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裂坛

《摸爬滚打》第五集:“突破规则”年代职场的“怪异现象”


Listen Later

本期是《墙裂坛》开播以来我和刘院长第一次面对面录播,感觉很特别!人类这种生物果然需要见面,最高效传递思想的途径不是网络和电话,应该是空气和气溶胶。

上回讲到,八十年代银行业刚刚起步,全国各地广招人才;大学毕业生就像火锅里的羊肉,一下锅就不见,抢手程度真真羡煞当今的毕业生。但那时的银行业是不是也像今天的互联网行业,年轻人的身影随处可见?当年的大学生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来“摸着石头过河”吗?在“突破规则”的年代,职场又会出现什么怪异的现象呢?

时间戳:

00:30

年轻人永远有想法,满眼看到的都是问题,总觉得自己像超级英雄,但总会遇到现实的暴击。小跑干过一件特别蠢的事,大家千万别学。

05:15

“突破规则”年代的奇特现象:

· 思想最先进、掌握最新知识的不是大学生,居然是六、七十岁的退休老人家。 

· 靠老资本家做金融:荣毅仁、王光英、中信和光大。

· 大学老师秒变银行行长。

· 人才断层:文革后“三种人”不能用,能用的老干部知识和能力又不够。

11:20 

当年的“卷“从何而来? 


· 全国“干部年轻化”:老干部退居二线,年轻人有更多的上升空间。 

· 文革十年,银行业基本上没有新员工进入,人才结构出现大断层。

· “分配大于努力”?相同背景,晋升速度天差地别。

17:54 

香港银行业和大陆截然相反:

· 1999年的香港银行业,员工年纪偏大,想要爬到高位,经验丰富就是硬规定。 

· 而在中国大陆,情况大不同了,年轻人才被提拔到高阶职位的情况比比皆是。

· 大陆的银行业的 “第三梯队”制度。 

20:52 

40年后,为什么职场“年轻化”、“35岁分界线”反而变成了常态? 


· 从“被动的年轻化”转向“主动的年轻化”:对“高龄”职场人越来越不友好。 

· 银行业对年轻化的需求主要源于近年来互联网和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 

· 回忆一次“虚拟资产”讨论会。 

30:29 

八十年代我们居然自己鼓捣出了永康县城版“Mini Cooper”: 


· “鸡毛换糖”:敢于闯荡的永康人 

· "微型汽车厂"在1985年制造出了一辆小轿车,在当时县城街头引起了轰动。然而,厂很快就被整顿清理了。 

· “汽车梦”在意想不到之处开出了花:永康变成汽车配件和五金之乡 :轮胎钢箍、车窗密封条、防盗门、电动滑板车大部分产自此地。 

34:35 

永康基层培训给了刘行长深刻感触:

为什么在“人情社会”中,贷款模式很难实施?


—  End  —

主播|刘晓春 肖小跑

编辑 | 坛子


互动方式

坛友群:请添加坛子微信“BKsufe”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墙裂坛By 墙裂坛

  • 3
  • 3
  • 3
  • 3
  • 3

3

2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墙裂坛

View all
疯投圈 by 黄海、Rio

疯投圈

107 Listeners

雪球·六点半热评 by 雪球

雪球·六点半热评

2 Listeners

钱粮胡同FM by 住在胡同里的野人

钱粮胡同FM

19 Listeners

商业就是这样 by 商业就是这样

商业就是这样

273 Listeners

晚点聊 LateTalk by 晚点 LatePost

晚点聊 LateTalk

23 Listeners

起朱楼宴宾客 by 大卫翁

起朱楼宴宾客

45 Listeners

麦子店圆桌Night by 麦子店小二

麦子店圆桌Night

4 Listeners

高能量 by 李翔李翔

高能量

27 Listeners

三点下班 by 李永浩,星辰

三点下班

17 Listeners

中金研究院 by 中金研究院

中金研究院

10 Listeners

知本论 by 知本论

知本论

4 Listeners

截胡不截财 by Jeff

截胡不截财

1 Listeners

面基 by 面基

面基

22 Listeners

厚雪长波 by 雪球官方账号

厚雪长波

4 Listeners

投资实战派 by wong永庆

投资实战派

3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