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在金融从业者中,有一个很小众的圈子。圈子里有一群奇怪的人,TA们每天都在研究一些对金融和市场非常重要、但又让人“每个字都认识,但连起来就是看不懂或者听不懂的”题目——经济中的“流动性”。
如果给我认识的、所有研究“流动性”的几类人做一个画像,大概可以分为几类:
1)首席经济学家们;2)宏观交易员/策略分析师们;3)“Macro Tourist”,朋友圈里的“宏观过客”(毕竟社交媒体上不是“经济学家、病毒疫苗专家、核废料专家”的人越来越少了,这是一个谁都可以成为“专家”的时代)。4)最后一类,就是真的热爱“流动性”,并把它当成一项爱好在研究的小伙伴们——TA们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专业,甚至可以超出机构水平。
“流动性”研究这件事,就像金庸小说中的“劈空掌”——很多武林高手都会用。它是一种不用刻意修炼、待内功达到一定高度,自能将掌力劈空打出的功夫。前提是“内力”积累要足——而这件事漫长且很难。
小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热爱“流动性”研究的小伙伴——陈宇。大家可能更熟悉他的微博名字:流动性笔记(Liquidity Notes)。
· 本期嘉宾 ·
陈宇,CFA,公众号“流动性笔记”作者,数据资产管理从业者
· 本期BGM ·
Luca - Liquidity
· 本期话题 ·
01
为什么“流动性研究”这个圈子这么小众?
我们的认知中存在对“流动性”先入为主、但很片面和理解:比如经常会吧“流动性”和“放水”、“资本外流”这几个关键词联系起来。一旦思维和理解固定下来,就不会再做进一步研究。
研究“流动性”这个工作,一般情况下不会带来直接回报。尽管不少市场解读人员喜欢将流动性作为市场涨或跌的理由,但关于流动性的严肃研究都面临“黑箱问题”;且只有在市场出现奔溃的时候才会引起重视。
我们共同的精神明灯:Perry Mehrling,Zoltan Pozsar——他们都是把黑箱子打开的人。
流动性其实会随着市场参与者(金融机构)的行为与约束不断演进,研究流动性需要持续的跟踪相关的文献,比较费时费力。
02
为什么需要关注“流动性”?流动性到底是什么?
它更像是空气:有了察觉不到,没有它万万不行。缺乏流动性是一种症状,而不是原因。它是世界上最胆小的东西:会突然、出乎意料地出现或消失——“Lack of liquidity kills you quick”。
流动性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保证市场参与者能以合理价格买到或卖出”。我们所说的“流动性枯竭”,一般只是价格奇高/低而不可得。它是“市场”和“行为经济学”最佳结合点。
但它又以很多面目和形式出现:央行流动性、融资市场信用流动性、市场流动性、交易做市商流动性等等。
主流的“流动性充足、紧缩”概念,大都是从央行角度来描述流动性的状况——不管是它们资产负债表规模的大小,还是公开市场操作的数量等等。
03
提供流动性的做市商
细数不同市场的做市场制度、和流动性创造机制:大部分股市和股指期货市场流动性很足,已经不需要做市商;交易所新产品,比如期货、衍生品、ETF等,需要给做市商incentive;债券一般是OTC;外汇市场是世界上流动性最强的市场,因为各国大银行都是做市商;权证市场、牛熊证等等是券商自己发行,需要自己做市提供流动性;中心化虚拟币交易所也需要自己做市制造流动性。
做市商是不是提供做市服务,本质上是利润驱动的,做市商其实需要库存来完成做市的服务。打个比方,超市是我们身边做市商的直接的例子:对于某一种商品,比如苹果,超市支出一部分成本,形成了库存。
对于做市商这种金融机构,影响其库存的是融资能力(再融资流动性)。
04
回顾近百年来流动性造成的那些金融危机
只要是市场崩盘,流动性总是借口之一
全球范围内,流动性危机大体分为2种:1)联储加息,美元回流:新兴市场流动性危机,比如1980年的拉美债务危机,1994-1995年的墨西哥比索危机、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以及2018年包括阿根廷、土耳其、俄罗斯、委内瑞拉;2)美国金融泡沫引发的全球流动性危机:2001年的互联网泡沫,2008年的房地产泡沫次贷危机,2020年眼下的疫情“黑天鹅”触发高估值美股的巨幅下跌。
