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裂坛

飘忽的规律


Listen Later

人类好探寻规律,包括客观世界的规律、人世间的规律,还有人类自己内心的规律。人们认为,掌握了规律,就可以主导或驾驭相关事物的运行。



01


改革开放初期,各级官员都口口声声“要尊重经济规律”、“要尊重价值规律”。现在是“要尊重市场规律”。为什么总要说?大概是觉得没有尊重好,所以总有些问题。


改革开放初期,面临很大的经济困难,经过反思,认为经济领域违反了经济规律,所以国民经济每况愈下。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于是知道,做经济工作,关键是要按价值规律办事。抽象的经济规律就具体化为价值规律。


反思计划经济,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不管怎么说,任何社会总是有经济生活和经济现象,因此,说经济规律总没什么问题。像文革那样,批判经济挂帅,是非常极端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然要尊重经济规律。价值规律虽然是马克思说的,但要尊重价值规律,首先要承认有商品经济。从承认有商品,到承认有商品经济,再到要搞商品经济,直至明确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整整十年时间。所以,改革开放,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是下个文件就能实现的。这其中,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这是人类社会思想观念变化的规律、社会转型发展的规律。


三十年了,为什么总要说“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市场”?我想,肯定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有不尽如人意处,有波折,人们认为这是不尊重市场规律造成的。也确实,我们在治理过程中,确实使用了过多的行政干预的方式。尤其在基层地方政府层面,更有许多政绩工程,许多直接干预微观主体经营行为的举措。但,为什么呢?这些官员都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路过来的,怎么总忘记市场规律呢?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现实经济运行中,确实存在着让我们不得不“不尊重市场规律”的地方。所谓市场失灵,或许就是这个现象吧。规律怎么会失灵?


02


规律,《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


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并且决定着事物必然向着某种趋向发展。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们能够通过实践认识它,利用它。


我们一般理解规律,简单说就是,通过A,可以到达B;不通过A,就不能到达B。但,我觉得,对规律可能更应该这样理解:要到达B,必须通过A;但通过A,不一定能到达B。这样理解,《词典》中的“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才能成立。


古代的人们为了写出一手好字,对汉字、对毛笔进行了大量研究。要研究笔法,怎么执笔才能写出好字,所以有五指执笔法、回腕法等。要研究汉字各种笔画的写法,于是有了永字八法。还要研究汉字的构造,寻找笔画间架结构安排的规律,使写出来的字既稳又美,这便有了楷书三十六法、七十二法等。人们一旦掌握这些规律,按这些规律写字,写出来的字果然四平八稳。按理,这样的字就是美的。然而,就书法艺术而言,这样的规律一旦固化,这样的字就不能称为书法,就不再是美的。历史上的馆阁体之类就是,符合科举考试的要求,却不受艺术的待见。


李杜的诗,流传至今,不失其美。今天的人们,依然反复吟诵,体会其中的美。历代都有人研究总结李杜诗的特点和规律,更有许多学习模仿的,但几乎没有人是成功的。一个奇怪的现象,现代的人,读古诗词,乐此不疲,却没有一点兴趣读今人的诗词。现在写诗词的人,同样也是严格按照平仄、对仗等规律在写。


中文系出不了作家,好像也是一条规律。或者可以把这条规律表述成,如果你想让一个想当作家的人当不成作家,就送他去读中文系。事实上,读中文系的人大多数是想当作家的人,只是他们不知道这个规律,没有掌握这个规律。也可以说,他们是符合规律的人做了符合规律的事。总结出这个规律的人,一般是,想读中文系当作家而没有读成中文系当然也没有当成作家的人,比如,我。


03


人们研究规律的目的,就是想掌握规律,运用规律,以达成想要达成的目的。但殊不知运用规律本身却又形成了规律,被别人发现、被别人运用,结果导致自己运用规律、按规律办事却达不到本该达到的目的。


