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户,知天下;
不窥牖(yǒu),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我们来看第一句。
不出户,知天下;
不出屋门,却能了解天下的事理。
现在人们的很多认知都基于所见所闻,来归纳总结方法和经验,从而获得足够多的数据,从而来去决策,去做事情。
但是,就个体而言,这却是远远不够,一个人即便穷尽一生,“出户”走遍天下,又能知晓多少事情?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并不遵从人们的感知,人们站在地球上又怎能知晓地球和自己原来都是围绕太阳转动呢?那么哥白尼是否算是“不窥牖,见天道”呢?
所以,老子不赞成以行走天下的方式去知晓天下事,老子认为只要采用类比和推己及人的方法,就可以了解天下。换句话说,每个人只有真正了解了自己,才能了解别人,才能了解社会,然后才能了解天下事理。
不窥牖(yǒu),见天道。
窥:从孔隙看。
牖:窗户。
不从窗口向外观察,却能了解宇宙自然的规律。
也就是让我们向内观察自己来体悟大道,从而来了解自然之理。
台湾作家李敖写过一本书《北京法源寺》,书中描写了许多北京人都没有注意到的法源寺很多边边角角的细节,包括多少台阶、角落里的花花草草等,李敖都能详细描述岀来。但是令人惊奇的是,李敖本人却从来都没有去过法源寺,而对于法源寺的描写,完全出于李敖对于史料的推理和想象。
那么,老子的这句话也就很容易理解了。尽管世间之事千变万化,世间之物千奇百怪,但任何事物的发展一定有其规律,任何事情都有其源头、万物有其根本,这个规律和根本就是“道”。只要抓住事物的来龙去脉,就可以洞察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的规律。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人的心神外驰得越远,他所了解的反而越少。
如果人的心智活动向外奔逐,就会使思绪纷杂、精神散乱,使自己的内心蒙上灰尘,这便是“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所以我们说有时候,我们不要总是向外追求,因为有时候你所追求的,到头来,都是本自无缺的。
就像一首诗写的: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说你每天都苦苦追寻春天的存在,却找不到,你穿过了云雾缭绕的山岭,磨破了草鞋,却也找不到春天,当自己回到家中却嗅到了梅花的香味,才发现春天其实很早就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了。
这和我们做事情是一样的,做事情,出发点很重要,有的人出发点在别人身上,看见别人做某件事成功了,就紧跟着去做,看见别人怎么做,你就怎么做,这个时候你就是越行越远的时候了,因为你的出发点不在你自己身上,所以我们说真正对你有价值的东西不是来自别人,而是你自己。因为只有你自己的东西,才有灵魂,只有你自己的东西才是能最快使用的东西。只有从你自己出发,激发自己的潜能,你才找到了撬动整个宇宙的源泉。舍弃了自我,一味的向外奔驰和寻求,就是舍本逐末了。
就像有的人,飘浮人世,走遍世界,到最后依旧觉得茫然。这是为什么?因为你不了解你自己。所以你就不了解别人,也就更不了解这个世界了。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
因此,圣人不需出户外行而能够了解天下的事理。
个人的修为和能力不一定是一定要游历世界才能有的,大多数人来说,是因为你自身的小宇宙的能量的量级决定的,也就是你自己的开悟和觉醒的能力。
就像我们说的孔明诸葛亮。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既无治理一方的经历,也无带兵打仗的经验,却能准确把握天下大势,隆中对深谋远虑,折服刘备,从而出任军师,从而三分天下,从而促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这最重要的就是因为诸葛亮能够向内开悟大道,而不仅仅是向外游历天下来获得。
这就是老子上面的,不出户,知天下。
不见而名,
名,通明,明白,了解。
不必肉眼观察事物,就可以明白事物运动变化的自然规律。
相对应的,这句话说的就是老子上面的,不窥牗,见天道。
理解这句话,我们先和大家分享一下一个有趣的理论。说,从认识的角度,我们可以把世界分成两个世界,一个是感知世界,一个是真实世界。
感知世界,也就是每个人自己以为的那个世界,真实世界,也就是客观存在的真实的自然世界。那么这两个世界的关系就是,感知世界是完全包含在真实世界里面的。而实际情况就是每个人其实是活在自己的感知世界里的,却没有察觉。
举个例子,我们几乎每个人在第一次听到自己的录音的时候,都觉得自己的声音应该不是这个样子吧?这就是感知世界和真实世界的区别,你自己以为的那个声音只是你自己感知世界的声音,而实际录音的声音才是更接近真实世界的你自己的声音。
知道了这个原理,那么一个人要有所提升和作为,就要有能够根据自己的感知世界去推断真实世界的能力。你的感知世界和真实世界的差别越小,那么,你就越接近真实,越接近真理。否则,你就南辕北辙而迷失自我了。所以你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去填补自己的感知世界和真实世界之间的差距,而这种能力,其实就老子说的不见而名,每个事物永远有你看不到的方面,而不见而明的能力就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和你事业的起点。
不为而成。
不为,清净无为。
不为而成,就是说,做到清静无为就能达到成功的境界。
圣人治理天下,以天治天下,顺道而行,不主观妄作,所以好像什么也没干,什么么也没做,,就成功了,这就是老子说的“不为而成”。
一句话,只要把握事物内在的循行规律,也就是得了老子说的道,那么你就可以轻轻松松,安安静静的把事情做好了。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欢迎大家定时收听老子道德经下一期的内容。
如果你喜欢四哥品书,就请你把它分享给更多的好友,让他们也加入我们的读书计划吧。在这里我们只读经典,只读精华,让你的学习变得更高效、更有价值。
每天10分钟的经典精讲,每年100讲经典国学,让你熟读四书五经,超凡入圣。
扫描二维码,一起加入我们的学习计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