1929年与07-09年情况比较类似都是货币信用体系出了问题, 在影子银行层面发生了挤兑。1929年复盘:1929年10月崩盘前,30%-40% 是融资买入的,现在这个比率是3%,15年股灾大概是10%。银行-》券商-》投资者-》股票/债券(发行主体), 发行主体又把钱借回给了券商。
2007年复盘:巴西的贸易商—> 法国银行借钱—>打包证券化—》澳洲的对冲基金---》再把买的这个产品拿来抵押贷款,贷款来的钱再买美国的货币市场基金---》买了法国银行的CP
2007/08金融危机中看到的是当抵押品无法获得融资时,债务链条打破的过程;
2020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所引发的流动性危机,是以国债为抵押品的回购市场发生了问题;基金赎回,风险资产敞口平仓,“现金为王”恐慌,全球美元短缺。
1987,LTCM,近期的对冲基金事件——都是某种策略在市场中失效的表现:如果以回到之前高点的时间作为一个尺度:COVID-March,1987年大概用了不到一年半的时间,LTCM用了4个月;但29年用了35年,GFC用了5年时间——这都是体系出了问题。
05
流动性的研究有框架
研究流动性:只有五个字,但里面是一个极深的兔子洞。
研究流动性要研究“信用”:央行信用派生;要研究离岸美元:离岸美元流动性对其他国家市场有巨大影响;要研究杠杆:在金融、经济、市场这几家大机器中,每个参与者都有杠杆,或多或少;要研究金融机构角色和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绝大多数的市场参与者分析金融市场只会考虑交易本身,但往往后面的清算、托管、结算才是体系不稳定的原因。
陈宇研究的流动性是什么?流动性笔记(Liquidity_notes)主要研究全球美元的货币信用体系。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怎么进行套利;对于企业部门、住户部门,怎么获得信用,使经济活动能顺利开展。
— End —
主播 | 肖小跑 运营 | 陆丽娜
微信公众号:墙裂坛
坛友群:请添加坛子微信(BKsufe),请注明:坛友
3
22 ratings
在金融从业者中,有一个很小众的圈子。圈子里有一群奇怪的人,TA们每天都在研究一些对金融和市场非常重要、但又让人“每个字都认识,但连起来就是看不懂或者听不懂的”题目——经济中的“流动性”。
如果给我认识的、所有研究“流动性”的几类人做一个画像,大概可以分为几类:
1)首席经济学家们;2)宏观交易员/策略分析师们;3)“Macro Tourist”,朋友圈里的“宏观过客”(毕竟社交媒体上不是“经济学家、病毒疫苗专家、核废料专家”的人越来越少了,这是一个谁都可以成为“专家”的时代)。4)最后一类,就是真的热爱“流动性”,并把它当成一项爱好在研究的小伙伴们——TA们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专业,甚至可以超出机构水平。
“流动性”研究这件事,就像金庸小说中的“劈空掌”——很多武林高手都会用。它是一种不用刻意修炼、待内功达到一定高度,自能将掌力劈空打出的功夫。前提是“内力”积累要足——而这件事漫长且很难。
小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热爱“流动性”研究的小伙伴——陈宇。大家可能更熟悉他的微博名字:流动性笔记(Liquidity Notes)。
· 本期嘉宾 ·
陈宇,CFA,公众号“流动性笔记”作者,数据资产管理从业者
· 本期BGM ·
Luca - Liquidity
· 本期话题 ·
01
为什么“流动性研究”这个圈子这么小众?
我们的认知中存在对“流动性”先入为主、但很片面和理解:比如经常会吧“流动性”和“放水”、“资本外流”这几个关键词联系起来。一旦思维和理解固定下来,就不会再做进一步研究。
研究“流动性”这个工作,一般情况下不会带来直接回报。尽管不少市场解读人员喜欢将流动性作为市场涨或跌的理由,但关于流动性的严肃研究都面临“黑箱问题”;且只有在市场出现奔溃的时候才会引起重视。
我们共同的精神明灯:Perry Mehrling,Zoltan Pozsar——他们都是把黑箱子打开的人。
流动性其实会随着市场参与者(金融机构)的行为与约束不断演进,研究流动性需要持续的跟踪相关的文献,比较费时费力。
02
为什么需要关注“流动性”?流动性到底是什么?
