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夜 湛阪之战(公元前557年)
春秋时期晋楚争霸最后一战。春秋诸侯争霸战争中,晋与楚为争夺中原(两国之间的郑、曹、卫诸国)霸权,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晋楚争霸主要三次大战:前632年城濮之战晋胜,前597年邲之战楚胜,前575年鄢陵之战晋胜。鄢陵之战时晋俘获了楚王子公子茷,楚共王也被射瞎一只眼睛;楚国的盟军郑将唐苟为保护郑成公败逃而战死。前557年,晋将中行偃率晋军攻楚,楚公子格率楚军迎战于湛阪,楚师大败南逃。晋军接着侵袭楚国方城(方城,一说是山名,今桐柏山;一说是楚长城,今河南方城至泌阳间。方城之内为楚国腹地)之外的领土,攻取诸城邑后,然后回军再次讨伐许国,凯旋而归。
影响:湛阪之战的象征意义绝对不可小视:晋国军队侵入楚国本土,这是晋文公时期也从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这也是继前583年的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前572年焦夷之战后,晋国军队第三次侵入楚国本土,可见楚国此时的战略退缩到了何等地步。因此,此后一段时间,晋国基本很少考虑来自楚国的威胁,而主要任务就转变为如何稳定中原局势、维持国家霸业了。晋楚湛阪之战,是春秋时期483战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一战。晋楚两国从晋文公、楚成王以来,为争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进行长达80年的争霸战争,可谓战无虚日,给中原各国人民带来莫大的灾难。生产遭到破坏,人民生活万分疾苦。晋楚湛阪之战,楚军大败南逃,晋军乘胜追击,至方城大获全胜。湛阪之战后人们对战争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由于晋楚均已疲惫,形成均势,两霸从心理上急于相安,经过两次弭兵大会,形成近半个世纪的相对稳定局面。使中原政治军事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促进春秋时期社会历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