兵法,是研究战争规律的。不懂战争规律,与懂兵法的开战,一般来说,必输无疑。但,懂战争规律的与懂兵法的开战,就看谁看破对方的招数。司马懿精研兵法,也研究诸葛亮的排兵布阵规律,但还是一次次输给诸葛亮,原因是诸葛亮对司马懿的作战规律和心理规律研究得更透。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世界各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是通货膨胀,所以专家们集中精力研究通货膨胀的规律,产生了许多著名的理论。各国央行借助这些理论,逐步确定了央行的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最著名的就是通货膨胀目标和就业目标。经济过热,市场货币供应过多,就业增加,通货膨胀,于是央行收紧货币供应、提高利率;市场萎缩,需求不振,通货紧缩,失业率高企,于是央行增加货币供应、降低利率。慢慢的,在保证充分就业的同时,通货膨胀也控制住了。这可以说是掌握规律、利用规律的成功。


现在,央行们发现,无论如何放水,通货膨胀目标总也达不到,而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却时不时的发生流动性紧缺。本来,股市行情不在央行的政策目标范围内,但股市是实体经济的反应啊;股市也是养老基金、社保基金等的主要投资领域,它们一旦亏损,会影响底层老百姓的生活和生存。所以,股市资金流动性出问题,最终会影响到整个银行体系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于是,无形中,股市资金的流动性成了央行的调节目标。关于这种现象,有许多专家的研究。


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规律。央行的运作规律,或者说央行对市场的干预,改变了市场的运作规律。也可以这么说,市场掌握了央行的运作规律,利用这个规律来赚钱,无形中瓦解了央行规律所应达到作用。本来,股市的投资人,微观上关注相关股票发行人的经营状况,中观上关注行业的走势,宏观上关注经济的走势和利率的走势。现在,由于央行因素的加入,他就发现了央行的规律,并且,可以利用央行的规律操作盈利。这样就形成了现在的状况,央行以为自己是根据市场的情况出招,实际上是市场依据央行的套路在做市以等待央行按规律出牌。还可以这么说,市场在做局,引诱央行不断出牌,却让央行总也达不到想要达到的目标。


04


规律是客观存在,但是不是一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恐怕真不能这么说。当然,从严谨的角度说,特定的规律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产物,条件变了,规律就变了,或者说,原有的规律不起作用了,这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矛盾。比如上面讲的,由于央行干预因素的加入,市场的运行规律改变了。那么,问题来了,如央行之类的干预需不需要?如果需要,怎么才能不影响原有的市场规律?或者,怎么能破市场对央行规律的反作用?这些问题恐怕有无尽的解。


社会经济的运行,是人类社会运行的一部分,但不是泾渭分明的一部分,也不是单纯的经济运行。这样看,在约束条件下的规律,至少在人类社会现实中是很难把握的。即使在现实的物理世界,也是如此,在宇宙中,我们不能同时确定一个事物的位置和运行速度,测量行为本身就成了影响物体存在和运行的因素。央行研究市场规律,投资人也研究市场规律,在找到规律的同时,建立许多算法模型。这些模型,有时有效,有时失效。原因在于,模型对现实的描述不可能全面,同时模型的逻辑是基本固定的。因此,一旦现实世界发生模型没有加入的因素,或者发生模型之外的变量,模型就失效了。


最近有媒体报道,美国的一些基金抱怨央行为了应对疫情而采取的各项救助措施,因为央行的行动改变了模型认为市场应该演变的趋势。经济运行不是纯粹经济现象,同样,央行的干预,也不是纯粹经济行为。各类算法模型的应用,本身也形成干扰市场运行的因素,会改变市场的趋向。


不同经济理论,或者说不同理论所揭示的经济规律,是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区域对经济现象的描述,这样的描述是排除了许多干扰因素的。简单以理论来评价当下现实是否正确,本身就是问题。