它更像是空气:有了察觉不到,没有它万万不行。缺乏流动性是一种症状,而不是原因。它是世界上最胆小的东西:会突然、出乎意料地出现或消失——“Lack of liquidity kills you quick”。
流动性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保证市场参与者能以合理价格买到或卖出”。我们所说的“流动性枯竭”,一般只是价格奇高/低而不可得。它是“市场”和“行为经济学”最佳结合点。
但它又以很多面目和形式出现:央行流动性、融资市场信用流动性、市场流动性、交易做市商流动性等等。
主流的“流动性充足、紧缩”概念,大都是从央行角度来描述流动性的状况——不管是它们资产负债表规模的大小,还是公开市场操作的数量等等。
03
提供流动性的做市商
细数不同市场的做市场制度、和流动性创造机制:大部分股市和股指期货市场流动性很足,已经不需要做市商;交易所新产品,比如期货、衍生品、ETF等,需要给做市商incentive;债券一般是OTC;外汇市场是世界上流动性最强的市场,因为各国大银行都是做市商;权证市场、牛熊证等等是券商自己发行,需要自己做市提供流动性;中心化虚拟币交易所也需要自己做市制造流动性。
做市商是不是提供做市服务,本质上是利润驱动的,做市商其实需要库存来完成做市的服务。打个比方,超市是我们身边做市商的直接的例子:对于某一种商品,比如苹果,超市支出一部分成本,形成了库存。
对于做市商这种金融机构,影响其库存的是融资能力(再融资流动性)。
04
回顾近百年来流动性造成的那些金融危机
只要是市场崩盘,流动性总是借口之一
全球范围内,流动性危机大体分为2种:1)联储加息,美元回流:新兴市场流动性危机,比如1980年的拉美债务危机,1994-1995年的墨西哥比索危机、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以及2018年包括阿根廷、土耳其、俄罗斯、委内瑞拉;2)美国金融泡沫引发的全球流动性危机:2001年的互联网泡沫,2008年的房地产泡沫次贷危机,2020年眼下的疫情“黑天鹅”触发高估值美股的巨幅下跌。
1929年与07-09年情况比较类似都是货币信用体系出了问题, 在影子银行层面发生了挤兑。1929年复盘:1929年10月崩盘前,30%-40% 是融资买入的,现在这个比率是3%,15年股灾大概是10%。银行-》券商-》投资者-》股票/债券(发行主体), 发行主体又把钱借回给了券商。
2007年复盘:巴西的贸易商—> 法国银行借钱—>打包证券化—》澳洲的对冲基金---》再把买的这个产品拿来抵押贷款,贷款来的钱再买美国的货币市场基金---》买了法国银行的CP
2007/08金融危机中看到的是当抵押品无法获得融资时,债务链条打破的过程;
2020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所引发的流动性危机,是以国债为抵押品的回购市场发生了问题;基金赎回,风险资产敞口平仓,“现金为王”恐慌,全球美元短缺。
1987,LTCM,近期的对冲基金事件——都是某种策略在市场中失效的表现:如果以回到之前高点的时间作为一个尺度:COVID-March,1987年大概用了不到一年半的时间,LTCM用了4个月;但29年用了35年,GFC用了5年时间——这都是体系出了问题。
05
流动性的研究有框架
研究流动性:只有五个字,但里面是一个极深的兔子洞。
研究流动性要研究“信用”:央行信用派生;要研究离岸美元:离岸美元流动性对其他国家市场有巨大影响;要研究杠杆:在金融、经济、市场这几家大机器中,每个参与者都有杠杆,或多或少;要研究金融机构角色和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绝大多数的市场参与者分析金融市场只会考虑交易本身,但往往后面的清算、托管、结算才是体系不稳定的原因。
陈宇研究的流动性是什么?流动性笔记(Liquidity_notes)主要研究全球美元的货币信用体系。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怎么进行套利;对于企业部门、住户部门,怎么获得信用,使经济活动能顺利开展。
— End —
主播 | 肖小跑 运营 | 陆丽娜
微信公众号:墙裂坛
坛友群:请添加坛子微信(BKsufe),请注明:坛友
109 Listeners
2 Listeners
20 Listeners
272 Listeners
23 Listeners
51 Listeners
5 Listeners
30 Listeners
18 Listeners
10 Listeners
4 Listeners
3 Listeners
21 Listeners
8 Listeners
3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