,别忘了“进化论”(演化论);还有 “退化论”——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走向热寂。

·      其实有个挺简单的类比:为什么我们长到一定高度就不长了?为什么人类不能一直生长成大象的尺寸?为什么我们还会衰老和死亡呢?

·      杰弗里·韦斯特(Geoffrey West)在《规模:复杂世界的简单法则》(Scale):人类和机器一样:都是从外界获取能量,转化为身体内部机能所需,然后身体内部器官一起运转,最后让我们长大。而且这个长大的过程,并不是线性的。如果身体长大将近一倍,比如从一米长成二米,体内的细胞数量会增加一倍;或者体重增加一倍:但是我们需要吃两倍的饭和能量,才能保证身体机能的运转?并不用。只需要大概七成的能量增量,剩下的三成是“节省”下来的。这就是“克莱伯定律”(Kleiber's law):规模的经济性。

·      但人体是个封闭体,容量有限,所以规模效应一旦触达能量消耗的极点,我们就必然会进入“边际效益递减”的过程。熵就是“磨损”,对身体的磨损,要修复磨损,恢复秩序,我们就要投入更多的能量,如果能量投入跟不上“磨损”的速度,我们就停止了生长,进入了纯损耗的“衰老”过程。

·      经济学中的“边际收益递减”:企业、经济体:发展—成熟—衰退:和人一样也有新陈代谢。“初创公司”和“发展中经济体”可以爆发式增长,而变成了“集团”和“发达经济体”之后的增长,只会越来越慢,开始内耗,并大概率走向减速。

·      但是经济是一个“开放系统”,理论上容量是无限的。当经济体发展“飞龙在天”,眼看着要“亢龙有悔”时,可以通过创新、颠覆式创新,再上一个台阶。几千年来,已经通过各种不可思议的创新做到了这一点:工业革命蒸汽机,电话电脑互联网,人工智能——每次技术发明,都给经济这架机器重新加了油。

·      但有个问题:创新,当然能使经济摆脱衰退的可能性,跳开马尔萨斯陷阱;但创新也会边际效用递减:如果想保持这种开放式的增长,就要不停地创新,不停地范式转移,而且速度必须越来越快。

·      创新加快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的经济发展要求更快的创新和范式转移。1000年前可以用100年酝酿的“大创新”;而现在必须10、20年甚至几年。于是我们就在一个不断加速的跑步机上,上气不接下气。

·      怎么办?我们也许需要一个新的游戏规则,新的叙事。

3. 新质生产力应该怎么发展?


·      《被追赶的经济体》:“企业在经济下行时,通常会倾向于最小化其债务,增加自己活下去的概率。但是投资机会不足也是一个原因。但投资机会为什么不足呢?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缺乏技术创新和科学突破,导致具备可行性的投资项目变得难找。这也能解释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前长达几个世纪的经济停滞。第二个原因是海外资本回报率更高,促使企业选择赴海外而非在本国开展投资。

·      “新质生产力”有那么容易发生吗?还更多是历史的特殊、巧合?

·      需要动荡来为外向型思想家打开新领域:日本企业难挑战年长工程师的权威,资历僵化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日本的创新。

·      如果国内环境不能产生足够多的创新者,政府可能就要考虑从国外引进创造性的思想家和创新者。例如美国。

·      如果税收和监管激励措施不够:政府便是最后的创新者。

·      《技术与文明:我们的时代和未来》中的一个案例: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的 “人口—国家安全理论”:利用农业技术消除南美洲政治威胁——单纯的技术传播并不能解决社会问题,需要配合社会和政治制度的改革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

4. 我们也许需要一个新的游戏规则,新的叙事: degrowth

·      罗伯特·肯尼迪在1968年的一次著名演讲:

“这是我们作为公民领导者的伟大任务之。即使采取行动消除了物质贫困,还有另一项更大的任务——那就是面对所有人的满足贫困后的目的和尊严。

在太长的时间里,我们似乎已经放弃了个人优点和社区价值观,仅关心物质积累。我们现在的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超过8000亿美元,但是GNP——里面包含空气污染、香烟广告;包含清理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救护车、大门上的锁、以及关押撬锁人的监狱;包含红杉的破坏和自然奇观的消失;包含汽油弹、核弹头、装甲车、在城市里打击暴乱的警察;包含惠特曼步枪和斯佩克刀、以及那些为向孩子们兜售玩具而美化暴力的电视节目。

然而,GNP里却不包括孩子们的健康、教育的质量、和他们玩耍的乐趣;不包括诗歌的美丽、婚姻的力量、公共辩论的智慧、和公职人员的正直;它既不衡量我们的智慧,也不衡量我们的勇气;既不衡量我们的智慧,也不衡量我们的学识;既不衡量我们的同情心,也不衡量我们对祖国的奉献;它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国家的一切——除了为什么为自己是这个国家的公民而感到骄傲。”

·      只要我们衡量一切的指标和范式还是“回报率”和“增长”,就药不能停:回报率、更高的回报率、和更更高的回报率。如果我们愿意改变对整件事情的想法,不再以GDP、生产率、回报率和赚钱作为衡量标准。最后真正能救我们于水火的范式转移和创新突破,也许不是技术,不是黑科技,也许应该是一种思想和文化的范式转移,改变我们对“成长”这件事本身的看法——比如开心、快乐、幸福和生活质量。

·      如果有一个愿意把增长扭转向“非量化”指标,比如说“幸福增长率”的人,再搭配颠覆式治理方法,也许真的会实现这个突破呢?

4、技术有多重要?是最重要的么?社会制度管理等等软件都需要同时提升?

5. 肯定得用钱:金融业该如何介入?新质生产力崛起了,传统金融还hold的住吗?新的金融业态是什么样的?

—  End  —

主播|刘晓春 肖小跑

编辑 | 坛子


互动方式

坛友群:请添加坛子微信“BKsufe”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墙裂坛By 墙裂坛

  • 3
  • 3
  • 3
  • 3
  • 3

3

2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墙裂坛

View all
疯投圈 by 黄海、Rio

疯投圈

107 Listeners

雪球·六点半热评 by 雪球

雪球·六点半热评

2 Listeners

钱粮胡同FM by 住在胡同里的野人

钱粮胡同FM

19 Listeners

商业就是这样 by 商业就是这样

商业就是这样

273 Listeners

晚点聊 LateTalk by 晚点 LatePost

晚点聊 LateTalk

23 Listeners

起朱楼宴宾客 by 大卫翁

起朱楼宴宾客

45 Listeners

麦子店圆桌Night by 麦子店小二

麦子店圆桌Night

4 Listeners

高能量 by 李翔李翔

高能量

27 Listeners

三点下班 by 李永浩,星辰

三点下班

17 Listeners

中金研究院 by 中金研究院

中金研究院

10 Listeners

知本论 by 知本论

知本论

4 Listeners

截胡不截财 by Jeff

截胡不截财

1 Listeners

面基 by 面基

面基

22 Listeners

厚雪长波 by 雪球官方账号

厚雪长波

4 Listeners

投资实战派 by wong永庆

投资实战派

3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