规律所表述的A与B的联系,确实是重复出现的,它们是否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或者更准确地问:重复出现的联系现象,是否是因果联系?许多专家喜欢搞回归分析;也有许多专家做算法模型,就是想通过重复的联系确定事物的因果联系。


香港有许多人热衷于研究马经,研究每一匹赛马的历史纪录、比赛特点,研究每一个骑士的历史纪录和驾驭特点,研究特定的骑士与特定的赛马搭配的可能效果。没有去统计过,研究马经的人的胜率是多少。我不懂马经,只是偶然与朋友去马场,只看屏幕上大家下注的情况,在停止下注前一刻下注。赌马的方式很多,我只选择一种,具体名称忘了,投注三匹马,其中只要有两匹跑进前三就赢。我一般在屏幕上显示投注率高的马中选两个,再在投注率中下的马中间选一个。选的时候根本不关注马和骑士。一场赛马好像有八到十组,有输有赢,但整场下来是赢的。也就是说,我赌马,从来没输过。我在观察别人下注的规律或人们下注和赛马结果的相关性,但我不知道我下注的马必赢的规律或因果关系。



现在的人们热衷减肥,有专门计算人是否超重的公式,并且细化到适合欧美人和亚洲人的公式。问题是,超过公式规定标准一克就算超重吗?超重必然是病吗?超重和超肥是什么关系?体重与有病没病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吗?


遇到刚升级为父亲的年轻同事,照例要问候孩子。年轻人愁眉苦脸地说,孩子身高体重没达到标准。我诧异:这还有标准。他说,有啊,书上有,到第几个月,应该长到多少重多少高。我说,你脑子有毛病,人哪有长得一边大小的?年轻人很懵逼地看着我。这是多年前的事。现在想来,我或许是错的。人类总是有那么多问题,战争、灾难、冲突、竞争、经济危机等等,就是因为长得太没规律了。人类真是非常奇特的。其他动物,但凡是一个品种的,体重、相貌都是差不多的。比如羊,草原上牧人赶着一群羊出来,你去看看,基本上没有什么高矮胖瘦与相貌的分别;如有大小,应该是与生长期有关。鱼,黄花鱼分大黄鱼和小黄鱼,小黄鱼怎么长就那么大。人就不同,长得是“万类霜天竞自由”。同样是中国人,同样是上海人,同样是青年男性,姚明和刘翔就可以差别那么大。同样是美国人,同样是白人,美国第一特朗普与福奇型号相差不是一点点。


也许是人太没规律了,所以要孜孜以求地寻找规律,希望掌控规律。规律是那么的确定,规律又是那么的飘忽不定,这实在还是人太没规律了。


本篇作者 | 刘晓春

编辑团队 | 上财商业知识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墙裂坛By 墙裂坛

  • 3
  • 3
  • 3
  • 3
  • 3

3

2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墙裂坛

View all
疯投圈 by 黄海、Rio

疯投圈

109 Listeners

雪球·六点半热评 by 雪球

雪球·六点半热评

2 Listeners

钱粮胡同FM by 住在胡同里的野人

钱粮胡同FM

20 Listeners

商业就是这样 by 商业就是这样

商业就是这样

272 Listeners

晚点聊 LateTalk by 晚点 LatePost

晚点聊 LateTalk

23 Listeners

起朱楼宴宾客 by 大卫翁

起朱楼宴宾客

51 Listeners

麦子店圆桌Night by 麦子店小二

麦子店圆桌Night

5 Listeners

高能量 by 李翔李翔

高能量

30 Listeners

三点下班 by 李永浩,星辰

三点下班

18 Listeners

中金研究院 by 中金研究院

中金研究院

10 Listeners

知本论 by 知本论

知本论

4 Listeners

截胡不截财 by Jeff

截胡不截财

3 Listeners

面基 by 面基

面基

21 Listeners

厚雪长波 by 雪球官方账号

厚雪长波

8 Listeners

投资实战派 by wong永庆

投资实战派

3 Listeners