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 对话嘉宾 ·
刘晓春,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原浙商银行行长
杜佳峰,《上财商学评论》专栏作者,北大历史学博士、哲学博后
01
对人文与金融关系的定义
杜佳峰:金融和经济活动是一种人类群体活动,是人群体生活的产物,其发生的主体是复数的人,其运行规律受客观自然调节(看不见的手),更受到人族群的行为习惯和文化观念等主导。所以,金融和人产生了不可分的联系,也可以从人学角度去研究金融。
02
从人文研究金融的原因
杜佳峰:因为人文研究能校正现代金融学“无人化”倾向。现代金融学看重指标、算公式、建模型,关注经济数据的走势与波动,却很少提及实际人,或者较多考虑“理性人假设”情况。产生这种“无人化”倾向是因为现代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一个社会如何有效配置稀缺资源的学科,这划定了现代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大厦。
再提出一个金融与普通人幸福的问题:金融带给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但金融是否能给普通人带来幸福,也就是更照顾广大个体人的利益,让平民百姓普惠获益更多呢?
刘晓春:从实践端启发人文金融理论的研究:第一,任何社会科学都要考虑到千差万别的人的因素。以管理为例,没有最先进的管理方式,只能看当时当地相对最优的方式。在企业管理中,因为不同地区的员工在体制、法律、文化都存在差异;因此两种员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是不同;所以表现出来的是他们的诉求是不同的;最终要求管理者用不同方式去对待员工,这就是对千差万别人的考虑。
第二,协调好整体方向与个人价值之间的关系。人虽都认可大道理,但人也考虑自我价值。管理不是满足每一个人的需求,而是处理好企业前进的方向与员工个人的重要性和价值。
第三,在长期有利政策与目前经济收益中有所取舍。比如环保等啃硬骨头的政策,长期是有利的,但会在一段时间内对许多人造成负面影响。面对阻力,政策不能钟摆式的左右改变,需要有所取舍和坚持。
因此,社会科学研究不是简单的理论问题,而是要考虑到人的多样性,因为在实践中会牵涉到不同层位人,涉及到他们的各种理性和非理性(情绪)的因素。
回答金融与普通人幸福问题:
金融是中性的,其功能很容易导致资本的集中。集中意味着贫富差距的拉大,这是金融本身功能决定的,但不能因为这个功能而废除金融。金融的作用是增大社会财富规模,而更公平地分配社会财富是其他力量决定的事情。金融只能做自己部分事情,而不能削足适履地让金融去承担其他功能。
但也有些是金融能够出力的,如ESG投资(环境、社会与企业治理),通过银行的资源配置,促使企业的一次社会财富分配就比较公平,并非银行代替企业进行一次分配。
金融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功能,在此基础上向善,但要遵循金融自身的本质和规律。
03
从四个方面去研究人文金融
杜佳峰:第一,金融与经济学关怀民众的人本主义价值取向。研究金融的价值理性,因为古代经济学家对社会财富目的和价值的思考都是让人过得更幸福。
第二,人文大家名著视野中的金融与经济。如社会学家视阈中的经济问题(马克斯·韦伯、卡尔·马克思和桑巴特)、政治学、哲学(马克思1843-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人文经济学(茅于轼)等等。
第三,从时间维度研究金融经济。其一,时间纵向维度上的延伸:短时段:金融事件与经济现象;中时段:历史运动与经济结构变化;长时段:历史地理与金融与经济体系。其二,时间横向维度上的联结: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阶层);经济体系与历史结构(分期)。
第四,从空间框架研究金融经济。国别金融特色>区域金融>全球化>地缘经济(Geo-Economics)结构。
刘晓春:第一,要看到古人幸福观点的阶级性,不能简单泛化到现代。一方面,研究不能简单用现代人的思维去理解古代,还需要考证等,另一方面,也需要用人的常识去估算古代的情况。古代人论述的财富幸福观是站在一定阶级阶层角度论述的。是某一阶级内部的平等、自由,古人的幸福观是一个小共同体成员内部的,而非现代意义上的所有人、人人。
第二,从人与人的平行思考是否存在一个普遍性的人文金融价值观?处于平行世界的人,对同一事件的理解是不同的。幸福和快乐不是普遍化,每个人追求的幸福是不同的。因此,人文是否有一个普遍性的幸福?或者就不存在一个普遍的幸福,再或者在某种层面上有一个共同的幸福。故此,如何在金融中去寻找人文价值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杜佳峰:即使是在同一时空中平行的人,他们的幸福感也会有差异,不能追求“均码的幸福”,去迫使不同脚型的人都来穿着这双不合脚的“幸福”。
刘晓春:人是复杂的,这点在管理中尤为突出。部门中的同一批人,随着成家生子会发生变化;随着机构发展,职位升迁快慢,也会造成人对问题认识的不同变化。所以,管理的艺术是打破平衡,重新组织平衡,再打破平衡,再组织平衡的过程。
总之,在构建理论时,需要考虑人复杂的幸福观。这种复杂体现:既有古今立场不同造成的幸福差异,也有平行时空人的认知差异,还有人随着发展而产生的变化。
— End —
作者 | 刘晓春 杜佳峰
编辑 | 坛子
坛友群:请添加坛子微信(BKsufe)
3
22 ratings
· 对话嘉宾 ·
刘晓春,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原浙商银行行长
杜佳峰,《上财商学评论》专栏作者,北大历史学博士、哲学博后
01
对人文与金融关系的定义
杜佳峰:金融和经济活动是一种人类群体活动,是人群体生活的产物,其发生的主体是复数的人,其运行规律受客观自然调节(看不见的手),更受到人族群的行为习惯和文化观念等主导。所以,金融和人产生了不可分的联系,也可以从人学角度去研究金融。
02
从人文研究金融的原因
杜佳峰:因为人文研究能校正现代金融学“无人化”倾向。现代金融学看重指标、算公式、建模型,关注经济数据的走势与波动,却很少提及实际人,或者较多考虑“理性人假设”情况。产生这种“无人化”倾向是因为现代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一个社会如何有效配置稀缺资源的学科,这划定了现代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大厦。
再提出一个金融与普通人幸福的问题:金融带给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但金融是否能给普通人带来幸福,也就是更照顾广大个体人的利益,让平民百姓普惠获益更多呢?
刘晓春:从实践端启发人文金融理论的研究:第一,任何社会科学都要考虑到千差万别的人的因素。以管理为例,没有最先进的管理方式,只能看当时当地相对最优的方式。在企业管理中,因为不同地区的员工在体制、法律、文化都存在差异;因此两种员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是不同;所以表现出来的是他们的诉求是不同的;最终要求管理者用不同方式去对待员工,这就是对千差万别人的考虑。
第二,协调好整体方向与个人价值之间的关系。人虽都认可大道理,但人也考虑自我价值。管理不是满足每一个人的需求,而是处理好企业前进的方向与员工个人的重要性和价值。
第三,在长期有利政策与目前经济收益中有所取舍。比如环保等啃硬骨头的政策,长期是有利的,但会在一段时间内对许多人造成负面影响。面对阻力,政策不能钟摆式的左右改变,需要有所取舍和坚持。
因此,社会科学研究不是简单的理论问题,而是要考虑到人的多样性,因为在实践中会牵涉到不同层位人,涉及到他们的各种理性和非理性(情绪)的因素。
回答金融与普通人幸福问题:
金融是中性的,其功能很容易导致资本的集中。集中意味着贫富差距的拉大,这是金融本身功能决定的,但不能因为这个功能而废除金融。金融的作用是增大社会财富规模,而更公平地分配社会财富是其他力量决定的事情。金融只能做自己部分事情,而不能削足适履地让金融去承担其他功能。
但也有些是金融能够出力的,如ESG投资(环境、社会与企业治理),通过银行的资源配置,促使企业的一次社会财富分配就比较公平,并非银行代替企业进行一次分配。
金融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功能,在此基础上向善,但要遵循金融自身的本质和规律。
03
从四个方面去研究人文金融
杜佳峰:第一,金融与经济学关怀民众的人本主义价值取向。研究金融的价值理性,因为古代经济学家对社会财富目的和价值的思考都是让人过得更幸福。
第二,人文大家名著视野中的金融与经济。如社会学家视阈中的经济问题(马克斯·韦伯、卡尔·马克思和桑巴特)、政治学、哲学(马克思1843-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人文经济学(茅于轼)等等。
第三,从时间维度研究金融经济。其一,时间纵向维度上的延伸:短时段:金融事件与经济现象;中时段:历史运动与经济结构变化;长时段:历史地理与金融与经济体系。其二,时间横向维度上的联结: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阶层);经济体系与历史结构(分期)。
第四,从空间框架研究金融经济。国别金融特色>区域金融>全球化>地缘经济(Geo-Economics)结构。
刘晓春:第一,要看到古人幸福观点的阶级性,不能简单泛化到现代。一方面,研究不能简单用现代人的思维去理解古代,还需要考证等,另一方面,也需要用人的常识去估算古代的情况。古代人论述的财富幸福观是站在一定阶级阶层角度论述的。是某一阶级内部的平等、自由,古人的幸福观是一个小共同体成员内部的,而非现代意义上的所有人、人人。
第二,从人与人的平行思考是否存在一个普遍性的人文金融价值观?处于平行世界的人,对同一事件的理解是不同的。幸福和快乐不是普遍化,每个人追求的幸福是不同的。因此,人文是否有一个普遍性的幸福?或者就不存在一个普遍的幸福,再或者在某种层面上有一个共同的幸福。故此,如何在金融中去寻找人文价值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杜佳峰:即使是在同一时空中平行的人,他们的幸福感也会有差异,不能追求“均码的幸福”,去迫使不同脚型的人都来穿着这双不合脚的“幸福”。
刘晓春:人是复杂的,这点在管理中尤为突出。部门中的同一批人,随着成家生子会发生变化;随着机构发展,职位升迁快慢,也会造成人对问题认识的不同变化。所以,管理的艺术是打破平衡,重新组织平衡,再打破平衡,再组织平衡的过程。
总之,在构建理论时,需要考虑人复杂的幸福观。这种复杂体现:既有古今立场不同造成的幸福差异,也有平行时空人的认知差异,还有人随着发展而产生的变化。
— End —
作者 | 刘晓春 杜佳峰
编辑 | 坛子
坛友群:请添加坛子微信(BKsufe)
107 Listeners
2 Listeners
19 Listeners
273 Listeners
23 Listeners
45 Listeners
4 Listeners
27 Listeners
17 Listeners
10 Listeners
4 Listeners
1 Listeners
22 Listeners
4 Listeners
3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